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環保”與“健康”已經成為全社會關心的熱門話題。民以食為天,這是農業的最基本價值。但民眾對農業的要求,已經從追求數量和產量轉向了綠色、高效和節能環保。近幾年,國家通過頂層設計,逐步改變著我國傳統農業的發展方式,比如7月2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提出,要發展安全高效的綠色農業,大力轉變農業經營、生產和資源利用的方式。
轉變我國傳統農業的發展方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其中最快捷的方式之一,也許就是“農業+”:就像“互聯網+”那樣,把農業與其他行業有機、高效地結合起來,拓展農業的收益來源,提高附加值。比如,今年的一號文件就直接提出,用光伏農業生產、光伏人畜安全飲用水等光伏發電方式,解決偏遠無電或缺電地區的電力難題,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和可持續發展。
“中國是農業大國卻不是農業強國,中國是光伏大國卻也不是光伏強國。”一位長期研究農業的學者曾如是點評。根據一號文件強調的“光伏農業”,兩者完全可以實現“強強聯合,互補不足”。據統計,我國溫室大棚的修建面積高達200多萬公頃,位居世界第一。而這幾年,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迅猛,除傳統的晶硅技術外,還掌握了先進的薄膜太陽能技術,其中漢能集團已經成為全球領先的薄膜太陽能生產企業。
對于我國光伏行業來說,如果能將溫室大棚充分加以利用,不僅能節約土地資源、拓展農業收入、推動農業觀光化和有機化,還能將普通大棚變成具有金融屬性的長期資產,便于業主融資。據專家估算,如果我國大規模推廣光伏農業建設,五年內就可形成萬億人民幣的市場規模。
光伏農業大棚模式
其實,除了來自政府決策層的大力支持,光伏農業的各種實施政策也在逐步落地。比如國家能源局推動的分布式光伏發電與光伏扶貧政策,就能讓農業與光伏這兩大產業相輔相成,協同發展。再比如,國家電網在2015年將投資1600億元改造升級農村電網,這將有利于太陽能發電、風電的順利并網。
面對這樣一片藍海,擁有專業技術、敏銳市場洞察力的企業自然不會錯過。漢能便是其中之一。對此,接受記者采訪的漢能農業事業部相關人士表示,漢能的薄膜太陽能農用產品透光率為30%,透過光譜為610-720nm,幾乎都是紅光及紅外,符合植物光合作用的大多數需求。這種薄膜發電產品不影響農業設施內作物生長對光的要求,同時還能發電。而傳統的晶硅太陽能電池是不透光的,應用在農業大棚上時,只能通過特殊處理才能不影響作物生長。
但是,即便有了政府和光伏行業的支持,光伏農業在中國的發展依舊面臨困境。中國光伏農業工作委員會副會長、高級工程師高祥根就曾對媒體表示:“國內現在還沒有明確文件規定光伏農業享受哪些政策,實際執行中存在地區差異、理解差異……每個項目都要經過十幾個部門審批,嚴重影響項目推進速度。”
睿智的企業會通過創新的模式去彌補政策空白。漢能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我們會為業主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務,比如幫助融資、拿光伏補貼、拿農業補貼,提供農業種植的專家指導等。”上述漢能工作人員說,他們在推進農業光伏項目時也發現,由于各項政策正處在落地期,各地的具體執行方式也不一樣,使得普通業主很難掌握所有信息,進而全拿到全額的政府補貼。光伏農業的投入較大,如果沒有政府補貼,一般人很難承受。所以,“我們的這些服務現在很受歡迎,業主的評價很好”。
“我國光伏農業還是起步階段,就像蹣跚學步的嬰兒,很多嘗試都是剛剛開始。”高祥根對媒體表示,我們不僅需要對光伏農業進行大力宣傳、大力推廣,還要通過實踐讓光伏農業在農業中真正熱起來,這樣才會使越來越多的農業專家、企業和農民投身到這一領域。
轉變我國傳統農業的發展方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其中最快捷的方式之一,也許就是“農業+”:就像“互聯網+”那樣,把農業與其他行業有機、高效地結合起來,拓展農業的收益來源,提高附加值。比如,今年的一號文件就直接提出,用光伏農業生產、光伏人畜安全飲用水等光伏發電方式,解決偏遠無電或缺電地區的電力難題,推動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和可持續發展。
“中國是農業大國卻不是農業強國,中國是光伏大國卻也不是光伏強國。”一位長期研究農業的學者曾如是點評。根據一號文件強調的“光伏農業”,兩者完全可以實現“強強聯合,互補不足”。據統計,我國溫室大棚的修建面積高達200多萬公頃,位居世界第一。而這幾年,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迅猛,除傳統的晶硅技術外,還掌握了先進的薄膜太陽能技術,其中漢能集團已經成為全球領先的薄膜太陽能生產企業。
對于我國光伏行業來說,如果能將溫室大棚充分加以利用,不僅能節約土地資源、拓展農業收入、推動農業觀光化和有機化,還能將普通大棚變成具有金融屬性的長期資產,便于業主融資。據專家估算,如果我國大規模推廣光伏農業建設,五年內就可形成萬億人民幣的市場規模。
光伏農業大棚模式
其實,除了來自政府決策層的大力支持,光伏農業的各種實施政策也在逐步落地。比如國家能源局推動的分布式光伏發電與光伏扶貧政策,就能讓農業與光伏這兩大產業相輔相成,協同發展。再比如,國家電網在2015年將投資1600億元改造升級農村電網,這將有利于太陽能發電、風電的順利并網。
面對這樣一片藍海,擁有專業技術、敏銳市場洞察力的企業自然不會錯過。漢能便是其中之一。對此,接受記者采訪的漢能農業事業部相關人士表示,漢能的薄膜太陽能農用產品透光率為30%,透過光譜為610-720nm,幾乎都是紅光及紅外,符合植物光合作用的大多數需求。這種薄膜發電產品不影響農業設施內作物生長對光的要求,同時還能發電。而傳統的晶硅太陽能電池是不透光的,應用在農業大棚上時,只能通過特殊處理才能不影響作物生長。
但是,即便有了政府和光伏行業的支持,光伏農業在中國的發展依舊面臨困境。中國光伏農業工作委員會副會長、高級工程師高祥根就曾對媒體表示:“國內現在還沒有明確文件規定光伏農業享受哪些政策,實際執行中存在地區差異、理解差異……每個項目都要經過十幾個部門審批,嚴重影響項目推進速度。”
睿智的企業會通過創新的模式去彌補政策空白。漢能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我們會為業主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務,比如幫助融資、拿光伏補貼、拿農業補貼,提供農業種植的專家指導等。”上述漢能工作人員說,他們在推進農業光伏項目時也發現,由于各項政策正處在落地期,各地的具體執行方式也不一樣,使得普通業主很難掌握所有信息,進而全拿到全額的政府補貼。光伏農業的投入較大,如果沒有政府補貼,一般人很難承受。所以,“我們的這些服務現在很受歡迎,業主的評價很好”。
“我國光伏農業還是起步階段,就像蹣跚學步的嬰兒,很多嘗試都是剛剛開始。”高祥根對媒體表示,我們不僅需要對光伏農業進行大力宣傳、大力推廣,還要通過實踐讓光伏農業在農業中真正熱起來,這樣才會使越來越多的農業專家、企業和農民投身到這一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