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電池發展藍圖中,薄膜電池一開始以低成本成為眾人關注的亮點,目前國際上已經能進行產業化大規模生產的薄膜電池主要有3種:硅基薄膜太陽電池、銅銦鎵硒薄膜太陽電池(CIGS)、碲化鎘薄膜太陽電池(CdTe),其中,硅基薄膜電池與銅銦鎵硒(CIGS)薄膜電池以其各自的優勢受到不同企業的追捧,同時也在暗自較勁。
然而過去兩年,光伏薄膜組件發展一直處于低迷狀態,狀態不是非常好,雪上加霜的是不少國內外公司都先后關閉了薄膜業務,從最早的歐瑞康到近期的杜邦,都因其無法帶來有效利潤增長而遭到放棄。
在這樣的背景下,以Manz亞智系統科技為代表的設備制造商,以及以漢能為代表的薄膜電池組件制造商卻一力主張推廣其薄膜業務。
成本對比
對于眾多公司關閉薄膜業務的舉動,Manz亞智系統科技亞洲區副總經理林峻生表示:“目前關閉的公司,大部分是技術路線選錯了,選的都是硅基薄膜。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80%-90%硅基薄膜的企業都已經關閉了,因為這個薄膜效率到10%就已經封頂,這個效率是完全沒有競爭力的。但是CIGS不同,Manz的CIGS可以做到15%以上轉換效率,接近晶硅的發電效率。此外,我們在成本上有優勢,我們認為這是一個新一代的光伏能源和技術,因此在這個階段我們同樣繼續薄膜業務的發展。”
在剛剛結束的2014SNEC展會上,Manz亞智科技全球高層共同出席了其薄膜業務推廣發布會,隆重介紹了其對外宣布的全球唯一CIGS交鑰匙生產解決方案,Manz首席執行官Dieter Manz表示:“我們的CIGS fab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了一個投資相對較低的活力途徑,就生產成本、發電量及利潤等方面而言,都是卓越的解決方案。”
談到成本,在早年光伏產業發展時期,薄膜電池的確具備低成本的優勢,然而經過多年發展,晶硅電池的生產成本已經下降到了一個新低點,而其光電轉換效率也獲得了一個跨越的提升,相比而言,薄膜電池尤其硅基薄膜的優勢受到遮擋,CIGS同樣面臨此問題。
據了解,目前Manz薄膜組件的初期量產時可以做到0.4美元(即2.5元人民幣),其制造工藝基于玻璃基板,然后對這些導電層進行電氣連接,這一工藝相比晶硅電池的制造工藝要節省許多步驟,將硅等高成本材料的用量進行了進一步降低。一般而言,年產量到達150MW可以實現生產盈利,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晶硅電池技術需要投資千兆瓦級別才可保證同樣獲利。
另一方面,CIGS技術的耗材量比較低,目前市場上晶硅電池厚度普遍約200μm,CIGS吸收層的厚度不到2μm。
對于成本的降低,林峻生表示:“我們還有部分材料在德國采購,設備有一些也是在德國制造。接下來,我們的材料部分可以繼續本土化,設備可以更多在國內生產,所以成本還有空間再往下降的,希望在2020年時可以在1.8元左右。”
他補充到,成本其實還涉及到整個產業的規模問題。如果15年前買一個TLD電視, 27寸的話要1萬塊美金,現在才多少錢?為什么晶硅可以降到那么便宜?如果將十年前的整個供應鏈材料和工廠規模與現在的進行對比,之間的差距可以說是天差地別。這是整個產業規模的影響。只是目前產業的規模還不夠大。未來如果產業規模足夠大的話,這個技術是最有潛力的。
關于成本,如果只跟電池比,電池成本比較低。但如果把整個產業鏈一起去比,CIGS會更低。至于投資收益,由于投資效益和市場價格、投資的利息成本等都有關系,不太好直接比較。
效率與發電量
晶硅電池的效率一直在提升,晶硅效率最高目前為止應該達到24%以上,規模化單晶硅的最高效率,規模化生產在20%以上,普通的多晶硅效率常規達到17.2%、17.4%,高效的是18.3%,而銅銦鎵硒效率是14.6%,這其中的差距顯而易見。
對效率的對比,林峻生認為需要澄清一下:“標準多晶硅制程的效率目前可達到20.4%。它有很多高效做法可達到您說的24%,但成本會更高。此外,大量生產時規模化單晶硅最高效率在20%以上,這個是電池并不是組件,Manz的CIGS直接就是組件的。如果以一個組件來比較的話,國內目前主流多晶硅的平均效率是在15.5%、15.6%左右。”
那么,CIGS效率提升是否有極限值,技術發展路線圖的情況如何?
根據林峻生的回答,目前CIGS的理論值計算可以做到30%,Manz現在實現到20.8%,在實驗室的部分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另外,從實驗室到量產之間,也有6%、7%的差異。因此量產也有再進步的空間。
隨著全球光伏電站裝機的逐年提升,業內對電池組件轉換效率的注意力逐漸延伸到終端電站的收益率上,不論是地面電站還是分布式電站,投資回報率是業主與投資方關注的焦點,為此,組件的選擇也顯得尤為重要。
晶硅組件的案例比比皆是,其帶來的收益也有目共睹,對于薄膜組件,其在BIPV方面及弱光環境下的優勢比較明顯,但對于電站如何?
為了佐證薄膜組件對電站發電量的貢獻,2013年Manz在中國的云南石林鎮太陽能園區建設了一座電站,電站采用其德國本土研發生產線制造的CIGS組件,現在可為中國電網貢獻1MW電量,根據他們積累的數據統計,與之前在園區建設的晶硅組件相比,其發電量高出10%。
“無論是分布式屋頂電站或是較大面積的地面電站,對CIGS都是適合的。當然,CIGS在組件一體化部分是相對更有優勢的,而且它沒有光致衰減效應。”林峻生表示,我們看到CIGS的未來,其市場占有率絕對是會往上提升的。
CIGS的發展空間
在光伏薄膜業務處于比較低迷的狀態下力推CIGS解決方案,Manz背后還有一股推動力-來自政府的支持。德國政府扶持該國太陽能產業的政策,使得德國本土一些太陽能制造商開始采用CIGS技術來制造薄膜電池,借此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在日本,CIGS有做到產業化的經驗。日本的薄膜發展也有自己的特點,代表公司是日本昭和殼牌,也是目前世界CIGS生產領域的最大公司。
在中國有一家代表企業-漢能,一直在推崇薄膜電池組件的發展,近期尤其加大了對CIGS的動作。
2014年6月,漢能太陽能集團全資子公司漢能全球光伏應用集團亞太有限公司與日本最大綜合商社之一雙日株式會社全資子公司雙日機械株式會社在漢能控股集團總部簽署了一份戰略框架合作意向書。
根據意向書,雙方將在日本及世界范圍內太陽能薄膜發電應用領域建立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將在世界范圍內的薄膜發電電站項目、薄膜發電應用產品貿易等領域展開合作。雙方計劃在2014年內在日本國內開工建設采用漢能生產的CIGS組件的兆瓦級太陽能電站。
同時,雙方共同開發的10MW以上日本薄膜發電電站項目,爭取在2015年3月前開工建設。
漢能光伏應用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劉民說:“日本一直是一個節能環保的國家,在光伏應用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漢能作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薄膜發電企業,在薄膜發電領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先后通過三次海外技術并購和自主創新,使其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轉化率突破性地達到20.5%。”
關于漢能,業內一直存在爭議,在薄膜領域普遍處于低迷的時期,他高調收購兼并擴產,與外界展開合作。從產業競爭角度看,漢能避開已經白熱化的晶硅組件戰場,選擇薄膜,即便成為一個異類也為其爭取到了發展的機會與時間。
從長遠來看,因薄膜組件優良弱光性、柔性、效率可提升性、成本可降、應用范圍廣等特點,他的發展不會消失,相反,其對未來光伏應用產品的開發設計存在很大潛力空間,這將為其占據市場份額埋下基礎。
據南開大學光電子薄膜器件與技術研究所預測,2020年全球光伏太陽電池總產量將達到34GW,其中薄膜太陽電池占到7.5GW,占總市場比例的22%;對比現在的薄膜電池產量,未來薄膜的發展空間可以預見。
“從長遠角度來看,我們認為薄膜和晶硅兩者是并行的。中國近些年忽然在投資晶硅方面大熱,給薄膜市場的技術或產能擴充帶來阻礙,因為晶硅太便宜了。但是我們認為,在未來五年之內,等薄膜產業規模跟上了、晶硅行業內經過一輪優勝劣汰的洗牌,會逐漸浮現出薄膜太陽電池的需求,而且會成為未來另外一個主流。 所以Manz是晶硅和薄膜兩邊都在做。世界這么大,需要的能源這么多,每一個地方或區域有不同的應用,電廠在不同區域也有不同考慮。關鍵在于對的時間點。”林峻生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