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黃石的任先生向本報投訴,自己加盟了一家名為“武漢全洲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花了2萬元從該公司購買了一批太陽能發電設備。結果,被公司宣稱“發電性能良好,平均一天發10度電”的設備,運回黃石之后,“一天連一度電都發不出來”,根本賣不出去。他覺得自己受騙了,已經向工商部門投訴。
記者從工商部門了解到,4月份至今,該公司已被投訴60多次,涉及金額近百萬。
在武漢工商局官網上,可以查到武漢全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全洲”)被核準經營的日期是4月8日,而它的第一個投訴發生在4月17日。這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開門營業不到半個月就開始被投訴,并且在之后的大半年里,不急不緩地上演著“屢訴屢戰”的戲碼?記者帶著種種疑問,以加盟者身份兩次進入公司,進行了探訪。
加盟八個月60多起投訴
黃岡的汪先生說,盡管一再小心,但這次“加盟”還是讓他后悔不已。
汪先生介紹,自己10月底在某電視臺看到全洲太陽能發電設備的加盟廣告,覺得很有前景,然后專門在網上查找該公司的門戶網站,詳細了解信息。
“營銷人員現場展示了太陽能設備發電過程,隨便一塊太陽能板,曬一會兒,連接到燈泡上,燈就亮了。”汪先生說,工作人員承諾,按照規格不同,一平米大小的太陽能發電板,平均每天發電10度以上,0.7平米大小的發電板,平均每天發電7度以上。
一番現場考察之后,汪先生繳納了16800元的加盟費,換回了兩套太陽能熱水器,以及一套太陽能發電儲存、轉化設備。
“貨物拉回來就不是那回事。一天一度電都發不了。這種東西怎么賣得出去?我也不想坑別人,只能找他們退貨。”汪先生說,公司人員卻以“加盟之后必須至少經營半年才有可能退貨”為由,拒絕了他的要求,無奈之下,自己投訴到了武漢工商部門。
其實,汪先生繳納的16800元加盟費,還只屬于最低等級的加盟。在工商部門接到的60多起投訴里,還有不少繳納了四五萬元的投訴者。
細節只招外地加盟者
記者聯系了另外5名加盟者,他們的遭遇與汪先生幾乎相同。記者還發現,投訴者來自武漢周邊的黃岡、咸寧等地,還有重慶、山西的,但鮮見武漢本地人。
汪先生說,在前往考察中,他發現對方比較排斥武漢本地人加盟。“加盟后發現產品有問題,我才意識到他們這樣做是有意的。”他說,妻子用武漢號碼撥打電話,表示要加盟,被對方婉拒了。
上周末,在位于江漢區江興路的公司里,一進門,前臺就要求記者登記身份證及電話信息。這期間,記者看到有十幾名電話業務員正在忙碌。有兩三名男子,似乎是專門前來考察的。
出面接待記者的是自稱朱經理的男子。他多次詢問記者是“哪里人”,并明確表示“不支持你在武漢做這個項目”。他給出的解釋是“這些產品只適合在二三線城市、農村發展”。記者多次強調,自己準備回十堰老家開展業務,他才繼續開始“介紹產品”。
展示“不可能賣不出去”
朱經理拿起一塊半平米左右貌似太陽能發電板的東西,把一只白色燈泡連接到背面的接頭處,把板子正面對著太陽的瞬間,燈泡亮了。
仔細查看,在“太陽能板”背面除了固定著兩個電線接頭,并沒有什么轉換裝置。“路邊的太陽能燈都是要把太陽能轉換為電能,你這板子上怎么什么都沒有?。?rdquo;朱經理只說“我們這個跟路邊的燈不一樣”,隨后就拉著記者展示起其他產品。
記者專門詢問朱經理:“如果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確實賣不出去,怎么處理?”他表示,這些在合同中都有明確規定,加盟者如果經營半年,確定“賣不出去”,公司會按照原價回收產品。“公司推廣這款產品一年了,至今還沒遇到加盟者真的賣不出去來退貨的。產品賣多少錢我們不管,頂多是你少賺點,不可能一點賣不出去。”他“鼓勵”記者說,一開始就想著退路難以成功。
記者表示,自己曾在網上看到不少關于“全洲太陽能加盟騙局”的消息,對此自己有些擔心。朱經理淡定地說:“武漢肯定不止我們一家經營這類產品,這是競爭對手的抹黑,我一說你就懂的。”
記者從工商部門了解到,4月份至今,該公司已被投訴60多次,涉及金額近百萬。
在武漢工商局官網上,可以查到武漢全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全洲”)被核準經營的日期是4月8日,而它的第一個投訴發生在4月17日。這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開門營業不到半個月就開始被投訴,并且在之后的大半年里,不急不緩地上演著“屢訴屢戰”的戲碼?記者帶著種種疑問,以加盟者身份兩次進入公司,進行了探訪。
加盟八個月60多起投訴
黃岡的汪先生說,盡管一再小心,但這次“加盟”還是讓他后悔不已。
汪先生介紹,自己10月底在某電視臺看到全洲太陽能發電設備的加盟廣告,覺得很有前景,然后專門在網上查找該公司的門戶網站,詳細了解信息。
“營銷人員現場展示了太陽能設備發電過程,隨便一塊太陽能板,曬一會兒,連接到燈泡上,燈就亮了。”汪先生說,工作人員承諾,按照規格不同,一平米大小的太陽能發電板,平均每天發電10度以上,0.7平米大小的發電板,平均每天發電7度以上。
一番現場考察之后,汪先生繳納了16800元的加盟費,換回了兩套太陽能熱水器,以及一套太陽能發電儲存、轉化設備。
“貨物拉回來就不是那回事。一天一度電都發不了。這種東西怎么賣得出去?我也不想坑別人,只能找他們退貨。”汪先生說,公司人員卻以“加盟之后必須至少經營半年才有可能退貨”為由,拒絕了他的要求,無奈之下,自己投訴到了武漢工商部門。
其實,汪先生繳納的16800元加盟費,還只屬于最低等級的加盟。在工商部門接到的60多起投訴里,還有不少繳納了四五萬元的投訴者。
細節只招外地加盟者
記者聯系了另外5名加盟者,他們的遭遇與汪先生幾乎相同。記者還發現,投訴者來自武漢周邊的黃岡、咸寧等地,還有重慶、山西的,但鮮見武漢本地人。
汪先生說,在前往考察中,他發現對方比較排斥武漢本地人加盟。“加盟后發現產品有問題,我才意識到他們這樣做是有意的。”他說,妻子用武漢號碼撥打電話,表示要加盟,被對方婉拒了。
上周末,在位于江漢區江興路的公司里,一進門,前臺就要求記者登記身份證及電話信息。這期間,記者看到有十幾名電話業務員正在忙碌。有兩三名男子,似乎是專門前來考察的。
出面接待記者的是自稱朱經理的男子。他多次詢問記者是“哪里人”,并明確表示“不支持你在武漢做這個項目”。他給出的解釋是“這些產品只適合在二三線城市、農村發展”。記者多次強調,自己準備回十堰老家開展業務,他才繼續開始“介紹產品”。
展示“不可能賣不出去”
朱經理拿起一塊半平米左右貌似太陽能發電板的東西,把一只白色燈泡連接到背面的接頭處,把板子正面對著太陽的瞬間,燈泡亮了。
仔細查看,在“太陽能板”背面除了固定著兩個電線接頭,并沒有什么轉換裝置。“路邊的太陽能燈都是要把太陽能轉換為電能,你這板子上怎么什么都沒有?。?rdquo;朱經理只說“我們這個跟路邊的燈不一樣”,隨后就拉著記者展示起其他產品。
記者專門詢問朱經理:“如果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確實賣不出去,怎么處理?”他表示,這些在合同中都有明確規定,加盟者如果經營半年,確定“賣不出去”,公司會按照原價回收產品。“公司推廣這款產品一年了,至今還沒遇到加盟者真的賣不出去來退貨的。產品賣多少錢我們不管,頂多是你少賺點,不可能一點賣不出去。”他“鼓勵”記者說,一開始就想著退路難以成功。
記者表示,自己曾在網上看到不少關于“全洲太陽能加盟騙局”的消息,對此自己有些擔心。朱經理淡定地說:“武漢肯定不止我們一家經營這類產品,這是競爭對手的抹黑,我一說你就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