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光伏產業受政策引導和市場驅動等因素影響,形勢有所好轉,市場穩步擴大。2014年,在市場需求進一步擴大的情況下,我國光伏產業規模將保持平穩增長,但仍將承受供過于求帶來的價格壓力。
總體形勢有所好轉
截至2013年年底,我國在產多晶硅企業由年初的7家增至15家,多數電池骨干企業扭虧為盈。
行業發展逐步回暖,企業經營狀況改善。2013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38.4GW,同比增長20%;全年多晶硅、組件價格分別上漲47%和8.7%。歐盟對我國光伏“雙反”案達成初步解決方案,我國對美韓多晶硅“雙反”作出終裁,外部環境進一步改善。國內企業經營狀況不斷趨好,截至2013年年底,在產多晶硅企業由年初的7家增至15家,多數電池骨干企業扭虧為盈,主要企業第四季度毛利率超過15%,部分企業全年凈利潤轉正。
產業規模穩步增長,應用水平不斷提高。2013年,全國多晶硅產量8.4萬噸,同比增長18.3%;進口量8萬噸;電池組件產量約27GW,占全球份額超過60%,同比增長13%;出口量16GW,出口額127億美元。國內市場快速增長,新增裝機量超12GW,累計裝機量超20GW,電池組件內銷比例從2010年的15%增至43%。全行業銷售收入3230億元(制造業2090億元,系統集成1140億元)。
盲目擴張勢頭減緩,行業集中度逐步提高。受政策引導和市場調整等影響,產業無序發展得到一定遏制,眾多企業加大內部整改力度,部分落后產能開始退出。同時,部分企業兼并重組意愿日益強烈,出現多起重大并購重組案。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第一批符合《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情況看,其2013年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產量分別占全國的85.7%、61%和74%;從業人員及銷售收入分別占光伏制造業的58%和78%。2013年,我國前10大光伏企業銷售收入占全行業的23.6%,前50家銷售占比63.6%,產業發展逐步向東部蘇、浙,中部皖、贛,以及西、北部蒙、青、冀等區域集中。
技術水平持續提升,創新驅動效應明顯。我國骨干企業已掌握萬噸級多晶硅及晶硅電池全套工藝,光伏設備本土化率不斷提高。2010年至今,每千噸多晶硅投資下降47%,每千克多晶硅綜合能耗下降35%,多晶硅企業人均年產量上升165%,骨干企業副產物綜合利用率達99%以上;每兆瓦晶硅電池投資下降超過55%,每瓦電池耗硅量下降25%,骨干企業單晶、多晶及硅基薄膜電池轉換效率由16.5%、16%、6%分別增至19%、17.5%、10%;光伏發電系統投資由25元/瓦降至9元/瓦。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國光伏產業發展總體形勢雖有所好轉,但仍面臨多方面的問題,不容盲目樂觀。一是材料、裝備等關鍵技術與國外先進水平尚存差距,基礎研究有待加強。二是資金支持及政策扶持等過于偏重應用環節,對制造業研發及技術改造支持不足。三是發電并網等有關政策仍待細化落實。四是國際貿易環境仍存在惡化的可能。總體來說,目前光伏制造業虧損狀況未有根本性改變,從長期角度看,行業仍面臨深度調整。
產業鏈多個環節規模擴大
我國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和光伏應用等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光伏設備產業規模略顯低迷。
2013年我國多晶硅產量提高,開工企業逐步增多。全年多晶硅產量達到8.46萬噸,位居全球首位,約占據全球總產量的34%,回到2011年的高峰水平,與2012年的7.1萬噸相比,提高了18%。截至2013年年底,全國在產的多晶硅企業數量增加到16家,在產產能達到14.4萬噸,與2013年表觀消費量16.4萬噸(我國多晶硅產量+多晶硅進口量-多晶硅出口量)相比,尚有缺口。
2013年,我國全年多晶硅進口量達到80654噸,同比大抵持平,仍保持在較高的水平。其中多晶硅進口國主要集中于德國、美國和韓國,分別進口多晶硅2.6萬噸、2.2萬噸和2.1萬噸,3個國家多晶硅進口占比達到86.8%。
2013年我國硅片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據不完全統計,全國93家硅錠企業總產能達到25.3萬噸,總產量約13.14萬噸,同比增長5%;硅棒年產能達到近7.4萬噸,總產量達到4.1萬噸,同比增長28%;硅片總產能達到103億片,產量達到72億片,全國硅片總產量約為29.5GW,與上年同期的26GW相比,增長13%,全球占比達到75%。
從企業發展角度看,我國前10大硅片企業產能達到26.4GW,約占全國總產能的64%,產量約為21.52GW,約占全國總產量的73%,產能集中度遠高于電池和組件環節。
我國硅片出口量逐年攀升,2013年我國硅片出口額達到16.94億美元,出口量約為7GW。其中單晶硅片出口額約為7.05億美元,出口量約為2.5GW,約占總出口量的36%。
2013年我國電池片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產能為42GW,產量達到25.1GW。與2012年相比,增長率約為20%,產量約占全球總產量的62%,位居全球首位。在電池類型方面,仍以多晶硅電池為主,占比約達到78%。全國組件總產能約為42GW,組件產量達到27.4GW,同比增長19.1%,約占全球總產量的63.7%。
在產業集中度方面,我國前10家組件企業產量達到12GW,約占全國總產量的52%。其中河北英利的電池和組件產量均位居全球首位,常州天河的電池和組件產量均位居全球第二。從我國的組件產量分布看,跨度較大,第一名英利為3.1GW,第十名正泰約為0.7GW,平均數為1.45GW。
2013年,我國太陽能電池組件出口量約為16.7GW,與2012年相比下降11.1%;出口額約為101.5億美元,同比下滑20%。在出口區域分布上,亞洲地區已成為我國太陽能電池主要出口區域,占比達到45%以上;歐洲出口則持續下滑,下降至30%;北美地區出口占比約為14%。
我國光伏設備產業盡管今年下游組件廠商有所回暖,2013年出貨量出現大幅增長,但由組件傳導至上游設備需求的過程相對遲緩,2013年我國光伏設備產業規模也略顯低迷,繼續呈現大幅下滑態勢。總體來看,2013年我國光伏設備行業總營收約為21億元,同比下滑60%。其中,多晶硅環節約為8億元,約占總金額的40%;硅錠/硅片約為5億元;電池片和組件環節分別為3億元與5億元。
全國光伏設備相關企業數量達到80家以上,從業人員超過8000人。在主要設備企業中,捷佳創位居第一,營收約為2億元。其他企業光伏設備營收都集中在1億~2億元之間。前10家企業總營收達到13.7億元,約占光伏設備總營收的65.2%。
據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統計,2013年我國新增光伏裝機量達到12GW,同比增長166.7%,成為全球第一大光伏應用市場,累計裝機量近20GW,僅次于德國位居世界第二,全年光伏累計發電量達到90億千瓦時。其中,2013年光伏電站新增裝機量12.1GW,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量0.8GW。
光伏電站方面,據國家能源局統計,2013年我國光伏電站新增并網項目468個,新增并網項目裝機量12.1GW。其中甘肅省光伏電站新增并網容量達到3842MW,高居我國各省之首,占全國的30%以上。
分布式光伏方面,據國家能源局統計,2013年我國分布式光伏新增并網容量800MW。2013年年底,分布式光伏累計并網容量達到3.1GW,主要分布在電力負荷比較集中的中東部地區。華東和華北地區累計并網容量分別為1450MW和490MW,占全國分布式光伏的60%。排名前3的省份分別為浙江、湖南和廣東。
2014年增長與壓力同在
光伏產業將出現多晶硅市場需求提高、電池組件產量繼續增長、光伏市場持續擴大等現象。
我國光伏行業在經歷2011年和2012年的持續虧損之后,終于在2013年迎來逆襲,主要光伏企業實現扭虧,經營狀況得到了較大改善。2013年,我國政府對光伏產業高度重視,國務院出臺了《關于促進我國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相關配套文件也相繼出臺落實,涉案金額最大的中歐光伏貿易糾紛也實現和解,這些都為產業走出困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展望2014年,光伏產業將面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既有光伏政策密集出臺所帶來的利好,又有國際市場不確定和供需進一步失衡等不利因素帶來的挑戰。
在多晶硅方面,隨著下游應用市場的不斷擴大,對多晶硅市場需求也在提高。另外,全球新增產能投產和復工產能利用率逐步提升,預計全球多晶硅產量約為28萬噸,同比略有增長。我國多晶硅產量約11萬噸,產量主要集中在江蘇中能、特變電工、大全新能源等幾家企業。但由于國外多晶硅產品可通過加工貿易方式規避“雙反”關稅,持續對我國進行低價傾銷,以及市場供應量的不斷增大和多晶硅生產成本的持續下降等因素,預計2014年產品價格仍將在21美元/千克上下,企業仍將承受低價壓力。
在電池組件方面,隨著行業的整體好轉以及由于組件價格下降使得光伏發電成本不斷逼近甚至達到平價上網,預計全球組件產量繼續呈現增長勢頭,全年將達到43GW。我國光伏組件有望超過30GW,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但由于多晶硅等原輔材、第三方電池片漲價,以及國外市場的不確定性,也將給企業帶來經營壓力。部分閑置產能相繼啟動,產業也將承受供需壓力。
在應用市場方面,在光伏發電成本的持續下降、政策的持續利好和新興市場快速興起等有利因素的推動下,全球光伏市場仍將持續擴大。預計2014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將達到43GW,我國將達到14GW,其中大型電站8GW、分布式發電6GW左右。但由于電網建設規劃尚未出臺,且電站審批權下放,地方政府為追求本地利益最大化,恐導致光伏電站建設與電網建設不協調,滋生限電棄光等問題。此外,分布式發電商業模式尚未成熟,潛在風險較多,規模化推廣阻力仍較大。
在光伏政策方面,相關部委將貫徹落實相應的配套政策,通過擴大國內市場、規范產業、促進技術進步等組合拳力促產業發展。但也應看到,密集的政策出臺也容易導致政府的手伸得過長而產生副作用,如果落實不到位、錯位或執行過程中產生扭曲等,都容易起到反作用,過猶不及。
2014年我國光伏產業總體發展情況向好,但仍將承受供過于求帶來的價格壓力。雖然產業規模仍將保持平穩增長,國內光伏市場規模化啟動,但由于閑置產能的復產和新增產能投產,產業恐將面臨新一輪產能階段性過剩局面,產業整合推進仍然較難,市場供需壓力仍然存在,企業經營壓力不減,加上外部貿易不確定性,產業面臨較大的轉型升級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