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以太陽能產業的機遇與挑戰為主題的中國(成都)新能源國際論壇在成都舉行。與會專家學者認為,新能源中最有效率的太陽能無疑將是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雖然目前市場多晶硅價格回落對相關產業帶來了影響,但年底哥本哈根會議上一旦讓二氧化碳排放收費成為現實,將對整個市場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中國太陽能產業的發展剛剛開始,未來十年的投資將達到數萬億元,成都更是明確提出了把發展新能源產業作為新經濟增長點的戰略選擇。作為太陽能光伏產業的重要一環,四川擁有國內目前約七成的多晶硅產量。但目前多晶硅的市場價格已經從兩三年前最高接近五百美元每公斤,回落到現在的五十美元每公斤,這無疑對整個產業的發展產生了重大沖擊。更有說法稱,國家已經不再把多晶硅作為新能源項目進行批準,多晶硅已經出現產能過剩,政策的方向標可能發生改變。對此,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李俊峰表示,這是對國家政策的一種誤讀。他認為,作為最有效率的一種新能源,太陽能產業必將是未來新能源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實際上我們國家的多晶硅產能還遠不能達到需求,去年我們的多晶硅實際產量為五千多噸,而實際需求是三萬噸,百分之七十的多晶硅需求還在依靠進口。”李俊峰受訪時透露,多晶硅市場價格的下滑并非產能過剩,而是一種暴利之后的回歸,目前五十美元的價格依然有利潤空間。“就產能而言,我們國家現在號稱可以生產多晶硅的企業將近四、五十家,年產量達到20多萬噸。但實際生產出多晶硅的企業僅十余家,去年的產能是五千多噸,今年也不會超過一萬五千噸。”
李俊峰透露,由于前兩年的暴利確實吸引了不少企業一擁而上的情況,國家相關部門也提出了要警惕出現產能過剩的趨勢,但絕對不是就此不發展新能源產業。“國家不批的是高耗能高污染的硅晶硅項目,對高技術低耗能低污染的項目還是要批的,”李俊峰告訴記者,國外企業生產一公斤實際成本就是每公斤20多美元,而且很多成熟企業在生產中都是低耗能低污染甚至無污染,“我們的企業現在最大的兩個問題就是必須要從技術上做到低污染,并形成價格競爭力。”
當天的論壇上,專家們一致看好太陽能未來利用的前景。對于目前市場多晶硅價格大幅下滑對太陽能產業帶來的沖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馬和勵透露,即將在年底召開的底哥本哈根會議上,有可能讓二氧化碳排放收費成為現實,這也將對相關產業市場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據悉,本次論壇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和成都市政府共同主辦,將針對新形勢下的太陽能產業在政策、市場、技術、投融資等方面的熱點問題進行深入討論。同時還將舉辦太陽能展覽會,展示太陽能產業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