蟄伏六年終破繭
在一家企業辦公樓的樓頂上,數十塊太陽能面板一字排開吸收著太陽光能,并將光能轉換成直流電。這些直流電將通過各種管線流向匯流箱,匯流箱把集中起來的直流電輸往光伏并網逆變器,轉換成交流電,最終送入電網,供應該公司各辦公室的日常用電。這整個流程就是光伏發電的過程,這數十塊太陽能面板、匯流箱和光伏并網逆變器共同組成了廣東省首座小型光伏發電站,也拉開了順德光伏產業發展的序幕。
這家企業就是廣東必達電器有限公司(下稱“必達電器”),位于順德倫教街道三洲新達工業區,董事長劉崇方為了這座小型光伏發電站,“蟄伏”了六年,投資過千萬元,最終掌握了核心技術。適逢國家鼓勵新能源產業發展,各級政府扶持新能源企業的發展,劉崇方迎來了勝利的曙光,“有可能賺大錢”。
必達電器是一家研制電力設備及自動化控制設備的廠家,已經走過了18年的風雨歷程。發展之初,必達電器的產品以高低壓成套開關柜為主,并沒有涉足新能源應用領域。
要追溯劉崇方進軍光伏業的步伐,還得從2003年說起。
1982年畢業于合肥工業大學之后,劉崇方仍一直跟大學的恩師保持著緊密的聯系。合肥工業大學設有全國最早的國家光伏系統工程研究中心,一批資深專家自1980年代開始就從事光伏產業的研究,學生時代的劉崇方就是在恩師的熏陶下初步形成了對光伏產業的認知。
2003年,國家光伏系統工業研究中心的一些科研項目尋求企業的合作。劉崇方從恩師的口中了解到這一情況。雖然當時光伏產業還不是熱門產業,但學習機電的劉崇方深諳新能源產業的潛力,他隱約感覺到這將是未來發展的新方向。正是這種想法,促成了必達電器和合肥工業大學的初步合作,對光伏產業進行調研和研發。2004年,劉崇方注冊成立佛山市致博電氣自動化有限公司(下稱“致博電氣”),大量引進人才,為進入高科技的新能源產業做前期準備工作。
選擇逆變器揚長避短
光伏產業雖然是具有新能源概念的陽光產業,但前段時間一些地方一哄而上盲目建設,也造成了其中某些環節出現過剩。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在建或計劃投資的多晶硅(光伏產業的重要原料)項目總產能達17.7萬噸,相當于2007年全球產量的3倍和中國產量的150倍,遠遠超出了實際所需。由此,國務院專門提出對多晶硅進行宏觀調控,“要建立和完善準入標準的措施”。
實際上,光伏產業的投資機會覆蓋了整條產業鏈。雖然現在的硅料和電池組件已經蓬勃發展,甚至有“過剩”趨勢,最下游的光伏電站建設、太陽能屋頂也都已經啟動,但是太陽能光伏發電所需的逆變器等設備的生產還幾乎是空白。
光伏并網逆變器屬于光伏發電系統的關鍵部件,作用是把太陽能電池所發的直流電能轉化為與電力系統電壓同頻同相的交流電并輸入電網中,這要求逆變器具有高轉換效率、低諧波含量、快速響應、高穩定性的特點。逆變器是國內近幾年才迅速發展起來的高科技產品,國內能有技術生產的廠家只有少數。
“當時也考慮過進軍1兆瓦的多晶硅太陽能生產線,但需要過億元的資金投入,投入風險很大,所以我選擇了研發逆變器。”與目前炒得火熱的“過剩”生產型光伏企業有所不同的是,劉崇方主攻的是控制系統這個資金投入少,但需要高端技術的一環,這也正是光伏產業中少人涉足的領域。“因為做的人少,競爭反而沒有這么激烈,市場空間很大。”
談起光伏并網逆變器,劉崇方開心的笑容溢于臉上,“從2006年公司和合肥工業大學簽訂了全面合作協議書,建立合肥工業大學――必達電氣工程技術中心,試制成功并投入運行,2007年開展的100千瓦光伏發電并網逆變器,已經完成研制。”
劉崇方的光伏并網逆變器性能參數達到國內技術領先水平,采用數字化控制的光伏并網逆變器更是屬于國內首創。
太陽能產業化風險多
實際上,如果不是出于對光伏產業風險的考慮,劉崇方的核心部件研發或許可以提前三年實現。從2003年到2005年,劉崇方用了三年時間進行探索研究和調研論證。
早在2003年,能夠利用太陽電池發出的電力,將水從地表深處提至地面供農田灌溉或人畜飲用的光伏水泵就吸引了劉崇方的眼光。光伏水泵是缺電的邊遠山區最具吸引力的供水手段。劉崇方投資數十萬元進行市場調研和技術研發,試圖切入這個行業。
但是,研發過后,劉崇方發現,一千瓦光伏水泵加上生產成本之后,市場價要高達十多萬元,這讓他停下了發展的步伐,“光伏水泵固然有前景,但是市場價格過高,必然提高了市場推廣的難度。”出于風險的考慮,他希望尋找其他產品進行研發。
經過一年多的市場調研和考慮,太陽能路燈在2005年走進劉崇方的視線。有了光伏水泵的前車之鑒,劉崇方首先考慮的是太陽能路燈的市場價格,“兩萬元左右的一盞路燈,通過技術提升,還有可能進一步降低,如果得到政府的普及推行,那價格將會更加低。”劉崇方決定以太陽能路燈作為致博電氣切入光伏產業的起點。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