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最大水泥生產商、亞洲最大石膏板生產商和世界最大玻璃纖維生產商,對新能源的戰略布局始于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之初,甚至早于能源內的其他企業,足見中國建材對新興市場的敏銳度和獨到之處。但真正讓其在新能源站穩腳跟的,憑借的是對新能源深厚的情結以及超強的堅守力。
很早涉足新能源
作為傳統建材行業內的領軍企業,中國建材對新能源情有獨鐘,這種情結甚至可以追溯到2005年。在多數人尚不知新能源為何物時,投身新能源材多少會被人質疑不務正業,但中國建材堅定看好新能源發展前景,不改初衷決定試水風電行業。
事實證明,中國建材在新能源領域做得風生水起,將風電產業做得有聲有色。從2006年第一片風機葉片下線,到成長為全國最大風機葉片制造商,這一蛻變過程,中建材只用了5年時間。
作為國內新能源領域最早的參與者,在風電領域獲得成功后,對新能源的情結更加有增無減。尤其對太陽能格外的關注,更遠超風電,并堅定看好與自身產業密切相關的光伏“BIPV”(光電建筑一體化)市場發展空間。
2011年,全球光伏進入行業整合期,中國建材果斷抓住行業發展良機,全面提速集團提出的“大力發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的“三新”戰略實施,將與建筑密切相關的新能源材料研發放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
中建材國際工程集團總裁助理、新能源工程事業部部長王叢笑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說:“我們首先要做好水泥和玻璃的傳統行業,加快‘三新’戰略實施步伐,從而保障為新能源注入持續地活力。”
與此同時,中國建材同步完成了內外部優勢資源的整合。在2009年到2010年兩年的時間,不僅在廣東佛山、江蘇太倉、江蘇鎮江、四川成都、安徽蚌埠、安徽合肥等地相繼建立了多個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在國際光伏、風能等發電工程領域,也成長為全球頂級項目方案解決的設計咨詢公司。
2009年,憑借駕輕就熟的建筑設計實力,促成了旗下蚌埠玻璃工業研究設計院與美國阿波羅、四川阿波羅、成都西航港建設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同心協力打造一個國內第一的太陽能材料產業基地。
身先士行分布式
今年,國家在光伏政策方面做了較大調整,將光伏應用重心轉移到分布式光伏項目。但因缺少商業模式和市場不確定因素過多,且投資回報率低等諸多問題,國內分布式光伏推行效果并不盡如人意。新能源企業在開拓分布式光伏市場上需要自尋出路。
“除電價補貼方式不同外,分布式光伏項目和‘金太陽’如出一轍。”設計院總工程師出身的王叢笑說,“僅從屋頂資源來看,如果當初設計師做的設計是正確的,所有鋼結構的屋頂都應該是不適宜裝載光伏組件,因為設計之初不會預留出如此大的荷載余量。”
王叢笑在接受采訪時也坦誠表示:“并不是央企不困難。在推廣分布式項目時,央企同樣感受到了壓力。但中國建材未選擇消極怠工,而是主動對市場進行摸索。目前,中國建材已經完成對自身企業房屋資源的排查工作,確定了一批用電量大、用電穩定、且承重合格的水泥廠房屋頂。并出臺規定,今后新建屋頂都將按照安裝光伏組件的荷載進行建設,做好未來屋頂資源的儲備。”
據記者了解,中國建材前期啟動的分布式項目,多集中在自身玻璃廠房屋頂。一般情況下,這類屋頂資源用電非常穩定。有數據統計,玻璃窯齡生命周期至少是十年,中途不能出現停電,這種用電量和用電穩定的特性都與分布式特點吻合。
目前,中國建材在淮南、合肥多地已啟動了多個分布式發電項目。其中淮南16MW、合肥9MW和蚌埠的三個項目,總共完成38MW的分布式電站建設,成為積極帶動國內分布式光伏應用推進的標桿企業。
核心技術助發展
通過在新能源領域多年的摸爬滾打,中國建材深知擁有核心技術才是企業發展,掌握主動權的關鍵,所以,在儲備新能源技術路線時,中國建材選擇了更為前沿的、與建筑結合更緊密的薄膜技術路線。
“從戰略上,我們認為BIPV光電建筑一體化才是太陽能發展的終極方向。只需看到目前BIPV光伏建筑一體化、BAPV廠房屋頂和農業使用幾大趨勢,就可以理解中國建材對光伏產業的信心所在。地面電站資源一定是有限的。從人類的活動來說,建筑物所消耗的能量卻是最大的,分布式應該立足未來建筑的結合。”
多樣化儲備薄膜技術是中國建材的另一個特點。在中國建材全球的幾大研發團隊,分別研究著銅銦鎵硒和碲化鎘薄膜路線。
為推動薄膜電池的技術進步,同時結合自身主營業務的玻璃制造生產的需要,中國建材對薄膜電池使用的玻璃基板技術也投入較大的研發力量,不斷攻克薄膜基板玻璃的技術難點。目前,公司可以生產的TCO玻璃、超白浮法、超白壓延光玻璃,都是作為薄膜電池的基板玻璃使用。中國建材自主研發擁有了多項世界級的核心專利技術,為未來薄膜太陽能的電池發展做好了準備。
“多樣化技術路線的戰略布局,就是為了掌控薄膜太陽能未來的技術。”王叢笑透露,2012年完成對德國知名薄膜電池CTF的收購預計今年可以實現本土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