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樊建平
嘉賓簡介:
1963年11月生于內蒙古,1984年畢業于南開大學,1990年獲中國科學院工學博士學位。1990 進入中科院計算所工作,92年聘任副研,94年聘為研究員,98年博士生導師。歷任計算所課題組長、智能中心副總工、國家高性能計算機工程中心主任,1998年起被聘為計算所副所長。目前任《計算機研究與發展》雜志主編,南開大學兼職教授。中國數字圖書館工程建設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信息產業部國家“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專家組成員,北京技術預見行動計劃專家組成員,北京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北京信息化協會副理事長,中科院青年創新聯合會委員。2005 HPC Asia 程序委員會主席,任 ICYCS國際青年計算機會議組委會主席(北京95),HPC Asi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程序委員會委員(Japan04),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Economy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EST2004)指導委員會成員。
主持和參加研制成功了曙光1號并行計算機,曙光1000、曙光3000大規模并行機和曙光系列并行計算機。其中,曙光1號獲得電子部’93電子十大科技成果,1994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獎和199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曙光1000獲得1996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獎,1997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03年曙光系列并行機獲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年曙光3000和曙光系列并行計算機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完成國家863和攻關項目10項,專利五項,專著1本,發表文章60余篇。負責完成中國數字圖書館示范系統(1999-863項目)、大中型企業信息化平臺研究―中信信息系統建設(1997-1998、863項目);參與完成面向網絡海量空間信息的大型Vega-GIS系統研制(2004-863項目)、機群服務器功能軟件(2004-863項目);1991年評為 863計劃先進個人,1993年獲中國科學院優秀青年獎,1995年獲中國青年科技獎,2001年國家九五攻關計劃先進個人。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目前研究的課題:“網絡計算環境綜合試驗平臺”、“支持網格化的動態自組織系統結構的操作系統研究”、“網絡化內存關鍵技術及原型系統研究”、“新一代機群關鍵技術的研究”(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HPC-OG模擬系統及相關技術研究”(中科院計算所創新項目)、“高效能計算機及網格服務環境”(863項目)、“基于高性能計算平臺的遙感數據并行處理技術研究”(深圳市科研項目)、“遙感監測軟件的并行化技術研究” (深圳市科研項目)。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簡介: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是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市政府協商共建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非營利性國家科研機構。研究院隸屬中國科學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研究院由集成技術研究所、開放技術平臺、工程中心、行政管理部門四部分組成,同時設立學術委員會、工業委員會。
集成技術研究所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和香港中文大學協商共建,致力于現代裝備制造業及服務業的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的研究,是研究院的核心服務單元。目前,設立七個研究中心、四個研究室:智能仿生研究中心、人機交互研究中心、計算與數據模擬研究中心、汽車電子研究中心、醫療器械研究中心、精密工程研究中心、集成電子研究中心,認知技術研究室、環繞式智能及多模態系統研究室、光電子集成技術研究室、半導體設備研究室。
開放技術平臺由一系列基于儀器設備支撐的實驗室組成,為先進技術院科技活動提供測試、調試、加工等技術支撐與服務,并向企業和其它科研單位開放。目前,設有六個實驗室:集成電路實驗室、高性能計算與數據模擬實驗室、工業設計實驗室、光電實驗室、嵌入式軟件實驗室、先進材料實驗室。工程中心開展技術轉移、成果轉化與企業孵化等相關工作。通過獲取綜合工業界技術需求,引導研究所不斷凝練調整科研目標,提高科技活動效率與成果的市場適用性,培養工業技術領軍人才;通過與工業界共建合作平臺,實現不同階段科技活動與工業界的融合;授權對先進技術院各類科研成果進行轉讓、技術或專利授權、項目合作運營或企業孵化,推動知識創造過程的工業化,實現科技創新價值最大化。
目前,研究院已建立了多支研究團隊,其中相當數量人員屬海外著名學校畢業的博士。院內科研人員的平均年齡為35歲以下,大部分具有碩士學位以上學歷。各研究中心主任大多在世界一流院校、科研機構或跨國公司擔任過大學教授或高級研究員,在人才培養、科研團隊建設和科研成果的轉化與產業化方面具有豐富經驗。
研究院將通過先進的人力資源體系和激勵措施、創新文化和成果轉化機制吸引并培養一流人才,不斷做出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的重大創新貢獻,提升我國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三至五年內,研究院將努力在世界集成科學與工程領域獲得良好聲望、在國家創新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對深港粵的先進制造企業產生重要影響,為將我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