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5.20”漢能、英利股價的暴跌,某中央廣播電臺專門舉辦了一個小型談話節目,點評隨意,笑談兩家公司對股價暴跌的回應,真正讓老紅“捉急”的是主持人居然提問光伏產業會否“二次探底”?對于不專業的事兒一般是不需要用專業的態度來對待的,只是因為它的傳播地位,使得老紅可以不關心他們說什么,但是不可以不關心他們說的會給光伏產業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什么。
何謂二次探底?光伏產業第一次探底發生在2012年中到2013年底。中國地方政府的持續助推和歐洲需求的突然大幅下降,使得2011年的全球光伏產品實際需求是27.5GW,而產能卻在60GW以上,中國又占據了供給市場的60%,于是就有了接踵而來的“一次探底”。當前是“什么情況”?僅以國家到2020年要實現100GW光伏電站的目標計,現有的有競爭力產能是合適的,如果再以傳說的到2050年要實現2700GW的目標計,現有的有競爭力產能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老紅要說,光伏產業的發展一定會對不起參與節目的袞袞諸公:提出“二次探底”好像很不著調。只要地方政府不再犯糊涂,“二次探底”的事兒,咱們五年、十年以后再說吧!
如何看待兩個企業的股價暴跌?同樣是股價數量的變化,卻是企業性質不同的不同結果。英利被人攻擊的原因是生產型企業的缺陷:高產能、高負債,連續四年的收益覆蓋不了財務成本;漢能被人攻擊的原因要復雜很多,用老紅的話說就是“渾身都是毛病”:如果把它看成生產型企業,產能號稱和英利接近,產量卻難見權威統計,利潤卻是英利的多倍,有人做空英利自然就會有人做空漢能。如果把它看成創新型企業,薄膜光伏技術路線“萬一成功了”,漢能的市值遠不止3000億港幣,做空的人可就犯了個致命的錯誤。“萬一不成功”,漢能的當前股價一定是高得太離譜,做空的人可真是幫著市場“理性”了一下。但是老紅下注“萬一成功”。
問題是僅從兩個企業的股價告跌就奢談一個產業的“二次探底”,這種聯想是否太過豐富?好在美國、香港、中國等資本市場上的光伏企業遠不單漢能、英利兩家,數量少則20倍以上,它們在“5.20”的股價表現多是上漲的。是更多的投資人,在用實際行動投光伏產業“二次探底”論點的反對票。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壞事被喜歡將壞事正面利用一下的人利用一下,實在是普通人之常情,新聞人之職責所在。只是人有人的道德水準,職業有職業的專業精神。具體到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的光伏產業,需要新聞人、光伏產業研究人做的是:讓更多的人關注光伏產業,正確看待光伏產業,積極投資于光伏產業。
都是做產業研究和宣傳的,半路出家的老紅也在逐漸學會吸引眼球的伎倆,但職業道德、專業態度一定是一分鐘都不敢忘卻的。因為對于頭頂上那片藍天,每個居于特殊地位的新聞人、光伏產業研究人,我們不單是享受者,我們更是千鈞責任的承擔者。
何謂二次探底?光伏產業第一次探底發生在2012年中到2013年底。中國地方政府的持續助推和歐洲需求的突然大幅下降,使得2011年的全球光伏產品實際需求是27.5GW,而產能卻在60GW以上,中國又占據了供給市場的60%,于是就有了接踵而來的“一次探底”。當前是“什么情況”?僅以國家到2020年要實現100GW光伏電站的目標計,現有的有競爭力產能是合適的,如果再以傳說的到2050年要實現2700GW的目標計,現有的有競爭力產能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老紅要說,光伏產業的發展一定會對不起參與節目的袞袞諸公:提出“二次探底”好像很不著調。只要地方政府不再犯糊涂,“二次探底”的事兒,咱們五年、十年以后再說吧!
如何看待兩個企業的股價暴跌?同樣是股價數量的變化,卻是企業性質不同的不同結果。英利被人攻擊的原因是生產型企業的缺陷:高產能、高負債,連續四年的收益覆蓋不了財務成本;漢能被人攻擊的原因要復雜很多,用老紅的話說就是“渾身都是毛病”:如果把它看成生產型企業,產能號稱和英利接近,產量卻難見權威統計,利潤卻是英利的多倍,有人做空英利自然就會有人做空漢能。如果把它看成創新型企業,薄膜光伏技術路線“萬一成功了”,漢能的市值遠不止3000億港幣,做空的人可就犯了個致命的錯誤。“萬一不成功”,漢能的當前股價一定是高得太離譜,做空的人可真是幫著市場“理性”了一下。但是老紅下注“萬一成功”。
問題是僅從兩個企業的股價告跌就奢談一個產業的“二次探底”,這種聯想是否太過豐富?好在美國、香港、中國等資本市場上的光伏企業遠不單漢能、英利兩家,數量少則20倍以上,它們在“5.20”的股價表現多是上漲的。是更多的投資人,在用實際行動投光伏產業“二次探底”論點的反對票。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壞事被喜歡將壞事正面利用一下的人利用一下,實在是普通人之常情,新聞人之職責所在。只是人有人的道德水準,職業有職業的專業精神。具體到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的光伏產業,需要新聞人、光伏產業研究人做的是:讓更多的人關注光伏產業,正確看待光伏產業,積極投資于光伏產業。
都是做產業研究和宣傳的,半路出家的老紅也在逐漸學會吸引眼球的伎倆,但職業道德、專業態度一定是一分鐘都不敢忘卻的。因為對于頭頂上那片藍天,每個居于特殊地位的新聞人、光伏產業研究人,我們不單是享受者,我們更是千鈞責任的承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