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農村貧困戶的幫扶,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山西,當地政府正在努力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精準扶貧”,將扶貧開發工作與光伏應用有機結合,充分利用農村貧困地區的土地資源,開展光伏下鄉扶貧工程試點。日前,由英利分布式公司承建的臨汾張才村100千瓦光伏項目正式竣工,一排排深藍色的組件排列在村委會旁的空地上,帶給當地貧困農民新生活的希望。
扶貧工作新思路
臨汾市是山西省貧困面較大的地區之一,為了做好貧困地區的脫貧工作,當地一直在探索一種持續、高效、可靠的扶貧方式,這種訴求,與光伏電站綠色安全、收益穩定、容易操作的特點不謀而合。光伏扶貧,成為一種備受關注的扶貧模式。2014年2月,臨汾市召開了光伏發電扶貧工程研討會,會上提出將在全市1000個貧困村,利用閑置的山坡地,建設1000座裝機容量為100千瓦的光伏發電站。今年,臨汾共啟動了6個試點村,張才村是其中之一。
張才村位于山西省臨汾市古縣,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村莊位于古縣縣城十公里的東山上,家家戶戶都住在窯洞中。全村只有300多口人,大部分青壯年都外出打工,只留下一些老人和孩子留守。“村子在山里,交通不方便,又沒有可以開發的資源,經濟一直發展不起來”,張才村胡村長介紹到,“市里選擇我們村做試點我們很重視,對于這個項目,村里的人寄予了厚望,希望能夠給張才村帶來一些改變。”
打開行業發展新天地
根據試點政策,張才村需安裝一座裝機容量為100千瓦的光伏電站,由英利分布式公司負責建設安裝。由于古縣三面環山,張才村在山上,進村的路只有一條坑洼不平且狹窄的鄉村土路,給施工帶來諸多挑戰的同時,也讓工作人員深刻體會到光伏扶貧的重要意義——有了光伏收益這一源源不斷的輸血通道,未來如張才村一樣貧困偏遠的地區,才能獲得建設發展的源動力,擺脫祖輩貧困的命運。
作為附近首個安裝光伏電站的村子,項目施工過程中,也吸引來眾多村民的圍觀,不少村民都對投資成本和收益非常關心。據了解,張才村的這座電站年發電量約為11.5萬度,采用全部上網的方式,按照當地的標桿電價,每年可以得到11.5萬元收入,將作為扶貧款統一由村集體支配。
據悉,單在張才村所在的古縣,后續還有100個100千瓦的光伏電站將要上馬。這些分布在古縣乃至整個山西的藍色光伏電站,既是當地貧困村的藍色希望,更為光伏業在農村市場的發展撬開了一道口子。
作為一項讓百姓受益的政績工程,目前國內已有6省30個貧困縣被納入扶貧名單,均在積極推進“光伏扶貧”項目。業內表示,光伏扶貧將推動分布式光伏在農村的發展,改變農村的發展模式和消費模式,未來必將有效促進我國農村甚至全社會的能源消費模式與結構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