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電價-高成本=高收益?
日本市場的火爆來自于2012年7月1日生效的政府收購電價制度(FiT),FiT的出臺則源于011年福島大地震后為應對電力短缺以及改變能源供應結構政府所作出的變革。在2012年出臺的政策,日本地面電站FiT為每千瓦時42日元(40日元加5%的消費稅,根據當前匯率約合人民幣2.545元),補貼期限為20年;補貼額每年下調10%;
2013年電價下滑至37.8日元(36日元加5%消費稅,約合人民幣2.29元)。目前日本正考慮在2014年將補貼再下降10%左右,相關聽證會將在近期召開。日本新的電價走向目前并不明朗,晶澳太陽能王潤川在日本了解到,由于2013年系統成本上升了10%左右,電價下調可能會放緩。
根據德意志銀行的報告,日本住宅系統成本從2012年的每瓦465日元(約合28元人民幣)下降至2013年底的385日元(約合23元人民幣)。地面電站的成本要低于住宅系統。聯盛新能源,這家由無錫國聯控股的光伏電站開發商,已經在日本市場耕耘了一年的時間。據聯盛新能源日本公司總經理任勁介紹,如夏普等一線企業的EPC價格達到每兆瓦3億日元(約合1800萬人民幣)左右,小型EPC公司的報價約2.3億日元(約合1400萬人民幣)左右。這個價格幾乎是中國EPC價格的一倍。
高電價、高成本能否帶來高收益,在日本市場,最核心的是貸款。日本銀行貸款利率相對中國銀行基準貸款利率低很多,只有1.5%—2%,即使去年銀行上調了利率,也只有中國利率的一半不到。聯盛新能源分析了不同投資模式下的項目收益:全自有資金條件下收益率在10%左右;利用中國貸款資金收益率可達到14%;如果拿到日本貸款可獲得17%左右的收益率。但任勁表示,日本銀行貸款非常難拿,大的銀行涉足不多,只有新生銀行等幾家在這方面業務比較成熟。
把產品賣向日本
在商業中有一種說法,中國把最好的產品賣給日本和歐美,而日本則把最好的產品留在國內,其次出口歐美,最后再出口中國。這種說法是否成立先不去糾結,不過日本光伏系統成本高昂與其產品價格有直接的關系。
根據NPD Solarbuzz的統計數據,2013年下半年日本市場上中國組件的報價約為0.65-0.75美元/瓦,約合66-76日元/瓦,折合人民幣約為4-4.6元/瓦。而日本組件的報價平均在0.9美元/瓦左右。
從2013年中國光伏企業在日本的出貨量來看,阿特斯憑借520MW排名第一,晶澳排名第二,出貨量達到360MW,韓華320MW、尚德260MW、英利210MW、天合光能超過100MW等緊隨其后。
Solarbuzz分析師韓啟明表示,“日本本土組件產能只有3GW左右,而每年安裝量能維持在7GW,這就意味著每年有4GW的組件缺口。”來自中國的組件進口仍然不能滿足需求,韓啟明表示,來自中國組件企業的代工產品在日本擁有更重要的地位,“晶澳、天合光能、昱輝陽光等一線組件企業以及航天機電、光為、輝倫等二線組件企業都在做日本組件品牌的代工業務。”
在價格保障下,各個組件企業都紛紛將最好的產品推向日本。2014年東京光伏展中,晶科推出了內置優化芯片的智能組件以提供電池串最大功率點跟蹤功能,這使得住宅系統的發電量比普通組件高20%左右。中盛光電則推出了利用臺灣新日光的雙面電池制造的雙玻組件,以求在細分市場中占得一席。天合光能拓展了產品范圍,在日本推出了儲能系統。為了更好進入日本市場,昱輝陽光與日本半導體供應商Vitec成立合資公司,在日本生產其高效組件Virtus Ⅱ,產能為80MW。
王潤川在東京展會上對同行產品考察后發現,為了搶奪日本市場份額,各家開始提供更高的附加值,“開始有企業提供30年20%的功率保障,晶科、英利等提供了10年92%的功率保證,或者其他企業給出了12年90%的功率保證。”這比常規的10年90%、20年80%功率保證普遍提升了。高效也是日本市場的“口味”,晶澳為此推出了單晶60片、290瓦的組件;日本本土領先企業京瓷則計劃將多晶組件效率提升至18.6%,并計劃未來幾年內將單晶組件效率提升至22%以上。
目前中國已有超過20家組件企業獲得了日本JET認證,獲得了日本市場“通行證”。此外,他們還要得到來自日本和歐美主流保險公司的認可。來自中國的國家電網子公司英大泰和保險也進入日本市場,為多家中國組件企業的產品提供擔保。
深挖日本市場多年的愛康科技已經在當地組件邊框市場擁有超過70%的市場份額后,正計劃提升其支架市場份額。負責支架業務的愛康金屬科技總經理李光華在這次東京之行收貨了多份訂單,其中包括一個42.8MW的項目。李光華表示,“2013年在日本的支架出貨量達到100MW,今年要做200MW以上。”
相比組件來說,中國逆變器企業在日本的市場空間變得非常狹小,包括陽光電源在內的諸多中國一線逆變器商很難獲得日本項目訂單。TUV南德光伏產品部部門經理許海亮對此感到疑惑,“組件企業通過JET認證后能進入日本市場,而日本很多本土逆變器企業并沒有去做認證,他們更多是憑借信譽和技術能力,地方電力公司在項目并網前也會要求逆變器企業提供一些測試報告。”日立、歐姆龍、三菱TMEIC等日本本土品牌占據了絕大多數份額,SMA憑借其全球知名度也有一定空間,中國只有陽光電源和中興昆騰在探索日本市場的立足之道。
開發日本電站
除了中國組件企業紛紛在日本開拓貿易市場外,包括聯盛新能源在內的諸多開發商也在尋求電站開發投資的高收益。中電投集團子公司上海電力正計劃發力日本市場,這家中國上市公司的董事長王運丹在2013年底的一個會議上,向各個券商的分析師們描繪了日本市場的美好前景。上海電力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副總刁旭表示,“我們2014年力爭2-3個項目并網,2015年至少3個項目。”刁旭帶領的團隊在日本主要看重10MW以上的項目,并且以42日元電價為主。聯盛新能源也在爭取更多的優質項目,目前聯盛擁有多個2MW的項目,并已有項目開工建設。
根據NPD Solarbuzz的統計,目前日本的項目儲備已經達到21GW,其中42日元電價的項目還有8GW沒有完成。這8GW的42日元項目中,約1GW由于土地權等諸多問題已經明確取消,4GW項目已經確定要做,仍有3GW的數百個項目仍然需要等待日本經濟產業省的評定,這些項目在土地權確定和產品等技術指標上無法全部滿足。
正信光伏是日本市場中在電站開發方面做得最成熟的企業之一。這家來自江蘇常州的組件廠不僅在日本南部的福岡擁有一座組件廠,還收購了一家擁有特級資質的光伏工程公司PowerMax。負責正信光伏日本市場的首席商務官黃曉昕透露,他們已經儲備了超過200MW項目,并且一邊收購新的項目權一邊繼續開發新的電站。正信光伏計劃通過日本的電站資產的注入進行IPO,據悉他們有望與日本某知名券商進行合作。
聯盛新能源同樣在做大量的項目儲備,任勁表示,目前已經有超過200MW的儲備,其中2013年計劃完成30-50MW項目。這家由無錫國聯作為大股東的新晉日本市場玩家正用充足的資金購置土地,在項目投融資方面也獲得了來自中國各個領域投資商的認可。聯盛新能源副總裁許涵峰透露,他們正在日本探索新的投融資模式以滿足股東和客戶的多方面需求,“組件、保險公司都要得到銀行的認可,只有這樣才能在日本更好拿到貸款。”
電站開發商們在日本的項目仍需克服各種困難。由于日本銀行貸款和保險公司的要求,他們需要使用日本的逆變器產品,而目前看逆變器到貨時間為6個月。安裝工人的缺乏也為項目增加了成本,“大型優質的工程公司訂單都已經排滿了,他們在接安裝訂單時甚至都要考察業主的背景。”任勁對日本工程要求感到詫異,“本來只需要建成一座25年穩定運營的電站,但滿足相關要求的話電站能更久的穩定運行。”
雖然前景美好,但這些日本市場玩家仍然面臨很多不確定性。上海電力規劃的裝機目標也在受到挑戰,他們并不想在收購項目權上花費太多資金,但如果不提高價格會很難收購到理想的項目。而英利也搭上了上海電力的“順風車”,以在日本進一步擴大規模。
今年4月1日,日本將出臺新的FIT,消費稅也將由5%提升至8%。2014年日本市場有望突破8GW,展會后各家企業已經開始新的市場布局,各種戰略合作協議頻繁簽署。對中國光伏“玩家”來說,在壁壘嚴苛的日本市場能搶到一杯羹更是實力的體現。
日本市場的火爆來自于2012年7月1日生效的政府收購電價制度(FiT),FiT的出臺則源于011年福島大地震后為應對電力短缺以及改變能源供應結構政府所作出的變革。在2012年出臺的政策,日本地面電站FiT為每千瓦時42日元(40日元加5%的消費稅,根據當前匯率約合人民幣2.545元),補貼期限為20年;補貼額每年下調10%;
2013年電價下滑至37.8日元(36日元加5%消費稅,約合人民幣2.29元)。目前日本正考慮在2014年將補貼再下降10%左右,相關聽證會將在近期召開。日本新的電價走向目前并不明朗,晶澳太陽能王潤川在日本了解到,由于2013年系統成本上升了10%左右,電價下調可能會放緩。
根據德意志銀行的報告,日本住宅系統成本從2012年的每瓦465日元(約合28元人民幣)下降至2013年底的385日元(約合23元人民幣)。地面電站的成本要低于住宅系統。聯盛新能源,這家由無錫國聯控股的光伏電站開發商,已經在日本市場耕耘了一年的時間。據聯盛新能源日本公司總經理任勁介紹,如夏普等一線企業的EPC價格達到每兆瓦3億日元(約合1800萬人民幣)左右,小型EPC公司的報價約2.3億日元(約合1400萬人民幣)左右。這個價格幾乎是中國EPC價格的一倍。
高電價、高成本能否帶來高收益,在日本市場,最核心的是貸款。日本銀行貸款利率相對中國銀行基準貸款利率低很多,只有1.5%—2%,即使去年銀行上調了利率,也只有中國利率的一半不到。聯盛新能源分析了不同投資模式下的項目收益:全自有資金條件下收益率在10%左右;利用中國貸款資金收益率可達到14%;如果拿到日本貸款可獲得17%左右的收益率。但任勁表示,日本銀行貸款非常難拿,大的銀行涉足不多,只有新生銀行等幾家在這方面業務比較成熟。
把產品賣向日本
在商業中有一種說法,中國把最好的產品賣給日本和歐美,而日本則把最好的產品留在國內,其次出口歐美,最后再出口中國。這種說法是否成立先不去糾結,不過日本光伏系統成本高昂與其產品價格有直接的關系。
根據NPD Solarbuzz的統計數據,2013年下半年日本市場上中國組件的報價約為0.65-0.75美元/瓦,約合66-76日元/瓦,折合人民幣約為4-4.6元/瓦。而日本組件的報價平均在0.9美元/瓦左右。
從2013年中國光伏企業在日本的出貨量來看,阿特斯憑借520MW排名第一,晶澳排名第二,出貨量達到360MW,韓華320MW、尚德260MW、英利210MW、天合光能超過100MW等緊隨其后。
Solarbuzz分析師韓啟明表示,“日本本土組件產能只有3GW左右,而每年安裝量能維持在7GW,這就意味著每年有4GW的組件缺口。”來自中國的組件進口仍然不能滿足需求,韓啟明表示,來自中國組件企業的代工產品在日本擁有更重要的地位,“晶澳、天合光能、昱輝陽光等一線組件企業以及航天機電、光為、輝倫等二線組件企業都在做日本組件品牌的代工業務。”
在價格保障下,各個組件企業都紛紛將最好的產品推向日本。2014年東京光伏展中,晶科推出了內置優化芯片的智能組件以提供電池串最大功率點跟蹤功能,這使得住宅系統的發電量比普通組件高20%左右。中盛光電則推出了利用臺灣新日光的雙面電池制造的雙玻組件,以求在細分市場中占得一席。天合光能拓展了產品范圍,在日本推出了儲能系統。為了更好進入日本市場,昱輝陽光與日本半導體供應商Vitec成立合資公司,在日本生產其高效組件Virtus Ⅱ,產能為80MW。
王潤川在東京展會上對同行產品考察后發現,為了搶奪日本市場份額,各家開始提供更高的附加值,“開始有企業提供30年20%的功率保障,晶科、英利等提供了10年92%的功率保證,或者其他企業給出了12年90%的功率保證。”這比常規的10年90%、20年80%功率保證普遍提升了。高效也是日本市場的“口味”,晶澳為此推出了單晶60片、290瓦的組件;日本本土領先企業京瓷則計劃將多晶組件效率提升至18.6%,并計劃未來幾年內將單晶組件效率提升至22%以上。
目前中國已有超過20家組件企業獲得了日本JET認證,獲得了日本市場“通行證”。此外,他們還要得到來自日本和歐美主流保險公司的認可。來自中國的國家電網子公司英大泰和保險也進入日本市場,為多家中國組件企業的產品提供擔保。
深挖日本市場多年的愛康科技已經在當地組件邊框市場擁有超過70%的市場份額后,正計劃提升其支架市場份額。負責支架業務的愛康金屬科技總經理李光華在這次東京之行收貨了多份訂單,其中包括一個42.8MW的項目。李光華表示,“2013年在日本的支架出貨量達到100MW,今年要做200MW以上。”
相比組件來說,中國逆變器企業在日本的市場空間變得非常狹小,包括陽光電源在內的諸多中國一線逆變器商很難獲得日本項目訂單。TUV南德光伏產品部部門經理許海亮對此感到疑惑,“組件企業通過JET認證后能進入日本市場,而日本很多本土逆變器企業并沒有去做認證,他們更多是憑借信譽和技術能力,地方電力公司在項目并網前也會要求逆變器企業提供一些測試報告。”日立、歐姆龍、三菱TMEIC等日本本土品牌占據了絕大多數份額,SMA憑借其全球知名度也有一定空間,中國只有陽光電源和中興昆騰在探索日本市場的立足之道。
開發日本電站
除了中國組件企業紛紛在日本開拓貿易市場外,包括聯盛新能源在內的諸多開發商也在尋求電站開發投資的高收益。中電投集團子公司上海電力正計劃發力日本市場,這家中國上市公司的董事長王運丹在2013年底的一個會議上,向各個券商的分析師們描繪了日本市場的美好前景。上海電力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副總刁旭表示,“我們2014年力爭2-3個項目并網,2015年至少3個項目。”刁旭帶領的團隊在日本主要看重10MW以上的項目,并且以42日元電價為主。聯盛新能源也在爭取更多的優質項目,目前聯盛擁有多個2MW的項目,并已有項目開工建設。
根據NPD Solarbuzz的統計,目前日本的項目儲備已經達到21GW,其中42日元電價的項目還有8GW沒有完成。這8GW的42日元項目中,約1GW由于土地權等諸多問題已經明確取消,4GW項目已經確定要做,仍有3GW的數百個項目仍然需要等待日本經濟產業省的評定,這些項目在土地權確定和產品等技術指標上無法全部滿足。
正信光伏是日本市場中在電站開發方面做得最成熟的企業之一。這家來自江蘇常州的組件廠不僅在日本南部的福岡擁有一座組件廠,還收購了一家擁有特級資質的光伏工程公司PowerMax。負責正信光伏日本市場的首席商務官黃曉昕透露,他們已經儲備了超過200MW項目,并且一邊收購新的項目權一邊繼續開發新的電站。正信光伏計劃通過日本的電站資產的注入進行IPO,據悉他們有望與日本某知名券商進行合作。
聯盛新能源同樣在做大量的項目儲備,任勁表示,目前已經有超過200MW的儲備,其中2013年計劃完成30-50MW項目。這家由無錫國聯作為大股東的新晉日本市場玩家正用充足的資金購置土地,在項目投融資方面也獲得了來自中國各個領域投資商的認可。聯盛新能源副總裁許涵峰透露,他們正在日本探索新的投融資模式以滿足股東和客戶的多方面需求,“組件、保險公司都要得到銀行的認可,只有這樣才能在日本更好拿到貸款。”
電站開發商們在日本的項目仍需克服各種困難。由于日本銀行貸款和保險公司的要求,他們需要使用日本的逆變器產品,而目前看逆變器到貨時間為6個月。安裝工人的缺乏也為項目增加了成本,“大型優質的工程公司訂單都已經排滿了,他們在接安裝訂單時甚至都要考察業主的背景。”任勁對日本工程要求感到詫異,“本來只需要建成一座25年穩定運營的電站,但滿足相關要求的話電站能更久的穩定運行。”
雖然前景美好,但這些日本市場玩家仍然面臨很多不確定性。上海電力規劃的裝機目標也在受到挑戰,他們并不想在收購項目權上花費太多資金,但如果不提高價格會很難收購到理想的項目。而英利也搭上了上海電力的“順風車”,以在日本進一步擴大規模。
今年4月1日,日本將出臺新的FIT,消費稅也將由5%提升至8%。2014年日本市場有望突破8GW,展會后各家企業已經開始新的市場布局,各種戰略合作協議頻繁簽署。對中國光伏“玩家”來說,在壁壘嚴苛的日本市場能搶到一杯羹更是實力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