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匯率的巨幅下挫,對企業的影響是相當大的。”蘇州愛康能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國際銷售公司(下稱“愛康”)總經理沈剛剛近日在日本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道。他表示,近幾個月來,當客戶和供應商目睹日元兌美元匯率20%的震蕩下跌并直接吞噬企業利潤后,都在探討如何應對。如今,各家企業雖然有一些方法,但仍期待著這樣一次暴跌不會在今年持續太久。
2013年10月~2013年1月期間,美元對日元的匯率雖有所上升,但也只是從1:100到1:105,升幅5%。誰知,在經過了短暫的6個月(2014年3月至204年9月)的匯率平穩期后,匯率節奏被完全打亂。
《第一財經日報》查詢匯率走勢圖發現:去年9月起去年年底,日元大幅貶值,從美元兌日元的1:102左右,直線沖高至1:120以上。雖然去年12月之后的匯率有所調整,但目前依然堅挺在1:120的比率上。
沈剛剛說,“這意味著,我們對日本客戶的報價突然受匯率影響被拉高了20%,錢一下子被蒸發了。”
中電電氣(南京)光伏有限公司營銷副總裁劉云洲則對本報記者表示,日元匯率貶值后,組件價格隨之上揚,其結果是直接傳導至電站的IRR收益,“因為電池的售價占電站總成本的45%,因此會令電站收益下滑7%~8%個百分點。”他解釋,以往一個日本電站的投資回報率約在20%的毛利率上下,現在則降低至10%左右的毛利率,而電站最終是否有好的收益就是看投資回報率,“你說日本投資者是不是要著急呢?”
日本市場本應該是最為重要的國際市場之一。去年,日本的光伏安裝并網數據尚未有公開統計,但去年前10月的總出貨量在6.0348G瓦左右,僅次于中國,為全球第二大光伏市場。同時,日本的出貨量也將美國(3.136G瓦)和出貨2.732G瓦的歐洲市場甩出幾條街。
多位光伏行業人士告訴本報記者,2014年日本市場估計有7G~8G瓦的出貨量,仍然是全球第二,飛速增長勢頭不減,但2015年的情況恐怕沒有這么理想了。
措施有哪些?
遭遇了日元匯率大跌的局面之后,多家對日出口光伏產品的國內公司也在想辦法。
沈剛剛就表示,愛康對日本的出貨是用美元來結算的,“我個人此前一直在做歐洲區域市場,歐元波動較大的情況我也經歷過,自己較擔心日本匯率,所以我們都用美元來結算了。此前,愛康的對日光伏訂單,我們并未受到太大波及,原因在于我們是即期交易的美元出貨。但現在新的訂單合作,客戶讓我們降價并讓出一些利潤空間,這也可以理解,因為有部分客戶確實在虧錢做生意。”
他透露,有些客戶是日本商社,自己有進出口兩個業務,還可以對沖匯率的影響;另外一些客戶則是純進口商,困難就大很多。
而其他多位光伏行業人士也透露,現在要求中國光伏企業集體降價的日本客戶中,有的已拋出“降低20%光伏組件報價”的要求,希望跟匯率的跌幅保持一致,但這一點很難完成。
沈剛剛就說,作為制造型公司,利潤率本來也不高,雖然會幫助客戶承擔一定的風險,但不能完全與匯率保持一致。第二種規避匯率波動的方式是,該公司會引入一些新型材料、使得產品質量更加出色;而最近人民幣兌美元也有所下跌,通過美元結算也會給愛康帶來一些收益,這部分的盈利會讓日本客戶有所受益,“只要跟客戶講明你的問題,你也盡力而為,彼此都是可以理解的。”
劉云洲則表示,日本市場還有一個新情況:當地在降低光伏電價的補貼。據日本經濟產業省所公布的最新公告顯示:10千瓦以上的項目,從原來的32日元每瓦補貼額,降低至29日元每瓦,到了今年7月份將繼續下滑至27日元每瓦。
“在匯率和補貼下調的雙重作用下,對日出口的中國光伏企業確實會有一定的難度。 ”他說,目前日本出口的幾大公司如阿特斯、晶澳太陽能等估計都會調整價格,或者在今年降低其出貨指標。
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晶澳太陽能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黃新明處也獲悉,個別客戶在去年年底就因日元貶值而觀望,部分訂單未能最終成交,“我們現在能采取的方式之一是薄利多銷,同時也在壓縮原材料成本。”他說道,之前該公司除了硅片生產外,都是以國內的各個基地各自為陣的方式來運營,采購的原材料不一樣,但從去年開始基本對原輔材料集中采購,“當然,也可以采取遠期鎖匯的方式來運作,但作為企業來說也要進行一些風險預判,做好各類防范措施。”
不過沈剛剛也透露,對于日本市場還是有信心的,“如果是補貼降低到27日元每瓦的話,那么折算成人民幣約是1.42元每瓦的補貼,要比中國的平均0.85元每瓦高出不少。當然,日本的人工和材料費等也較貴,開支也不小,但整體毛利率還是要高于中國企業。”他說,日本的企業經營也較穩健,不像中國市場存在較嚴重的拖賬和賴賬問題。反觀日本匯率大跌,也有助于將一些投機者擠出去,市場會更加健康。
另外,日本申請光伏電站項目再進入建設期的時間段,比中國要更長一些,不用像中國這樣趕工,“當你獲得了光伏電站項目的審批后,日本約會留給你24個月左右的建設期,那么供應商和客戶之間在談判、項目籌建中也有更多的回旋余地,對于現在這個波動的市場來說,這種回旋余地是很有利的,大家都可以把質量和產品價格、條件等談的更仔細一些。”
2013年10月~2013年1月期間,美元對日元的匯率雖有所上升,但也只是從1:100到1:105,升幅5%。誰知,在經過了短暫的6個月(2014年3月至204年9月)的匯率平穩期后,匯率節奏被完全打亂。
《第一財經日報》查詢匯率走勢圖發現:去年9月起去年年底,日元大幅貶值,從美元兌日元的1:102左右,直線沖高至1:120以上。雖然去年12月之后的匯率有所調整,但目前依然堅挺在1:120的比率上。
沈剛剛說,“這意味著,我們對日本客戶的報價突然受匯率影響被拉高了20%,錢一下子被蒸發了。”
中電電氣(南京)光伏有限公司營銷副總裁劉云洲則對本報記者表示,日元匯率貶值后,組件價格隨之上揚,其結果是直接傳導至電站的IRR收益,“因為電池的售價占電站總成本的45%,因此會令電站收益下滑7%~8%個百分點。”他解釋,以往一個日本電站的投資回報率約在20%的毛利率上下,現在則降低至10%左右的毛利率,而電站最終是否有好的收益就是看投資回報率,“你說日本投資者是不是要著急呢?”
日本市場本應該是最為重要的國際市場之一。去年,日本的光伏安裝并網數據尚未有公開統計,但去年前10月的總出貨量在6.0348G瓦左右,僅次于中國,為全球第二大光伏市場。同時,日本的出貨量也將美國(3.136G瓦)和出貨2.732G瓦的歐洲市場甩出幾條街。
多位光伏行業人士告訴本報記者,2014年日本市場估計有7G~8G瓦的出貨量,仍然是全球第二,飛速增長勢頭不減,但2015年的情況恐怕沒有這么理想了。
措施有哪些?
遭遇了日元匯率大跌的局面之后,多家對日出口光伏產品的國內公司也在想辦法。
沈剛剛就表示,愛康對日本的出貨是用美元來結算的,“我個人此前一直在做歐洲區域市場,歐元波動較大的情況我也經歷過,自己較擔心日本匯率,所以我們都用美元來結算了。此前,愛康的對日光伏訂單,我們并未受到太大波及,原因在于我們是即期交易的美元出貨。但現在新的訂單合作,客戶讓我們降價并讓出一些利潤空間,這也可以理解,因為有部分客戶確實在虧錢做生意。”
他透露,有些客戶是日本商社,自己有進出口兩個業務,還可以對沖匯率的影響;另外一些客戶則是純進口商,困難就大很多。
而其他多位光伏行業人士也透露,現在要求中國光伏企業集體降價的日本客戶中,有的已拋出“降低20%光伏組件報價”的要求,希望跟匯率的跌幅保持一致,但這一點很難完成。
沈剛剛就說,作為制造型公司,利潤率本來也不高,雖然會幫助客戶承擔一定的風險,但不能完全與匯率保持一致。第二種規避匯率波動的方式是,該公司會引入一些新型材料、使得產品質量更加出色;而最近人民幣兌美元也有所下跌,通過美元結算也會給愛康帶來一些收益,這部分的盈利會讓日本客戶有所受益,“只要跟客戶講明你的問題,你也盡力而為,彼此都是可以理解的。”
劉云洲則表示,日本市場還有一個新情況:當地在降低光伏電價的補貼。據日本經濟產業省所公布的最新公告顯示:10千瓦以上的項目,從原來的32日元每瓦補貼額,降低至29日元每瓦,到了今年7月份將繼續下滑至27日元每瓦。
“在匯率和補貼下調的雙重作用下,對日出口的中國光伏企業確實會有一定的難度。 ”他說,目前日本出口的幾大公司如阿特斯、晶澳太陽能等估計都會調整價格,或者在今年降低其出貨指標。
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晶澳太陽能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黃新明處也獲悉,個別客戶在去年年底就因日元貶值而觀望,部分訂單未能最終成交,“我們現在能采取的方式之一是薄利多銷,同時也在壓縮原材料成本。”他說道,之前該公司除了硅片生產外,都是以國內的各個基地各自為陣的方式來運營,采購的原材料不一樣,但從去年開始基本對原輔材料集中采購,“當然,也可以采取遠期鎖匯的方式來運作,但作為企業來說也要進行一些風險預判,做好各類防范措施。”
不過沈剛剛也透露,對于日本市場還是有信心的,“如果是補貼降低到27日元每瓦的話,那么折算成人民幣約是1.42元每瓦的補貼,要比中國的平均0.85元每瓦高出不少。當然,日本的人工和材料費等也較貴,開支也不小,但整體毛利率還是要高于中國企業。”他說,日本的企業經營也較穩健,不像中國市場存在較嚴重的拖賬和賴賬問題。反觀日本匯率大跌,也有助于將一些投機者擠出去,市場會更加健康。
另外,日本申請光伏電站項目再進入建設期的時間段,比中國要更長一些,不用像中國這樣趕工,“當你獲得了光伏電站項目的審批后,日本約會留給你24個月左右的建設期,那么供應商和客戶之間在談判、項目籌建中也有更多的回旋余地,對于現在這個波動的市場來說,這種回旋余地是很有利的,大家都可以把質量和產品價格、條件等談的更仔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