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虧近十億、高管離職、股東被公開譴責,禍不單行的海潤光伏再次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年報數據顯示,海潤光伏2014年虧損近9.5億元。由于2013~2014年已經連續兩年虧損,海潤光伏股票交易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自4月24日起,海潤光伏“披星戴帽”成為“*ST海潤”。
事實上,自2011年借殼*ST申龍上市以來,海潤光伏就一直風波不斷。年初上演的“高送轉”鬧劇則是愈演愈烈,海潤光伏因涉嫌內幕交易,暗推股價為股東減持套利而被證監會介入調查。
令人不解的是,在多重打擊之下,海潤光伏依然在光伏市場頻繁布局,其投資版圖遍及山西、山東、江蘇、內蒙古、云南、陜西以及印度、新加坡、毛里求斯等國家和地區,伺機東山再起。
“高送轉”之惡
4月23日,上交所的一紙處罰公告,將海潤光伏“高送轉”再次拉回公眾視野。今年年初,當時海潤光伏的三大股東(海潤光伏董事長兼總經理楊懷進、江陰市九潤管業有限公司、江蘇紫金電子集團有限公司)集體提議:以海潤光伏2014年12月31日股本1574978384股為基數,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20股。
在推出上述“高送轉”預案短短一個星期后,海潤光伏又拋出預虧8億元的“噩耗”,在資本市場應接不暇之際,海潤光伏的高管們則開始了瘋狂的減持,先后套現逾25億元。
此舉隨即遭到了股民的質疑和聲討。代理股民維權的上海市華榮律師事務所許峰律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一些被深套的股民因“高送轉”損失慘重,資本市場也受到很大震動。許峰稱,海潤光伏的確存在利用“高送轉”進行減持套利的不法嫌疑。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也表示,海潤光伏相關股東有利用“高送轉”掩護減持套利的嫌疑,“公司業績巨額虧損卻推出‘高送轉’方案,高管又聲稱對企業業績情況不知情,顯然無法使人信服”。
4月23日,經過一系列調查取證之后,上交所也認定海潤光伏“高送轉”事件在信息披露環節存在違規行為。
上交所認為,楊懷進作為公司股東,同時兼任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在提出并審議相關利潤分配提議時,應當知悉或者主動核實公司經營情況,并據以判斷利潤分配提議及相關披露內容是否與公司實際經營情況相符。楊懷進在應當知悉或者未主動核實公司經營狀況的情況下,以“結合海潤光伏2014年實際經營狀況,積極回報股東,與所有股東分享公司未來發展的經營成果”為由,提出并同意相關利潤分配提議。相關披露內容與公司數日后公告的業績預虧情況明顯不符。
除此之外,海潤光伏股東九潤管業、紫金電子,董事李延人、任向東、吳益善、張永欣、張正,獨立董事洪冬平、金曹鑫、徐小平也都存在類似的違規行為。
鑒于上述違規事實和情節,楊懷進被商交所予以公開譴責;九潤管業、紫金電子以及董事李延人、任向東、吳益善、張永欣、張正,獨立董事洪冬平、金曹鑫、徐小平均被予以通報批評。
自4月24日起,海潤光伏“披星戴帽”成為“*ST海潤”。
巨虧下的救贖
海潤光伏“高送轉”余波未平,又因連年虧損而被列入“*ST”行列。
其2014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95840.7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2%;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4759.55萬元,虧損額是2013年的近5倍。
對此,海潤光伏解釋稱,公司業績出現虧損的原因是,一方面受資金影響,項目啟動較晚,同期開工建設的項目推進力度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受國家能源局2014年下半年出臺相關政策的制約,延遲了項目出售進度,極大地減少了當期項目可實現利潤。
OFweek行業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孫棟棟則認為,海潤前期募集資金到位較晚,造成項目開工進度慢于預期;此外,由于EPC項目按工程進度確認收入,而其所開發的項目規模低于預期,故造成持續虧損。
“海潤光伏的產業鏈銜接或者市場出現了問題,導致企業虧損。”蕭函亦稱,海潤光伏已建成的電站可能沒有成功轉讓,但制造成本、財務費用、管理費用等已經發生。蕭函表示,海潤光伏因項目啟動較晚而導致虧損的原因有可能成立,“光伏項目在國家從審批制改為備案制后實際啟動時間較晚,年底建成完成并網的可能性小”。
盡管深陷連年虧損和“高送轉”事件的旋渦,但海潤光伏依然沒有收縮業務,反而是大舉布局,謀變救贖。
今年3月底,海潤光伏公告披露,擬在山西、山東、江蘇、內蒙古以及新加坡、毛里求斯等地投資設立8家光伏公司。到了4月中旬,海潤光伏又接連公告宣布三項對外投資決議:一是擬分別出資100萬元在云南建水縣、云南蒙自地區、陜西原平市設立3家光伏公司;二是擬分別出資2000萬元、500萬元、500萬元在云南設立三家電力和光伏投資公司;三是海潤光伏印度有限公司計劃與海潤光伏新加坡有限公司共同出資100000印度盧比,在印度新德里合資設立海潤光伏電力有限公司。
此外,原大股東紫金電子退出,也被業內解讀為海潤光伏謀求自救,意欲尋找戰略投資者來充實擴張布局資金的信號。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海潤光伏在連年虧損的情況下依然大舉布局全國光伏市場,是基于對未來光伏電站的長期看好。該人士表示,陽光集團(紫金電子母公司)舍棄海潤光伏,并非壞事,“海潤光伏可以趁機引進新的戰略投資者,這樣就有充足資金來滿足下游光伏電站的投資需求”。
海潤光伏在年報中也明確表示,在積極尋求戰略投資者的同時,未來將加大電站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和出售力度,開拓包括東歐、日本和非洲在內的新興市場。
“高位套現手握超過20億元現金的楊懷進等股東,會否取之于股民、用之于企業,將是海潤光伏新一輪自救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某光伏業界人士稱,楊懷進一度被譽為光伏教父,相信海潤不會輕易失敗。
年報數據顯示,海潤光伏2014年虧損近9.5億元。由于2013~2014年已經連續兩年虧損,海潤光伏股票交易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自4月24日起,海潤光伏“披星戴帽”成為“*ST海潤”。
事實上,自2011年借殼*ST申龍上市以來,海潤光伏就一直風波不斷。年初上演的“高送轉”鬧劇則是愈演愈烈,海潤光伏因涉嫌內幕交易,暗推股價為股東減持套利而被證監會介入調查。
令人不解的是,在多重打擊之下,海潤光伏依然在光伏市場頻繁布局,其投資版圖遍及山西、山東、江蘇、內蒙古、云南、陜西以及印度、新加坡、毛里求斯等國家和地區,伺機東山再起。
“高送轉”之惡
4月23日,上交所的一紙處罰公告,將海潤光伏“高送轉”再次拉回公眾視野。今年年初,當時海潤光伏的三大股東(海潤光伏董事長兼總經理楊懷進、江陰市九潤管業有限公司、江蘇紫金電子集團有限公司)集體提議:以海潤光伏2014年12月31日股本1574978384股為基數,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20股。
在推出上述“高送轉”預案短短一個星期后,海潤光伏又拋出預虧8億元的“噩耗”,在資本市場應接不暇之際,海潤光伏的高管們則開始了瘋狂的減持,先后套現逾25億元。
此舉隨即遭到了股民的質疑和聲討。代理股民維權的上海市華榮律師事務所許峰律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一些被深套的股民因“高送轉”損失慘重,資本市場也受到很大震動。許峰稱,海潤光伏的確存在利用“高送轉”進行減持套利的不法嫌疑。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也表示,海潤光伏相關股東有利用“高送轉”掩護減持套利的嫌疑,“公司業績巨額虧損卻推出‘高送轉’方案,高管又聲稱對企業業績情況不知情,顯然無法使人信服”。
4月23日,經過一系列調查取證之后,上交所也認定海潤光伏“高送轉”事件在信息披露環節存在違規行為。
上交所認為,楊懷進作為公司股東,同時兼任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在提出并審議相關利潤分配提議時,應當知悉或者主動核實公司經營情況,并據以判斷利潤分配提議及相關披露內容是否與公司實際經營情況相符。楊懷進在應當知悉或者未主動核實公司經營狀況的情況下,以“結合海潤光伏2014年實際經營狀況,積極回報股東,與所有股東分享公司未來發展的經營成果”為由,提出并同意相關利潤分配提議。相關披露內容與公司數日后公告的業績預虧情況明顯不符。
除此之外,海潤光伏股東九潤管業、紫金電子,董事李延人、任向東、吳益善、張永欣、張正,獨立董事洪冬平、金曹鑫、徐小平也都存在類似的違規行為。
鑒于上述違規事實和情節,楊懷進被商交所予以公開譴責;九潤管業、紫金電子以及董事李延人、任向東、吳益善、張永欣、張正,獨立董事洪冬平、金曹鑫、徐小平均被予以通報批評。
自4月24日起,海潤光伏“披星戴帽”成為“*ST海潤”。
巨虧下的救贖
海潤光伏“高送轉”余波未平,又因連年虧損而被列入“*ST”行列。
其2014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95840.7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2%;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4759.55萬元,虧損額是2013年的近5倍。
對此,海潤光伏解釋稱,公司業績出現虧損的原因是,一方面受資金影響,項目啟動較晚,同期開工建設的項目推進力度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受國家能源局2014年下半年出臺相關政策的制約,延遲了項目出售進度,極大地減少了當期項目可實現利潤。
OFweek行業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孫棟棟則認為,海潤前期募集資金到位較晚,造成項目開工進度慢于預期;此外,由于EPC項目按工程進度確認收入,而其所開發的項目規模低于預期,故造成持續虧損。
“海潤光伏的產業鏈銜接或者市場出現了問題,導致企業虧損。”蕭函亦稱,海潤光伏已建成的電站可能沒有成功轉讓,但制造成本、財務費用、管理費用等已經發生。蕭函表示,海潤光伏因項目啟動較晚而導致虧損的原因有可能成立,“光伏項目在國家從審批制改為備案制后實際啟動時間較晚,年底建成完成并網的可能性小”。
盡管深陷連年虧損和“高送轉”事件的旋渦,但海潤光伏依然沒有收縮業務,反而是大舉布局,謀變救贖。
今年3月底,海潤光伏公告披露,擬在山西、山東、江蘇、內蒙古以及新加坡、毛里求斯等地投資設立8家光伏公司。到了4月中旬,海潤光伏又接連公告宣布三項對外投資決議:一是擬分別出資100萬元在云南建水縣、云南蒙自地區、陜西原平市設立3家光伏公司;二是擬分別出資2000萬元、500萬元、500萬元在云南設立三家電力和光伏投資公司;三是海潤光伏印度有限公司計劃與海潤光伏新加坡有限公司共同出資100000印度盧比,在印度新德里合資設立海潤光伏電力有限公司。
此外,原大股東紫金電子退出,也被業內解讀為海潤光伏謀求自救,意欲尋找戰略投資者來充實擴張布局資金的信號。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海潤光伏在連年虧損的情況下依然大舉布局全國光伏市場,是基于對未來光伏電站的長期看好。該人士表示,陽光集團(紫金電子母公司)舍棄海潤光伏,并非壞事,“海潤光伏可以趁機引進新的戰略投資者,這樣就有充足資金來滿足下游光伏電站的投資需求”。
海潤光伏在年報中也明確表示,在積極尋求戰略投資者的同時,未來將加大電站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和出售力度,開拓包括東歐、日本和非洲在內的新興市場。
“高位套現手握超過20億元現金的楊懷進等股東,會否取之于股民、用之于企業,將是海潤光伏新一輪自救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某光伏業界人士稱,楊懷進一度被譽為光伏教父,相信海潤不會輕易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