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7日,美對華光伏產品二次“雙反”(反補貼、反傾銷)終裁落地,認定我國大陸的輸美晶體硅光伏產品傾銷幅度為26.71%-165.04%,補貼幅度為27.64%-49.79%;中國臺灣地區的輸美晶體硅光伏產品傾銷幅度為11.45%-27.55%。據《南華早報》網站2015年1月6日報道稱,美國商務部國際貿易司在2015年1月2日公布的初步審核報告中稱,通過重審2012年對華光伏雙反的進口關稅,建議將適用于多數中國光伏生產商的反補貼和反傾銷關稅整體稅率由31%降至17.5%。
而幾乎同時,2014年12月5日,加拿大邊境服務局應加拿大安大略省太陽能生產商抗議,宣布正式啟動對來自中國的晶硅光伏組件和層壓件產品“反補貼、反傾銷”調查。按照加拿大對華光伏企業的“雙反”計劃,加拿大國際貿易法庭將在2015年2月3日前核實是否來自中國的企業有低價傾銷或享受補貼,并將于2015年3月5日進行初步裁決。
近年來,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風生水起,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創造就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德意志銀行日前發布了一份報告,樂觀預計到2016年美國50個州的太陽能發電將實現平價上網,前提是技術成本更具競爭力。在反對對太陽能組件征稅的人看來,美國征收高稅,實則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將推動太陽能板價格上揚,挫傷消費者轉向可再生能源的積極性。盡管短期看,對進口自中國的廉價光伏組件征收高稅,可保護進口國本土的光伏生產企業,但從長遠來看,這一做法是短視的。最終將對美國欣欣向榮的太陽能行業帶來損害,并使相應的工作崗位大幅縮水。美國平價太陽能聯盟稱:“雙反征稅是美國整個太陽能行業的一大倒退,將提高太陽能發電價格,犧牲更多的工作崗位。”
很多人認為,與其對生產的光伏產品征收高額的雙反稅率,倒不如將精力放在更具競爭優勢的高附加值服務上,比如安裝、設計、工程建設以及運行。這些高附加值的服務才是組成光伏行業就業崗位的大塊頭。表面看,稅收保住了國內的就業崗位,但實則將減少整個光伏產業鏈的工作崗位。
目前美國太陽能開發商和安裝商,比如Vivint、SolarCity、Sungevity和 UGE公司,在可再生能源商業模式創新上居于世界領先地位。這些公司不僅在北美大幅擴張,而且向全世界輸出商業模式。這些快速發展的商業公司創造了數千個服務性工作崗位。而相比之下, 德國光伏組件生產商SolarWorld,牽頭建議政府對進口光伏組件開展“雙反”調查,但大規模的生產擴張,也不過增加了200個工作崗位。對進口光伏組件征稅,也相應地增加了電站建設商和運營商的實際成本,比之不征稅,使項目成本增加了5%-25%。出于成本收益考量,電站的建設和運營商或赴他國開展項目,美國將因此而失去建筑工作崗位以及經濟收益。
中國在太陽能組件制造領域擁有很強優勢,美國太陽能生產商只是一個很小的產業。記者從IHS獲悉,在其2014年全球十大光伏組件供應商排名預測中,就有6家中國企業榜上有名——天合光能、英利、阿特斯、晶科、晶澳、昱輝陽光。在貿易保護主義者看來,可能這對美國光伏組件生產商構成威脅,但對世界經濟乃至全球氣候變化則是利好,因為可以提供最具成本收益的太陽能電池板,相應的光伏發電的成本變得更親民,進而也推動了全球氣候變化的改善。
美國自2012年開始對華開展光伏“雙反”調查,兩年多來,中國光伏組件生產商也在積極進行戰略轉型,歐美市場份額已不再是一支獨大。業內分析稱,美國、加拿大合起來不足國內企業市場的10%,且份額仍有下將的趨勢,對美加的雙反,中國企業淡定應對。“目前美中光伏雙反進入微妙階段。”某光伏企業高層告訴記者,“如果最終雙反稅率確定,影響肯定是有的。”
不過,美加的“雙反”效果將大打折扣。據記者了解,不少企業已將目標市場從歐美向國內以及發展中國家轉移。“2012年,歐美市場占到了其組件出口的85%以上。”上述人士稱,“但現在已經極大地降低了。”隨著中國分布式光伏、農業光伏以及光伏扶貧等政策落地,越來越多的光伏企業已將目光對準龐大的國內市場。
此外,不少光伏生產商的業務范疇除了生產組件,也在向光伏電站建設等領域拓展。記者從阿特斯獲悉,其蘇州生產基地的生產組件大部分是自產自銷,“我們擁有自己的EPC團隊,建設并運營光伏電站”。根據IHS的統計,有多家光伏生產商在2014年將大量光伏組件用于內部光伏項目,尤其是天合、英利、晶科和晶澳,以努力像阿特斯、FirstSolar和SunPower等公司一樣向光伏項目開發轉型。
而幾乎同時,2014年12月5日,加拿大邊境服務局應加拿大安大略省太陽能生產商抗議,宣布正式啟動對來自中國的晶硅光伏組件和層壓件產品“反補貼、反傾銷”調查。按照加拿大對華光伏企業的“雙反”計劃,加拿大國際貿易法庭將在2015年2月3日前核實是否來自中國的企業有低價傾銷或享受補貼,并將于2015年3月5日進行初步裁決。
近年來,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風生水起,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創造就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德意志銀行日前發布了一份報告,樂觀預計到2016年美國50個州的太陽能發電將實現平價上網,前提是技術成本更具競爭力。在反對對太陽能組件征稅的人看來,美國征收高稅,實則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將推動太陽能板價格上揚,挫傷消費者轉向可再生能源的積極性。盡管短期看,對進口自中國的廉價光伏組件征收高稅,可保護進口國本土的光伏生產企業,但從長遠來看,這一做法是短視的。最終將對美國欣欣向榮的太陽能行業帶來損害,并使相應的工作崗位大幅縮水。美國平價太陽能聯盟稱:“雙反征稅是美國整個太陽能行業的一大倒退,將提高太陽能發電價格,犧牲更多的工作崗位。”
很多人認為,與其對生產的光伏產品征收高額的雙反稅率,倒不如將精力放在更具競爭優勢的高附加值服務上,比如安裝、設計、工程建設以及運行。這些高附加值的服務才是組成光伏行業就業崗位的大塊頭。表面看,稅收保住了國內的就業崗位,但實則將減少整個光伏產業鏈的工作崗位。
目前美國太陽能開發商和安裝商,比如Vivint、SolarCity、Sungevity和 UGE公司,在可再生能源商業模式創新上居于世界領先地位。這些公司不僅在北美大幅擴張,而且向全世界輸出商業模式。這些快速發展的商業公司創造了數千個服務性工作崗位。而相比之下, 德國光伏組件生產商SolarWorld,牽頭建議政府對進口光伏組件開展“雙反”調查,但大規模的生產擴張,也不過增加了200個工作崗位。對進口光伏組件征稅,也相應地增加了電站建設商和運營商的實際成本,比之不征稅,使項目成本增加了5%-25%。出于成本收益考量,電站的建設和運營商或赴他國開展項目,美國將因此而失去建筑工作崗位以及經濟收益。
中國在太陽能組件制造領域擁有很強優勢,美國太陽能生產商只是一個很小的產業。記者從IHS獲悉,在其2014年全球十大光伏組件供應商排名預測中,就有6家中國企業榜上有名——天合光能、英利、阿特斯、晶科、晶澳、昱輝陽光。在貿易保護主義者看來,可能這對美國光伏組件生產商構成威脅,但對世界經濟乃至全球氣候變化則是利好,因為可以提供最具成本收益的太陽能電池板,相應的光伏發電的成本變得更親民,進而也推動了全球氣候變化的改善。
美國自2012年開始對華開展光伏“雙反”調查,兩年多來,中國光伏組件生產商也在積極進行戰略轉型,歐美市場份額已不再是一支獨大。業內分析稱,美國、加拿大合起來不足國內企業市場的10%,且份額仍有下將的趨勢,對美加的雙反,中國企業淡定應對。“目前美中光伏雙反進入微妙階段。”某光伏企業高層告訴記者,“如果最終雙反稅率確定,影響肯定是有的。”
不過,美加的“雙反”效果將大打折扣。據記者了解,不少企業已將目標市場從歐美向國內以及發展中國家轉移。“2012年,歐美市場占到了其組件出口的85%以上。”上述人士稱,“但現在已經極大地降低了。”隨著中國分布式光伏、農業光伏以及光伏扶貧等政策落地,越來越多的光伏企業已將目光對準龐大的國內市場。
此外,不少光伏生產商的業務范疇除了生產組件,也在向光伏電站建設等領域拓展。記者從阿特斯獲悉,其蘇州生產基地的生產組件大部分是自產自銷,“我們擁有自己的EPC團隊,建設并運營光伏電站”。根據IHS的統計,有多家光伏生產商在2014年將大量光伏組件用于內部光伏項目,尤其是天合、英利、晶科和晶澳,以努力像阿特斯、FirstSolar和SunPower等公司一樣向光伏項目開發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