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50年代,太陽能電池首次被用在航天產業上,美國發射的先鋒1號衛星安裝了太陽能電池。而以1969年美國航天員登陸月球為標志,太陽能電池在航天領域的應用迎來高潮。此后,幾乎所有的人造航天器上都裝有太陽能電池。如今,太陽能已經由航天、科研等特殊領域擴展到建筑、農業、汽車、可穿戴裝備等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1%陸地面積得到利用,可滿足全國能源需求
近十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出現,太陽能的經濟性與實用性得到了飛躍式提升。更重要的是,與石油等化石能源相比,太陽能具有無與倫比的容量優勢:據中國氣象局最新公布的數據,僅中國的陸地太陽能資源儲量就達到1.86萬億千瓦。太陽能絕非特殊情景下才有價值的“小眾能源”,最近十年,它已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能源應用形式。
1.86萬億千瓦的太陽能儲量,意味著我國陸地表面每年接受的太陽輻射能量相當于1.8萬億噸標準煤。也就是說,在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上,僅1%的區域安裝上太陽能發電裝置,就能滿足當前我國所有的能源需求。中國氣象局高級工程師申彥波認為,“我們有巨量的太陽能資源亟待開發,在我國陸地60%的區域內太陽能發電效益很高,將成為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的最佳替代。”
實際上,太陽能發電的重要性在中國正迅速提升。如果仔細觀察,你很可能發現,街邊的路燈裝著太陽能電池板;如果沿一條主干道駕車而行,你可能會看到由太陽能供電的緊急電話和緊急路標;市面上已經出現了太陽能供電的手表;你還有機會購買一個可隨身攜帶的小型薄膜太陽能充電包,隨時隨地為手機和iPad充電……當然,太陽能的利用方式遠不止這些,在農業、家庭用電與工業等領域,它都具有龐大的應用前景,正在成為最值得期待的市場。
工農業與民用,企業家的光能商機
德國巴伐利亞小城米爾豪斯為我們提供了農業太陽能的絕佳樣板。當地農場的綿羊們在一片不同尋常的“莊稼”下吃草。這片“莊稼”是被裝在長金屬管上的一排排長方形面板,它們在田間緩慢地旋轉,像機械向日葵一樣追蹤太陽。這就是德國農場的太陽能電力設備。而在中國,類似的農業太陽能項目也正在展開:國內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漢能在安徽的光伏農業項目近期啟動,將在獨秀山建設農業種植與太陽能發電相結合的新型溫室大棚:漢能的薄膜太陽能電池以良好的透光性,確保光線被植物有效利用,不僅保障植物的生長,還使溫室大棚化身為“棚內種菜、棚外發電”的太陽能電站。
在家庭用電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民用太陽能市場仍有很大潛力。截至去年底,德國家庭住宅屋頂電站數量超過100萬個;在美國的中等收入和工薪階層家庭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購買光伏發電系統,家用太陽能已經成為新的潮流。而在中國,得益于太陽能企業的市場開拓行動,普通家庭對太陽能發電正越來越熟悉。以漢能3kW的薄膜太陽能系統為例,在上海、北京等地,它的年發電量可超過5000度,不僅能夠滿足家庭用電需求,多發的電量還可以上傳電網獲得收入。在光照條件較好的地區,這樣一套系統每年發電產生的收益,可超過5000元。這也將成為中國家用太陽能發電普及的最重要因素。
對傳統工業來說,工業廠房的能耗屬于生產能耗中的大戶,中國太陽能企業在這一領域正在加速布局。今年1月,漢能與廣汽本田合作的17MW分布式發電項目正式并網發電,該項工程利用本田的工業廠房鋪設薄膜發電面板,年平均發電量1900萬度,可滿足工廠20%的生產用電需求,而且替代了6200噸標準煤的發電量,減排二氧化碳排放約17500噸。除了漢能之外,不少太陽能企業也開始通過與工廠簽署“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進入工業光伏市場。
太陽能到底能為我們提供多少能源?可以做個簡單的計算:我國云南省的面積大概38萬平方公里,如果它的一半土地被薄膜太陽能設施所覆蓋,足夠為270億—280億個家庭提供生活用電,也就是足夠810億人使用,相當于地球人口的13倍。這樣的計算并非毫無意義,可以實現的是,如果將薄膜太陽能電站集中在每家每戶以及大型超市、工業廠房的屋頂上,那么以中國現有的建筑屋頂面積,將足以滿足國內大部分家庭的用電需求,這也將是他們體驗航天級別高科技產品的唯一途徑。對國人來說,這無疑是值得期待的未來。
1%陸地面積得到利用,可滿足全國能源需求
近十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和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出現,太陽能的經濟性與實用性得到了飛躍式提升。更重要的是,與石油等化石能源相比,太陽能具有無與倫比的容量優勢:據中國氣象局最新公布的數據,僅中國的陸地太陽能資源儲量就達到1.86萬億千瓦。太陽能絕非特殊情景下才有價值的“小眾能源”,最近十年,它已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能源應用形式。
1.86萬億千瓦的太陽能儲量,意味著我國陸地表面每年接受的太陽輻射能量相當于1.8萬億噸標準煤。也就是說,在我國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上,僅1%的區域安裝上太陽能發電裝置,就能滿足當前我國所有的能源需求。中國氣象局高級工程師申彥波認為,“我們有巨量的太陽能資源亟待開發,在我國陸地60%的區域內太陽能發電效益很高,將成為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的最佳替代。”
實際上,太陽能發電的重要性在中國正迅速提升。如果仔細觀察,你很可能發現,街邊的路燈裝著太陽能電池板;如果沿一條主干道駕車而行,你可能會看到由太陽能供電的緊急電話和緊急路標;市面上已經出現了太陽能供電的手表;你還有機會購買一個可隨身攜帶的小型薄膜太陽能充電包,隨時隨地為手機和iPad充電……當然,太陽能的利用方式遠不止這些,在農業、家庭用電與工業等領域,它都具有龐大的應用前景,正在成為最值得期待的市場。
工農業與民用,企業家的光能商機
德國巴伐利亞小城米爾豪斯為我們提供了農業太陽能的絕佳樣板。當地農場的綿羊們在一片不同尋常的“莊稼”下吃草。這片“莊稼”是被裝在長金屬管上的一排排長方形面板,它們在田間緩慢地旋轉,像機械向日葵一樣追蹤太陽。這就是德國農場的太陽能電力設備。而在中國,類似的農業太陽能項目也正在展開:國內最大的薄膜太陽能企業漢能在安徽的光伏農業項目近期啟動,將在獨秀山建設農業種植與太陽能發電相結合的新型溫室大棚:漢能的薄膜太陽能電池以良好的透光性,確保光線被植物有效利用,不僅保障植物的生長,還使溫室大棚化身為“棚內種菜、棚外發電”的太陽能電站。
在家庭用電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民用太陽能市場仍有很大潛力。截至去年底,德國家庭住宅屋頂電站數量超過100萬個;在美國的中等收入和工薪階層家庭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購買光伏發電系統,家用太陽能已經成為新的潮流。而在中國,得益于太陽能企業的市場開拓行動,普通家庭對太陽能發電正越來越熟悉。以漢能3kW的薄膜太陽能系統為例,在上海、北京等地,它的年發電量可超過5000度,不僅能夠滿足家庭用電需求,多發的電量還可以上傳電網獲得收入。在光照條件較好的地區,這樣一套系統每年發電產生的收益,可超過5000元。這也將成為中國家用太陽能發電普及的最重要因素。
對傳統工業來說,工業廠房的能耗屬于生產能耗中的大戶,中國太陽能企業在這一領域正在加速布局。今年1月,漢能與廣汽本田合作的17MW分布式發電項目正式并網發電,該項工程利用本田的工業廠房鋪設薄膜發電面板,年平均發電量1900萬度,可滿足工廠20%的生產用電需求,而且替代了6200噸標準煤的發電量,減排二氧化碳排放約17500噸。除了漢能之外,不少太陽能企業也開始通過與工廠簽署“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進入工業光伏市場。
太陽能到底能為我們提供多少能源?可以做個簡單的計算:我國云南省的面積大概38萬平方公里,如果它的一半土地被薄膜太陽能設施所覆蓋,足夠為270億—280億個家庭提供生活用電,也就是足夠810億人使用,相當于地球人口的13倍。這樣的計算并非毫無意義,可以實現的是,如果將薄膜太陽能電站集中在每家每戶以及大型超市、工業廠房的屋頂上,那么以中國現有的建筑屋頂面積,將足以滿足國內大部分家庭的用電需求,這也將是他們體驗航天級別高科技產品的唯一途徑。對國人來說,這無疑是值得期待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