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記者來到陜西科技大學,見到了位于陜科大教學樓頂的校園神器——屋頂光伏發電站。據了解,這座目前國內高校裝機容量最大的屋頂光伏發電站,自2012年11月起開始建設至2013年2月正式并網發電,這座建在教學樓頂的新能源發電站,迄今已累計發電150多萬度,累計減排二氧化碳1500多噸,年均發電量60多萬度。
教學樓樓頂有個光伏發電站
每年高校迎新季,大學新生們最喜歡談論的則是,自己所在大學里有哪些或“霸氣”或高大上的“神器”。在陜西科技大學1號教學樓樓頂,放眼望去,一排排藍色的光伏組件列隊“接受”陽光的照射,遠望去就像一片藍色的海洋。“在安靜的表面下卻蘊藏流轉著巨大的能量。這個發電站每天平均發電三千多度,但因為天氣變化,發電量有時候會有起伏。”
陜西科技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孟彥京教授表示,發電站自建站以來,不僅為一家企業在供電,也為師生在光伏并網最大功率點跟蹤、電能高效儲存管理、智能微電網等多個方向的科學研究中提供了有力的實驗數據和設備方面的支撐。
孟彥京介紹,這座光伏電站的電氣設備工作原理是,先由太陽能電池板吸收太陽光能并轉換為直流電能,再經過直流匯流將直流電匯聚成有轉換價值的大電流,最后經過并網逆變器轉化為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交流電。
“光伏電站監控室被稱為發電站的‘大腦’,除了實時監視光伏電站的運行情況外,還在教學和科研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學院的幾位教師和10多名研究生輪流在這里值班守護著發電設備,記錄相關數據,維護發電站正常運轉。”孟彥京說。
每天都有多名同學值守發電站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種馬剛是發電站監控室的常駐人員之一。“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查看‘光伏電站數據監控系統’。”種馬剛說。據介紹,他的研究方向是光伏及其儲能,從今年6月起,他從畢業的同學手中接過監控室的鑰匙后,就每天和其他幾名同學輪崗值守發電站。
據介紹,清洗工作按常規是半年進行兩次,但是為了保證太陽能電池板能更好地工作,同學們會根據天氣情況和臟污程度情況適當加大清洗頻率。“電站進入正軌后基本上沒出什么大故障,兩年前調試的時候,設備問題較多,值班的同學根本連坐下歇的時間都沒有,每天在7樓和地下室來回調試幾十趟。很辛苦,很有收獲。”種馬剛說。
教學樓樓頂有個光伏發電站
每年高校迎新季,大學新生們最喜歡談論的則是,自己所在大學里有哪些或“霸氣”或高大上的“神器”。在陜西科技大學1號教學樓樓頂,放眼望去,一排排藍色的光伏組件列隊“接受”陽光的照射,遠望去就像一片藍色的海洋。“在安靜的表面下卻蘊藏流轉著巨大的能量。這個發電站每天平均發電三千多度,但因為天氣變化,發電量有時候會有起伏。”
陜西科技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孟彥京教授表示,發電站自建站以來,不僅為一家企業在供電,也為師生在光伏并網最大功率點跟蹤、電能高效儲存管理、智能微電網等多個方向的科學研究中提供了有力的實驗數據和設備方面的支撐。
孟彥京介紹,這座光伏電站的電氣設備工作原理是,先由太陽能電池板吸收太陽光能并轉換為直流電能,再經過直流匯流將直流電匯聚成有轉換價值的大電流,最后經過并網逆變器轉化為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交流電。
“光伏電站監控室被稱為發電站的‘大腦’,除了實時監視光伏電站的運行情況外,還在教學和科研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學院的幾位教師和10多名研究生輪流在這里值班守護著發電設備,記錄相關數據,維護發電站正常運轉。”孟彥京說。
每天都有多名同學值守發電站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研究生種馬剛是發電站監控室的常駐人員之一。“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查看‘光伏電站數據監控系統’。”種馬剛說。據介紹,他的研究方向是光伏及其儲能,從今年6月起,他從畢業的同學手中接過監控室的鑰匙后,就每天和其他幾名同學輪崗值守發電站。
據介紹,清洗工作按常規是半年進行兩次,但是為了保證太陽能電池板能更好地工作,同學們會根據天氣情況和臟污程度情況適當加大清洗頻率。“電站進入正軌后基本上沒出什么大故障,兩年前調試的時候,設備問題較多,值班的同學根本連坐下歇的時間都沒有,每天在7樓和地下室來回調試幾十趟。很辛苦,很有收獲。”種馬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