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分布式光伏發電和集中并網光伏發電領域雙雙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對國內光伏制造產業來說是“福音”。從硅材料、電池板到組件的全產業鏈產品價格出現了恢復性上漲,制造企業經營狀況也有所好轉,過度依賴歐美市場的狀況正逐步改變。然而,業內人士認為,國內應用市場的爆發式擴容,對上游的光伏制造業是“雙刃劍”。
光伏制造業持續“回暖”趨勢明顯
江西賽維是國內光伏制造行業巨頭,其多晶硅項目單體規模世界最大,前兩年由于受歐美“雙反”等因素影響,價格、成本出現倒掛,被迫停產2年。今年7月28日,其硅料項目得以重啟。
這透露出一個重大信號:在國內集中式電站和分布式發電的光伏應用市場快速擴容的拉動下,國內光伏制造業在經歷“寒冬”之后,已恢復性“回暖”。
去年7月,國務院下發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家有關部門密集推出多項舉措,在財政補貼、項目審批、并網服務、市場監管等方面對國內光伏應用市場給予大力扶持,一系列政策“組合拳”激發了國內應用市場活力,為產業長期健康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與此同時,國內光伏企業主動調整,通過開拓包括本國市場在內的其他新興市場,使得以往嚴重依賴歐美的狀況得到改變。
“以往我國光伏產業嚴重依賴歐美市場,這是導致我國光伏行業陷入困境的一個主要原因。”業內人士分析說,國內和國際新興市場逐漸發展起來,給國內的光伏制造業開辟出一條發展新路。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公司的毛利潤達到10%左右,凈利潤約6%。”中電光伏董事長陸廷秀介紹,隨著國內市場的發展,自去年底以來整個光伏制造行業在經歷了三年虧損后重見“曙光”。
警惕落后產能死灰復燃
隨著光伏制造行業“回暖”,一些地方的光伏制造落后產能出現了死灰復燃的苗頭,部分“停產而不破產”落后產能企業也開始恢復生產。如在多晶硅領域,國內43家投產企業在2013年時僅9家維持生產,但停產的30多家企業并未破產,今年以來這些企業基本上都恢復生產。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國內多晶硅產能已超過20萬噸/年,但當年多晶硅的市場需求只有15萬噸左右,產能嚴重過剩。
與產能過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多晶硅優勢產能不足,約60%份額的多晶硅市場被海外產品占據。
記者采訪發現,當前,在光伏制造領域,市場回暖和價格回升刺激企業產能擴充的步伐,并出現一些能耗居高不下的多晶硅落后產能向西部地區低電價省份轉移的傾向。而且這種轉移的理由似乎很充分,那就是集中并網光伏電站的應用市場潛力在西部地區。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硅業分會會長趙家生認為,當前光伏制造產業市場供需平衡比較脆弱,不能因為出現“回暖”就過于樂觀,如果盲目擴張競相擴產和重復建設,加之國外多晶硅的大量涌入,很可能再度出現產能過剩。
“多晶硅向電力富集地區布局符合我國產業調整的大方向,但經濟管理部門應以單位能耗為標準,防止地方政府以低電價養落后產能。”中國光伏產業聯盟專家王世江說。
扶優除劣營造良性產業發展環境
針對國內光伏制造行業面臨的發展形勢,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有關部門應破除一些地方政府的保護主義與部分企業的非市場化經營,堅決淘汰多晶硅落后產能。另一方面,對多晶硅優勢產能,則應完善相關政策,營造公正的發展環境。
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長王勃華認為,作為光伏、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礎材料,多晶硅支撐著電子信息、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高技術產業,是高技術、人才聚集、資本密集的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因此在觀念上,有關部門首先要轉變對多晶硅“兩高一資”(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型產品)的偏見。長期以來,多晶硅被認為是高耗能行業,屢屢受到國家產業政策的限制,但事實上,這種狀況在我國的多晶硅優勢企業中,已得到徹底改觀。
“目前國內以保利協鑫為代表的幾家多晶硅龍頭企業,無論是規模效應,還是技術水平都不低于國際同行業中優秀企業的水平。”王勃華說,以公認的單位產出能耗比來衡量,國內多晶硅優勢產能的能耗已經遠小于電解鋁、水泥等高耗能行業的單位價值能耗。
基于國內多晶硅行業電價偏高的現實,業內人士建議給予多晶硅企業直購電、自備電站等政策,為具有技術優勢和規模優勢的多晶硅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創造平等條件。同時,應對光伏制造行業進一步加大科技資金投入,通過提升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裝備水平,促進光伏產品多元發展。
此外,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光伏制造行業管理,通過鼓勵兼并重組和技術改造升級對國內多晶硅行業的落后產能予以堅決淘汰,營造行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光伏制造業持續“回暖”趨勢明顯
江西賽維是國內光伏制造行業巨頭,其多晶硅項目單體規模世界最大,前兩年由于受歐美“雙反”等因素影響,價格、成本出現倒掛,被迫停產2年。今年7月28日,其硅料項目得以重啟。
這透露出一個重大信號:在國內集中式電站和分布式發電的光伏應用市場快速擴容的拉動下,國內光伏制造業在經歷“寒冬”之后,已恢復性“回暖”。
去年7月,國務院下發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家有關部門密集推出多項舉措,在財政補貼、項目審批、并網服務、市場監管等方面對國內光伏應用市場給予大力扶持,一系列政策“組合拳”激發了國內應用市場活力,為產業長期健康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與此同時,國內光伏企業主動調整,通過開拓包括本國市場在內的其他新興市場,使得以往嚴重依賴歐美的狀況得到改變。
“以往我國光伏產業嚴重依賴歐美市場,這是導致我國光伏行業陷入困境的一個主要原因。”業內人士分析說,國內和國際新興市場逐漸發展起來,給國內的光伏制造業開辟出一條發展新路。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公司的毛利潤達到10%左右,凈利潤約6%。”中電光伏董事長陸廷秀介紹,隨著國內市場的發展,自去年底以來整個光伏制造行業在經歷了三年虧損后重見“曙光”。
警惕落后產能死灰復燃
隨著光伏制造行業“回暖”,一些地方的光伏制造落后產能出現了死灰復燃的苗頭,部分“停產而不破產”落后產能企業也開始恢復生產。如在多晶硅領域,國內43家投產企業在2013年時僅9家維持生產,但停產的30多家企業并未破產,今年以來這些企業基本上都恢復生產。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國內多晶硅產能已超過20萬噸/年,但當年多晶硅的市場需求只有15萬噸左右,產能嚴重過剩。
與產能過剩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多晶硅優勢產能不足,約60%份額的多晶硅市場被海外產品占據。
記者采訪發現,當前,在光伏制造領域,市場回暖和價格回升刺激企業產能擴充的步伐,并出現一些能耗居高不下的多晶硅落后產能向西部地區低電價省份轉移的傾向。而且這種轉移的理由似乎很充分,那就是集中并網光伏電站的應用市場潛力在西部地區。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硅業分會會長趙家生認為,當前光伏制造產業市場供需平衡比較脆弱,不能因為出現“回暖”就過于樂觀,如果盲目擴張競相擴產和重復建設,加之國外多晶硅的大量涌入,很可能再度出現產能過剩。
“多晶硅向電力富集地區布局符合我國產業調整的大方向,但經濟管理部門應以單位能耗為標準,防止地方政府以低電價養落后產能。”中國光伏產業聯盟專家王世江說。
扶優除劣營造良性產業發展環境
針對國內光伏制造行業面臨的發展形勢,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有關部門應破除一些地方政府的保護主義與部分企業的非市場化經營,堅決淘汰多晶硅落后產能。另一方面,對多晶硅優勢產能,則應完善相關政策,營造公正的發展環境。
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長王勃華認為,作為光伏、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礎材料,多晶硅支撐著電子信息、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高技術產業,是高技術、人才聚集、資本密集的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因此在觀念上,有關部門首先要轉變對多晶硅“兩高一資”(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型產品)的偏見。長期以來,多晶硅被認為是高耗能行業,屢屢受到國家產業政策的限制,但事實上,這種狀況在我國的多晶硅優勢企業中,已得到徹底改觀。
“目前國內以保利協鑫為代表的幾家多晶硅龍頭企業,無論是規模效應,還是技術水平都不低于國際同行業中優秀企業的水平。”王勃華說,以公認的單位產出能耗比來衡量,國內多晶硅優勢產能的能耗已經遠小于電解鋁、水泥等高耗能行業的單位價值能耗。
基于國內多晶硅行業電價偏高的現實,業內人士建議給予多晶硅企業直購電、自備電站等政策,為具有技術優勢和規模優勢的多晶硅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創造平等條件。同時,應對光伏制造行業進一步加大科技資金投入,通過提升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裝備水平,促進光伏產品多元發展。
此外,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光伏制造行業管理,通過鼓勵兼并重組和技術改造升級對國內多晶硅行業的落后產能予以堅決淘汰,營造行業發展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