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市化中,一座又一座的摩天大廈接連聳立,城市也變成了鋼筋水泥的叢林。
其實,城市建筑不一定得沉悶,也可以靈動,可以像自然界的植物一樣地光合作用。你看,國內外知名建筑師正用薄膜太陽能技術來改造他們的家,將房子變成一個又一個的綠色發電站。
上海:溫柔地與大自然交流
2015年是周峻從事建筑設計的第20個年頭。同濟大學建筑系畢業的他有很多作品:母校的正門(同濟大學新校門)、松江新城方松社區文化中心、中國人壽大廈、騰訊成都的研發中心等。
同濟的專業訓練、幼時的繪畫學習塑造了周峻的設計基本功。
此后的海外游學、考察經歷給了他開闊的視野和思考的維度。在看到歐美、日本等后工業化國家對古老建筑和城市的保護,他開始反思,“中國是個建設的熱土,但因為發展太快而犧牲很多,或者說太注重眼前的經濟利益,而犧牲了我們本來可以給到子孫后代一個可持續的,讓他們按照自然的規律去發展的可能性。”
佛教講因果,講福報。信佛的周峻總是很感激、珍惜現有的一切,尤其是能源,不能犧牲后代的可能性。在一次家里的佛教聚會中,無意談到房屋結構,一個朋友提到漢能的產品可以用于家庭屋頂。這出乎周峻的意料之外,他此前以為漢能這類大公司都是做大的公建。于是,抱著對節能環保的關注,周峻開始了跟漢能的緣分。
通過跟漢能技術團隊的溝通和自家屋頂情況的考慮,周峻安裝了1.25KW的漢能薄膜屋頂。安裝完后,他也航拍了效果圖,覺得挺好看的。他對漢能的一站式服務也表示滿意,“手續上我基本上沒怎么操心,我本人去供電局辦過一次開戶,也是漢能的人陪著我去的,很多都是做好預約的。”
在整個安裝和使用過程中,周峻也在積累對太陽能產品的思考,“我覺得漢能薄膜發電產品的應用面還是蠻廣的。在和建筑的結合,只有薄膜類的產品才可以做到天衣無縫的結合。晶硅等只能靠直射的陽光,也有一定的發電限制。”
不過,周峻也有自己的煩惱。最初安裝漢能產品時,他是抱著嘗試和體驗心態,并沒有考慮到家里實際用電需求量,尤其是冬天取暖時,所以安裝的面板不夠。他正考慮在自家屋頂弄二期項目,安裝更多的漢能產品。
關于自己的建筑哲學,周峻提到“用最輕微的方式去觸碰地球。我們人類的建造活動不可能一點都不改變自然,但是我希望用最輕微的、溫柔的、友好的,和諧的方式去跟大自然進行一個交流。我希望這也能體現在我更多的作品設計中。
悉尼:抓住可持續的精髓
Glebe是悉尼的一個老城區,風景優美,交通便利,距離悉尼市中心和悉尼大學都很近。建筑師Tone Wheeler把自己的家安置在這里。
Tone是一名專注于環境友好型設計(ESD: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design)的建筑師,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他在悉尼大學設計了一個名為“autonomous house”的建筑,是一個用可回收材料建的房子。此后,他又為澳大利亞政府設計了一系列的低成本社會住房。
除了在悉尼大學等大學任教外,他也跟太太、以及另外一個設計師開了一家建筑設計工作室。去年年底,他們的一個綠色建筑項目獲得了澳大利亞建筑師協會的最高獎項,被評委稱贊“抓住了可持續的精髓”。
在長年的實踐中,他摸索著綠色建筑之道,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設計哲學,包括低能耗和可回收的材料、空間的合理利用、以及利用房子本身的空氣流動來改變溫度。他也將多年的綠色建筑哲學用在家里,把自己的房子當作實驗室,嘗試新技術。去年年底,他在屋頂上安裝了BlueScope品牌的鋼屋頂和漢能的Miasole組件。
漢能的1.3KW薄膜太陽能組件能夠發電,余電可以上網。Tone曾對媒體表示,因為他家里設備都是節能的,所以太陽能面板的電量帶來的改變非常明顯。
Tone很滿意產品的外觀和性能表現。該項目也獲得了澳大利亞官方的稱贊。“非常棒的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結合了鋼屋頂和頂尖的薄膜太陽能組件。希望更多的屋頂這樣做。”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局(Australian Renewable Energy Agency)的官員Ivor Frischknecht表示。
除了多使用環保材料和太陽能技術,Tone在日常設計工作中,還秉持另外兩個準則。一是建筑得長壽,房屋結構、內墻等都得至少能撐個100年,否則,建房子時所耗費的能量和能源就被浪費了。第二是較為松散的結合,使得所有的建材最后可以被拆卸,也可以很容易地換掉。“不要把管道直接放在墻壁里,可以放在紙板、服務區等”他表示太多的建筑都被膠黏和錘得很緊,這導致換管道時,很難不破壞墻壁和整體建筑。“要多用扳手少用錘子”。他多次對媒體表達。
正如這兩位綠色建筑師的設計哲學,善待地球,也是善待我們自己。用最輕微的、溫柔的、友好的、和諧的方式去跟我們的家園交流吧。
其實,城市建筑不一定得沉悶,也可以靈動,可以像自然界的植物一樣地光合作用。你看,國內外知名建筑師正用薄膜太陽能技術來改造他們的家,將房子變成一個又一個的綠色發電站。
上海:溫柔地與大自然交流
2015年是周峻從事建筑設計的第20個年頭。同濟大學建筑系畢業的他有很多作品:母校的正門(同濟大學新校門)、松江新城方松社區文化中心、中國人壽大廈、騰訊成都的研發中心等。
同濟的專業訓練、幼時的繪畫學習塑造了周峻的設計基本功。
此后的海外游學、考察經歷給了他開闊的視野和思考的維度。在看到歐美、日本等后工業化國家對古老建筑和城市的保護,他開始反思,“中國是個建設的熱土,但因為發展太快而犧牲很多,或者說太注重眼前的經濟利益,而犧牲了我們本來可以給到子孫后代一個可持續的,讓他們按照自然的規律去發展的可能性。”
佛教講因果,講福報。信佛的周峻總是很感激、珍惜現有的一切,尤其是能源,不能犧牲后代的可能性。在一次家里的佛教聚會中,無意談到房屋結構,一個朋友提到漢能的產品可以用于家庭屋頂。這出乎周峻的意料之外,他此前以為漢能這類大公司都是做大的公建。于是,抱著對節能環保的關注,周峻開始了跟漢能的緣分。
通過跟漢能技術團隊的溝通和自家屋頂情況的考慮,周峻安裝了1.25KW的漢能薄膜屋頂。安裝完后,他也航拍了效果圖,覺得挺好看的。他對漢能的一站式服務也表示滿意,“手續上我基本上沒怎么操心,我本人去供電局辦過一次開戶,也是漢能的人陪著我去的,很多都是做好預約的。”
在整個安裝和使用過程中,周峻也在積累對太陽能產品的思考,“我覺得漢能薄膜發電產品的應用面還是蠻廣的。在和建筑的結合,只有薄膜類的產品才可以做到天衣無縫的結合。晶硅等只能靠直射的陽光,也有一定的發電限制。”
不過,周峻也有自己的煩惱。最初安裝漢能產品時,他是抱著嘗試和體驗心態,并沒有考慮到家里實際用電需求量,尤其是冬天取暖時,所以安裝的面板不夠。他正考慮在自家屋頂弄二期項目,安裝更多的漢能產品。
關于自己的建筑哲學,周峻提到“用最輕微的方式去觸碰地球。我們人類的建造活動不可能一點都不改變自然,但是我希望用最輕微的、溫柔的、友好的,和諧的方式去跟大自然進行一個交流。我希望這也能體現在我更多的作品設計中。
悉尼:抓住可持續的精髓
Glebe是悉尼的一個老城區,風景優美,交通便利,距離悉尼市中心和悉尼大學都很近。建筑師Tone Wheeler把自己的家安置在這里。
Tone是一名專注于環境友好型設計(ESD: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design)的建筑師,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他在悉尼大學設計了一個名為“autonomous house”的建筑,是一個用可回收材料建的房子。此后,他又為澳大利亞政府設計了一系列的低成本社會住房。
除了在悉尼大學等大學任教外,他也跟太太、以及另外一個設計師開了一家建筑設計工作室。去年年底,他們的一個綠色建筑項目獲得了澳大利亞建筑師協會的最高獎項,被評委稱贊“抓住了可持續的精髓”。
在長年的實踐中,他摸索著綠色建筑之道,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設計哲學,包括低能耗和可回收的材料、空間的合理利用、以及利用房子本身的空氣流動來改變溫度。他也將多年的綠色建筑哲學用在家里,把自己的房子當作實驗室,嘗試新技術。去年年底,他在屋頂上安裝了BlueScope品牌的鋼屋頂和漢能的Miasole組件。
漢能的1.3KW薄膜太陽能組件能夠發電,余電可以上網。Tone曾對媒體表示,因為他家里設備都是節能的,所以太陽能面板的電量帶來的改變非常明顯。
Tone很滿意產品的外觀和性能表現。該項目也獲得了澳大利亞官方的稱贊。“非常棒的可再生能源解決方案,結合了鋼屋頂和頂尖的薄膜太陽能組件。希望更多的屋頂這樣做。”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局(Australian Renewable Energy Agency)的官員Ivor Frischknecht表示。
除了多使用環保材料和太陽能技術,Tone在日常設計工作中,還秉持另外兩個準則。一是建筑得長壽,房屋結構、內墻等都得至少能撐個100年,否則,建房子時所耗費的能量和能源就被浪費了。第二是較為松散的結合,使得所有的建材最后可以被拆卸,也可以很容易地換掉。“不要把管道直接放在墻壁里,可以放在紙板、服務區等”他表示太多的建筑都被膠黏和錘得很緊,這導致換管道時,很難不破壞墻壁和整體建筑。“要多用扳手少用錘子”。他多次對媒體表達。
正如這兩位綠色建筑師的設計哲學,善待地球,也是善待我們自己。用最輕微的、溫柔的、友好的、和諧的方式去跟我們的家園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