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恒大的快進快出,資本市場各種不給力,投資光伏似乎再次往“坑”的方向發展。于是,史玉柱急了。
2月12日,史玉柱發布微博稱,綠巨人在阿拉善荒漠已并網發電兩個太陽能發電站,150兆瓦,其中一個已經瞎掉,原因是建好電站后發現,市政府把指標收回并轉給倒賣路條的人了。2月13日,史玉柱再發微博稱,“買光伏‘路條’1G瓦(1G瓦=1000兆瓦)要4億元”,但“(綠巨人)堅決不買‘路條’”。
不過,史玉柱最近的微博似乎在表達另一層含意:旗下的綠巨人能源(以下簡稱“綠巨人”)沒有介入買路條的潛規則,可被上級嚴令禁止的倒賣路條行為卻依然存在,并且讓綠巨人吃了暗虧。至此,綠巨人如何扭轉戰局、再次轉身成為各方關注的問題。
“路條”之禍
所謂“路條”,是指有關部門同意開展項目前期工程的批文。在業內,根據審批鏈條的長短,它以往還有“大小路條”之分。
此前,內蒙古、新疆等地區由于光照條件好,“路條”生意非常火。想拿到“大路條”其實并不容易,一些地區需要0.2元/瓦的成本,而轉讓價格可能在0.5元至0.8元/瓦。
據了解,做“路條”生意的多數為內蒙古和新疆的當地人,他們有很多經驗,也有人脈渠道。另外,也有一些光伏電站投資商,在做投資工作之余也兼職運作“路條”業務,比如有些人缺乏足夠的資金繼續建設光伏電站,就會把到手的路條轉讓出去,從路條“倒賣”中獲得一些利潤。而有些獲取“路條”的公司,將部分新能源項目予以擱置,無法讓這些項目真正落地,其真實目的不是做電站,而是為了在二級市場上講故事,從而拉升股價。
打擊“路條”投機的新政,源于去年10月國家能源局接連出臺的幾份文件。2014年10月9日,國家能源局發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光伏電站建設與運行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禁止買賣項目備案文件及相關權益,已辦理備案手續的光伏電站項目,如果投資主體發生重大變化,應當重新備案。
3天后,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開展新建電源項目投資開發秩序專項監管工作的通知”中又提出:新建電源項目投資開發的投機行為,增加了項目建設成本,擾亂了新建電源項目投資開發秩序現象,要堅決制止。
兩份文件對市場影響巨大。“路條”買賣被禁后,部分公司只能通過開發電站項目的方式,從頭開始做電站業務,而不能像以往那樣買賣“路條”而快速做大業務。
“國家不讓買‘路條’,我們就不買,不能逆勢而為。”有綠巨人高層公開表示,綠巨人已把發展戰略從以往通過買“路條”等方式更快地切入光伏市場,用新方式予以取代:一是通過與其他合作伙伴一起開發電站,如共同設立項目公司等;二是通過自己公司的員工,來做前期開發。無論哪種方式,都會有助于綠巨人增加電站的數量。
但也有媒體此前發布報道稱,“路條”買賣的路被堵死后,綠巨人有大量職員離開了公司。而上述綠巨人高管否認說,“部分人員的離開,是因為業績不達標而導致,也是我們勸退的。我們現有市場開發部門的職員,對各省的操作流程都非常熟悉。”其言下之意是,即便“路條”不讓買,同事們可換種方式繼續工作。
藍圖難現
其實,在兩份文件發布的前不久,剛剛高調成立的綠巨人醞釀了一個“斥資40億元,擬于2014年開發5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的“宏偉計劃”。
有綠巨人內部人士表示,“去年公司之所以未能完成擬定的開發5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計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管理層禁止了‘路條’買賣這條迅速做大規模的‘捷徑’,這迫使綠巨人不得不轉而采取合作開發(與合作伙伴共同設立項目公司)、自行開發等與‘買路條’殊途同歸,但卻頗費周折的辦法。”
“盡管盡人皆知‘路條’買賣會增加了項目建設成本,擾亂了新建電源項目投資開發秩序,但由于最終拿到‘大路條’的程序相當繁復,很多公司再三衡量,還是愿意為獲取‘路條’付出一定代價,以求快速擴大規模。而去年管理層的突然出手治亂,令業界猝不及防,原有的部署全部打亂,以致此前年度計劃最終無法實現。”上述內部人士道。
不論史玉柱此番光伏項目受挫的真相究竟為何,有一個事實已不容否認,投資熱情再次悄悄降溫。盡管去年在史玉柱身后,淘金光伏的投資者已是人頭攢動。公開資料顯示,已經有百億級別的資金搶先涌入,許家印掌舵的恒大集團,近期也在光伏行業屢有大手筆布局,但很快恒大選擇放棄光伏產業,這也讓那些站在門外探頭探腦的資金方開始后退,顯然這不是好消息。
從綠巨人的官網上可以看出,史玉柱在細節上投入的很少,網絡框架看得出來是下過功夫的,后期維護明顯疏忽的厲害,這或許也是綠巨人本身的狀況。成立之初雄心萬丈,但現實往往骨感的要命。
眾所周知,光伏是一個資金集中度高的行業。趕上2014年的整體經濟下滑,更是難上加難。盡管史玉柱在微博里強調,“已建成的150兆瓦太陽能發電站,年發電2.8億度。按節約火電燒煤算,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000噸,煙塵霧霾1050噸”。這釋放出來的信息是,他在做利民利國的大好事,言外之意,更需要承擔社會責任的機構來接手他的綠事業。
2月25日,綠巨人在上海總部召開內部會議,核心議題大致有兩項:其一,維持此前2015年開發1吉瓦光伏發電的目標不變;其二,在確保收益率超過11%的前提下,今年開發光伏電站項目可降低申報上網電價,以換取政策傾斜。
但此舉更像是“鴨子嘴硬”,在恒大的快進又快出后,綠巨人的前景顯得尤其微妙。據了解,綠巨人在2014年擬并網500兆瓦光伏發電的目標未完成,即便是在既定能夠實現并網的180兆瓦中,最終還是有30兆瓦出現了問題。而這一坐落于內蒙古鄂爾多斯的3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正是迫使史玉柱發微博的原因。
資金癥結
對于很多光伏企業來說,2015年和前幾年一樣,資金仍是大問題,能否堅持等到市場全面看好,不好說。
在2015年最新銀行授信政策中, 光伏行業已經被列入“壓縮類行業”一列,光伏電站的建設也不再像A股股市那樣熱鬧非凡了。這從組件供應商的付款條件上就能看出來,而這也成了各家電站投資方的一個硬門檻。
一位光伏組件銷售商說,付款條件不好的電站投資商,現在基本也拿不到貨,因此綠巨人需要更好的付款條件,才會對該公司的電站業務有幫助。
這位銷售商表示,一般情況下,電站投資方采購組件的付款進度是“2341”:合同簽訂后投資方付20%的定金;簽訂完合同并在發貨前,付款30%;組件運送到電站目的地并安裝完,付款40%,最后的10%是保證金。但由于市場融資困難,一些組件廠商需要更多的資金周轉去采購原材料、制造成組件,所以“2341”這一付款流程已不為大眾所接受。
綠巨人能源總裁李維濂也同意這種說法。他說,綠巨人的付款節奏是“3421”,也就是大部分資金都會早一些到位,因為綠巨人也不缺錢,公司依靠自己的錢全款建設電站并持有,“目前,當我們的項目建設總體資金需求在100億元以內時,我們基本不考慮借助外在力量來融資。”
話是這樣說,近來從綠燈巨人的一系列動作里可以看出,后期投資并沒有那么順暢。盡管還沒到公開找接盤者,但民營企業去經營這樣有公益性質的新能源產業,在全球范圍內都沒有更好的案例。史玉柱用“聽話和守規則”來面對光伏業的發展,不排除就是對政府更高層面的示好。畢竟,對于綠巨人接下來的發展,來自政府的支持太重要了。
換個說法是,如果綠巨人要想在資本市場有所作為,首先需要政策的傾斜。如果說,綠巨人下一步的發展只能兩條路,要么在資本市場上一展宏圖;要么先做前期,然后轉手賣給大的電力公司或其他的投資者,這也是他擅長的一種財務投資方式。現在看來,綠巨人被轉手賣掉的可能性比較大,這是因為:一方面資本市場對光伏產業向來熱情的時間比較短;另一方面,在多個清潔能源法案出臺后,傳統電力企業有購買清潔能源的需求。不過,無論是哪種方法,綠巨人此時嘗試轉身,面臨艱難的處境是確定的。
這就像史玉柱在微博里闡述的那樣,太陽能發電是能夠解決中國日益嚴重的二氧化碳超標,以及灰霾彌漫的方法之一,但多年來,太陽能發展也一直靠各國政府補助支撐的狀況也沒有改變。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太陽能發電的發展受到嚴重制約,也是因為政府沒錢補助導致的。綠巨人的長久發展,本就不是史玉柱的創業初衷,接下來的路,顯然只能靠政府和資本市場來支撐了。
文章來源于《能源評論》雜志
2月12日,史玉柱發布微博稱,綠巨人在阿拉善荒漠已并網發電兩個太陽能發電站,150兆瓦,其中一個已經瞎掉,原因是建好電站后發現,市政府把指標收回并轉給倒賣路條的人了。2月13日,史玉柱再發微博稱,“買光伏‘路條’1G瓦(1G瓦=1000兆瓦)要4億元”,但“(綠巨人)堅決不買‘路條’”。
不過,史玉柱最近的微博似乎在表達另一層含意:旗下的綠巨人能源(以下簡稱“綠巨人”)沒有介入買路條的潛規則,可被上級嚴令禁止的倒賣路條行為卻依然存在,并且讓綠巨人吃了暗虧。至此,綠巨人如何扭轉戰局、再次轉身成為各方關注的問題。
“路條”之禍
所謂“路條”,是指有關部門同意開展項目前期工程的批文。在業內,根據審批鏈條的長短,它以往還有“大小路條”之分。
此前,內蒙古、新疆等地區由于光照條件好,“路條”生意非常火。想拿到“大路條”其實并不容易,一些地區需要0.2元/瓦的成本,而轉讓價格可能在0.5元至0.8元/瓦。
據了解,做“路條”生意的多數為內蒙古和新疆的當地人,他們有很多經驗,也有人脈渠道。另外,也有一些光伏電站投資商,在做投資工作之余也兼職運作“路條”業務,比如有些人缺乏足夠的資金繼續建設光伏電站,就會把到手的路條轉讓出去,從路條“倒賣”中獲得一些利潤。而有些獲取“路條”的公司,將部分新能源項目予以擱置,無法讓這些項目真正落地,其真實目的不是做電站,而是為了在二級市場上講故事,從而拉升股價。
打擊“路條”投機的新政,源于去年10月國家能源局接連出臺的幾份文件。2014年10月9日,國家能源局發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光伏電站建設與運行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禁止買賣項目備案文件及相關權益,已辦理備案手續的光伏電站項目,如果投資主體發生重大變化,應當重新備案。
3天后,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于開展新建電源項目投資開發秩序專項監管工作的通知”中又提出:新建電源項目投資開發的投機行為,增加了項目建設成本,擾亂了新建電源項目投資開發秩序現象,要堅決制止。
兩份文件對市場影響巨大。“路條”買賣被禁后,部分公司只能通過開發電站項目的方式,從頭開始做電站業務,而不能像以往那樣買賣“路條”而快速做大業務。
“國家不讓買‘路條’,我們就不買,不能逆勢而為。”有綠巨人高層公開表示,綠巨人已把發展戰略從以往通過買“路條”等方式更快地切入光伏市場,用新方式予以取代:一是通過與其他合作伙伴一起開發電站,如共同設立項目公司等;二是通過自己公司的員工,來做前期開發。無論哪種方式,都會有助于綠巨人增加電站的數量。
但也有媒體此前發布報道稱,“路條”買賣的路被堵死后,綠巨人有大量職員離開了公司。而上述綠巨人高管否認說,“部分人員的離開,是因為業績不達標而導致,也是我們勸退的。我們現有市場開發部門的職員,對各省的操作流程都非常熟悉。”其言下之意是,即便“路條”不讓買,同事們可換種方式繼續工作。
藍圖難現
其實,在兩份文件發布的前不久,剛剛高調成立的綠巨人醞釀了一個“斥資40億元,擬于2014年開發5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的“宏偉計劃”。
有綠巨人內部人士表示,“去年公司之所以未能完成擬定的開發5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計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管理層禁止了‘路條’買賣這條迅速做大規模的‘捷徑’,這迫使綠巨人不得不轉而采取合作開發(與合作伙伴共同設立項目公司)、自行開發等與‘買路條’殊途同歸,但卻頗費周折的辦法。”
“盡管盡人皆知‘路條’買賣會增加了項目建設成本,擾亂了新建電源項目投資開發秩序,但由于最終拿到‘大路條’的程序相當繁復,很多公司再三衡量,還是愿意為獲取‘路條’付出一定代價,以求快速擴大規模。而去年管理層的突然出手治亂,令業界猝不及防,原有的部署全部打亂,以致此前年度計劃最終無法實現。”上述內部人士道。
不論史玉柱此番光伏項目受挫的真相究竟為何,有一個事實已不容否認,投資熱情再次悄悄降溫。盡管去年在史玉柱身后,淘金光伏的投資者已是人頭攢動。公開資料顯示,已經有百億級別的資金搶先涌入,許家印掌舵的恒大集團,近期也在光伏行業屢有大手筆布局,但很快恒大選擇放棄光伏產業,這也讓那些站在門外探頭探腦的資金方開始后退,顯然這不是好消息。
從綠巨人的官網上可以看出,史玉柱在細節上投入的很少,網絡框架看得出來是下過功夫的,后期維護明顯疏忽的厲害,這或許也是綠巨人本身的狀況。成立之初雄心萬丈,但現實往往骨感的要命。
眾所周知,光伏是一個資金集中度高的行業。趕上2014年的整體經濟下滑,更是難上加難。盡管史玉柱在微博里強調,“已建成的150兆瓦太陽能發電站,年發電2.8億度。按節約火電燒煤算,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000噸,煙塵霧霾1050噸”。這釋放出來的信息是,他在做利民利國的大好事,言外之意,更需要承擔社會責任的機構來接手他的綠事業。
2月25日,綠巨人在上海總部召開內部會議,核心議題大致有兩項:其一,維持此前2015年開發1吉瓦光伏發電的目標不變;其二,在確保收益率超過11%的前提下,今年開發光伏電站項目可降低申報上網電價,以換取政策傾斜。
但此舉更像是“鴨子嘴硬”,在恒大的快進又快出后,綠巨人的前景顯得尤其微妙。據了解,綠巨人在2014年擬并網500兆瓦光伏發電的目標未完成,即便是在既定能夠實現并網的180兆瓦中,最終還是有30兆瓦出現了問題。而這一坐落于內蒙古鄂爾多斯的3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正是迫使史玉柱發微博的原因。
資金癥結
對于很多光伏企業來說,2015年和前幾年一樣,資金仍是大問題,能否堅持等到市場全面看好,不好說。
在2015年最新銀行授信政策中, 光伏行業已經被列入“壓縮類行業”一列,光伏電站的建設也不再像A股股市那樣熱鬧非凡了。這從組件供應商的付款條件上就能看出來,而這也成了各家電站投資方的一個硬門檻。
一位光伏組件銷售商說,付款條件不好的電站投資商,現在基本也拿不到貨,因此綠巨人需要更好的付款條件,才會對該公司的電站業務有幫助。
這位銷售商表示,一般情況下,電站投資方采購組件的付款進度是“2341”:合同簽訂后投資方付20%的定金;簽訂完合同并在發貨前,付款30%;組件運送到電站目的地并安裝完,付款40%,最后的10%是保證金。但由于市場融資困難,一些組件廠商需要更多的資金周轉去采購原材料、制造成組件,所以“2341”這一付款流程已不為大眾所接受。
綠巨人能源總裁李維濂也同意這種說法。他說,綠巨人的付款節奏是“3421”,也就是大部分資金都會早一些到位,因為綠巨人也不缺錢,公司依靠自己的錢全款建設電站并持有,“目前,當我們的項目建設總體資金需求在100億元以內時,我們基本不考慮借助外在力量來融資。”
話是這樣說,近來從綠燈巨人的一系列動作里可以看出,后期投資并沒有那么順暢。盡管還沒到公開找接盤者,但民營企業去經營這樣有公益性質的新能源產業,在全球范圍內都沒有更好的案例。史玉柱用“聽話和守規則”來面對光伏業的發展,不排除就是對政府更高層面的示好。畢竟,對于綠巨人接下來的發展,來自政府的支持太重要了。
換個說法是,如果綠巨人要想在資本市場有所作為,首先需要政策的傾斜。如果說,綠巨人下一步的發展只能兩條路,要么在資本市場上一展宏圖;要么先做前期,然后轉手賣給大的電力公司或其他的投資者,這也是他擅長的一種財務投資方式。現在看來,綠巨人被轉手賣掉的可能性比較大,這是因為:一方面資本市場對光伏產業向來熱情的時間比較短;另一方面,在多個清潔能源法案出臺后,傳統電力企業有購買清潔能源的需求。不過,無論是哪種方法,綠巨人此時嘗試轉身,面臨艱難的處境是確定的。
這就像史玉柱在微博里闡述的那樣,太陽能發電是能夠解決中國日益嚴重的二氧化碳超標,以及灰霾彌漫的方法之一,但多年來,太陽能發展也一直靠各國政府補助支撐的狀況也沒有改變。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太陽能發電的發展受到嚴重制約,也是因為政府沒錢補助導致的。綠巨人的長久發展,本就不是史玉柱的創業初衷,接下來的路,顯然只能靠政府和資本市場來支撐了。
文章來源于《能源評論》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