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中央媒體一欄目以青島昌盛日電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重點案例,專題播報了光伏農業科技發展新模式,引起了社會深度共鳴。這標志著青島光伏農業科技模式叫響全國,也標志著青島在落實國家能源革命、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農業精準扶貧和科技惠民的道路上進行了有益而成功的探索,樹立了一個經濟新常態下產業融合發展與轉型升級的時代典型和創新榜樣。
近年來,青島市農業科技工作深入探索光伏產業與現代農業有機結合,新能源利用與農業精準扶貧有機結合,開展了獨具特色的光伏農業星創天地工作,在促進農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同時,全力激發農業農村創新創業活力,打造農業經濟發展新引擎,打造了以光伏設施農業為主線的“一體兩翼”發展模式。
夯實“一體”,即:設施光伏發電。在青島市科技重大專項支持下,昌盛日電公司開展太陽能光伏系統集成技術在現代農業和小城鎮建設中的應用示范,成功將多晶硅材冶煉、太陽能電池組件開發、光伏設施農業等技術進行了系統集成和應用示范,在國內首創光伏生態小鎮新模式,為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實踐經驗。光伏發電方面,在青島裝機容量達200MW,在全國推廣裝機容量達720MW,除了農業大棚頂置光伏外,還整合工業園區資源,在海爾、軟控等產業園區充分利用廠房屋頂鋪設光伏發電設施。光伏農業方面,在青島已建成光伏大棚6500畝,實現棚頂發電、棚下種植,三期項目完成后總面積可達9000畝,年新增發電量月2.2億度,可供7萬多個家庭一年用電。在我國中東部地區,土地資源極為珍貴,把光伏發電與農業生產有機結合,不僅獲取了清潔環保新能源,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目前在全國20余省、60余地市建成伏農業園區近百個、占地約10萬畝光,每年新增發電9億度,可節約標煤30萬噸。帶動就業、創業3500人,農民人均增收達2萬元,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拓展“兩翼”,即:農業星創天地+科技精準扶貧。在國家大力倡導建設農業星創天地、促進農業創新創業的背景下,青島市一手抓農業創新創業,一手抓科技精準扶貧。2016年初,青島市依托大沽河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啟動的首個星創天地試點-青島光伏農業星創天地獲得科技部眾創空間備案,納入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服務體系。
一翼是農業星創天地。圍繞“激活田間地頭休克魚”“實現在土地上種企業”的目標,以“基金+投資”的資本驅動模式為核心,以電商、知識產權、品牌推廣、投融資等十二大公共服務平臺為支撐,面向包括大學生、白領、返鄉農民工、貧困戶等開展創業,著力打造國內首家培育農業小微企業融資、掛牌上市的全要素、全鏈條式農業星創天地。目前,已建設完成創客辦公區、公共服務區、項目展示區2萬平方米,創客孵化區9000多畝,入駐創業企業60家、團隊30個、個人創客25人,對11家企業完成種子輪投資1840萬元,成功孵化北茶老徐、優菇網等40余個小微企業和創客項目,在孵企業年營業收入達1.5億元,帶動就業人數1300余人。
另一翼是科技精準扶貧。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目標,把高校、院所的創新資源和服務力量引入到田間地頭和農民手頭,因地制宜種植蔬菜、蘑菇、茶葉、珍貴苗木、名貴藥材等高附加值農作物,將扶貧與創業、就業有機結合。同時,提供大棚設施、農業種苗、技術指導、金融支持、統一包銷等各個環節,讓貧困農民可以在園區內創業、就業,改變農民生產方式,既發揮了資本的效能,又尊重了勞動的價值,使貧困戶農民實現了從赤貧的農民到產業工人再到農業創業者的歷史性轉變,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的農業科技精準扶貧模式。
下一步,青島光伏農業科技將以“一心兩核百園”的建設思路,全力打造以“青島農業創客空間”為中心(一心)、以青島即墨“農業創客”示范區和寧夏銀川“精準扶貧”示范區為核心(兩核)、以華盛綠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遍布全國的100個農業園區(百園)為基礎的全國性農業創客空間。通過聚集創新創業資源、完善體系、營造環境,發掘和培育科技創新型農業小微企業,力爭到2020年累計孵化農業中小企業3000家,培育農業品牌8-10個,孵化3-5家掛牌上市企業,帶動就業5萬人。
近年來,青島市農業科技工作深入探索光伏產業與現代農業有機結合,新能源利用與農業精準扶貧有機結合,開展了獨具特色的光伏農業星創天地工作,在促進農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同時,全力激發農業農村創新創業活力,打造農業經濟發展新引擎,打造了以光伏設施農業為主線的“一體兩翼”發展模式。
夯實“一體”,即:設施光伏發電。在青島市科技重大專項支持下,昌盛日電公司開展太陽能光伏系統集成技術在現代農業和小城鎮建設中的應用示范,成功將多晶硅材冶煉、太陽能電池組件開發、光伏設施農業等技術進行了系統集成和應用示范,在國內首創光伏生態小鎮新模式,為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農村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實踐經驗。光伏發電方面,在青島裝機容量達200MW,在全國推廣裝機容量達720MW,除了農業大棚頂置光伏外,還整合工業園區資源,在海爾、軟控等產業園區充分利用廠房屋頂鋪設光伏發電設施。光伏農業方面,在青島已建成光伏大棚6500畝,實現棚頂發電、棚下種植,三期項目完成后總面積可達9000畝,年新增發電量月2.2億度,可供7萬多個家庭一年用電。在我國中東部地區,土地資源極為珍貴,把光伏發電與農業生產有機結合,不僅獲取了清潔環保新能源,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目前在全國20余省、60余地市建成伏農業園區近百個、占地約10萬畝光,每年新增發電9億度,可節約標煤30萬噸。帶動就業、創業3500人,農民人均增收達2萬元,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拓展“兩翼”,即:農業星創天地+科技精準扶貧。在國家大力倡導建設農業星創天地、促進農業創新創業的背景下,青島市一手抓農業創新創業,一手抓科技精準扶貧。2016年初,青島市依托大沽河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啟動的首個星創天地試點-青島光伏農業星創天地獲得科技部眾創空間備案,納入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服務體系。
一翼是農業星創天地。圍繞“激活田間地頭休克魚”“實現在土地上種企業”的目標,以“基金+投資”的資本驅動模式為核心,以電商、知識產權、品牌推廣、投融資等十二大公共服務平臺為支撐,面向包括大學生、白領、返鄉農民工、貧困戶等開展創業,著力打造國內首家培育農業小微企業融資、掛牌上市的全要素、全鏈條式農業星創天地。目前,已建設完成創客辦公區、公共服務區、項目展示區2萬平方米,創客孵化區9000多畝,入駐創業企業60家、團隊30個、個人創客25人,對11家企業完成種子輪投資1840萬元,成功孵化北茶老徐、優菇網等40余個小微企業和創客項目,在孵企業年營業收入達1.5億元,帶動就業人數1300余人。
另一翼是科技精準扶貧。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目標,把高校、院所的創新資源和服務力量引入到田間地頭和農民手頭,因地制宜種植蔬菜、蘑菇、茶葉、珍貴苗木、名貴藥材等高附加值農作物,將扶貧與創業、就業有機結合。同時,提供大棚設施、農業種苗、技術指導、金融支持、統一包銷等各個環節,讓貧困農民可以在園區內創業、就業,改變農民生產方式,既發揮了資本的效能,又尊重了勞動的價值,使貧困戶農民實現了從赤貧的農民到產業工人再到農業創業者的歷史性轉變,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的農業科技精準扶貧模式。
下一步,青島光伏農業科技將以“一心兩核百園”的建設思路,全力打造以“青島農業創客空間”為中心(一心)、以青島即墨“農業創客”示范區和寧夏銀川“精準扶貧”示范區為核心(兩核)、以華盛綠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遍布全國的100個農業園區(百園)為基礎的全國性農業創客空間。通過聚集創新創業資源、完善體系、營造環境,發掘和培育科技創新型農業小微企業,力爭到2020年累計孵化農業中小企業3000家,培育農業品牌8-10個,孵化3-5家掛牌上市企業,帶動就業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