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到1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將首次訪問中國。這是奧巴馬首次來到中國,是他的發現之旅。在參加三場官方會見和一場國宴之外,奧巴馬還將游覽北京城并與上海青少年進行座談,設法接觸中國老百姓的生活。
奧巴馬這次訪問將在中美關系更加對稱的背景下展開,它的成果也有望將中美關系推向更高的階段。
中美關系的改善也體現在兩國學者看待此次訪問的態度上。清華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孫哲和布魯金斯學院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李侃如(Ken Lieberthal)都認為:此次訪問前的兩國氣氛比往屆美國總統訪華前要好,都承認奧巴馬面臨的美國國內形勢依然嚴峻。
但這兩位接近中美政治決策層的學者對于奧巴馬訪華的議題側重則略有分歧。孫哲認為國際金融改革和臺灣問題將是中方首要關心的話題。李侃如則更強調氣候變化和反恐。
這些分歧正反映出中國對塑造中美關系的參與度越來越高,中美關系也越來越對稱。
不指責、不要求,奧巴馬此次將“睜大眼睛、豎起耳朵”,踏上中國國土完成他的“傾聽之旅”。
“最融洽”的訪華時機
《21世紀》:奧巴馬首次訪華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孫哲:特點是奧巴馬因為國內槍擊案將整個亞洲行程推遲。另外,中美兩國高層領導人今年交流密切。奧巴馬訪華時的中美關系也和小布什訪華時不同了,當時中美關系面臨一些困難問題。911改變了整個國際形勢,臺灣問題當時也比較突出,還有南海撞機事件。
所以奧巴馬訪華和小布什相比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奧巴馬至少還是在中美關系相對比較融洽的氣氛下訪華的。美國國內基本形成一種共識,和中國搞好關系是符合美國自己國家利益的。
中國國內對美國總統的態度也不一樣了。奧巴馬當選的時候,北京也出現了奧巴馬熱。街上有賣關于奧巴馬的紀念品,T恤衫上印著奧巴馬頭戴五角星帽。中國人對美國總統開始有一種親近感。
李侃如:首先是中美關系在這屆美國政府上開局良好。奧巴馬總統和胡錦濤主席已經見過很多次面。在兩國元首訪問(對方)之時,奧巴馬與胡錦濤已經相互比較了解。
與克林頓總統當年首次訪問中國(1998年6月)之前相比,現在華盛頓圍繞奧巴馬訪華的政治環境簡直是天壤之別。當年華盛頓對華政治氣氛是非常不平和的,當時華盛頓甚至發生了一場大辯論,關于克林頓總統能不能在天安門前拍照。在克林頓訪華前10天的時候,華盛頓最關心的是人權問題。
中美關系經歷了快速發展,中美關系對抗減少了。奧巴馬入主白宮之后,我們的對華政策經歷了一次最平穩的過渡。這是從尼克松總統訪問中國以來從未有過的平穩過渡。
這也促進訪問性質的變化,它反映在中美要談的問題上。這次中美要談的問題更多的是全球性問題,而不是局限于雙邊問題。
奧巴馬的“議程表”
《21世紀》:奧巴馬將于17日上午與胡錦濤主席會談,18日上午與溫家寶總理會談。據你所知,會談的主要議題有哪些?
孫哲:首先是國際金融危機下,中美兩國怎么更進一步合作。雙方已經多次談到IMF改革和經濟刺激計劃協調。
在哥本哈根大會召開之前,雙方肯定會就這四五個重大問題進行一系列會談。包括國際金融改革、雙邊經貿關系、氣候變化、能源。雙方會直來直去,不會打太極拳。因為雙方都了解彼此的立場。
這一次,中國有可能(主動)向美國提出要求。比如在氣候變化方面,中方還是希望美國做出一些表率,如率先減排和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所以,哪怕是在氣候變化這一個方面,奧巴馬也會面臨中國提出的一些讓他為難的要求。而他還不得不跟中國在哥本哈根大會之前達成一個協議。
當然首腦會談不會談得那么具體,只不過是表現出一種精神。奧巴馬繼續保持謙遜的態度,也會贏得中國人民的好感。這樣的話,雙方未來合作可能更順利一點。
李侃如:這次訪談的話題更多是全球性問題,而不是雙邊問題。首先是共同應對金融危機。其次是氣候變化和能源問題,還有反恐問題,包括阿富汗、伊朗,甚至一定程度上巴基斯坦(也屬于會談范疇)。這些問題都存在雙邊的維度,但是更多是放在全球問題的視野下來看的。
我認為,對于任何想去分析這次訪華的人來說,這次訪問肯定是會強調:中美關系更多的是圍繞全球性事務展開的。中美關系的好壞也會越來越多地取決于我們能否在全球性問題上的合作,這至少是平行用力,而不是對抗。
清潔能源合作破題
《21世紀》:奧巴馬在訪華之前面臨的國內形勢是怎么樣的?
孫哲:他在國內做了這么多事,但是也沒有解決什么問題。醫療改革法案眾議院雖然通過了,參議院的法案前途不明。不管怎么樣,奧巴馬為此親自拜訪國會,使盡渾身解數,在國內政治上希望能夠有一些作為。
在外交上,他當初提出的幾個戰略或多或少取得成就,雖然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他外交上提出3D戰略。一個是聯合防衛(common defense),讓歐洲和日本結成更統一的反恐聯盟。第二是全球發展,在全球提議美國的富裕和安全與其他國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