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陸太田光伏電站A站的地勢低于B站(圖2)。A站、B站都配備了額定輸出功率為990千瓦的功率調節器(PCS),分別設置了1392千瓦的太陽能電池板。這種太陽能電池板的輸出功率(額定最大輸出功率)超過功率調節器額定輸出功率的現象叫作“過載”。
因為存在系統損耗,光伏發電系統的售電量在晴天時也低于電池板的額定最大輸出功率之和。而且,在陰天和早晚,輸出功率還會更低。因此,電池板的輸出功率大于功率調節器輸出功率能增加發電量,提高功率調節器的設備利用率,增加售電量。
太陽能電池板的設置角度控制在15度,太陽能電池板排列了4800枚,共1392千瓦。
在日本,要想使1枚太陽能電池板的發電量達到最大,最佳角度是接近30度。但如果按照30度設置,影子對于后排太陽能電池板的遮擋就會增加,需要在兩排之間留出較大的空間。這樣的話,同樣面積內能夠設置的太陽能電池板的數量就會減少。
而把設置角度調整為15度不僅可以減少影子的影響,還能設置更多的電池板。一般來說,要想在有限的面積內,使發電量最大化,縮小設置角度、增加電池板的方式更加有效。
無論是“過載”,還是縮小設置角度排列更多電池板的方法,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初期投資的增加。但是,在電池板價格回落、收購價格相對較高的當前,設置更多的電池板增加發電量有助于提高內部收益率(IRR)。常陸太田的百萬瓦級光伏電站以及日本國內的許多百萬瓦級光伏電站都采用過載和較小的設置角度,正是出于這樣的原因。
設置的太陽能電池板為中國尚德太陽能公司制造,功率調節器為東芝三菱電機產業系統公司(TMEIC)制造。尚德太陽能制造的太陽能電池板是憑借性能和價格的優勢脫穎而出,TMEIC的功率調節器“當選則是因為考慮到了性能和20年使用過程中的可靠性”。另外,除了采用自主功率調節器溫度控制系統之外,連接線纜埋入地下(圖3)等部分在其他的百萬瓦級光伏電站中也十分少見。
地基方面,A站和B站各不相同。先行建設的B站沒有架設地基,是利用樁子支撐架臺(圖4)。后建設的A站則改為了利用混凝土地基支撐架臺的方式。
一般來說,無需平整地面和地基施工的打樁方式與混凝土地基相比,可以減少總建設成本。但是,如果地殼偏軟,在打樁時,地殼的強度會出現問題,而地殼過硬,施工則需要特殊的重型機械。
B站暴露出了打樁方式的這些課題。因為部分地殼包含巖石,打樁費時費力。因此,A站改換了混凝土地基方式。為了控制成本,地基是利用在百萬瓦級光伏電站外周建設排水溝時采購的混凝土二次產品“U型溝”,在內側填入混凝土后制成(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