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利集團12月19日在其第四屆供應商年會上首次公布了電商戰略。按照規劃,通過“全球網絡采購平臺”的電子商務平臺,整合上下游資源,為全球各地的中小光伏企業提供服務。
“還沒有看到具體細節,但感覺做起來很有難度。”這是光伏業一位資深人士在評述光伏企業進軍電商時說的第一句話。
3年實現1500億
光伏業正在復蘇。
“目前,光伏市場已經明顯好轉,很多公司業績都在改善。”Solarbuzz高級分析師廉銳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這樣說道。
“隨著光伏行業的發展,市場將出現很多變化,客戶的需求也會多樣化、個性化。”英利集團采購總監馬艷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對于英利電商平臺是個好的機會。“而之所以要搭建這樣一個平臺,從行業發展來看,是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須要出現的,也是有效解決行業一定問題的有效工具。”
馬艷稱,英利網絡采購平臺是英利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英利打造的一個全新領域,平臺的發展和主業的發展都是公司戰略的一部分,平臺和主業是互促的關系。
據馬艷介紹,英利平臺實現商務流程電子化、數字化,以電子流代替了實物流,可以大量減少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平臺的運營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光伏組件、半成品與原材料交易活動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中小光伏企業可以相近的成本進入全球光伏市場,減少了中間商環節,促進行業內資源的開放與透明。
按照英利的計劃,2014年6月,英利全球網絡采購平臺將正式搭建完成。到2016年,平臺實現累計交易額將達到250.2億美元,約1500億元人民幣,覆蓋上下游30余個行業。
早在2012年英利就已經開始著手準備。當年,英利在內部提出建立全球網絡采購平臺的概念,2013年初專門成立了項目考察調研小組。今年9月份,平臺的網站正式上線。
“今年這個平臺已經做了幾單生意。”馬艷告訴記者,平臺已經具備了材料買賣功能。到2014年6月份,平臺的各種功能都將交付使用。
“未來,英利電商平臺會依據市場變化增加和完善平臺功能,服務的領域也會擴大。”馬艷透露。
B2B模式待考驗
事實上,不僅僅是英利,中電電氣和昱輝也建立并即將推出電子商務平臺。
據消息人士稱,昱輝將于2014年初推出電子商務,目前正在做最后的完善工作。而2012年,昱輝就開始招聘電子商務運營總監。
而2012年年底,中電電氣商城已經成立,為集團下屬各產業搭建一個網絡銷售的渠道與平臺,努力把電子商務平臺打造成集團各產業庫存和常規產品的消化平臺、新產品的推廣與銷售平臺、整合集團網絡營銷和客戶關系的服務平臺。線下渠道將集中優勢資源開發主要行業、大客戶、大項目和光伏電站,線上渠道發揮互聯網長尾聚合的力量,主要凝聚零散的、有個性化需求的終端客戶,實現線上線下的渠道整合與互補,同時避免線上與線下的沖突。
相比較而言,英利的野心似乎更大。馬艷表示,英利采購平臺未來將能夠提供原材料供應與銷售、技術與管理打包服務、廠房生產線設計與建設、OEM(原始設備制造商)加工與外包等服務。“服務對象是全球各地的中小光伏企業。”
一個個電商平臺的出現,令業界想到了此前的新余光伏交易市場。一棟原本為170家企業興建的龐大辦公樓內,如今剩下的太陽能設備供應商不到10家。“新余光伏市場一直沒能運行起來。”一位光伏人士尷尬地說道,運行之初,有一些企業進駐,但后來慢慢就越來越少。“B2B形式,似乎在光伏業行不通。”
有業內人士在微博這樣評價光伏企業進軍電商:“理清思路,找到領軍人才至少需要2年以上。目前只是粗淺的出招。”
現在大環境促使企業紛紛建立電商平臺,上述光伏人士坦言,“如果建成B2C平臺,只銷售企業自身產品或許還比較容易理解,但如果是建立目前的采購平臺則意義完全不同。“
“還沒有看到具體細節,但感覺做起來很有難度。”這是光伏業一位資深人士在評述光伏企業進軍電商時說的第一句話。
3年實現1500億
光伏業正在復蘇。
“目前,光伏市場已經明顯好轉,很多公司業績都在改善。”Solarbuzz高級分析師廉銳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這樣說道。
“隨著光伏行業的發展,市場將出現很多變化,客戶的需求也會多樣化、個性化。”英利集團采購總監馬艷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對于英利電商平臺是個好的機會。“而之所以要搭建這樣一個平臺,從行業發展來看,是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必須要出現的,也是有效解決行業一定問題的有效工具。”
馬艷稱,英利網絡采購平臺是英利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英利打造的一個全新領域,平臺的發展和主業的發展都是公司戰略的一部分,平臺和主業是互促的關系。
據馬艷介紹,英利平臺實現商務流程電子化、數字化,以電子流代替了實物流,可以大量減少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平臺的運營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光伏組件、半成品與原材料交易活動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中小光伏企業可以相近的成本進入全球光伏市場,減少了中間商環節,促進行業內資源的開放與透明。
按照英利的計劃,2014年6月,英利全球網絡采購平臺將正式搭建完成。到2016年,平臺實現累計交易額將達到250.2億美元,約1500億元人民幣,覆蓋上下游30余個行業。
早在2012年英利就已經開始著手準備。當年,英利在內部提出建立全球網絡采購平臺的概念,2013年初專門成立了項目考察調研小組。今年9月份,平臺的網站正式上線。
“今年這個平臺已經做了幾單生意。”馬艷告訴記者,平臺已經具備了材料買賣功能。到2014年6月份,平臺的各種功能都將交付使用。
“未來,英利電商平臺會依據市場變化增加和完善平臺功能,服務的領域也會擴大。”馬艷透露。
B2B模式待考驗
事實上,不僅僅是英利,中電電氣和昱輝也建立并即將推出電子商務平臺。
據消息人士稱,昱輝將于2014年初推出電子商務,目前正在做最后的完善工作。而2012年,昱輝就開始招聘電子商務運營總監。
而2012年年底,中電電氣商城已經成立,為集團下屬各產業搭建一個網絡銷售的渠道與平臺,努力把電子商務平臺打造成集團各產業庫存和常規產品的消化平臺、新產品的推廣與銷售平臺、整合集團網絡營銷和客戶關系的服務平臺。線下渠道將集中優勢資源開發主要行業、大客戶、大項目和光伏電站,線上渠道發揮互聯網長尾聚合的力量,主要凝聚零散的、有個性化需求的終端客戶,實現線上線下的渠道整合與互補,同時避免線上與線下的沖突。
相比較而言,英利的野心似乎更大。馬艷表示,英利采購平臺未來將能夠提供原材料供應與銷售、技術與管理打包服務、廠房生產線設計與建設、OEM(原始設備制造商)加工與外包等服務。“服務對象是全球各地的中小光伏企業。”
一個個電商平臺的出現,令業界想到了此前的新余光伏交易市場。一棟原本為170家企業興建的龐大辦公樓內,如今剩下的太陽能設備供應商不到10家。“新余光伏市場一直沒能運行起來。”一位光伏人士尷尬地說道,運行之初,有一些企業進駐,但后來慢慢就越來越少。“B2B形式,似乎在光伏業行不通。”
有業內人士在微博這樣評價光伏企業進軍電商:“理清思路,找到領軍人才至少需要2年以上。目前只是粗淺的出招。”
現在大環境促使企業紛紛建立電商平臺,上述光伏人士坦言,“如果建成B2C平臺,只銷售企業自身產品或許還比較容易理解,但如果是建立目前的采購平臺則意義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