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一些企業積極響應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召及湖南省委、省政府加快推進精準扶貧等工作部署,深入落實李克強總理關于“光伏發電是扶貧的有效舉措”重要批示精神,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不斷推動光伏發電進農村入農戶,大力探索精準脫貧的新舉措新模式,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和成效。為總結他們的經驗與模式,湖南發展研究中心、湖南省智庫聯盟聯合有關單位、領導和專家成立了“綠色發展課題組”,對一些單位進行了深入調查與研究,形成了一些新的認識與建議。
一、推動光伏發電進農村入農戶,既符合國家多項發展規劃,又適合農村貧困地區的發展需求。
能源開發建設在經濟建設包括脫貧攻堅戰中具有基礎性作用。因此,推動光伏發電進農村入農戶,對于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同步邁向小康社會等具有多方面意義。
1.推動光伏發電進農村入農戶,是在國務院出臺有關新能源政策的推動下逐步發展起來的。我國能源獲取的主要方式是煤炭,占到了66%以上。為改變這一狀況,2014年3月21日,國務院召開了節能減排及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會議,一些推動光伏發電的新政策進入到了深入實施的層面。李克強總理在此次會議上指出,淘汰落后產能,關停高耗能、高排放企業,會對增長帶來影響,但其中也蘊含著很大商機,會為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成長提供廣闊空間。我們要善抓機遇,進退并舉,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提高使用效率,調整優化能源結構,積極發展風電、核電、水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開工一批新項目,大力推廣分布式能源,發展智能電網,逐步把煤炭比重降下來,尤其是要著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這次會議后,各地紛紛出臺一系列推動新能源發展的地方政策進入到實施階段。對于光伏發電的政策方面,除了在補貼上予以優惠外,還在申請、備案、并網等多方面全范圍覆蓋解疑投資者們的顧慮,使得家庭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逐步得到了投資者們推崇與實踐。經過兩年的探索與發展,據在關部門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大約有2萬多個家庭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已經投入使用,項目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浙江、上海等省市地區,其他大部分省份的分布式光伏項目也已經開始小規模嘗試。
2.推動光伏發電進農村入農戶,既順應了能源互聯網發展的新趨勢,也為能源互聯網發展創造有利條件。近些年來,“能源互聯網”甚至是“全球能源互聯網”等新的理念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關注。奧巴馬在2009年就公開表示:“中國、印度、日本、德國,每個國家都在爭先開發智能電網和能源利用的新途徑,而贏得這場競爭的國家將在全球經濟中處于領先。我希望美國成為這個國家。”由此可見,能源互聯網是關乎未來能源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互聯后的電力系統,不僅將實現分布式發電和新能源裝機的大規模安全并網,為實施家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提供有利條件,還能通過用戶側管理系統和能源路由器,幫助家庭用戶、公共建筑以及中小型企業減少能源消耗,實現錯峰用電,以減少電費支出。分布式電站的監控系統可以起到能源路由器和管理終端的作用,推廣帶監控的分布式電站為能源互聯網做好基礎建設,通過監控非常容易掌握發電側與用戶側的需求匹配,從而實現供需兩端的平衡,提高電力資源利用效率。
3.推動光伏發電進農村入農戶,符合國家扶貧發展規劃和要求。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十三五”時期必須實現7000多萬人脫貧。李克強總理關于“光伏發電是扶貧的有效舉措”重要批示。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的要求:要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將清潔、環保的光伏產業與我國7000萬人脫貧的偉大戰略結合起來,一方面,減少化石能源消耗,減少碳排放,優化人類生存環境,促進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讓我國7000萬人徹底擺脫貧困的帽子,為全面邁進小康社會奠定基礎,這將是一項偉大的創舉!
綜合來看,實行光伏精準扶貧項目,打造光伏應用示范區域,符合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等政策導向。因此,光伏精準扶貧既是扶貧工作的新途徑,也是擴大光伏市場的新領域,有利于人民群眾增收就業,有利于人民群眾生活方式的變革,具有明顯“造血扶貧”的特征。
二、推動光伏發電進農村入農戶,具備了良好的推廣條件,是精準脫貧新模式的一種有益探索。
根據本課題組對湖南小明新能源科技公司及其他光伏企業的調查,推動光伏發電進農村入農戶,也就是在實施“光伏精準扶貧工程或模式”。其在發電技術、運營模式、光照時間、安裝基地等多個方面,具備了良好的實施條件與可操作性。將其與“十三五”時期的扶貧脫貧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確實是精準脫貧新模式的一種有益探索。
1.什么是光伏精準扶貧模式?所謂光伏精準扶貧模式,就是以光伏電站為載體,以農戶為單位,農戶根據國家政策申請扶貧資金,同時以光伏電站作為質押、以電站的收益作為還貸來源向銀行申請無息貸款,光伏企業負責光伏電站的設計、建設、運維以及保障光伏電站的發電量,電力局根據電站的雙向電表所計電量并依據合同規定分別將電站收益分配給農戶、銀行以及光伏電站運維公司。該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扶貧模式,其基本要求是:農戶作為申請單元,收益直接歸于農戶,避免了傳統模式中農戶很難直接受益的弊端,此模式可直接增加農戶收益,起到脫貧致富的作用。其整體運作流程如下:
2.實施光伏精準扶貧的技術已經成熟。實施光伏精準扶貧的先決條件是:精準到戶,要在每一戶的屋頂、閑置空地建設光伏電站,地理條件極其復雜,遮擋、光伏組件排布不均勻等問題的存在,直接會影響到收益,鑒于此項原因,使用微型逆變器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微型逆變器與傳統的組串式逆變器相比具有如下特點:(1)占地面積小,2m2即可實現一個光伏電站。(2)壽命長、發電效率高,有效工作壽命長達30年。(3)安全可靠,系統直流電壓不超過40V。(4)組件及實時監控,可通過遠程監控中心對整個電站中的每一臺逆變器進行實時監控。(5)環境適應強,與傳統組串式逆變器相比發電量提升5%~11%。(6)安裝簡單,采用“即插即用”的方式安裝。總之,在技術上,光伏精準扶貧項目具有現實可行的操作性,在現有成熟技術條件下,已可實現真正的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且光伏電站可穩定運行在25年以上,可充分利用貧困戶的樓頂屋面或閑置空地建成光伏電站,取太陽能變能為財。
3.光伏精準扶貧模式具備在貧困農戶中推廣的條件,不存在風險。一方面,它適合在農戶中推廣。農戶只需要閑置屋頂或空地即可,光伏運維公司負責解決光伏電站的所有技術問題,而電網回收發電量,有太陽就有收益,收益穩定,時間長達25年,普及面廣。另一方面,它的推廣并沒有風險。基于中國可再生能源在國家總體能源布局中占比極低的現狀,大力發展光伏產業順應國家大勢,推廣分布式光伏電站,優化中國能源結構,占領新能源的制高點,同時改善日益突出的生存環境問題,降低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且不存在市場風險、技術風險。
4.實施光伏精準扶貧的模式具有多方面的明顯優勢。相比于傳統扶貧模式,光伏精準扶貧模式具有如下明顯優勢:
三、推進光伏精準脫貧模式的對策建議
在調查過程中,課題組認為,“十三五”時期,推動光伏精準脫貧模式,對于綠色湖南建設及精準脫貧等各項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有必要帶頭實施光伏扶貧新模式。當然,這需要省委、省政府及相關部門與市州等單位出臺有關政策措施。為此,課題組結合該模式在邵陽市等地區的推廣試點工作,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1.堅持“四大原則”。2015年國家能源局發布了《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快貧困地區能源開發建設推進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國能規劃[2015]452號)》,意見確定了幾大基本原則:(1)堅持目標導向的原則。強化大局觀念,把能源開發建設的目標、任務和布局,與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要求有機地結合起來,自覺服從和服務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需要。(2)堅持精準扶貧的原則。聚焦扶貧重點地區和重點對象,把能源扶貧著力點放到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上,特別是喪失勞動能力和脫貧能力的貧困人口上,注重提高扶貧精準度。(3)堅持改革創新的原則。采取超常規的辦法,在資源開發、資金扶持、項目布局、補償政策、共享機制等方面,切實向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連片特困地區傾斜。(4)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從貧困地區的能源資源、環境承載力等基本條件出發,遵從發展規律,深入研究論證,采用適宜當地的能源扶貧方式,講求實效。
2.搞好“一個試點”。在堅持上述幾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還必須選好一個試點進行大規模試驗,然后再總結成功作法,全面鋪開。根據湖南小明新能源科技公司及有關方面的意向,建議在邵陽市進行光伏精準扶貧試點。這主要是因為邵陽市光伏扶貧具備成熟的條件。一方面,邵陽市扶貧工作任重而道遠。同時,邵陽市在扶貧方式上也需要改變傳統的“輸血式扶貧”舊模式,積極打造“造血式扶貧”新模式,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新機制,正在著手探索和部署這方面的工作,希望有限的扶貧資金發揮最大的扶貧效益。另一方面,邵陽市光伏扶貧條件良好,累計日照總輻射量為1167.06kWh/m2/day,屬于有利于發展太陽能產業的地區。因此,是適合光伏精準扶貧模式試點的重要地區。
3.建立“一套運營規則”。結合在邵陽試點情況,就光伏精準脫貧模式的實施要建立一套如下的運營規則。
(1)統一規劃,分步建設。全市統籌規劃,全市貧困人口戶數按25萬戶計,建設周期5年,每戶投入建設資金5萬元,總計統籌投入資金125億元。扶貧項目分階段實施:5年共分為5個階段,每年按5萬戶進行光伏精準扶貧電站建設。
(2)建立光伏扶貧戶檔案卡。對每一戶扶貧對象,精確建立檔案卡,包括:電站建設規模、電站建設時間、投運時間、月發電量、月收益、還貸情況、運維費用、自有收益等內容。精確地監控每一戶扶貧對象的收益情況,切實看到扶貧的效果。
(3)依據農戶意愿與當地扶貧開發部門等各方要求,制定并實施好《出資與收益方案》。基本的方案如下:
(4)技術層面嚴格要求。包括組件與逆變器、安全性、監控與維護、可擴容性等,都要有一套嚴格的制度和規范,確保每一戶的光伏發電安全又可持續。
4.落實好“一批補貼”。即落實好有關文件中關于發電補貼資金等規定。根據國家發改委《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發改價格[2013]1638號),以及湖南省政府2014年12月29日印發的《關于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的實施意見》,對使用湖南省內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逆變器等光伏組件、未享受中央財政補助且通過驗收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施行電價補貼;居民利用自有屋頂自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自發自用電量不納入階梯電價適用范圍。2014年投產項目的發電量(含自發自用電量和上網電量),省內補貼0.2元/千瓦時,補貼期限10年,補貼資金先由省級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加價基金安排,不足部分由省財政安排預算補足。由此可見,湖南省上網電價達到1.2元/kWh,扶持力度非常之大。走順流程,落實發電補貼資金,對光伏精準扶貧項目的順利開展至關重要。
5.形成“一個格局”。即要充分調動一批企業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光伏精準扶貧”的工作中來,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推動、農戶自愿、扶貧電力金融等相關部門協力參與推進的良好工作格局,共同推動光伏精準扶貧工作在三湘大地順利開展,實現全體湖南人民同步邁向幸福小康的美好夢想。
(執筆:湖南發展研究中心綠色發展課題組專家王超)
一、推動光伏發電進農村入農戶,既符合國家多項發展規劃,又適合農村貧困地區的發展需求。
能源開發建設在經濟建設包括脫貧攻堅戰中具有基礎性作用。因此,推動光伏發電進農村入農戶,對于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同步邁向小康社會等具有多方面意義。
1.推動光伏發電進農村入農戶,是在國務院出臺有關新能源政策的推動下逐步發展起來的。我國能源獲取的主要方式是煤炭,占到了66%以上。為改變這一狀況,2014年3月21日,國務院召開了節能減排及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會議,一些推動光伏發電的新政策進入到了深入實施的層面。李克強總理在此次會議上指出,淘汰落后產能,關停高耗能、高排放企業,會對增長帶來影響,但其中也蘊含著很大商機,會為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成長提供廣闊空間。我們要善抓機遇,進退并舉,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提高使用效率,調整優化能源結構,積極發展風電、核電、水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開工一批新項目,大力推廣分布式能源,發展智能電網,逐步把煤炭比重降下來,尤其是要著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這次會議后,各地紛紛出臺一系列推動新能源發展的地方政策進入到實施階段。對于光伏發電的政策方面,除了在補貼上予以優惠外,還在申請、備案、并網等多方面全范圍覆蓋解疑投資者們的顧慮,使得家庭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逐步得到了投資者們推崇與實踐。經過兩年的探索與發展,據在關部門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大約有2萬多個家庭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已經投入使用,項目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浙江、上海等省市地區,其他大部分省份的分布式光伏項目也已經開始小規模嘗試。
2.推動光伏發電進農村入農戶,既順應了能源互聯網發展的新趨勢,也為能源互聯網發展創造有利條件。近些年來,“能源互聯網”甚至是“全球能源互聯網”等新的理念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關注。奧巴馬在2009年就公開表示:“中國、印度、日本、德國,每個國家都在爭先開發智能電網和能源利用的新途徑,而贏得這場競爭的國家將在全球經濟中處于領先。我希望美國成為這個國家。”由此可見,能源互聯網是關乎未來能源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互聯后的電力系統,不僅將實現分布式發電和新能源裝機的大規模安全并網,為實施家庭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提供有利條件,還能通過用戶側管理系統和能源路由器,幫助家庭用戶、公共建筑以及中小型企業減少能源消耗,實現錯峰用電,以減少電費支出。分布式電站的監控系統可以起到能源路由器和管理終端的作用,推廣帶監控的分布式電站為能源互聯網做好基礎建設,通過監控非常容易掌握發電側與用戶側的需求匹配,從而實現供需兩端的平衡,提高電力資源利用效率。
3.推動光伏發電進農村入農戶,符合國家扶貧發展規劃和要求。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十三五”時期必須實現7000多萬人脫貧。李克強總理關于“光伏發電是扶貧的有效舉措”重要批示。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的要求:要確保到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將清潔、環保的光伏產業與我國7000萬人脫貧的偉大戰略結合起來,一方面,減少化石能源消耗,減少碳排放,優化人類生存環境,促進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讓我國7000萬人徹底擺脫貧困的帽子,為全面邁進小康社會奠定基礎,這將是一項偉大的創舉!
綜合來看,實行光伏精準扶貧項目,打造光伏應用示范區域,符合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等政策導向。因此,光伏精準扶貧既是扶貧工作的新途徑,也是擴大光伏市場的新領域,有利于人民群眾增收就業,有利于人民群眾生活方式的變革,具有明顯“造血扶貧”的特征。
二、推動光伏發電進農村入農戶,具備了良好的推廣條件,是精準脫貧新模式的一種有益探索。
根據本課題組對湖南小明新能源科技公司及其他光伏企業的調查,推動光伏發電進農村入農戶,也就是在實施“光伏精準扶貧工程或模式”。其在發電技術、運營模式、光照時間、安裝基地等多個方面,具備了良好的實施條件與可操作性。將其與“十三五”時期的扶貧脫貧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確實是精準脫貧新模式的一種有益探索。
1.什么是光伏精準扶貧模式?所謂光伏精準扶貧模式,就是以光伏電站為載體,以農戶為單位,農戶根據國家政策申請扶貧資金,同時以光伏電站作為質押、以電站的收益作為還貸來源向銀行申請無息貸款,光伏企業負責光伏電站的設計、建設、運維以及保障光伏電站的發電量,電力局根據電站的雙向電表所計電量并依據合同規定分別將電站收益分配給農戶、銀行以及光伏電站運維公司。該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扶貧模式,其基本要求是:農戶作為申請單元,收益直接歸于農戶,避免了傳統模式中農戶很難直接受益的弊端,此模式可直接增加農戶收益,起到脫貧致富的作用。其整體運作流程如下:
2.實施光伏精準扶貧的技術已經成熟。實施光伏精準扶貧的先決條件是:精準到戶,要在每一戶的屋頂、閑置空地建設光伏電站,地理條件極其復雜,遮擋、光伏組件排布不均勻等問題的存在,直接會影響到收益,鑒于此項原因,使用微型逆變器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微型逆變器與傳統的組串式逆變器相比具有如下特點:(1)占地面積小,2m2即可實現一個光伏電站。(2)壽命長、發電效率高,有效工作壽命長達30年。(3)安全可靠,系統直流電壓不超過40V。(4)組件及實時監控,可通過遠程監控中心對整個電站中的每一臺逆變器進行實時監控。(5)環境適應強,與傳統組串式逆變器相比發電量提升5%~11%。(6)安裝簡單,采用“即插即用”的方式安裝。總之,在技術上,光伏精準扶貧項目具有現實可行的操作性,在現有成熟技術條件下,已可實現真正的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且光伏電站可穩定運行在25年以上,可充分利用貧困戶的樓頂屋面或閑置空地建成光伏電站,取太陽能變能為財。
3.光伏精準扶貧模式具備在貧困農戶中推廣的條件,不存在風險。一方面,它適合在農戶中推廣。農戶只需要閑置屋頂或空地即可,光伏運維公司負責解決光伏電站的所有技術問題,而電網回收發電量,有太陽就有收益,收益穩定,時間長達25年,普及面廣。另一方面,它的推廣并沒有風險。基于中國可再生能源在國家總體能源布局中占比極低的現狀,大力發展光伏產業順應國家大勢,推廣分布式光伏電站,優化中國能源結構,占領新能源的制高點,同時改善日益突出的生存環境問題,降低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且不存在市場風險、技術風險。
4.實施光伏精準扶貧的模式具有多方面的明顯優勢。相比于傳統扶貧模式,光伏精準扶貧模式具有如下明顯優勢:
三、推進光伏精準脫貧模式的對策建議
在調查過程中,課題組認為,“十三五”時期,推動光伏精準脫貧模式,對于綠色湖南建設及精準脫貧等各項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有必要帶頭實施光伏扶貧新模式。當然,這需要省委、省政府及相關部門與市州等單位出臺有關政策措施。為此,課題組結合該模式在邵陽市等地區的推廣試點工作,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1.堅持“四大原則”。2015年國家能源局發布了《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快貧困地區能源開發建設推進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國能規劃[2015]452號)》,意見確定了幾大基本原則:(1)堅持目標導向的原則。強化大局觀念,把能源開發建設的目標、任務和布局,與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要求有機地結合起來,自覺服從和服務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需要。(2)堅持精準扶貧的原則。聚焦扶貧重點地區和重點對象,把能源扶貧著力點放到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上,特別是喪失勞動能力和脫貧能力的貧困人口上,注重提高扶貧精準度。(3)堅持改革創新的原則。采取超常規的辦法,在資源開發、資金扶持、項目布局、補償政策、共享機制等方面,切實向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連片特困地區傾斜。(4)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從貧困地區的能源資源、環境承載力等基本條件出發,遵從發展規律,深入研究論證,采用適宜當地的能源扶貧方式,講求實效。
2.搞好“一個試點”。在堅持上述幾項基本原則的前提下,還必須選好一個試點進行大規模試驗,然后再總結成功作法,全面鋪開。根據湖南小明新能源科技公司及有關方面的意向,建議在邵陽市進行光伏精準扶貧試點。這主要是因為邵陽市光伏扶貧具備成熟的條件。一方面,邵陽市扶貧工作任重而道遠。同時,邵陽市在扶貧方式上也需要改變傳統的“輸血式扶貧”舊模式,積極打造“造血式扶貧”新模式,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新機制,正在著手探索和部署這方面的工作,希望有限的扶貧資金發揮最大的扶貧效益。另一方面,邵陽市光伏扶貧條件良好,累計日照總輻射量為1167.06kWh/m2/day,屬于有利于發展太陽能產業的地區。因此,是適合光伏精準扶貧模式試點的重要地區。
3.建立“一套運營規則”。結合在邵陽試點情況,就光伏精準脫貧模式的實施要建立一套如下的運營規則。
(1)統一規劃,分步建設。全市統籌規劃,全市貧困人口戶數按25萬戶計,建設周期5年,每戶投入建設資金5萬元,總計統籌投入資金125億元。扶貧項目分階段實施:5年共分為5個階段,每年按5萬戶進行光伏精準扶貧電站建設。
(2)建立光伏扶貧戶檔案卡。對每一戶扶貧對象,精確建立檔案卡,包括:電站建設規模、電站建設時間、投運時間、月發電量、月收益、還貸情況、運維費用、自有收益等內容。精確地監控每一戶扶貧對象的收益情況,切實看到扶貧的效果。
(3)依據農戶意愿與當地扶貧開發部門等各方要求,制定并實施好《出資與收益方案》。基本的方案如下:
(4)技術層面嚴格要求。包括組件與逆變器、安全性、監控與維護、可擴容性等,都要有一套嚴格的制度和規范,確保每一戶的光伏發電安全又可持續。
4.落實好“一批補貼”。即落實好有關文件中關于發電補貼資金等規定。根據國家發改委《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發改價格[2013]1638號),以及湖南省政府2014年12月29日印發的《關于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發展的實施意見》,對使用湖南省內生產的太陽能電池板、逆變器等光伏組件、未享受中央財政補助且通過驗收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施行電價補貼;居民利用自有屋頂自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自發自用電量不納入階梯電價適用范圍。2014年投產項目的發電量(含自發自用電量和上網電量),省內補貼0.2元/千瓦時,補貼期限10年,補貼資金先由省級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加價基金安排,不足部分由省財政安排預算補足。由此可見,湖南省上網電價達到1.2元/kWh,扶持力度非常之大。走順流程,落實發電補貼資金,對光伏精準扶貧項目的順利開展至關重要。
5.形成“一個格局”。即要充分調動一批企業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光伏精準扶貧”的工作中來,形成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推動、農戶自愿、扶貧電力金融等相關部門協力參與推進的良好工作格局,共同推動光伏精準扶貧工作在三湘大地順利開展,實現全體湖南人民同步邁向幸福小康的美好夢想。
(執筆:湖南發展研究中心綠色發展課題組專家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