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一:各資源區的標桿上網電價(注:西藏自治區標桿電價另行制定;電價單位:元/千瓦時)
圖一:NREL的SAM頁面
圖二:1978—2007年全國平均直接輻射總量(來源:國家氣象局)
圖三:美國專業資源評估公司3 Tier的數據,基于衛星氣象數據以及專業模型推算,分辨率精確到3km
表三:中廣核敦煌特許權項目實測日照數據與NASA數據和可研數據的對比
圖四:國潤天能位于敦煌的氣象設備
數據的來源
2013年底國家能源局出臺了光伏電站暫行管理辦法,其中里面第12條明確規定項目開發前期,必須要有現場實測數據,或者有代表性的實測數據。在一份提交給國家能源局的文件中,中國96個基準站的10年平均水平面總輻射量統計表被作為附件遞交上去。這個遍及中國所有省、直轄市的數據表格給出了包括經緯度、海拔、水平面年輻射量、傾斜面年輻射量以及等效滿發小時數等諸多參數。這份保密級別的文件外界很難以看到,在新建項目中,要獲得有用的光資源數據,要么從當地氣象局購買,要么免費從NASA來查找。
目前國內外已經有一些機構在做太陽輻射的研究。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通過對衛星觀測數據的反演,免費為用戶提供分辨率為3—110公里的太陽輻射數據。NASA的數據庫已經成為中國光伏行業獲取太陽能資源數據最主要的來源。
國際電工委員會(IEC)中國專家代表林陽認為NASA的免費公開數據并不準確,“我們對比過甘肅某地的數據,NASA公開數據給出的值是1600kW•h/m2•a,但實際的數據是接近2000kW•h/m2•a。NASA公開數據有較大的誤差,特別是在陰、雨天氣較多的地區下誤差能達到25%。”
LDK工程公司副總經理張雷也表示“NASA的數據很有名,但并不是一個可靠的來源。”
美國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也在研究跟太陽能發電相關的光資源數據,他們用的也是NASA數據,但是其分辨率是3—40公里的資源數據,在其推出的SYSTEM ADVISOR MODEL(sam.nrel.gov)免費設計軟件中,給出了更為準確的光資源數據。
“在中國范圍內,SAM會免費向使用者提供其IP位置方圓五公里的資源數據,超過這個范圍的數據沒法下載,但是可以向NREL發郵件索要項目所在地的數據。”林陽曾經收到了NREL回復郵件并得到了想要的數據,“這個軟件主要針對美國光伏市場的需求。”林陽表示,光資源數據來源還是比較多的,“我曾經用過MeteoTest瑞士公司開發的Meteonorm軟件,還有人用法國美迪公司的MeteoDyn Solar工具的數據。一些國內的專業團隊在近幾年也將會推出一系列免費的全國光資源數據源。”
中國面積廣大,全國各地區光資源及太陽輻射資源有較大差異,根據國家氣象局風能太陽能評估中心劃分標準,我國太陽能資源地區被劃分為四類(見表二)。
中國經過數十年的積累也擁有了自己的光資源數據。中國從1953年開始測量太陽輻射,目前有2300個氣象站和310座氣象臺。其中122個基準氣象臺中擁有10年以上數據的氣象臺只有96個。中國氣象局是這些數據的所有者。
國家氣象局風能太陽能資源中心(以下簡稱風太中心)研究員趙東表示,中國氣象局有兩套相關的數據,核心是全國96個基站的觀測數據。其中一套來自氣象衛星數據,通過官方理論模型,考慮到經緯度、海拔等一系列參數計算出來,然后再對比96個基站的真實數據進行校對而得出;另一套數據來自全國2000多個氣象站點的日照時數等數據與96個氣象臺數據的綜合結果。風太中心目前為光伏行業提供電站太陽能資源評估和太陽能發電專業數值天氣預報的服務。
神華集團下屬的國華能源投資有限公司是中國氣象局風能太陽能資源評估中心的長期客戶,張華(匿名)向PV-Tech表示,“我們在做前期選址的時候要用到光資源數據,一個坐標點的數據要十五萬左右。”
對于氣象局的數據收費,張雷也表示不滿,“希望國家氣象局能把數據免費向電站投資者開放。我們進行投資就會產生稅收,而稅收支撐了國家政府的運行。現在氣象局把這些數據拿來賣錢,對整體的光伏行業是不利的。”
在PV-Tech PRO采訪的大部分電站開發商中,在前期項目開始就從氣象局購買數據的并不多,一些開發商會通過關系從已有數據者那里獲取,更多的是去找類似NASA的免費數據。張雷曾經通過一個名為中國氣象資源共享網的網站獲取免費的氣息數據,“但后來氣象局把這個網站關閉了。”事實上,即使購買了氣象局的數據,這些數據并非完全準確。張華表示,一方面每年的光資源會因為天氣變化而不同,另一方面“不知道什么原因,東部地區的氣象數據總是偏低。”
PV-Tech記者在西部多個地區發現,同一地區的不同電站其組件傾角最大超別超過5度。趙東解釋道,“可靠的光資源數據是非常必要的。最直接的影響是電站設計中傾角的計算,目前主要的計算方法都沒有問題,差異來自于光資源數據。”目前中國有98個氣象臺站監測總輻射量數據,17個臺站擁有直接輻射數據,而光伏傾角計算更多依賴直射輻射數據,“即使同樣總輻射量級的光資源地區,有的地方直射輻射分量多,有的地方散射輻射分量多,后者地區組件更傾向于平放,而前者組件跟蹤太陽更合適。”趙東補充到,“最佳傾角計算除了考慮輻射,還要考慮當地的溫度和風速等諸多因素。”
站內的氣象儀
目前大部分光伏電站在站內安裝了氣象儀,但目前大多數設備的數據采集并不完備。MEMC在中國投資的第一個電站——敦煌迪盛正在收集傾角輻射,其項目經理喬利軍表示,“傾角輻射數據比水平數據能更好的反應電站發電量和運行狀況。”在張雷看來,完備的氣象儀至少要有四塊太陽輻射表,分別測量總輻射值、散射輻射值、傾角輻射值以及直射光數據,其中直射輻射的高精度跟蹤器要占據較高的成本,有的電站為了節約這方面的預算,直射輻射量就直接用總輻射量減去散射輻射量,這種做法并不完善。
“測光數據是為了光功率預測服務的,要做光功率預測需要以這四塊表的測試值為依據。”中國光伏專家王斯成在考察了西部電站后發現,一些電站并沒有安裝傾角輻射表,但這些電站運維人員會通過軟件經過對水平輻射值的計算得到需要的數據。
中廣核敦煌特許權電站在站內架設的太陽輻射監測儀記錄了去年一年的數據,但由于儀器的問題并沒有得到全年的所有數據。但根據其中8個月的數據來看(見表三),實測輻照量與NASA數據和可行性研究的數據最大參考誤差超過30%。
趙東認為這種誤差存在很正常,“每年的天氣狀況都不相同,所以需要多年的數據積累。”而氣象儀的質量是也是造成數據差異的原因之一。在中廣核敦煌特許權項目運維記錄中,氣象儀(型號WAMS620-SP)頻繁出現問題,如氣象數據不穩定,數據很少會傳輸監控后臺,氣象儀數據不準等。
根據趙東的經驗,氣象儀的質量是一方面,即使好的氣象儀,其中每塊輻射表還需要在當地氣象站進行標定。如果不做標定,每塊表仍然存在不同的誤差。王斯成表示,對于輻射數據及其測量應該符合GB/T20513-2206國標文件中光伏系統性能監測、測量、數據交換和分析導則中的內容,該技術標準等效于IEC61724。
目前氣象儀根據其功能不同,價格從數萬到十幾萬不等。林陽認為,“國外的氣象儀輻照表的精度更高,主要原因是其中的光敏元器件工藝會更好一些。見到過日本EKO的測試設備,其高端輻射表配有專門的散熱風扇,可以避免輻照表內部元器件的溫度漂移問題。”趙東并未對國產產品和進口產品的差異直接評價,“我們氣象部門的都采用國產的輻照表,質量都沒有問題,關鍵還是看是否做好標定。”
相比于大多數企業在光資源設備上投入不足,國潤天能則在敦煌建設了中國第一個第三方野外實驗站,其中一套完備的氣象及光資源觀測設備耗費超過200萬。這套系統已經積累了一年的數據,國潤天能正在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
雞肋的功率預測
為了更好的對光伏電站的電力進行管理和調度,國家電網要求各電站安裝光功率預測系統。趙東認為,“光功率預測系統必須與輻射觀測數據結合起來才能發揮作用,特別是超短時間功率預測。”在他看來,光功率預測的本質是把觀測的太陽輻射數據結合其他氣象數據轉換為功率,“在光資源有效數據缺乏的情況下,這套系統很難發揮作用。”
金塔甘電投電站站長劉海林表示,“光功率預測系統安裝上了,但一直沒有用。”事實上,在PV-Tech PRO記者走訪的大多數電站中光功率預測系統都沒有投入使用。甘肅金塔亞洲新能源電站負責人劉生平表示,“甘肅省電網公司在嘉酒地區新能源送出能力提升協調會上提出,要求光伏電站安裝有功功率控制系統,該系統與省調接口,如果有超最大出力上限的機會,省調可反饋信息。”劉生平了解到,這套系統報價59萬,他們還沒有安裝這套系統,將看已安裝企業的效果如何、以及是否能起到多發電的作用再做安排。
張雷對地面電站光功率預測系統的看法是,“真正的功率預測是要在站內安裝一系列的測試設備,包括濕度、云量、雨量的傳感器,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功率預測,而不是現在的功率推算。就像F1方程式賽車比賽中都會提供實時氣象服務,比如會不會有雨,幾分鐘后會有雨等。”在他看來,數據收集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只有這樣預測才會越來越精確。
作為IEC標準中國代表,王斯成提出了針對IEC61725標準(日光功率預測分析)的修訂,該標準中有三種理論分析模型(峰值分布、cosine分布、平坦分布)。
林陽表示,“如果光功率預測細化不到每一天,那么是沒有更好的途徑來保證準確性。”萊維塞爾和天源科創都提供了各自整合各種輻照計和氣象數據采集設備的整套方案,在其設備中都有著名Kipp&Zonen輻射監測設備。萊維塞爾還研發了DX Presee光功率預測系統,可提供15分鐘分辨率的超短期、短期以及中期功率預測。美國Sandia國家實驗室正在研究云層對發電效率的影響,他們在一個大型地面電站和一個分布式電站中放置了多個太陽能輻射點傳感器,以對比輻照度變化與電站輸出功率的差異。他們的分析能夠量化每個電站的短時間功率變化,并創建模型來模擬這種變化。Sandia實驗室的團隊計劃將實驗擴大到更多電站中以驗證他們的模型,并研究光伏電力的波動對電網的沖擊。
趙東為光功率預測提供了新的解決辦法,“電站業主可以采用數字氣象預報,實時的氣象數據反饋給功率預測的服務單位。”中國氣象局太陽能發電專業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系統利用局地分析預報系統LAPS三維云分析技術、中尺度氣象模式WRF與大氣輻射傳輸模式SES2,通過基于衛星遙感水汽、可見光和紅外通道數據以及云分類、云檢測等數值產品的LAPS三維云分析改進技術,改進了云物理參數的模擬和預報以及太陽輻射的模擬和預報。該系統為云雨天氣條件下三維云量場及太陽輻射的模擬和預報提供相對準確的數值方法,為發電量預報提供準確可靠的太陽輻射模擬和預報基礎數據。
趙東表示,未來三天的數字氣象數據服務的價格根據預報的點數以及要素的多少、每天幾次數據提供等而有所差異,“但一般每年費用不超過10萬。”在數字氣象預報的支持下,光伏電站可以實現4小時以內的超短期功率預測以及72小時內的短期功率預測。東潤環能的光功率預測的氣象信息統計數據包括風速曲線、風玫瑰圖、風廓線、輻照強度曲線以及云量曲線和氣溫曲線等。在作出預測后,這臺設備將統計預測值與實際功率值并給出平均絕對誤差和均方根誤差以及誤差小于20%所占的比例。
地面電站因規模大可以搭建氣象儀,對于中小型的分布式項目來說難以實現,因為分布式的光功率預測實現起來會有困難。趙東也想到這個問題,“按我的想法,地方電力公司或電力調度機構可以統一做預測,目前技術上也是可行的。氣象部門可以向一個地區做統一的預測。我們已經做了一套集中化的預報系統,能同時為很多點做預測。”由于目前分布式并未大規模推廣,趙東的這套系統還沒獲得實際應用。
在談到氣象服務收費問題,趙東表示,“我們的收費更多的是支持風太中心的研發運行。”2014年,趙東將就太陽輻射對組件的增溫效應以及跟發電量衰減幅度和效率衰減的
關系、霧霾對光伏系統的影響、沙塵折減系數等課題展開研究,以更好的為光伏系統精細化設計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