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漢能因為股價大跌被推至風口,其CEO李河君此前一直在講一個關于光伏薄膜的故事,開啟了一系列并購
近日,中國各大主流財經、專業媒體對兩家光伏公司的廣泛報道激起了消費者對光伏產業前所未有的高度關注與議論。
一個是由“綠能寶”投資產品引發的關注與追蹤,而開創這個理念及出現在媒體聚光燈下的人物是一位大家熟悉的朋友,他是彭小峰,他攜SPI重新回歸。
一個是發出“霧霾少了,漢能就大了”央視廣告語,以及近來股價連番“過山車”,創造全球最大市值太陽能公司的國內新首富,而背后還有一個目標在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1萬億元,市值20000億元、盈利1000億元的“121”計劃,提出這個計劃的是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李河君,他一直在講一個關于光伏薄膜的故事。
巧合的是,這兩家公司都與并購存在千絲萬縷的關系。
早有預謀
SPI于2011年被賽維LDK收購,2014年,這家被收購后一直沉寂的SPI突然宣布蓄勢沖擊美國資本市場,此后連番融資,先后引進了聯合金融、新興集團、恒大集團、巨人投資、城市地產、SPF太陽能基金和中國動向等戰略投資者,并陸續推出新業務模式及投資理念,迅速完成原始積累與轉型。
2015年呈現在眾人眼前的SPI是新能源與互聯網為一體的全新能源生產和消費生態系統,集聚陽光動力電子商務、美桔科技、綠能寶、新維智能、美太投資、美橙電力、新維電力七大業務板塊。
保留SPI,如今看來被視為一起富有深意的企業動作,眼觀行業發展形勢,深陷制造端泥沼的賽維LDK也將目光放在了電站終端,甚至更遠的互聯網金融,期望開辟一個新局面,而SPI,是一個很好契機。
“賽維收購SPI其實質是由商業模式演化帶來的縱向并購需求,現在光伏產業縱向并購需求的驅動因素有三個方向,專業精細化、制造端一體化以及終端滲透一體化,并購是商業模式演化的重要手段,資本市場是光伏并購的主要平臺,美國資本市場是比較理想的平臺。”深圳證券交易所林樂闡述道。
另一家漢能,是一家備受爭議的公司,其光伏產業并購之路在這幾年不斷上演,2010年9月并購鉑陽太陽能進入光伏產業,2012年9月并購Q-Cells旗下子公司Solibro,2013年1月并購美國CIGS薄膜制造商MiaSole,2013年7月并購Global solar energy,成為全球首家實現柔性薄膜太陽能組件大規模量產公司。
漢能的并購目標是光伏行業處于非主流的光伏產品-薄膜電池,不管其成績如何,漢能集中在薄膜領域的收購一方面為其貼上了明顯的識別LOGO,另一方面撐下了國內光伏薄膜的技術發展,向行業內外講述了一個關于薄膜的故事,為李河君進一步資源積累與融資找到了賣點。
“漢能其實是滿足了產業外資本通過跨境(技術和市場)并購的驅動因素,通過并購為其自身投資組合增添一個又一個產品,而這些產品可以被用來推薦給客戶。”林樂表示,未來資本市場在光伏產業并購過程中的基礎平臺性功能將進一步凸顯,上市光伏公司將面臨更優化的并購環境,產業外資本并購將持續發生,而制造端大規模整合潮的到來還需要一段時間。
SPI與漢能的一連貫舉動深深的刺激了其他光伏企業,引發了業內關于太陽能產業企業并購命運的思考。
抓資源補漏洞,大魚吃小魚
過去兩年,這種制造端和終端環節的一體化整合(向上資源、向下渠道)在持續發生。比較明顯的案例還有Solarcity并購Silevo、協鑫集團收購森泰集團、協鑫集團重組超日、晶科兼并尖山光電、天合光能并購捷佳偉創、順風光電收購尚德等。
2014年5月,保利協鑫能源以總代價14.4億港元現金收購森泰集團有限公司67.99%股權,將收購過來的森泰集團更名為協鑫新能源,通過收購,協鑫新能源被定義為協鑫集團專注發展集中和分布式新能源系統以及其他太陽能項目的上市平臺。相比賽維,協鑫的速度、動作及順利程度讓人眼紅,也使其成為國內光伏企業中同時抓住上游及終端并各持有資本運作能力的公司。
同年,重組超日太陽能改名“協鑫集成”(002506,*ST集成),近日公布了2015年第一季度財報,報告顯示凈利潤0.71億 同比增長166.17%。
與賽維、協鑫相反,SolarCity收購美國組件制造商Silevo,是其往上制造端延伸的一個動作,未來兩年內我們將有可能看到SolarCity開始生產自己的組件。Silevo啟用混合n型“隧道結”電池結構來實現約21%的高轉換效率,其路線圖旨在未來幾年交付24%的電池效率。SolarCity稱,并購的目的在于通過結合高能量輸出及Silevo技術的低成本,實現“太陽能發電成本的突破”。
順風光電收購尚德,也是其往制造端的一個延伸,兩者融合優勢互補,目前尚德雖然不是排名第一,但至少做出調整重新出發。
晶科兼并尖山光電與天合光能并購捷佳偉創有類似的意圖與特點,都擴大了其制造端的產能,在整個并購進行與完成過程中,都有當地政府參與的影子。
2013年以來,中國光伏產業企業間的收購、并購動作明顯增加,除了與企業自身發展需求有關,政府政策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赫然明顯的標志是2013年9月,工信部根據《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制定了《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明確指出未達標企業須必須在國家政策指引下,通過兼并重組、技術改造等達標。這些都在向外界傳遞一個信號:行業主管部門開始著手淘汰落后產能,推動企業兼并重組。
為整合光伏制造業,制定一系列標準方法迫使光伏公司為現代設備和工藝投資,滿足標準的企業方能獲得國內市場的支持,工信部先后公布第一批、第二批符合《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名單,尖山光電并不在名單內,在不符合一系列國家標準的前提下被收購,為同在海寧的晶科能源所用。
淘汰落后產能、收購優質資產,一些有實力的光伏公司在其中扮演雙重角色,既是主動性又具配合性,有些抓到了資源,有些則增加了負擔。英利沉重了,垂直一體化的策略及多元化的發展使其資金鏈緊張、短債壓頂,持續虧損的局面難以扭轉。并購擴張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優化企業結構,是企業資本增長的一種方式,但是如果不適應,則很有可能反噬。
企業并購還有一個作用是可以把收購方的競爭對手吃掉,以降低產業競爭激烈程度,在這樣的環境下,下一個并購大案,期望不要在英利上演。
從中民投看產業外資本混合并購
資本市場層面,國家同樣做出了新的調整,2014年3月、5月國務院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及《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里面提到取消下放部分審批事項、簡化審批程序,拓寬并購融資渠道、豐富并購支付方式,改革股份定價機制,破除市場壁壘和行業分割等,這些為光伏產業并購市場提供了新的機遇,產業外資本進入帶來的混合并購需求將使并購進一步加深。
資本市場上國家層面的政策出臺使產業外資本通過并購布局光伏產業、跨境(技術和市場)并購開始出現,比較突出的是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中民投)。
2014年5月國字頭民營公司中民投在上海完成注冊,注冊資金500億元人民幣,法人代表李懷珍,即民生銀行監事會副主席,中民投已經確認兼并重組的三大板塊為鋼鐵、光伏和船舶。
公開報道稱,中民投將對三個產能過剩行業進行兼并重組,并將設立三只產業基金,其基金規模應該不低于3000億,鋼鐵、光伏、船舶三個板塊各1000億。在每個產業板塊,中民投選擇不同的民營企業注資,作為其進行兼并重組和行業整合的平臺。
據悉,目前部分已經搭建完畢,有些已經進入試水階段,光伏領域除了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此前透露的與中民投達成了100億元投資光伏產業整合的合作協議。其真正自身的動作在于2014年12月在寧夏同心投資了200MW光伏項目,總投資約17.3億元。2015年,中民投的電站投資規劃是2GW,據中民新能總裁韓慶浩表示,其將采用兩種開發模式進行光伏建設,除了以自有資金自行開發之外,中民投將以收購兼并和合作開發的方式迅速將市場打開。
但據一位投資公司合伙人分析,光伏產業將有更多戰略并購的機會,只是這塊資產量比較大,中民投未來介入除了帶來大資金,也必將對并購項目產生重大影響,參與實體運營。
另一方面,跨界并購并不是一項簡單的操作,盡管政策有所調整,但與境外資本市場相比,境內市場的融資、支付手段還不豐富,存在稅收和貸款政策、地方保護等外在環境因素阻礙光伏產業兼并重組的推進,但不管如何,光伏成為確認的三大板塊之一,就已經拉開了產業外資本運作光伏產業的序幕。
近日,中國各大主流財經、專業媒體對兩家光伏公司的廣泛報道激起了消費者對光伏產業前所未有的高度關注與議論。
一個是由“綠能寶”投資產品引發的關注與追蹤,而開創這個理念及出現在媒體聚光燈下的人物是一位大家熟悉的朋友,他是彭小峰,他攜SPI重新回歸。
一個是發出“霧霾少了,漢能就大了”央視廣告語,以及近來股價連番“過山車”,創造全球最大市值太陽能公司的國內新首富,而背后還有一個目標在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1萬億元,市值20000億元、盈利1000億元的“121”計劃,提出這個計劃的是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李河君,他一直在講一個關于光伏薄膜的故事。
巧合的是,這兩家公司都與并購存在千絲萬縷的關系。
早有預謀
SPI于2011年被賽維LDK收購,2014年,這家被收購后一直沉寂的SPI突然宣布蓄勢沖擊美國資本市場,此后連番融資,先后引進了聯合金融、新興集團、恒大集團、巨人投資、城市地產、SPF太陽能基金和中國動向等戰略投資者,并陸續推出新業務模式及投資理念,迅速完成原始積累與轉型。
2015年呈現在眾人眼前的SPI是新能源與互聯網為一體的全新能源生產和消費生態系統,集聚陽光動力電子商務、美桔科技、綠能寶、新維智能、美太投資、美橙電力、新維電力七大業務板塊。
保留SPI,如今看來被視為一起富有深意的企業動作,眼觀行業發展形勢,深陷制造端泥沼的賽維LDK也將目光放在了電站終端,甚至更遠的互聯網金融,期望開辟一個新局面,而SPI,是一個很好契機。
“賽維收購SPI其實質是由商業模式演化帶來的縱向并購需求,現在光伏產業縱向并購需求的驅動因素有三個方向,專業精細化、制造端一體化以及終端滲透一體化,并購是商業模式演化的重要手段,資本市場是光伏并購的主要平臺,美國資本市場是比較理想的平臺。”深圳證券交易所林樂闡述道。
另一家漢能,是一家備受爭議的公司,其光伏產業并購之路在這幾年不斷上演,2010年9月并購鉑陽太陽能進入光伏產業,2012年9月并購Q-Cells旗下子公司Solibro,2013年1月并購美國CIGS薄膜制造商MiaSole,2013年7月并購Global solar energy,成為全球首家實現柔性薄膜太陽能組件大規模量產公司。
漢能的并購目標是光伏行業處于非主流的光伏產品-薄膜電池,不管其成績如何,漢能集中在薄膜領域的收購一方面為其貼上了明顯的識別LOGO,另一方面撐下了國內光伏薄膜的技術發展,向行業內外講述了一個關于薄膜的故事,為李河君進一步資源積累與融資找到了賣點。
“漢能其實是滿足了產業外資本通過跨境(技術和市場)并購的驅動因素,通過并購為其自身投資組合增添一個又一個產品,而這些產品可以被用來推薦給客戶。”林樂表示,未來資本市場在光伏產業并購過程中的基礎平臺性功能將進一步凸顯,上市光伏公司將面臨更優化的并購環境,產業外資本并購將持續發生,而制造端大規模整合潮的到來還需要一段時間。
SPI與漢能的一連貫舉動深深的刺激了其他光伏企業,引發了業內關于太陽能產業企業并購命運的思考。
抓資源補漏洞,大魚吃小魚
過去兩年,這種制造端和終端環節的一體化整合(向上資源、向下渠道)在持續發生。比較明顯的案例還有Solarcity并購Silevo、協鑫集團收購森泰集團、協鑫集團重組超日、晶科兼并尖山光電、天合光能并購捷佳偉創、順風光電收購尚德等。
2014年5月,保利協鑫能源以總代價14.4億港元現金收購森泰集團有限公司67.99%股權,將收購過來的森泰集團更名為協鑫新能源,通過收購,協鑫新能源被定義為協鑫集團專注發展集中和分布式新能源系統以及其他太陽能項目的上市平臺。相比賽維,協鑫的速度、動作及順利程度讓人眼紅,也使其成為國內光伏企業中同時抓住上游及終端并各持有資本運作能力的公司。
同年,重組超日太陽能改名“協鑫集成”(002506,*ST集成),近日公布了2015年第一季度財報,報告顯示凈利潤0.71億 同比增長166.17%。
與賽維、協鑫相反,SolarCity收購美國組件制造商Silevo,是其往上制造端延伸的一個動作,未來兩年內我們將有可能看到SolarCity開始生產自己的組件。Silevo啟用混合n型“隧道結”電池結構來實現約21%的高轉換效率,其路線圖旨在未來幾年交付24%的電池效率。SolarCity稱,并購的目的在于通過結合高能量輸出及Silevo技術的低成本,實現“太陽能發電成本的突破”。
順風光電收購尚德,也是其往制造端的一個延伸,兩者融合優勢互補,目前尚德雖然不是排名第一,但至少做出調整重新出發。
晶科兼并尖山光電與天合光能并購捷佳偉創有類似的意圖與特點,都擴大了其制造端的產能,在整個并購進行與完成過程中,都有當地政府參與的影子。
2013年以來,中國光伏產業企業間的收購、并購動作明顯增加,除了與企業自身發展需求有關,政府政策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赫然明顯的標志是2013年9月,工信部根據《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制定了《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明確指出未達標企業須必須在國家政策指引下,通過兼并重組、技術改造等達標。這些都在向外界傳遞一個信號:行業主管部門開始著手淘汰落后產能,推動企業兼并重組。
為整合光伏制造業,制定一系列標準方法迫使光伏公司為現代設備和工藝投資,滿足標準的企業方能獲得國內市場的支持,工信部先后公布第一批、第二批符合《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的企業名單,尖山光電并不在名單內,在不符合一系列國家標準的前提下被收購,為同在海寧的晶科能源所用。
淘汰落后產能、收購優質資產,一些有實力的光伏公司在其中扮演雙重角色,既是主動性又具配合性,有些抓到了資源,有些則增加了負擔。英利沉重了,垂直一體化的策略及多元化的發展使其資金鏈緊張、短債壓頂,持續虧損的局面難以扭轉。并購擴張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優化企業結構,是企業資本增長的一種方式,但是如果不適應,則很有可能反噬。
企業并購還有一個作用是可以把收購方的競爭對手吃掉,以降低產業競爭激烈程度,在這樣的環境下,下一個并購大案,期望不要在英利上演。
從中民投看產業外資本混合并購
資本市場層面,國家同樣做出了新的調整,2014年3月、5月國務院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的意見》及《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里面提到取消下放部分審批事項、簡化審批程序,拓寬并購融資渠道、豐富并購支付方式,改革股份定價機制,破除市場壁壘和行業分割等,這些為光伏產業并購市場提供了新的機遇,產業外資本進入帶來的混合并購需求將使并購進一步加深。
資本市場上國家層面的政策出臺使產業外資本通過并購布局光伏產業、跨境(技術和市場)并購開始出現,比較突出的是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中民投)。
2014年5月國字頭民營公司中民投在上海完成注冊,注冊資金500億元人民幣,法人代表李懷珍,即民生銀行監事會副主席,中民投已經確認兼并重組的三大板塊為鋼鐵、光伏和船舶。
公開報道稱,中民投將對三個產能過剩行業進行兼并重組,并將設立三只產業基金,其基金規模應該不低于3000億,鋼鐵、光伏、船舶三個板塊各1000億。在每個產業板塊,中民投選擇不同的民營企業注資,作為其進行兼并重組和行業整合的平臺。
據悉,目前部分已經搭建完畢,有些已經進入試水階段,光伏領域除了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此前透露的與中民投達成了100億元投資光伏產業整合的合作協議。其真正自身的動作在于2014年12月在寧夏同心投資了200MW光伏項目,總投資約17.3億元。2015年,中民投的電站投資規劃是2GW,據中民新能總裁韓慶浩表示,其將采用兩種開發模式進行光伏建設,除了以自有資金自行開發之外,中民投將以收購兼并和合作開發的方式迅速將市場打開。
但據一位投資公司合伙人分析,光伏產業將有更多戰略并購的機會,只是這塊資產量比較大,中民投未來介入除了帶來大資金,也必將對并購項目產生重大影響,參與實體運營。
另一方面,跨界并購并不是一項簡單的操作,盡管政策有所調整,但與境外資本市場相比,境內市場的融資、支付手段還不豐富,存在稅收和貸款政策、地方保護等外在環境因素阻礙光伏產業兼并重組的推進,但不管如何,光伏成為確認的三大板塊之一,就已經拉開了產業外資本運作光伏產業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