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大學6月2日公布了日美消費者對電源優化組合接受度的比較調查結果。在計測日本消費者對核電和可再生能源比例的金錢支付意愿的同時,還作了與美國消費者支付意愿的比較分析。
調查是由京都大學經濟學研究科研究員村上佳世和教授依田高典、政策研究研究生院大學教授田中誠、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Lee Friedman等人組成的研究小組實施的。
調查以東日本大地震后的2013年2月在一家互聯網調查公司注冊的日美各4000人為對象實施。
調查就單月電費、溫室氣體減排量,以及電源優化組合中化石燃料、核電、可再生能源、水力發電等所占的比例等,設定兩個不同數值,回答者以二選一的方式選擇自己希望的答案,并對選擇的結果作了統計和分析。
分析發現,福島核電站事故以后,日本6成以上的受訪者回答對核電的認識有了變化,認為日本將來應該廢除核電。而美國有一半的受訪者認為應該慎重地增設核電。
關于可再生能源,日美均有7成以上的受訪者認為今后應該進一步普及。日美對光伏發電的評價都高。但也存在日本對地熱發電期望高、而美國對風力發電的期望高等差異。
就能源優化組合的接受度方面,對于使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上升10%(代替火力電源)的方案,日本消費者認為,單月電價上漲在310日元以下比較合適。而美國消費者則認為,上漲約700日元也能接受。
對使核電比例上升10%(代替火力電源)的方案,日本消費者認為,單月電價降低720日元才能接受。而美國消費者認為,降低約100日元就行。
研究小組分析道,消費者面臨著對能源優化組合與電價二者的矛盾:雖然討厭核電,喜歡可再生能源,但也不喜歡電費上漲。
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容易產生“認知失調”。具體來說就是,如果要被迫在接受核電、反對電價上漲,或反對核電、接受電價上漲之間選擇,則很有可能會偏執于偶然的選項。
因此,研發小組稱,“如果有‘無需勉強選擇’的選項,消費者的滿足度或許會提高10%以上”。
調查是由京都大學經濟學研究科研究員村上佳世和教授依田高典、政策研究研究生院大學教授田中誠、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Lee Friedman等人組成的研究小組實施的。
調查以東日本大地震后的2013年2月在一家互聯網調查公司注冊的日美各4000人為對象實施。
調查就單月電費、溫室氣體減排量,以及電源優化組合中化石燃料、核電、可再生能源、水力發電等所占的比例等,設定兩個不同數值,回答者以二選一的方式選擇自己希望的答案,并對選擇的結果作了統計和分析。
分析發現,福島核電站事故以后,日本6成以上的受訪者回答對核電的認識有了變化,認為日本將來應該廢除核電。而美國有一半的受訪者認為應該慎重地增設核電。
關于可再生能源,日美均有7成以上的受訪者認為今后應該進一步普及。日美對光伏發電的評價都高。但也存在日本對地熱發電期望高、而美國對風力發電的期望高等差異。
就能源優化組合的接受度方面,對于使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上升10%(代替火力電源)的方案,日本消費者認為,單月電價上漲在310日元以下比較合適。而美國消費者則認為,上漲約700日元也能接受。
對使核電比例上升10%(代替火力電源)的方案,日本消費者認為,單月電價降低720日元才能接受。而美國消費者認為,降低約100日元就行。
研究小組分析道,消費者面臨著對能源優化組合與電價二者的矛盾:雖然討厭核電,喜歡可再生能源,但也不喜歡電費上漲。
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容易產生“認知失調”。具體來說就是,如果要被迫在接受核電、反對電價上漲,或反對核電、接受電價上漲之間選擇,則很有可能會偏執于偶然的選項。
因此,研發小組稱,“如果有‘無需勉強選擇’的選項,消費者的滿足度或許會提高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