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數十億觀眾過足了世界杯的球癮。運動員場上酣戰,場邊則有“英利太陽能”的廣告滾動播出。作為世界上最大太陽能電池生產商,他們希望借助足球吸引投資者們的目光,同時,減少之前發生的“雙反”事件對其的影響。
但是,對于英利和其他中國太陽能企業來說,真正的比賽場地設在華盛頓和布魯塞爾,比賽結果有兩種:中國光伏業走出困境,或者是開啟一場貿易大戰。
多年來,中國政府一直面臨幾項指控:給國內光伏企業提供巨額貸款及補貼,然后低價將光伏產品傾銷往美國與歐洲。近日,美國再次對中國光伏產業啟動了“雙反”調查。美國商務部宣布,初步認定中國出口到美國的晶體硅光伏產品獲得超額政府補貼,補貼幅度為18.56%-35.21%,將對中國上述產品征收相應的保證金。
以美國和歐盟為主的“反傾銷”陣營稱,對于這次反傾銷案件,他們掌握了大量的證據。其實早在2012年,美國商務部就曾決定對中國出口美國的光伏太陽能產品征收最高約250%的雙反關稅。具體產品為中國產晶體硅光伏電池、模塊、層壓板、面板及建筑一體化材料等。
中國的光伏產品是否存在不正當競爭?
歐洲評論家認為,中國在簽署某些具有約束力的協議后,還存在不正當競爭行為。歐洲光伏制造商協會EU ProSun宣稱,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嚴重違反”中國和歐盟去年達成的光伏解決方案。該協會負責人表示,中國太陽能產品持續傾銷到歐盟市場,并對歐盟市場造成了破壞。
德國光伏企業SolarWorld的負責人Ben Santarris表示,中國的貿易侵略毀掉了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太陽能行業。一位行業分析師William Pentland最近也在福布斯雜志上表示,中國政府為太陽能企業提供的財政補貼數額驚人,“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與商業銀行已經向英利和賽維太陽能貸款數十億美元”。
中國真的能提供這么多補貼嗎?
中國企業對此并不認同。中國機電產品商會發表聯合聲明表示,中國光伏產品得到全世界各國認可主要得益于其更高的性價比、更好的產品質量和更為全面的售后服務,根本沒有傾銷,更不存在非法補貼,“針對中國光伏的指責,純屬子虛烏有”。
麻省理工大學兩位教授在校內雜志《光伏未來研究》上寫道,這筆貸款究竟是市場化融資還是國家補貼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這只能說明,中國市場目前呈現出國有制和私有制交織的狀態。
對于補貼問題,美國化學家John Deutch 和政治家Edward Steinfeld認為,美國光伏企業同樣從美國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的補貼中受益,范圍包括光伏產品的研究與開發、稅收激勵政策、光伏環保法規等。“雖然目前沒有一個可靠的數據說明美國州政府與聯邦政府為光伏企業提供的公共補貼數額大于中國,但是,這種情況是可能存在的。”他們總結稱。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關于中美、中歐光伏雙反的爭論或許將持續空泛化,因為中國積極發展光伏的決心不會改變。首先,光伏發電系統技術比較簡單,與其他能源相比,其價格具有競爭力。其次,日益突出的環境問題和與礦物燃料發電相關的氣候變化風險形成政治動因,促使政府實施旨在減少二氧化碳及其他氣體排放量的溫室氣體減排戰略,而太陽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有助于這些環境問題的解決。
有樂觀者認為,中國光伏發電將得到極大發展。根據無錫尚德的一項聲明,中國太陽能光伏的生產成本,有望在2016至2017年與煤炭的生產成本持平。中國69%的電力來自煤炭,目前尚沒有跡象表明這會在短期內有所改變,但無錫尚德的這項聲明將有助于吸引太陽能投資,這或許會成為一個變革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