Q1: 順風收購無錫尚德后的計劃、資產結構,交易完成時間
首先,(我)把我們收購以后未來(公司)的結構,簡單介紹一下。
我們未來仍然會以太陽能電站的建設作為公司的主要業務。然后,以無錫尚德,就是尚德電力的一個子公司,作為我們未來電站建設的一個配套。這樣我們就會在技術上加強領先力度,利用無錫尚德這個技術平臺進行技術研發,提高太陽能產品的質量、提高太陽能產品的轉換率,讓我們的太陽能電站更具有競爭力。所以我們明年主要還是建設太陽能的電站,已經進行太陽能電站的營運。適當的進行太陽能有關的設備、設施等的配套,包括技術的新研發。
收購完以后……應該說,收購尚德電力下面的一個子公司,實際上它(無錫尚德)在中國已經是破產了,我們是通過法院、(無錫尚德的)債權人大會,判給我們的——債權人同意(后),法院判給我們的。
無錫尚德(的情況)是這樣,按照我們的進程呢,要通過上市公司(順風光電)的股東大會通過,通過以后,(以及)證監會批準以后,(還要)我們付錢之后,才能叫全部完成?,F在,法院已經(把無錫尚德)判給了上市公司,債權人大會都已經通過了,現在正在走(獲得)股東大會通過的程序。
全部通過以后,無錫尚德——尚德電力旗下的子公司——就會成為零負債、沒有負債的一個太陽能制造企業。
在十二月份的下旬,由大股東[1]代上市公司支付25億人民幣,然后等到股東大會通過——預計在明年二月中旬——然后,上市公司再把錢歸還給大股東,把無錫尚德收到上市公司的旗下。這才算是完成了整個交易。
Q2: 您曾在此前的公告中表示,部分無錫尚德的生產設備/工藝已經過時,在收購完成后,順風對無錫尚德在產品產能這一塊兒的計劃是什么
是這樣的,我們對于整個無錫尚德,已經有了幾個目標:
第一個目標呢,是將它的產能作為建設我們電站的一個配套;
第二呢,我們要對它的產品質量進行不斷的提升,我們現在把它也作為我們一個重要的研發平臺。所以我們會對它的所有產品進行認真的梳理,梳理完成以后,把一些滯后的、質量不高的(產品),我們就不要了,而對于一些好的,我們繼續保留。我們同時還會引進更多的新的技術,來提升它的太陽能產品質量。
另外(我)還要特別補充一條:無錫尚德過去在太陽能產業中,也樹立了它的品牌,所以它本身有一些很好的品牌——一些國際品牌,它的許多組件已經在超過80個國家內進行安裝,具有相當的技術能力。所以我們在技術上要進一步提升它的技術能力,保證其在中國境內的技術優勢。
Q3:在無錫尚德方面的投資計劃、產能擴張計劃
我們收購完成之后,它(無錫尚德)本身就是一個零負債的太陽能制造企業,現在中國太陽能市場上,沒有負債的太陽能制造企業,幾乎是沒有的。所以,它本身就具備了相當的融資能力。我們適當的做一點資產負債,就可以進一步來提升它的產品質量、也恢復它正常的產能。
在產能上,我們也要再看,這實際上也是一個市場化的研究,就是說,無錫尚德最好的產品,我們就會用,如果它比不上人家的,我們也是要進行及時的升級換代。所以也要從這個角度來看。所以要最終把我們的電站,建成一個相對技術領先的電站。
所以將來,我們更多的是對它進行技術改造,不一定要去大幅度地擴大它的產能。產能上呢,我們覺得差不多。比如說,明年(打算)建造3-4GW,它(無錫尚德)大體上能夠提供2.5GW左右的量,那么這個實際上,再加上我們在其他方面在購買一些,這基本上就能滿足我們明年電站的建設。所以我們認為,比較重點的是不斷提高無錫尚德的產品的質量。技術的提升才是我們的重要的關鍵點。
Q4: 無錫尚德的品牌問題
我們認為,我們整個順風光電將來會主要保留兩個品牌。一個品牌是(主營)太陽能電站,主要是用順風光電作為太陽能電站,太陽能產品我們仍然會使用無錫尚德這一品牌。當然,我們會賦予它新的內容、新的內涵:對它技術處于落后的部分進行調整、對技術先進要保留,同時引進更多的新技術、新的管理,包括新的產品。
盡管它是(經歷了許多事件),國際上對無錫尚德還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在過去它的產品在歐美國家也是得到一定的歡迎。所以我們會保持(這一品牌),但我們也會進一步地對它賦予新的內涵和新的內容。
Q5: 新內涵指的是什么?品牌定位?
是這樣,我們所說的“賦予新的內容”分為這么幾個層次:
第一個就是我們還要引進一些(新技術)。因為目前太陽能產業在國際上產品的技術發展得非常快,有各種各樣的新的技術產生,所以我們會在中國境內,以及中國境外——歐美市場上,尋找一些新的技術,不斷引進。引進以后,在無錫尚德進行試驗——應用性的試驗,如果成功的話,就(大規模應用,以便)改善我們產品的轉換率、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產品質量。這是一個層次。
第二個層次就是,我們對現有的一些產品,也會不斷的提高它的質量。對處于優勢的產品,加大生產幅度,對于相對比較處于劣勢的,我們就要進行改進。這是第二點。
第三個層次:我們也把它作為一個管理團隊。它有一些原來在中國太陽能(產業)當中的一些非常優秀的隊伍。這些隊伍我們也可以進一步加強管理,提高它的管理水平,來改善管理質量。
所以,從這幾個方面,我們讓它(無錫尚德)成為一個太陽能產品制造商中技術領先、質量保證(的企業),能夠進一步煥發它(的潛能),能夠在國內外(市場)重獲新生。
Q6: 技術研發方式?
這個可以有幾種形式:
第一種形式,實際上現在有很多太陽能企業有很多新的技術、新的產品,他們也正處在與我們進行緊密的溝通和交流當中。我們覺得有哪些好的(產品/技術),我們就會創造(條件),因為我們在無錫有很大的場地,那邊的工廠也有很多空間、有產品技術人員、有工程師隊伍。我們可以把一些新的產品、新的技術,可以放到無錫尚德進行應用性試驗。比方說現在美國有好多太陽能企業都在改善(技術),國內也有許多人在做實驗室內的演化,但最終是不是能夠進行應用性研發,需要許多場地、人員等條件。無錫尚德具備很好的應用性平臺。所以我們可以跟很多的研究機構一起來合作。也包括我們自身也不斷地進行研發。
Q7: 進軍海外市場?
這幾年,我們的重點會放在中國市場,以中國市場為主體,但不排斥(海外市場),我們也會關注海外市場。
Q8: 繼續在業內進行收購、增加新業務部門?
我們在2014年內仍然會以太陽能電站的建設和營運作為我們的重點。剛才也講到,明年我們的裝機累計總量將達到3-4GW。這是一個比較大的量,所以我們也要努力地完成這樣一個目標。所以我們也比較急切地需要將太陽能電站的建設和營運作為我們明年工作的一個重要的環節。
同時我們也不排斥引進一些,比方說關于調峰方面的,如水電站、垃圾發電,以及一些相關的發電業務,但這個不是重點,整體上我們還會關注太陽能發電。其他的方式只是一些適當的補充。
同時,我們的工作重點還包括推動分布式發電。在明年,我們的集中式發電和分布式發電的(業務)將同時進行。這個是一個重點。
第二個是以無錫尚德作為一個配套——產品研發的配套。
所以我們未來會形成三大公司:第一大公司就是電站的營運公司;第二個是電站的建設公司;第三個是太陽能電站產品的生產型公司,這個生產型公司就包括剛才所說的無錫尚德,以及順風光電此前所保留下來的一些老的資產。
所以我們的重點還是太陽能(電站)的建設和太陽能的營運。
Q9: 以順風為中心進行企業合并?
順風光電現在的重點是把我們自己的業務做好,把我們的電站營運好,把我們的產品質量提高,在產品質量上能夠進行提升并保持一定的優勢。但是我們也會跟其他太陽能企業,以開發的態度,進行合作、交流,共同來探討如何提高我們的產品質量。所以我們很愿意與其他的一些太陽能企業,包括一些其他的發電形式。我們都會去進行交流,相互來學習。但是我們并不是說要以我們為中心。我們只是希望能以開放的態度,與所有太陽能企業,包括歐美企業,共同來合作,為我們的清潔能源做出貢獻。
Q10 中國市場預期?
我認為整個行業隨著中國政府的全力支持,以及中國經濟總量以7-7.5%的GDP(增長速度)來增長——這個增長態勢需要更多的新的能源來進行支持我們國家的7-7.5%的(GDP)增長。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認為太陽能行業的前景是很被看好的。
政府也給予了全力的支持,出臺了政策、出臺了一些措施,都是非常具體的。我很看好這個行業。
分布式(領域)從長遠來說,我覺得:分布式的總量,比如說某個園區的屋頂等,它的總量是在逐步擴大當中的,所以要有一個逐漸的構建過程。我相信,今后幾年分布式的電站會逐漸成為整個太陽能行業的重點。
Q11 大型電站聯網是否遇到挑戰
此次我們成功聯網的是在甘肅的50MW電站。在接下來的20天左右,就是年底之前,還有一批的電站又要并網,你們都可以在公告上看到,我們還有一批的電站會并網。
這也歸功于我們做了大量的、在今年上半年做了很多的前期準備工作,跟政府、以及相關的并網公司、國家電網進行了溝通、聯絡。所以在這方面呢,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中國政府的全力支持:連續不斷地下發文件,要求不能有棄光、棄風的現象;要求把太陽能電站并到國家電網里去。所以政府方面的支持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
當然,我們作為企業,也要加強與電網公司間的溝通、聯絡;提升我們的電站建設質量,并請電網公司來進行驗收。通過驗收以后,我們就能夠順利地并網。這次(項目)的并網時間也是很短的,從建成到并網也就是兩個星期左右的時間。
Q12 關于無錫尚德的收購事宜
我們是按照尚德電力旗下子公司無錫尚德的產權關系、按照法院的認定書——來強行界定——按照中國法律的規定,(法院)將無錫尚德這個子公司判給了我們。
(就是說只要是法院界定在無錫尚德旗下的,就都將歸屬順風?)
對的。但并不等于全部。比方說有個工廠就沒有給我們,因為不屬于這個(界定的)范圍之內。所以這個有一個前期的清產核資、有律師與核算師來認定的(清單),根據認定的東西,最后來請股東大會通過確認。法院已經判給了我們,但最后要股東大會通過。
[1]業內人士指認為鄭建明先生。
(采訪日期:倫敦時間2013年12月11日上午,記者:John Parnell,整理/翻譯:蔣荒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