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臺灣電池片達到10GW產能和20%增長率,在該地區太陽能產業占比達60%,但由于過去一年臺灣電池片廠商因成本等因素,在激烈的競爭中處于不穩定地位,導致利潤受到影響(如表1)。
進入2015年第三季度該狀況才開始有所好轉,這主要得益于向中國大陸市場的強勁銷售,預計2016年上半年該趨勢將持續。為了取得更穩固銷售,臺灣電池廠商加快了PERC、N型單晶等高效電池技術的研發及量產,以獲得高性價比產品,提升競爭優勢。
其中,專注于鈍化發射極背面電池(PERC)技術的中美晶,2015年第四季度與伏激光技術設備專家InnoLas Solutions簽訂合作,采用超快激光接觸開縫(LCO)工藝,用于旭泓全球光電目前800MW PERC電池產能。
茂迪宣布對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生產商陽光能源旗下光伏組件制造子公司進行投資,到2016年其在中國工廠的產能將增加600MW。
新日光在2015年PV Taiwan會展公布,其“Black 21”電池已得到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的認證,轉換效率達到21.1%。同樣采用單晶PERC工藝,Black 21電池降低了光致衰減(LID),低于正常的p型單晶硅電池,該系列電池目前已進入驗證階段以待量產。
除了臺灣地區,中國大陸及其他國家地區的太陽能電池組件制造商同樣競相加快了高效電池的研發與量產計劃。截至2015年12月,在電池效率方面宣布獲得紀錄突破的公司有:
日本太陽能電池制造商Kaneka研發的雙面晶硅電池轉換效率突破25.1%,并得到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Fraunhofer ISE)的驗證。韓華Q CELLS也表示,其采用1366 Technologies專利“Direct Wafer”技術使研發中試線實現了19.1%的電池效率。而1366 Technologies預計在2016年上半年結束前電池效率達到20%。該公司將在2016年建設其首家250MW硅片生產廠,未來計劃擴大到1GW,將該技術帶到市場。
中國光伏制造商天合光能利用先進的“Honey Plus”加工技術,主要技術包括在批量生產設備上背面鈍化及局部背面電場,在標準156×156mm基板上實現創紀錄的21.25%總面積效率。
樂葉光伏PERC單晶電池轉換效率達20.65%,并納入了量產計劃,該公司將進一步投入研發資源,有望2016年將單晶電池轉換效率提高到21%。還有更多的主流光伏制造商加大了對高效電池的研發與投入,并各自取得不同程度的突破。
高效電池研發,將以組件量產定勝負
隨著背接觸(BC)、異質結(HIT)、雙面(BC)等電池新結構的開發及激光、離子注入、雙面鈍化等新技術的引入,n 型單晶電池的效率優勢變得越來越明顯,這也成為主流光伏制造公司研發新型高效電池的技術方向。目前研究的N 型單晶高效電池主要有: PERT 雙面電池,PERL 電池,HIT 電池,IBC 電池,HBC 電池等。
電池轉換效率的突破需要傳導到組件端和系統端,進入量產以實現收益為最終目的,然而在上述多家研究高效電池路線的企業中,使產品形成量產的并不多,已知的可實現量產的全球只有少數幾家。
SunPower是其中一家,該公司將在日本推出其“X系列”組件,采用新一代“Maxeon”太陽能電池,組件額定效率為21.2%,性能配置為345W(72片125)。X系列組件預計于2016年在日本推出,電池在其位于菲律賓的新Fab 4工廠生產,預計2016年產量為225MW。
2015 年12 月,航天機電宣布采用自主研發的新一代N 型高效雙玻雙面電池技術,利用高可靠性材料及先進裝備技術并通過全自動制造工藝制備的60 片156N 型組件,該雙玻雙面發電組件經第三方國際權威機構TUV Rheinland檢測認證,其量產功率達300W,突破了行業內60 片156 晶硅電池(整片)300W 組件批量生產技術難關,高功率雙面電池組件可顯著提升單位面積的發電功率和發電量。
該技術與此前英利公司采用雙面受光型PERT 結構的PANDA 電池結構有相似之處,但采用了獨特新穎的工藝技術路線,電池雙面發電的設計,可同時接受從正面和背面進入電池的光線從而實現雙面發電的功能;正面采用細密柵線的設計,減少了遮光面積,提高了電池的短路電流。據航天機電CTO 張忠衛博士介紹,航天n-PERT 雙玻雙面組件能進入量產,主要是對工藝進行了改進及優化,生產只需制絨、硼擴散、清洗、磷注入、退火、鍍膜、正銀背銀印刷及燒結幾道流程,整個工藝可控同時容易升級。量產出來的雙面組件可以做到零初始光衰,具有更好的弱光效應、更低溫度系數及更強抗PID 等特性。
對于行業所追求的成本,張忠衛博士也有自己的考量,相比每瓦成本,他更強調度電成本(光伏發電用的土地面積越來越少、土地成本越來越高),他表示:“未來平價上網是大勢所趨,大家將追求更高系統轉換效率(更高發電效率)和單位面積的發電量,更少材料損耗,更低融資和投資成本,這意味著成本將從單塊組件的每瓦成本轉移到度電成本上,尤其是分布式發電,更需要看重降低單位面積的度電成本。”他提到相比業界其它傳統單晶組件,航天機電60 片156 板型N 型組件量產功率領先市場10-15W,組件CTM 值比常規P 型單晶組件下降了2.0 個百分點,組件效率達18.4%以上。
運用各種技術、各種方法,在實驗室可以提升電池轉化效率,但是碰到量產的時候,需要考慮成本、產出,自動化的設備及材料的配合等,因此不是每家企業都能實現高效組件的量產。航天機電高效組件的量產只是近期一個案例,隨著越來越多的光伏公司將高效組件量產提上日程,預計2016年下半年高效單晶組件將迎來一個市場節點,其發展將受到2016年組件市場需求及價格走向的影響。
2016年末,警惕組件價格下跌
2015年全球光伏項目裝機將達58.7GW,終端市場的增長帶動了上游原材料與電池組件的生產制造,硅片價格持續上揚,電池價格穩中帶升,主流中國光伏電池組件生產商逐漸恢復盈利,并相繼在海內外制定擴產計劃,整個產業處于一種“繁榮”狀態。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全球增長持續強勁的兩個市場來自中國和美國,增幅超過33%,但預計2016年這種增長將放緩至12%左右。其中美國放緩的原因在于ITC政策將在2016年底削減,這將直接影響到美國2017年公共事業規模光伏項目的開發安裝量。
中國雖然制定了年度裝機目標計劃,但其分布式發電市場有待時間培育,市場的供給與需求將在2016年下半年呈現不一樣的曲線,需求放緩將影響組件平均售價及利潤,IHS預計2017年全球光伏組件將有可能呈現一波暴跌。
相關專家認為,組件價格下降還將是一種趨勢,雖然經過多年發展,組件成本已經下降很多,但相比其他能源,光伏發電還并不具備明顯優勢。
來自臺灣的專家林江財表示:“我認為未來太陽能電池的轉化率沒有到23%可能會被淘汰,這是很殘酷的事情。現在不像過去,政府會給你大力支持,完全要靠自己,所以組件的效率還要更高。價格方面,我認為到2020年,它的價格一定是每瓦0.5美元以下,后面它可能會更低,甚至到0.4、0.3美元。”
本文首發于《PV-Tech PRO》2015第四季雜志,由PV-Tech高級編輯采寫,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及作者,違者必究。
進入2015年第三季度該狀況才開始有所好轉,這主要得益于向中國大陸市場的強勁銷售,預計2016年上半年該趨勢將持續。為了取得更穩固銷售,臺灣電池廠商加快了PERC、N型單晶等高效電池技術的研發及量產,以獲得高性價比產品,提升競爭優勢。
其中,專注于鈍化發射極背面電池(PERC)技術的中美晶,2015年第四季度與伏激光技術設備專家InnoLas Solutions簽訂合作,采用超快激光接觸開縫(LCO)工藝,用于旭泓全球光電目前800MW PERC電池產能。
茂迪宣布對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生產商陽光能源旗下光伏組件制造子公司進行投資,到2016年其在中國工廠的產能將增加600MW。
新日光在2015年PV Taiwan會展公布,其“Black 21”電池已得到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的認證,轉換效率達到21.1%。同樣采用單晶PERC工藝,Black 21電池降低了光致衰減(LID),低于正常的p型單晶硅電池,該系列電池目前已進入驗證階段以待量產。
除了臺灣地區,中國大陸及其他國家地區的太陽能電池組件制造商同樣競相加快了高效電池的研發與量產計劃。截至2015年12月,在電池效率方面宣布獲得紀錄突破的公司有:
日本太陽能電池制造商Kaneka研發的雙面晶硅電池轉換效率突破25.1%,并得到德國弗勞恩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Fraunhofer ISE)的驗證。韓華Q CELLS也表示,其采用1366 Technologies專利“Direct Wafer”技術使研發中試線實現了19.1%的電池效率。而1366 Technologies預計在2016年上半年結束前電池效率達到20%。該公司將在2016年建設其首家250MW硅片生產廠,未來計劃擴大到1GW,將該技術帶到市場。
中國光伏制造商天合光能利用先進的“Honey Plus”加工技術,主要技術包括在批量生產設備上背面鈍化及局部背面電場,在標準156×156mm基板上實現創紀錄的21.25%總面積效率。
樂葉光伏PERC單晶電池轉換效率達20.65%,并納入了量產計劃,該公司將進一步投入研發資源,有望2016年將單晶電池轉換效率提高到21%。還有更多的主流光伏制造商加大了對高效電池的研發與投入,并各自取得不同程度的突破。
高效電池研發,將以組件量產定勝負
隨著背接觸(BC)、異質結(HIT)、雙面(BC)等電池新結構的開發及激光、離子注入、雙面鈍化等新技術的引入,n 型單晶電池的效率優勢變得越來越明顯,這也成為主流光伏制造公司研發新型高效電池的技術方向。目前研究的N 型單晶高效電池主要有: PERT 雙面電池,PERL 電池,HIT 電池,IBC 電池,HBC 電池等。
電池轉換效率的突破需要傳導到組件端和系統端,進入量產以實現收益為最終目的,然而在上述多家研究高效電池路線的企業中,使產品形成量產的并不多,已知的可實現量產的全球只有少數幾家。
SunPower是其中一家,該公司將在日本推出其“X系列”組件,采用新一代“Maxeon”太陽能電池,組件額定效率為21.2%,性能配置為345W(72片125)。X系列組件預計于2016年在日本推出,電池在其位于菲律賓的新Fab 4工廠生產,預計2016年產量為225MW。
2015 年12 月,航天機電宣布采用自主研發的新一代N 型高效雙玻雙面電池技術,利用高可靠性材料及先進裝備技術并通過全自動制造工藝制備的60 片156N 型組件,該雙玻雙面發電組件經第三方國際權威機構TUV Rheinland檢測認證,其量產功率達300W,突破了行業內60 片156 晶硅電池(整片)300W 組件批量生產技術難關,高功率雙面電池組件可顯著提升單位面積的發電功率和發電量。
該技術與此前英利公司采用雙面受光型PERT 結構的PANDA 電池結構有相似之處,但采用了獨特新穎的工藝技術路線,電池雙面發電的設計,可同時接受從正面和背面進入電池的光線從而實現雙面發電的功能;正面采用細密柵線的設計,減少了遮光面積,提高了電池的短路電流。據航天機電CTO 張忠衛博士介紹,航天n-PERT 雙玻雙面組件能進入量產,主要是對工藝進行了改進及優化,生產只需制絨、硼擴散、清洗、磷注入、退火、鍍膜、正銀背銀印刷及燒結幾道流程,整個工藝可控同時容易升級。量產出來的雙面組件可以做到零初始光衰,具有更好的弱光效應、更低溫度系數及更強抗PID 等特性。
對于行業所追求的成本,張忠衛博士也有自己的考量,相比每瓦成本,他更強調度電成本(光伏發電用的土地面積越來越少、土地成本越來越高),他表示:“未來平價上網是大勢所趨,大家將追求更高系統轉換效率(更高發電效率)和單位面積的發電量,更少材料損耗,更低融資和投資成本,這意味著成本將從單塊組件的每瓦成本轉移到度電成本上,尤其是分布式發電,更需要看重降低單位面積的度電成本。”他提到相比業界其它傳統單晶組件,航天機電60 片156 板型N 型組件量產功率領先市場10-15W,組件CTM 值比常規P 型單晶組件下降了2.0 個百分點,組件效率達18.4%以上。
運用各種技術、各種方法,在實驗室可以提升電池轉化效率,但是碰到量產的時候,需要考慮成本、產出,自動化的設備及材料的配合等,因此不是每家企業都能實現高效組件的量產。航天機電高效組件的量產只是近期一個案例,隨著越來越多的光伏公司將高效組件量產提上日程,預計2016年下半年高效單晶組件將迎來一個市場節點,其發展將受到2016年組件市場需求及價格走向的影響。
2016年末,警惕組件價格下跌
2015年全球光伏項目裝機將達58.7GW,終端市場的增長帶動了上游原材料與電池組件的生產制造,硅片價格持續上揚,電池價格穩中帶升,主流中國光伏電池組件生產商逐漸恢復盈利,并相繼在海內外制定擴產計劃,整個產業處于一種“繁榮”狀態。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全球增長持續強勁的兩個市場來自中國和美國,增幅超過33%,但預計2016年這種增長將放緩至12%左右。其中美國放緩的原因在于ITC政策將在2016年底削減,這將直接影響到美國2017年公共事業規模光伏項目的開發安裝量。
中國雖然制定了年度裝機目標計劃,但其分布式發電市場有待時間培育,市場的供給與需求將在2016年下半年呈現不一樣的曲線,需求放緩將影響組件平均售價及利潤,IHS預計2017年全球光伏組件將有可能呈現一波暴跌。
相關專家認為,組件價格下降還將是一種趨勢,雖然經過多年發展,組件成本已經下降很多,但相比其他能源,光伏發電還并不具備明顯優勢。
來自臺灣的專家林江財表示:“我認為未來太陽能電池的轉化率沒有到23%可能會被淘汰,這是很殘酷的事情。現在不像過去,政府會給你大力支持,完全要靠自己,所以組件的效率還要更高。價格方面,我認為到2020年,它的價格一定是每瓦0.5美元以下,后面它可能會更低,甚至到0.4、0.3美元。”
本文首發于《PV-Tech PRO》2015第四季雜志,由PV-Tech高級編輯采寫,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及作者,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