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晚間,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發布公告稱,不同意香港證監會此前強制其停牌的決定,并計劃提起申訴,甚至可能通過司法途徑反對香港證監會這一決定。
以往只看到香港證監會起訴公司,甚少見到被公司所反對,倒是一件稀罕事。不過,事情進展到這一步,重點倒在于香港證監會的監管邊界與民營企業的困境。
7月15日,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被香港證監會責令停牌,同時停止該公司股票在港交所的一切交易。與5月20日漢能薄膜因股價暴跌自主停牌不同,這一次,漢能薄膜發電是被勒令停牌。
自愿和強停的區別在于,前者還可以進行場外交易,而后者則是完全停止交易。可以說香港證監會此舉對漢能的影響巨大。正因為如此,這一次的動作,讓人對香港證監會監管的邊界感到費解。
據公告,香港證監會曾要求漢能薄膜提交母公司賬目遭拒。但難道僅僅因為拒絕提交母公司帳目就能被勒令停止交易嗎?在港交所上市的漢能薄膜發電是漢能控股的子公司,雖然其中有許多關聯交易的存在,但在法律上,這還是兩家不同的實體。香港證券法里哪一條規定,子公司必須提交母公司帳目?很多公司選擇不上市,就是因為財務數據至關重要,一旦泄露會影響公司未來的發展。所以很多公司寧愿母公司不上市,設立子公司,讓子公司公布財務數據。中國有不少央企子公司在香港上市,難道說,香港證監會能夠以調查央企子公司之名,要求央企母公司提供財務數據?顯然不可能。
漢能集團不只有光伏發電一項業務,還有水電、風電等,香港證監會要求漢能提供母公司這個非上市企業的財務數據,就包括了這些與光電毫無關系的業務,有什么必要性?在一個崇尚自由市場的地方,香港證監會此番的行為是否已經越過了監管的邊界?
在漢能從自主停牌到被迫強停的這段時間里,國內光伏業來了一位“客人”:美國最大的光伏企業第一太陽能公司(First Solar Inc.)宣布全面開拓亞洲及中國市場。6月份,第一太陽能宣布獲得了北京鑒衡認證中心頒發的金太陽認證證書。這對國內的光伏企業并不是一個好消息,尤其對漢能而言,因為第一太陽能是漢能在全球最大的競爭對手。
少為人知的是,第一太陽能全力拓展亞洲及中國市場的背后,是美國政府的鼎力扶持。奧巴馬政府不僅在資金上資助,還在政策上傾斜。白宮承諾,到2020年,為聯邦資助開發的住宅提供300兆瓦太陽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
相比之下,中國政府對新能源的支持力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大,特別是要對一些代表了新能源發展方向、技術領先的標桿企業以更大的支持力度。不然,中國的民營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艱難,在政策層面得不到實質扶持,又面臨國外競爭對手的強勢沖擊,可以說是舉步維艱。
市場競爭當然是資源配置的最佳手段,但是在一國政府全力扶持某一產業的情況下,另一國政府如果不采取行動,則該國的相關產業就會面臨毀滅性打擊。典型的例證是,美國一直維持巨額農業補貼政策,使得美國出口的農產品十分廉價,其結果是摧毀了非洲的農業體系,讓非洲人不得不仰賴美國農產品而生活。
正在欣欣向榮的光伏產業也面臨同樣的局面。以太陽能發電為代表的綠色能源必然是人類未來能源利用的大趨勢,一方面,化石能源產生的污染是我們所無法承受,另一方面,化石能源所代表的集中式發電模式,也將被效率更高的太陽能分布式發電模式所取代。
全球正面臨一場能源革命,今后幾十年間,我們將見證冒著白煙的發電廠被屋頂的太陽能薄膜所取代,集中式發電被分布式發電所取代。屆時每一棟樓,甚至每一戶家庭既是能源的消費者,也是生產者,配合信息互聯與萬物互聯,將使人類的生活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這一過程中,企業的力量至關重要,政府和市場的支持更是實現新能源產業化的必經之路。美國已經行動起來,大力扶持他們的太陽能企業,中國政府也應該高度重視了。如果一家民營企業,在境外資本市場面臨超越邊界的監管,同時又面對具有強大政府背景支持的外資公司,而不得不壓制自己的發展需求,其最終的命運可想而知。現在,漢能作為中國最大太陽能企業在為整個中國光伏業發展付出代價。而假若有一天,中國民營光伏企業最終都被美國企業所消滅,那么中國就在這一次的能源革命中徹底輸給了美國,甚至失去了發展機會,后果將不言而喻。
以往只看到香港證監會起訴公司,甚少見到被公司所反對,倒是一件稀罕事。不過,事情進展到這一步,重點倒在于香港證監會的監管邊界與民營企業的困境。
7月15日,漢能薄膜發電(00566.HK)被香港證監會責令停牌,同時停止該公司股票在港交所的一切交易。與5月20日漢能薄膜因股價暴跌自主停牌不同,這一次,漢能薄膜發電是被勒令停牌。
自愿和強停的區別在于,前者還可以進行場外交易,而后者則是完全停止交易。可以說香港證監會此舉對漢能的影響巨大。正因為如此,這一次的動作,讓人對香港證監會監管的邊界感到費解。
據公告,香港證監會曾要求漢能薄膜提交母公司賬目遭拒。但難道僅僅因為拒絕提交母公司帳目就能被勒令停止交易嗎?在港交所上市的漢能薄膜發電是漢能控股的子公司,雖然其中有許多關聯交易的存在,但在法律上,這還是兩家不同的實體。香港證券法里哪一條規定,子公司必須提交母公司帳目?很多公司選擇不上市,就是因為財務數據至關重要,一旦泄露會影響公司未來的發展。所以很多公司寧愿母公司不上市,設立子公司,讓子公司公布財務數據。中國有不少央企子公司在香港上市,難道說,香港證監會能夠以調查央企子公司之名,要求央企母公司提供財務數據?顯然不可能。
漢能集團不只有光伏發電一項業務,還有水電、風電等,香港證監會要求漢能提供母公司這個非上市企業的財務數據,就包括了這些與光電毫無關系的業務,有什么必要性?在一個崇尚自由市場的地方,香港證監會此番的行為是否已經越過了監管的邊界?
在漢能從自主停牌到被迫強停的這段時間里,國內光伏業來了一位“客人”:美國最大的光伏企業第一太陽能公司(First Solar Inc.)宣布全面開拓亞洲及中國市場。6月份,第一太陽能宣布獲得了北京鑒衡認證中心頒發的金太陽認證證書。這對國內的光伏企業并不是一個好消息,尤其對漢能而言,因為第一太陽能是漢能在全球最大的競爭對手。
少為人知的是,第一太陽能全力拓展亞洲及中國市場的背后,是美國政府的鼎力扶持。奧巴馬政府不僅在資金上資助,還在政策上傾斜。白宮承諾,到2020年,為聯邦資助開發的住宅提供300兆瓦太陽能或其他可再生能源。
相比之下,中國政府對新能源的支持力度還需要進一步加大,特別是要對一些代表了新能源發展方向、技術領先的標桿企業以更大的支持力度。不然,中國的民營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艱難,在政策層面得不到實質扶持,又面臨國外競爭對手的強勢沖擊,可以說是舉步維艱。
市場競爭當然是資源配置的最佳手段,但是在一國政府全力扶持某一產業的情況下,另一國政府如果不采取行動,則該國的相關產業就會面臨毀滅性打擊。典型的例證是,美國一直維持巨額農業補貼政策,使得美國出口的農產品十分廉價,其結果是摧毀了非洲的農業體系,讓非洲人不得不仰賴美國農產品而生活。
正在欣欣向榮的光伏產業也面臨同樣的局面。以太陽能發電為代表的綠色能源必然是人類未來能源利用的大趨勢,一方面,化石能源產生的污染是我們所無法承受,另一方面,化石能源所代表的集中式發電模式,也將被效率更高的太陽能分布式發電模式所取代。
全球正面臨一場能源革命,今后幾十年間,我們將見證冒著白煙的發電廠被屋頂的太陽能薄膜所取代,集中式發電被分布式發電所取代。屆時每一棟樓,甚至每一戶家庭既是能源的消費者,也是生產者,配合信息互聯與萬物互聯,將使人類的生活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這一過程中,企業的力量至關重要,政府和市場的支持更是實現新能源產業化的必經之路。美國已經行動起來,大力扶持他們的太陽能企業,中國政府也應該高度重視了。如果一家民營企業,在境外資本市場面臨超越邊界的監管,同時又面對具有強大政府背景支持的外資公司,而不得不壓制自己的發展需求,其最終的命運可想而知。現在,漢能作為中國最大太陽能企業在為整個中國光伏業發展付出代價。而假若有一天,中國民營光伏企業最終都被美國企業所消滅,那么中國就在這一次的能源革命中徹底輸給了美國,甚至失去了發展機會,后果將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