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土資源部各年國土資源公報顯示,自2003年以后我國耕地面積總體呈下降趨勢,耕地一直在逐年減少,人均耕地面積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耕地問題日益嚴峻。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是構成我國耕地損失的一個重要的驅動因子。受沙漠化威脅大的東北和西北地區,因災害而被迫棄耕的面積尤為之大。錢學森大農業思想理論指出如把五大產業建立在全面利用耕地、林地、草地、沙地、海洋國土之上,這從根本上破解了我國人多地少的難題,把農業發展眼界從18億畝放大到一百多億畝,展示了廣闊前景。如何充分保護和利用現有的耕地,實現增產增收?如何逐步擴大可耕地面積,將18億畝放大到100多億畝?這成了當前農業發展需要解決的最根本問題之一。
習近平指出,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我們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和依靠農業科技。我國現有耕地面積18億畝,其中9100萬畝坡度在2度左右,大部分耕地缺乏足夠的水源保證,且在干旱半干旱地區有40%的耕地因缺水嚴重退化。對于這些地區耕地面積的保持和維護,農產品與經濟作物的增產增收,絕大部分依賴于水供給。據粗略統計,一畝甘蔗地,靠自動化給水灌溉收益比靠自然給水灌溉收益高達5倍;充分灌溉的草地可增產30-50倍,理論上可多養30-50倍的羊,在國內牛羊肉平均50元一斤。可見足夠的水資源灌溉對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極其關鍵。
中國絕大多數干旱半干旱地區,地下水具有地表水所不具備的許多優越性,比如分布廣、不易因蒸發受損失、水質比較穩定、可利用程度較高。所以在干旱半干旱地區,開采地下水是這些地區最重要的水源也是最佳的供水選擇。然而這些地區往往屬于偏僻甚至是無人區,這樣的區域沒有電網或電力資源緊缺,加之柴油費用高,運送和儲存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修建水庫代價昂貴,蒸發面積大,同時水庫又會被水土流失帶來的大量沉積物淤塞,從而縮短水庫的壽命,其壽命有些只有幾十年。如何開采地下水為地表種植所用?這是一個多年來困擾眾多專家和學者的頑疾,迫切需要通過科學和技術攻克此難題。
2001年,深圳天源新能源開創性的將光伏產品用于農、牧、林領域的節水灌溉,創造了全球首套光伏揚水系統,該系統運作不需電網、不需儲能裝置,依靠太陽能直接驅動水泵揚水,只要有光照和水源,就能以太陽能為動力進行揚水,進行地下取水,隨時可以安裝使用,縮短了建設周期,更是節省了建立電網基站的高額投入。其次,天源光伏揚水系統具有長壽命無故障獨立運行等優點,不但沒有日常的運行費用,特別適合貧困地區使用;而且運行過程無需人工值守,解決了偏遠地區甚至是無人區的揚水動力問題。2001年天源首套光伏揚水系統在新疆沙漠公路肖塘路段建立,用于沙漠公路防護,該地段70多畝地日用水量180噸,十多年來,該系統運行完好,由原來的沙漠早已變為郁郁蔥蔥的綠洲。光伏揚水系統可滿足防沙林建設、沙漠植物、藥材種植對水的需求,對防沙治沙、退沙還林、建設綠色循環經濟,提供全自動灌溉用水,逐步將沙漠變為綠洲,擴大可耕地面積。
2001年到2010年光伏揚水系統用于新疆沙漠公路灌溉前后的對比圖
2013年該地區衛星拍攝照片
“我要讓毛烏素沙漠一年四季都是綠的!”2013年10月28日,在靖邊縣東坑鎮牛玉琴治沙基地,牛玉琴感慨而又滿懷信心的說到。站在基地里地勢相對較高的地方,放眼望去,一棵棵披著金黃的葉子佇立在沙漠之中,攔截著腳下的黃沙,守護著沙漠邊緣的良田,也見證著牛玉琴30年來堅持不懈的治沙壯舉。據悉,今年以來,牛玉琴和她的治沙團隊已累計種植樟子松、油松、臭柏等各類長青樹種約20萬株。“我這套“光伏揚水自動滴灌系統”是從深圳市天源新能源公司引入的,是由天源研究基地—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研發出來的,它不僅省水省電,還省人工”。在綠源治沙公司的育苗基地前,牛玉琴介紹說,“只要在太陽能板后面的電腦控制箱內輸入數據,就能實現自動灌溉,不用人管,有太陽就能灌溉。”截止2013年底,牛玉琴建立的育苗基地已發展到擁有20個育苗大棚,600畝育苗大田,每年可出圃的樟子松等種苗達80萬株。
2009年6月,陜西省榆林鎮牛玉琴治沙示范基地實景——風沙襲人
天源Solartech PS3000光伏揚水沙漠生態灌溉滴灌
2011年治沙示范基地實景-育苗大棚和農作物長勢
青海省西寧市鐵卜加草原使用光伏揚水系統灌溉后效果
十四年來,天源光伏揚水系統現已廣泛應用于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農業灌溉、退沙還耕、沙漠治理等眾多領域。實踐證明:光伏揚水系統是目前最理想的農業灌溉方式之一,有利于改良現有耕地土壤,確保耕地面積給水灌溉,防止土地沙漠化進程,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穩定糧食生產,保障農民增產、增收,改善農民生活水平;更重要的還可以退沙還林、退沙還耕,不斷擴充我國可耕地面積。這從根本上破解了我國人多耕地少的難題, 展示了我國農業發展的廣闊前景,為我國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保障,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
據了解,我國糧食生產受水影響最大,“有收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的農諺道出了農田水利對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重要性。而我國雨洪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旱澇災害頻繁交替發生,靠天吃飯的現狀仍然存在,自然天氣對糧食生產影響較大。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國家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重大水利工程,今年擬安排中央預算內水利投資700多億元,支持引水調水、骨干水源、江河湖泊治理、高效節水灌溉等重點項目。可見國家把保障給水提到發展農業極其重要的位置。農業光伏水利通過光伏產業與農業水利相結合,實現陽光、土地資源的立體高效利用,在合理利用可再生資源的同時,實現高效節水灌溉,有效解決了農業缺水產生的一系列問題。 當然,對于個體分散的小農生產難以配置較大型科技設備問題,還需要國家和政府扶持和引導,實現規模化經營與管理,從政策上保障科技興農切實可行,為科技興農提供堅實后盾,從而最終實現農業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