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訪協鑫(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協鑫)董事長朱共山一個下午,記者對他有了更深的了解。
時間從一個星期五下午2:00開始。由于不常在北京,這個下午,朱共山的日程安排得很緊湊。
第一站是位于北京長安街邊上的一家茶室。短短兩個多小時,朱共山連續會見了多位客人。
下午4:30,朱共山離開茶室,回到位于東二環的北京辦公室,在那里,同樣有幾拔人等著與他見面。會見完最后一個客人,朱共山匆匆趕到機場飛去上海,因為第二天一早,他就要在上海參加會議。
這天下午,朱共山見的都是不同領域的人,談不同的事情。期間,他的思維跳躍極快,每件事無須多言,就能迅速分清條理,并給出明確的意見。不時還有人為他某個創新的想法贊嘆。
創新似乎也是朱共山的口頭禪,這個詞高頻率地出現在他的語言中。
“企業創新是永恒的,要居安思危,如果今天不努力,明天倒下的就是我。也有人說我們是行業龍頭,但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有什么江湖地位,如果一個人或者企業家認為自己是老大,一定不會走長遠。我的責任感,憂患意識要比其他的企業家更強,壓力更大。”朱共山如此解釋他的忙碌。
身居富豪榜,又一向低調,外界對朱共山的各種猜測頗多。
神秘面紗
朱共山執掌的協鑫目前是中國最大的非公有制電力控股企業,也是全球最大的光伏材料制造商。資產總額近1000億元,共有包括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3800.HK)、協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0451.HK)、協鑫集成(002506.SZ)在內的3家控股或參股的上市公司。
和同代企業家差不多,朱共山的創業成長史,和中國經濟發展史高度重疊。在改革開放初期,朱共山經過一系列抉擇后,最終選擇了創業。但跟大部分同樣白手起家的商人不一樣的是,朱共山下海之后不久便找到了合作伙伴—香港新海康航業投資有限公司,并與新海康在1996年共同投資成立了太倉(樓盤)新海康協鑫熱電有限公司。
香港新海康航業投資有限公司的大股東,是央企保利集團在香港的全資子公司“香港嶸高貿易有限公司”。這也是后來保利協鑫公司名稱的由來。
公司成立后,主攻垃圾發電、生物質能等環保再生能源電廠。十年間建造了20多家電廠,朱共山的名字,在行業內也開始逐漸被眾人熟知。2007年,朱共山將電廠資產打包,把保利協鑫帶到了香港主板上市。
2009年11月,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投入55億港元入股保利協鑫,取得20%的股權,成為保利協鑫第二大股東。2010上半年,保利協鑫獲中國銀行100億元人民幣的授信。之后,朱共山便踏上了飛速發展的擴張之路,他的合作伙伴名單上,也逐漸出現了大型國際化公司及一些央企。
朱共山曾經說過:“協鑫是民營企業,但客觀來講是混合經濟體,準確地說,協鑫是中國最大的混合所有制民營電力公司之一。”
能夠贏得眾多大企業的信任,并與其緊密合作,這無疑給朱共山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有好事者對此還演繹出各種版本的傳說。
“融合并非易事,協鑫為何能贏得這么多大企業的信任”?
面對記者的疑問,朱共山并不回避:“我能為全體股東創造價值,所有和我們合作的項目,我都會爭取多贏。合作者提出來的意見、要求和目標。對我來說都是一種責任。我也從來不跟他們爭權奪利,該給人家的一定不差分毫。從商這么多年以來,對企業不利,對其他股東不利,或者違反國家法規的事情,我肯定不做。”
2013年,唐山開灤集團與保利協鑫共同投資成立了開灤協鑫發電有限公司,開灤集團董事長張文學對朱共山的評價頗高。
“我們之前也建過電廠,但是效率并不是特別好。為了能獲得更好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把現在這個中型電廠干好,不變成包袱而成為盈利項目,集團決定把項目掛在網上尋找合作伙伴。他們(保利協鑫)從網上看到了消息,就與我們取得了聯系。經過幾次的實地考察,我們的管理團隊及市領導都認為這是一家有實力,并有先進管理理念和技術的公司,就決定與其合作成立一家由開灤控股,保利協鑫輸出管理的合資公司。”張文學向記者坦言,合作之后,也有非議聲,但他對此并不以為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國企和民企各占優勢,合作可以把各方的優勢發揮得更好,讓企業更有生命力。而且老朱(朱共山)有能力,講效率,講道理,辦事公正,守規矩,考慮問題又比較超前,是很好的合作伙伴。”
張文學說,從談判到合作再到電廠建設完成并開始盈利,只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如預期所想,合作也的確讓開灤的管理團隊學習到了民營企業更高效的管理理念與用人機制,也為開灤以后開發建設相關項目提供了經驗。值得一提的是,因為這次合作建立了信任基礎,目前,雙方正在商討拓展更多的業務合作。
盡管喧囂不止,但能和諧與眾多大型企業持續合作多年,朱共山的能力和為人可見一斑。
光伏逆市擴張
朱共山2006年才進入光伏產業,但只用了短短5年時間便后來者居上,發展成為了全球多晶硅和硅片行業老大。不過,與前些年的火爆相比,近幾年光伏產業顯然有點被“冷落”,甚至一個又一個的光伏企業,已在沒落中慘淡收場。但朱共山卻并沒有停止在光伏業擴張的速度,反而加大了投入。
2014年,協鑫集團借殼森泰集團,并更名為協鑫能源,把旗下光伏電站業務裝入其中,實現了新能源業務獨立上市。上市之后,協鑫加大了對海外市場的投入。
5月16日,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印度經貿論壇上,協鑫副董事長舒樺與印度阿達尼電力集團首席執行官Vneet S Jaain簽署戰略協議,規劃總產能達到10GW。協議金額高達數百億。協鑫方面稱,公司將與阿達尼集團在印度市場就環保綠色能源、油氣物流和光伏產業領域展開戰略合作,并計劃在印度蒙德拉經濟特區內建設全產業鏈的光伏制造產業園,和綠色能源與生態示范園。這則消息,對已被詬病為產能嚴重過剩的光伏行業,無疑是針強心劑。
“新能源要靠科技推動,通過創新充分利用能源效率,從傳統能源到新能源再到清潔能源的使用。所以,市場洗牌是好事,沒人才,沒技術創新又消耗國家資源的企業就應該退出市場,也不值得同情。因為市場要給真正創新的優秀企業,給對社會負責的企業家。”
朱共山的微信昵稱叫“把綠色能源帶進生活”,可見,他對能源產業的感情頗深。印度市場只是他“綠色能源”戰略的其中一步,這盤棋,他才剛剛開始走。而在能源產業之外,他還在布局另一盤棋—金融資本。
產融結合
之前的兩家上市公司,朱共山都選擇了在香港上市,而第三家借殼上市的協鑫集成(002506.SZ)則是協鑫首次進入A股市場。
6月3日晚,從“ST超日”的名號上改舊立新的“ST集成”發布公告,正式披露資產重組方案。公告顯示,ST集成將以20.23億元的價格,發行股份購買江蘇東昇100%的股權和張家港其辰100%的股權,并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6.3億元。同時,ST集成公司董事會亦早已向深交所提出股票恢復上市的申請。
這個消息讓“ST超日”投資者終于可以松一口氣。重組之前,ST超日因連續3年虧損,面臨退市風險,協鑫介入超日重組后,朱共山帶領其部下,在短時間內不但使各方利益得到最大保障,還幫助企業實現業務轉型走上正軌。
能在重重壓力之下,走出泥潭,朱共山也算是不負各方投資者的重望。
不過,A股市場風起云涌,漲跌不定,最后投資者是否真愿意與朱共山一起走好這盤棋,還不得而知。
除了進軍A股市場,朱共山也公開表示,將和徐工集團、江蘇能源集團合作,三家共同成立一家金融租賃公司。這一舉措,再一次清晰地道明協鑫已開始在金融領域布局。
但在這個領域,朱共山已是后來者。
也許,深耕電力、光伏、新能源幾個核心產業數年,對朱共山來說,以金融資本助推產業增長是順理成章。但關于金融產業如何布局及資本市場的預期,朱共山并不愿意談太多。
不過,那天下午,在回辦公室的路上,在車里正認真看文件的朱共山,突然回頭對身后的員工說,新常態下必須要產融結合,只有產業與資本相結合,企業才能更快、更好的發展……
時間從一個星期五下午2:00開始。由于不常在北京,這個下午,朱共山的日程安排得很緊湊。
第一站是位于北京長安街邊上的一家茶室。短短兩個多小時,朱共山連續會見了多位客人。
下午4:30,朱共山離開茶室,回到位于東二環的北京辦公室,在那里,同樣有幾拔人等著與他見面。會見完最后一個客人,朱共山匆匆趕到機場飛去上海,因為第二天一早,他就要在上海參加會議。
這天下午,朱共山見的都是不同領域的人,談不同的事情。期間,他的思維跳躍極快,每件事無須多言,就能迅速分清條理,并給出明確的意見。不時還有人為他某個創新的想法贊嘆。
創新似乎也是朱共山的口頭禪,這個詞高頻率地出現在他的語言中。
“企業創新是永恒的,要居安思危,如果今天不努力,明天倒下的就是我。也有人說我們是行業龍頭,但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有什么江湖地位,如果一個人或者企業家認為自己是老大,一定不會走長遠。我的責任感,憂患意識要比其他的企業家更強,壓力更大。”朱共山如此解釋他的忙碌。
身居富豪榜,又一向低調,外界對朱共山的各種猜測頗多。
神秘面紗
朱共山執掌的協鑫目前是中國最大的非公有制電力控股企業,也是全球最大的光伏材料制造商。資產總額近1000億元,共有包括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3800.HK)、協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0451.HK)、協鑫集成(002506.SZ)在內的3家控股或參股的上市公司。
和同代企業家差不多,朱共山的創業成長史,和中國經濟發展史高度重疊。在改革開放初期,朱共山經過一系列抉擇后,最終選擇了創業。但跟大部分同樣白手起家的商人不一樣的是,朱共山下海之后不久便找到了合作伙伴—香港新海康航業投資有限公司,并與新海康在1996年共同投資成立了太倉(樓盤)新海康協鑫熱電有限公司。
香港新海康航業投資有限公司的大股東,是央企保利集團在香港的全資子公司“香港嶸高貿易有限公司”。這也是后來保利協鑫公司名稱的由來。
公司成立后,主攻垃圾發電、生物質能等環保再生能源電廠。十年間建造了20多家電廠,朱共山的名字,在行業內也開始逐漸被眾人熟知。2007年,朱共山將電廠資產打包,把保利協鑫帶到了香港主板上市。
2009年11月,中國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投入55億港元入股保利協鑫,取得20%的股權,成為保利協鑫第二大股東。2010上半年,保利協鑫獲中國銀行100億元人民幣的授信。之后,朱共山便踏上了飛速發展的擴張之路,他的合作伙伴名單上,也逐漸出現了大型國際化公司及一些央企。
朱共山曾經說過:“協鑫是民營企業,但客觀來講是混合經濟體,準確地說,協鑫是中國最大的混合所有制民營電力公司之一。”
能夠贏得眾多大企業的信任,并與其緊密合作,這無疑給朱共山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有好事者對此還演繹出各種版本的傳說。
“融合并非易事,協鑫為何能贏得這么多大企業的信任”?
面對記者的疑問,朱共山并不回避:“我能為全體股東創造價值,所有和我們合作的項目,我都會爭取多贏。合作者提出來的意見、要求和目標。對我來說都是一種責任。我也從來不跟他們爭權奪利,該給人家的一定不差分毫。從商這么多年以來,對企業不利,對其他股東不利,或者違反國家法規的事情,我肯定不做。”
2013年,唐山開灤集團與保利協鑫共同投資成立了開灤協鑫發電有限公司,開灤集團董事長張文學對朱共山的評價頗高。
“我們之前也建過電廠,但是效率并不是特別好。為了能獲得更好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把現在這個中型電廠干好,不變成包袱而成為盈利項目,集團決定把項目掛在網上尋找合作伙伴。他們(保利協鑫)從網上看到了消息,就與我們取得了聯系。經過幾次的實地考察,我們的管理團隊及市領導都認為這是一家有實力,并有先進管理理念和技術的公司,就決定與其合作成立一家由開灤控股,保利協鑫輸出管理的合資公司。”張文學向記者坦言,合作之后,也有非議聲,但他對此并不以為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國企和民企各占優勢,合作可以把各方的優勢發揮得更好,讓企業更有生命力。而且老朱(朱共山)有能力,講效率,講道理,辦事公正,守規矩,考慮問題又比較超前,是很好的合作伙伴。”
張文學說,從談判到合作再到電廠建設完成并開始盈利,只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如預期所想,合作也的確讓開灤的管理團隊學習到了民營企業更高效的管理理念與用人機制,也為開灤以后開發建設相關項目提供了經驗。值得一提的是,因為這次合作建立了信任基礎,目前,雙方正在商討拓展更多的業務合作。
盡管喧囂不止,但能和諧與眾多大型企業持續合作多年,朱共山的能力和為人可見一斑。
光伏逆市擴張
朱共山2006年才進入光伏產業,但只用了短短5年時間便后來者居上,發展成為了全球多晶硅和硅片行業老大。不過,與前些年的火爆相比,近幾年光伏產業顯然有點被“冷落”,甚至一個又一個的光伏企業,已在沒落中慘淡收場。但朱共山卻并沒有停止在光伏業擴張的速度,反而加大了投入。
2014年,協鑫集團借殼森泰集團,并更名為協鑫能源,把旗下光伏電站業務裝入其中,實現了新能源業務獨立上市。上市之后,協鑫加大了對海外市場的投入。
5月16日,在上海召開的中國-印度經貿論壇上,協鑫副董事長舒樺與印度阿達尼電力集團首席執行官Vneet S Jaain簽署戰略協議,規劃總產能達到10GW。協議金額高達數百億。協鑫方面稱,公司將與阿達尼集團在印度市場就環保綠色能源、油氣物流和光伏產業領域展開戰略合作,并計劃在印度蒙德拉經濟特區內建設全產業鏈的光伏制造產業園,和綠色能源與生態示范園。這則消息,對已被詬病為產能嚴重過剩的光伏行業,無疑是針強心劑。
“新能源要靠科技推動,通過創新充分利用能源效率,從傳統能源到新能源再到清潔能源的使用。所以,市場洗牌是好事,沒人才,沒技術創新又消耗國家資源的企業就應該退出市場,也不值得同情。因為市場要給真正創新的優秀企業,給對社會負責的企業家。”
朱共山的微信昵稱叫“把綠色能源帶進生活”,可見,他對能源產業的感情頗深。印度市場只是他“綠色能源”戰略的其中一步,這盤棋,他才剛剛開始走。而在能源產業之外,他還在布局另一盤棋—金融資本。
產融結合
之前的兩家上市公司,朱共山都選擇了在香港上市,而第三家借殼上市的協鑫集成(002506.SZ)則是協鑫首次進入A股市場。
6月3日晚,從“ST超日”的名號上改舊立新的“ST集成”發布公告,正式披露資產重組方案。公告顯示,ST集成將以20.23億元的價格,發行股份購買江蘇東昇100%的股權和張家港其辰100%的股權,并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6.3億元。同時,ST集成公司董事會亦早已向深交所提出股票恢復上市的申請。
這個消息讓“ST超日”投資者終于可以松一口氣。重組之前,ST超日因連續3年虧損,面臨退市風險,協鑫介入超日重組后,朱共山帶領其部下,在短時間內不但使各方利益得到最大保障,還幫助企業實現業務轉型走上正軌。
能在重重壓力之下,走出泥潭,朱共山也算是不負各方投資者的重望。
不過,A股市場風起云涌,漲跌不定,最后投資者是否真愿意與朱共山一起走好這盤棋,還不得而知。
除了進軍A股市場,朱共山也公開表示,將和徐工集團、江蘇能源集團合作,三家共同成立一家金融租賃公司。這一舉措,再一次清晰地道明協鑫已開始在金融領域布局。
但在這個領域,朱共山已是后來者。
也許,深耕電力、光伏、新能源幾個核心產業數年,對朱共山來說,以金融資本助推產業增長是順理成章。但關于金融產業如何布局及資本市場的預期,朱共山并不愿意談太多。
不過,那天下午,在回辦公室的路上,在車里正認真看文件的朱共山,突然回頭對身后的員工說,新常態下必須要產融結合,只有產業與資本相結合,企業才能更快、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