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開幕的SNEC2015(上海)國際太陽能論壇上,出現了兩位佛家人士。他們是山東博山正覺寺住持仁炟法師,以及他的弟子、新近出家的妙海師。已經連續舉行九屆的SNEC兩會,這是首次出現化外之人,自然招來眾人關注的目光。受兩會組委會委托,本刊記者昨天對仁炟法師作了專訪,詢及有關太陽能的諸多問題。
記者:博山與上海,相距甚遠,法師高齡七十有五,為何不辭辛苦,親自出席SNEC太陽能之會?
仁炟:出家人不言辛苦。從根本上說,佛教確是出世化外,最終目的是涅盤度化。但所謂“小修修于山、大修修于市”,多數佛門弟子是在紅塵之中修行,必須關注世事。太陽能發電新能源,事關凈化空氣、良化環境,正與佛門宗旨符合。而且,上海SNEC太陽能盛會,規模、影響遍于海內外,以前我們有所不知;如今由于妙海的關系,我們已經知道,所以就專門前來觀摩上海盛會,也期望能夠為這個事業作些力所能及的事。
同時,也是應邀來進行正覺寺復興的禪修茶道展示活動。明天所有來展會的僧俗人士都可以看到。
記者:說起妙海和尚,我與他是多年朋友。前幾年我們都稱他“孫海燕博士”。他先后在瑞士歐瑞康、天合光能等大型光伏發電企業擔任要職,忽然一日,皈依佛門,投入您門下,在正覺寺修行。以前總認為佛門修行,要“專心致志”,卻聽說法師多次鼓勵妙海邊修行、邊繼續弘揚太陽能事業,這是為何?
仁炟:前說太陽能發電,是造福大眾、有利人類的事業。既然如此,那么我們每個佛門子弟,都應該身體力行,積極參與。這也是一些佛學大師所說“要出世,先入世”之意。何況妙海在這方面已有根底,那何不繼續努力,發揮專長。而且這樣也有助于光耀山門,使千年正覺古寺、一眾僧侶,都能夠從自己做起,為推廣清潔能源、凈化環境做一點實實在在的事,何樂而不為?
記者:佛教中有不少與太陽有關的經典教義,愿法師淺說一二。
仁炟:太陽和月亮,都是大自然對地球的恩賜。“陽光雨露”是萬物生長之母。尤其是太陽,在佛教中有很高地位。密教本尊梵名“摩訶毘盧遮那”,又稱“大日如來菩薩”,是金剛界曼佗羅中央輪五尊之中尊;又譯“遍照如來”,即遍照世間萬物的法體。最簡明的解讀,就是佛經《大日經疏》所載:“如來日光遍照法界,亦能開發眾生善根,乃至世間事業由之成辦。”
記者:領教了。由此也能夠聯想到,許多功德圓滿的菩薩佛陀,都是趺坐蓮座、頭頂背負光輪,這也應是智慧、光明之象征罷?
仁炟:正是。所謂“醍醐灌頂”,即指修行得道,啟智醒悟,也就是光明映照慧根的意思。在現代科學看來,太陽還是一種清潔能源,它不像煤炭、薪材,用作能源,就不免排放廢氣、污染環境,譬如當今許多地方,霧霾接連發生,就會危害大眾,且禍及后代。作為佛門子弟,也要想通這個道理,要努力想方設法,多用太陽能,而減少使用會發生污染的化石能源。
記者:善哉真言!這使我想起當今一些企業人士,為了一已利潤,不惜大肆揮霍能源、排放污染。而您這樣積極提倡太陽能清潔能源,真是一種積德行善、普渡眾生的善舉。
仁炟:善舉尚不敢當——佛教宗旨,一切善事好事,都要“從我做起”。但是還有一層,即“自度度他”,不但自己修行,還要帶動大眾,共襄共行、利樂有情。我們眼下正在嘗試作些努力。
記者:愿聞其詳。
仁炟:正覺寺是一個有近一千七百年歷史的古寺,近年才努力恢復起來、漸成規?!,F在建設還在進行,我們打算先在四座建筑平頂屋面上安裝光伏發電系統,大概可以安裝300兆瓦;以后還準備導入一些太陽能燈和“漁光共生”、“水光互補”系統,總之要千方百計多用太陽能來供電,照耀山門。
記者:法師所言極好,正覺寺不啻是為佛教寺廟使用太陽能帶了好頭。現在,像梵蒂岡主教教堂頂上早已安裝了太陽能,約旦則新近提出要為6000座清真寺安裝太陽能。如果我們國家的千座萬座寺廟,都能像正覺寺一樣,訂立出類似的計劃,讓太陽能閃亮在眾多寺廟叢林,那該是多么美好的未來!
仁炟:希望如此。為了清潔能源,為了莊嚴國土,我們需要普及太陽能,我們還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