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時代,需求的個性化,很可能會形成另外一種規模化。那么,什么樣的公司,才能夠成為專注于個性化分布式光伏電站業務的投資開發商,而抓住這個巨大的時代機遇?
自2012年10月以來,國內分布式光伏應用市場即已進入規模化發展進程。
特別是2014年,隨著“國八條”催生各部委一大批扶持政策的先后出臺,以及國家能源局確定分布式光伏8GW的發展目標,國內分布式光伏應用市場開啟了規模化的篇章。一些工業園區的分布式項目,因為容量大,加上投資收益穩定,一時引發全國性投資熱潮,吸引了大量行業外資金開始進入這一領域。
然而,時至2015年,各工業園區管委會和業主辦公室里曾經人頭攢動的局面,卻突然不見了。很多投資開發商開始對筆者感慨,屋頂光伏市場這塊蛋糕,可不是那么好吃的。
開發商們抱怨說,同樣是10MW容量,屋頂光伏電站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比地面光伏電站多十倍都不止。
其中,拋開業主對光伏投資的認識和興趣不說,不同業主單位的情況也不盡相同,這讓開發商頭痛不已。比如,屋頂情況不一樣,用電情況不一樣,設備條件不一樣,建設要求也不一樣,另外還有人員做事風格不一樣,等等。
規模化分布式光伏是能源變革大局中的重要一環
作為一個地方行業協會的從業者,老實說,對于規模化發展分布式光伏應用,一開始筆者是持不同態度的。
其一,分布式光伏應用是由一個一個屋頂項目建起來的,無論是德國市場的成熟經驗,還是美國市場正在進行的拓展探索,都很難看到成片成片的規模化建設。
其二,自2009年的光電建筑示范和金太陽示范項目以來,我國尚未形成一套可以大規模復制推廣光伏的有效機制。
但是,隨著對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理解,筆者開始意識到,我國規模化發展光伏應用,特別是分布式應用,是促進國家能源變革、推動能源結構轉型、保障新型城鎮化發展大布局中的重要一步。因此,規模化發展分布式光伏應用,是我們光伏人必須正視并積極去努力解決的大事。
不過,如前所述,從項目前期需求到項目后期維護運營,屋頂光伏應用都有非常強烈的個性化色彩。也是因此,在工業園區這一“個子小卻個性強”的分布式的主戰場上,諸多業務競爭者開始不戰而退,而轉攻地面分布式項目市場。
由此,在浙江這樣一個多是青山綠水、幾乎沒有荒山荒坡的省份,農光互補、漁光互補、林光互補,各類分布式光伏的創新應用花樣百出。各地國土部門的辦公室里,更是一時門庭若市。
而一家還沒有放棄屋頂電站項目機會的老總則判斷,浙江的屋頂光伏市場,最多還有兩三年就沒有了。
這讓筆者想起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胡潤青研究員所發布的數據:“目前我國房屋總建筑面積約614億平方米,其中可利用建筑面積約為186億平方米。如果其中20%的面積安裝太陽能光伏系統,就會有37萬兆瓦(370GW)的屋頂光電資源量。可見在現有建筑加裝太陽能光伏系統,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當一個機會吸引我們時,我們往往更多看到的是它的美好;而當我們來到機會面前時,才看到其中可能還存在著諸多的不如意。
那么,對于屋頂分布式光伏市場而言,是我們只看到了市場的假象?還是市場的新機遇還沒有被我們看到?
“互聯網+”時代:“個性化”的規模化成為必然
如果從客戶的角度來講,這場消費大變革將展現出來兩條重要的特征,一是客戶需求從價廉物美向個性化選擇的變化,二是產品領域從橫向拓展向縱向提升的變化。
對應到屋頂光伏市場上來,筆者個人的理解則是,第一個特征,意味著屋頂電站節省的那幾萬元電費難以對業主單位形成吸引力。而即使電費折扣從九折到七折,可能也無法提升業主的參與興趣。因此,如何幫助業主找到支持開發屋頂電站的個性化需求,比如提升公司形象、傳遞環保意識,或者是解決鋼板漏水、降低廠房溫度等,可能還需要開發商們去靜下心來傾聽和了解。
第二個特征則意味著,我們要把屋頂電站從常規品做成精品,讓發電效率更高,讓系統更安全、更穩定,讓施工安裝對業主單位的影響更小,讓維護成本更低,讓業主更愉快、更安心地受益。
互聯網時代是一個口碑相傳的時代,也許開始用心建一個屋頂電站比較花時間精力,但一個好的項目引起的區域性傳播作用,將使電站投資方的業務增長很快展現。
在競爭對手紛紛退去的時候堅守,當遇到困難時沒有避開。也許,困難就會變成機會出現在我們的眼前。當然,這需要我們努力去提升自己來擁抱這樣的機會。
筆者很開心的看到,有許多浙江企業都“不信邪”,依然踏踏實實地在工業園區里安靜的深耕細作,如此踏實靠譜的品質,一定會吸引人們帶著尊敬走向他們。
“互聯網+”的時代,需求的個性化,很可能會形成另外一種規模化。那么,什么樣的公司,才能夠成為專注于個性化分布式光伏電站業務的投資開發商,而抓住這個巨大的時代機遇?
“不要去追一匹馬,用追馬的時間種草,待到春暖花開之時,就會有一批駿馬任你選擇。”對于志存高遠者而言,此時此刻,別去刻意追求哪一個客戶,與其去追求那些暫時無緣的客戶,還不如用這個時間來完善自己、完善公司、完善產品,待到時機成熟時,一定會有一大批客戶任你選擇。
趙永紅
作者簡介: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曾任教于浙江大學機械與能源學院。現任浙江省光伏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杭州市太陽能光伏產業協會秘書長、杭州市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秘書長。
自2009年以來,趙博士積極推動浙江省光伏產業的創新發展,在外貿預警、政策研究、協作創新、投融資等方面為浙江光伏企業提供平臺式創新服務。2012年,行業面臨低谷期,她深入調研,認真提煉并積極倡導的“差異化協作創新”的新型產業發展模式,對于推動浙江省光伏產業集群的轉型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形成了全國性影響力。
同時,趙博士近年來積極推動“產業跨界合作”,特別是在與建筑行業、電力行業、新型城鎮化建設等方面積極為創新型光伏產業代言,積極推廣宣傳好企業、好產品、好項目、好做法,希望以此帶動整個產業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提升。
自2012年10月以來,國內分布式光伏應用市場即已進入規模化發展進程。
特別是2014年,隨著“國八條”催生各部委一大批扶持政策的先后出臺,以及國家能源局確定分布式光伏8GW的發展目標,國內分布式光伏應用市場開啟了規模化的篇章。一些工業園區的分布式項目,因為容量大,加上投資收益穩定,一時引發全國性投資熱潮,吸引了大量行業外資金開始進入這一領域。
然而,時至2015年,各工業園區管委會和業主辦公室里曾經人頭攢動的局面,卻突然不見了。很多投資開發商開始對筆者感慨,屋頂光伏市場這塊蛋糕,可不是那么好吃的。
開發商們抱怨說,同樣是10MW容量,屋頂光伏電站需要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比地面光伏電站多十倍都不止。
其中,拋開業主對光伏投資的認識和興趣不說,不同業主單位的情況也不盡相同,這讓開發商頭痛不已。比如,屋頂情況不一樣,用電情況不一樣,設備條件不一樣,建設要求也不一樣,另外還有人員做事風格不一樣,等等。
規模化分布式光伏是能源變革大局中的重要一環
作為一個地方行業協會的從業者,老實說,對于規模化發展分布式光伏應用,一開始筆者是持不同態度的。
其一,分布式光伏應用是由一個一個屋頂項目建起來的,無論是德國市場的成熟經驗,還是美國市場正在進行的拓展探索,都很難看到成片成片的規模化建設。
其二,自2009年的光電建筑示范和金太陽示范項目以來,我國尚未形成一套可以大規模復制推廣光伏的有效機制。
但是,隨著對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理解,筆者開始意識到,我國規模化發展光伏應用,特別是分布式應用,是促進國家能源變革、推動能源結構轉型、保障新型城鎮化發展大布局中的重要一步。因此,規模化發展分布式光伏應用,是我們光伏人必須正視并積極去努力解決的大事。
不過,如前所述,從項目前期需求到項目后期維護運營,屋頂光伏應用都有非常強烈的個性化色彩。也是因此,在工業園區這一“個子小卻個性強”的分布式的主戰場上,諸多業務競爭者開始不戰而退,而轉攻地面分布式項目市場。
由此,在浙江這樣一個多是青山綠水、幾乎沒有荒山荒坡的省份,農光互補、漁光互補、林光互補,各類分布式光伏的創新應用花樣百出。各地國土部門的辦公室里,更是一時門庭若市。
而一家還沒有放棄屋頂電站項目機會的老總則判斷,浙江的屋頂光伏市場,最多還有兩三年就沒有了。
這讓筆者想起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胡潤青研究員所發布的數據:“目前我國房屋總建筑面積約614億平方米,其中可利用建筑面積約為186億平方米。如果其中20%的面積安裝太陽能光伏系統,就會有37萬兆瓦(370GW)的屋頂光電資源量。可見在現有建筑加裝太陽能光伏系統,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當一個機會吸引我們時,我們往往更多看到的是它的美好;而當我們來到機會面前時,才看到其中可能還存在著諸多的不如意。
那么,對于屋頂分布式光伏市場而言,是我們只看到了市場的假象?還是市場的新機遇還沒有被我們看到?
“互聯網+”時代:“個性化”的規模化成為必然
如果從客戶的角度來講,這場消費大變革將展現出來兩條重要的特征,一是客戶需求從價廉物美向個性化選擇的變化,二是產品領域從橫向拓展向縱向提升的變化。
對應到屋頂光伏市場上來,筆者個人的理解則是,第一個特征,意味著屋頂電站節省的那幾萬元電費難以對業主單位形成吸引力。而即使電費折扣從九折到七折,可能也無法提升業主的參與興趣。因此,如何幫助業主找到支持開發屋頂電站的個性化需求,比如提升公司形象、傳遞環保意識,或者是解決鋼板漏水、降低廠房溫度等,可能還需要開發商們去靜下心來傾聽和了解。
第二個特征則意味著,我們要把屋頂電站從常規品做成精品,讓發電效率更高,讓系統更安全、更穩定,讓施工安裝對業主單位的影響更小,讓維護成本更低,讓業主更愉快、更安心地受益。
互聯網時代是一個口碑相傳的時代,也許開始用心建一個屋頂電站比較花時間精力,但一個好的項目引起的區域性傳播作用,將使電站投資方的業務增長很快展現。
在競爭對手紛紛退去的時候堅守,當遇到困難時沒有避開。也許,困難就會變成機會出現在我們的眼前。當然,這需要我們努力去提升自己來擁抱這樣的機會。
筆者很開心的看到,有許多浙江企業都“不信邪”,依然踏踏實實地在工業園區里安靜的深耕細作,如此踏實靠譜的品質,一定會吸引人們帶著尊敬走向他們。
“互聯網+”的時代,需求的個性化,很可能會形成另外一種規模化。那么,什么樣的公司,才能夠成為專注于個性化分布式光伏電站業務的投資開發商,而抓住這個巨大的時代機遇?
“不要去追一匹馬,用追馬的時間種草,待到春暖花開之時,就會有一批駿馬任你選擇。”對于志存高遠者而言,此時此刻,別去刻意追求哪一個客戶,與其去追求那些暫時無緣的客戶,還不如用這個時間來完善自己、完善公司、完善產品,待到時機成熟時,一定會有一大批客戶任你選擇。
趙永紅
作者簡介: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曾任教于浙江大學機械與能源學院。現任浙江省光伏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杭州市太陽能光伏產業協會秘書長、杭州市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秘書長。
自2009年以來,趙博士積極推動浙江省光伏產業的創新發展,在外貿預警、政策研究、協作創新、投融資等方面為浙江光伏企業提供平臺式創新服務。2012年,行業面臨低谷期,她深入調研,認真提煉并積極倡導的“差異化協作創新”的新型產業發展模式,對于推動浙江省光伏產業集群的轉型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形成了全國性影響力。
同時,趙博士近年來積極推動“產業跨界合作”,特別是在與建筑行業、電力行業、新型城鎮化建設等方面積極為創新型光伏產業代言,積極推廣宣傳好企業、好產品、好項目、好做法,希望以此帶動整個產業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