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半年時間,光伏電站融資市場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對此,筆者的感受是直接的。半年前,不少企業希望筆者幫助他們找到融資來源,半年后,筆者找到了,他們卻說目前已是拿著大把的現錢苦于找不到好項目的時候。
出現這一結果一點都不意外,從年初筆者高喊“大型產業基金正向光伏走來”,到目前已知成立的大型光伏產業基金有:國靈基金、英利與賽領的基金、保利協鑫與中民投的基金,首期規模已在百億之上。此外,上市公司再融資、金融租賃、與資金豐厚的大型國企合作、國開行及民生銀行的信貸資金等模式,使得資金來源豐富、資金成本下降,迅速改變了光伏電站的融資生態環境。
面對變化中的光伏融資市場和迅速增長中的光伏電站市場,在為有競爭力企業不再為融資犯愁而高興的同時,筆者清楚地認識到,探討和實施電站未來現金流融資模式的時代已經到來。這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分析:
其一,現有的融資形式不足以支持光伏電站的長期融資需求。
按照目前的成本計算,光伏電站的投資回收期約為十年,而前面介紹的數種融資方式,除了再融資及與國企資金合作可以長期使用之外,其他形式資金的使用時間一般不會超過五年。要保證光伏電站融資的大規模持續、穩定供給,必須通過多種金融產品的配合才能實現良性循環。對此,筆者始終堅持要建立“以基金為代表的初始資金+以資產證券化為代表的后續資金”、不斷放大金融杠桿的滾動發展模式,以根本解決光伏電站建設的海量資金需求。當光伏電站完成建設進入發電階段,將產生穩定、巨大的現金流收入,以現金流為基礎進行再融資成為必須,資產證券化即是未來現金流金融產品的代表。
其二,光伏電站建設已具規模。
到2013年底,中國已建成光伏電站15GW,當年發電量達到87億千瓦時。如果按照每千瓦時電價1元計,意味著現金收入為87億元。如果將這部分優質資產做成資產證券化產品在資本市場銷售,則可獲得同樣的融資規模。中國的光伏電站將保持穩定的增長幅度,這為以光伏電站為基礎資產的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發展提供了發展空間。
其三,現金流思維是資本思維的高級階段,金融市場的完善和成熟是支持中國光伏產業領先地位的關鍵。
過去,光伏電站市場發展不理想許多時候是源于金融市場不理想,金融市場不理想源于金融產品不豐富,金融產品不豐富又源于金融環境、金融意識的不成熟。不久前,筆者去了一家著名企業,談及未來發展,企業高級管理人員說“我們也想進入電站市場,可錢從哪來?投資借的錢十年才能回收怎么還銀行?”其思維明顯還停留在產業資本時代。從產業思維到金融思維,從一般金融思維到高級金融思維,從項目融資思維到現金流融資思維,已經不僅事關企業融資問題,更事關保持中國光伏國際領先地位問題。
基于以上變化,過去,筆者高喊大型產業基金正向光伏走來;現在,筆者呼吁光伏電站融資以現金流融資思維的時代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