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NE 中國《光能》雜志 2009年10月刊
陰影下的中國光伏――透析德國對話光伏產品反傾銷調查
前言:中國光伏行業在經歷了前幾年的迅猛成長后,發展腳步逐漸放緩。正如雜志封面的那張地球圖片里中國所處的位置,剛好在背陽面。我們剛從全球經濟危機的陰霾中走出,有遭遇了另一片烏云。經過這個黑夜,也許我們的光伏產業離下一個黎明已經不遠了。
德國反傾銷的傳統
2000年,中國的節能燈被歐盟立案進行反傾銷調查并被刻以高額反傾銷稅,一年后,德國節能燈制造商歐司朗公司向歐盟提出復審要求,加大對中國節能燈的處罰力度;2002年,歐盟針對原產于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和中國的電視機采取了反傾銷措施;2006年4月,歐盟針對中國的皮鞋征收4.85的反傾銷關稅;5月,德國和意大利又敦促歐盟對中國的出口家具反傾銷立案;7月,德國德固薩公司向歐盟委員會提出訴訟,認為原產中國的雙氰胺產品在歐洲市場存在傾銷行為,要求立案調查,涉案金額高達715萬美元;2007年8月,德國政府支持歐盟對中國輸歐鋼鐵制品發起反傾銷調查,認為中國對其鋼鐵產品進行國家補貼以對抗德國本土的鋼鐵產品;2008年歐盟對產自中國的鋼鐵緊固件產品征收63%到87%不等的反傾銷關稅⋯⋯
2009年8月底,德國慣用的反傾銷打擊手段則指向了中國制造業的新興領域--光伏行業。德國光伏產業聯盟正在游說歐盟對來自我國的光伏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就在筆者得知這一消息時,也聽說了另一個消息,某龍頭企業在德國壓了幾個貨柜的光伏組件,而該公司目前正全天不停的開工以滿足訂單需求。種種消息表明,曾經給中國大多數光伏巨頭帶來福音的德國市場如今已經飄起了一股無形的硝煙。
針鋒相對
德國第三大太陽能電池制造商Solar World已經聯手另一行業巨頭Conergy向德國政府及歐盟上書,“鑒于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和電池片生產企業獲得了政府的不當補貼,有必要阻止地域范圍內的發電投資商購買相關產品。”他們所指的“政府不正當補貼”,實際映射的是我國政府近期出臺的“太陽能屋頂計劃”和“金太陽工程”。現在我們有必要簡要回顧一下這兩個政策。這兩個計劃更準確的名稱是《關于加快推進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的實施意見》和《金太陽示范工程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金太陽工程”),其旨在推動光伏技術的發展、市場的開拓,“金太陽工程”更是明確提出,計劃在未來2-3年內,采取財政補助方式支持不低于500兆瓦的光伏發電示范項目,并且更關鍵的是,國家將為項目提供50%或70%的財政補助。而正是最后這一點,被德國光伏企業借用為對抗中國光伏產品在德國市場占有率的對策。
Solar World首席執行官Frank Asbeck認為:“中國財政部‘并網光伏發電項目原則上按工程總投資的50%給予補助’的條文,與德國補貼方式形成鮮明反差。”他還補充到,“我的中國競爭對手們很快就能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進入歐洲市場,再加上政府和國有銀行正在給他們提供大額的無息貸款,傾銷完全可能持續2-3年時間。”其實,Asbeck的擔憂并不是沒有道理,德國本土的市場中我國產品占據了不小的份額,并且在過去的幾年里成就了無錫尚德、英利等一批國內光伏巨頭。再看看德國的本土企業,目前位居世界產能第一的德國太陽能電池生產商Q-Cells上半年虧損7億歐元,公司計劃裁員500人,還有2100名員工轉為兼職,處于半失業狀態。另一太陽能企業Sunshine就沒那么好運了,他們于6月份宣布破產。就這一現象,德國光伏雜志Photon的主編安妮•克勞斯曼在面對德國金融時報時說出了這樣的話:“亞洲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準備把德國人擠出市場。”她的這句話顯然是指向中國企業。
其實,歐洲一些項目準備在入冬前把項目做成,使得德國很多企業第三季度的銷售量有所回升,這個時候他們提出反傾銷的申訴并不適宜。
積怨已久
據之前的統計數字給出,2007年以前,德國是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場,2008年,德國安裝總量為1500MW,名列全球第二。相對于裝機總量的增長速度,德國太陽能電池的產量增幅卻緩慢很多。2007年,德國本土生產的光伏組件為875兆瓦,僅能滿足德國安裝需求的67.3%,其余大量的組件需要從國外進口,而我國的很多企業抓住了這樣的機遇,在德國市場積累了一定的口碑和份額。2007年開始,全球的光伏企業都開始了大規模擴張,中國的資本更是擠破頭的進入光伏行業。2008年硅料的瘋漲以及突如其來的經濟危機導致市場在短時間內經歷了一場風暴,如今風暴過后,光伏組件的產能就像雨后竹筍一樣在各地開花。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