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1日-12日舉行的“儲能國際峰會2016”上,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發布了《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16》。根據《白皮書》預測,到2020年,理想情景下,中國儲能總裝機規模將達24.2吉瓦,常規情景下,中國儲能總裝機規模將達14.5吉瓦(兩種場景下,均不含抽水蓄能)。
中國年復合增長率是全球6倍
《白皮書》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球累計運行儲能項目(不含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和儲熱)327個,裝機規模946.8兆瓦。中國累計運行儲能項目(不含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和儲熱)118個,累計裝機規模105.5兆瓦,占全球儲能項目總裝機的11%,年復合增長率(2010-2015)為110%,是全球的六倍之多。
從區域分布上看,美國依舊占據裝機第一的位置,截至2015年底,美國累計裝機規模為426.4兆瓦(運行項目),自2014年起,就開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儲能裝機第一大國,其次是日本和中國,占比分別為33%和11%。
從技術分布上看,鋰離子電池無論在運行項目中,還是在建、規劃項目中,均占據全球裝機第一的位置。鋰離子電池的累計裝機占中國市場總裝機的2/3。
在應用端,我國主要以分布式發電及微網和可再生能源并網領域為主,二者累計裝機規模超過中國市場的80%,特別是前者,無論在累計裝機規模還是項目個數上均占據第一的位置,占比分別為56%和77%。
光伏+儲能催生多種應用和商業模式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4318萬千瓦,超越德國成為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其中,2015年新增裝機容量1513萬千瓦,占全球新增裝機的四分之一以上。利用儲能“調配”作用將光伏和儲能的聯姻可以很好地解決我國光伏產業“棄光限電”這一難題。
目前,在新能源特別是光伏領域,很多龍頭企業都在積極布局儲能,如陽光電源與韓國三星成立合資公司發展儲能技術;科陸與韓國LG合資發展儲能項目;天合光能成立了專門的儲能公司。
多位與會人士表示,儲能應用的加入對于提升光伏系統的靈活性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儲能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分布式光伏發電與微網項目中,這一現象在我國尤為突出。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秘書長張靜認為,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四點:
國家制定了非常積極的屋頂光伏發展計劃并給予電價補貼;
分布式項目從成本和技術特性兩方面都更適合現階段的儲能技術參與;
從國際經驗看分布式能源發電的最終目標是自發自用,儲能的應用必不可少;
光儲模式存在很多創新點和潛在盈利機會,是投融資機構最關注和樂于參與的領域。
德國萊茵TüV大中華區太陽能及燃料電池總經理李衛春對記者表示,光伏與儲能的應用模式是最有市場推廣前景的,電池和PVS整合的方式,對于戶用型的應用是最受歡迎的模式。
據預測,分布式光儲模式在各國仍將快速發展,特別是在日本零售側市場全部打開、德國延長自發自用補貼、澳大利亞出臺戶用儲能補貼政策,以及中國售電側改革的刺激下,隨著儲能成本的降低,分布式光儲具有廣闊商業前景,將催生出更多的商業模式和服務模式。
“從全球范圍來看,從2020年的加州計劃、德國光伏加儲能的補貼,到2015年澳洲PV加光伏的補貼政策、日本SI對儲能補貼和政策的推動,都對儲能技術發展和市場應用起到推動作用。”李衛春說。
據介紹,國外對儲能系統補貼較高。如德國在2013年與2014年撥款5000萬歐元對于中小規模的光伏發電系統配套的儲能系統進行補貼,日本也對符合標準的接入電網的電池儲能項目,給予相當于投資額1/3的補貼。而國內儲能行業尚缺少相關政策支持。
李衛春向記者表示,儲能技術對光伏發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就其應用途徑來說,
一是工業用儲能:儲能技術應用到電力系統,可以構建智能電網,調頻調峰,減少骨干線路配容投入,提高發電效率并保持電網的穩定性;
二是商用儲能:通過電力儲存建設微電網,打造智能城市,實現能源互聯和能源管理;
三是民用儲能:“光伏+儲能+電動汽車+智能家電+遠程控制+無線通訊技術”,用戶只需通過移動APP進行全方位的能源管理。
未來儲能市場不局限于電力存儲
作為陽光三星儲能電源的高級項目經理,畢善奎對儲能行業有著切身的感受。“圈內人都對儲能這個前沿產業有很高的熱情和關注度,但真正能促成的合作訂單少之又少。”
畢善奎認為,從儲能參與光伏項目角度看,由于缺乏儲能相關政策支持,且儲能成本較高,使得合理配備儲能的項目不具備盈利性,也缺乏收益點來吸引資本市場的投入。而用戶側儲能的一些附加價值,如利用較大的峰谷差實現低存高賣的套利、通過參與需求響應獲得額外收益目前在國內也難以實現。
不過,與會人士普遍認為,從應用廣泛性和經濟性角度看,我國光伏+儲能模式的發展還有較大的努力空間。包括提高峰谷電價差、儲能安裝補貼、儲能電價補貼等在內的政策支持是光儲項目建設的不可或缺因素。
《白皮書》顯示,儲能已不再局限于電力存儲技術,儲氫、儲熱和天然氣存儲等技術都將納入進來,未來儲能領域將涌現出更多的商業模式。
一位與會人士告訴記者,相變儲熱在大規模風電并網領域也有很大的應用前景。目前,主要是兩種應用方式,一種是在電源端將風電同熱電聯產機組形成互補,通過應用電加熱設備和大容量儲熱技術,實現風電與熱電聯產機組的熱-電控制解耦,讓供熱出力積極響應風電出力的波動。另一種方式是在負荷端設置棄風供暖系統,即在負荷側增加大容量儲熱裝置,白天風力發電上網,夜間富裕風能發電蓄熱,提升風電的消納能力。
李衛春表示,正如多年前中國剛剛發展光伏的時候,也沒有料想到這個產業能發展得如此迅速,如今的儲能產業雖然面臨多重制約因素,但隨著規模化應用、成本地大幅下降、應用模式和商業模式的創新,誰又能說,儲能不會像光伏那樣,迎來自己的“爆發期”?
中國年復合增長率是全球6倍
《白皮書》顯示,截至2015年底,全球累計運行儲能項目(不含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和儲熱)327個,裝機規模946.8兆瓦。中國累計運行儲能項目(不含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和儲熱)118個,累計裝機規模105.5兆瓦,占全球儲能項目總裝機的11%,年復合增長率(2010-2015)為110%,是全球的六倍之多。
從區域分布上看,美國依舊占據裝機第一的位置,截至2015年底,美國累計裝機規模為426.4兆瓦(運行項目),自2014年起,就開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儲能裝機第一大國,其次是日本和中國,占比分別為33%和11%。
從技術分布上看,鋰離子電池無論在運行項目中,還是在建、規劃項目中,均占據全球裝機第一的位置。鋰離子電池的累計裝機占中國市場總裝機的2/3。
在應用端,我國主要以分布式發電及微網和可再生能源并網領域為主,二者累計裝機規模超過中國市場的80%,特別是前者,無論在累計裝機規模還是項目個數上均占據第一的位置,占比分別為56%和77%。
光伏+儲能催生多種應用和商業模式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4318萬千瓦,超越德國成為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其中,2015年新增裝機容量1513萬千瓦,占全球新增裝機的四分之一以上。利用儲能“調配”作用將光伏和儲能的聯姻可以很好地解決我國光伏產業“棄光限電”這一難題。
目前,在新能源特別是光伏領域,很多龍頭企業都在積極布局儲能,如陽光電源與韓國三星成立合資公司發展儲能技術;科陸與韓國LG合資發展儲能項目;天合光能成立了專門的儲能公司。
多位與會人士表示,儲能應用的加入對于提升光伏系統的靈活性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儲能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分布式光伏發電與微網項目中,這一現象在我國尤為突出。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秘書長張靜認為,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四點:
國家制定了非常積極的屋頂光伏發展計劃并給予電價補貼;
分布式項目從成本和技術特性兩方面都更適合現階段的儲能技術參與;
從國際經驗看分布式能源發電的最終目標是自發自用,儲能的應用必不可少;
光儲模式存在很多創新點和潛在盈利機會,是投融資機構最關注和樂于參與的領域。
德國萊茵TüV大中華區太陽能及燃料電池總經理李衛春對記者表示,光伏與儲能的應用模式是最有市場推廣前景的,電池和PVS整合的方式,對于戶用型的應用是最受歡迎的模式。
據預測,分布式光儲模式在各國仍將快速發展,特別是在日本零售側市場全部打開、德國延長自發自用補貼、澳大利亞出臺戶用儲能補貼政策,以及中國售電側改革的刺激下,隨著儲能成本的降低,分布式光儲具有廣闊商業前景,將催生出更多的商業模式和服務模式。
“從全球范圍來看,從2020年的加州計劃、德國光伏加儲能的補貼,到2015年澳洲PV加光伏的補貼政策、日本SI對儲能補貼和政策的推動,都對儲能技術發展和市場應用起到推動作用。”李衛春說。
據介紹,國外對儲能系統補貼較高。如德國在2013年與2014年撥款5000萬歐元對于中小規模的光伏發電系統配套的儲能系統進行補貼,日本也對符合標準的接入電網的電池儲能項目,給予相當于投資額1/3的補貼。而國內儲能行業尚缺少相關政策支持。
李衛春向記者表示,儲能技術對光伏發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就其應用途徑來說,
一是工業用儲能:儲能技術應用到電力系統,可以構建智能電網,調頻調峰,減少骨干線路配容投入,提高發電效率并保持電網的穩定性;
二是商用儲能:通過電力儲存建設微電網,打造智能城市,實現能源互聯和能源管理;
三是民用儲能:“光伏+儲能+電動汽車+智能家電+遠程控制+無線通訊技術”,用戶只需通過移動APP進行全方位的能源管理。
未來儲能市場不局限于電力存儲
作為陽光三星儲能電源的高級項目經理,畢善奎對儲能行業有著切身的感受。“圈內人都對儲能這個前沿產業有很高的熱情和關注度,但真正能促成的合作訂單少之又少。”
畢善奎認為,從儲能參與光伏項目角度看,由于缺乏儲能相關政策支持,且儲能成本較高,使得合理配備儲能的項目不具備盈利性,也缺乏收益點來吸引資本市場的投入。而用戶側儲能的一些附加價值,如利用較大的峰谷差實現低存高賣的套利、通過參與需求響應獲得額外收益目前在國內也難以實現。
不過,與會人士普遍認為,從應用廣泛性和經濟性角度看,我國光伏+儲能模式的發展還有較大的努力空間。包括提高峰谷電價差、儲能安裝補貼、儲能電價補貼等在內的政策支持是光儲項目建設的不可或缺因素。
《白皮書》顯示,儲能已不再局限于電力存儲技術,儲氫、儲熱和天然氣存儲等技術都將納入進來,未來儲能領域將涌現出更多的商業模式。
一位與會人士告訴記者,相變儲熱在大規模風電并網領域也有很大的應用前景。目前,主要是兩種應用方式,一種是在電源端將風電同熱電聯產機組形成互補,通過應用電加熱設備和大容量儲熱技術,實現風電與熱電聯產機組的熱-電控制解耦,讓供熱出力積極響應風電出力的波動。另一種方式是在負荷端設置棄風供暖系統,即在負荷側增加大容量儲熱裝置,白天風力發電上網,夜間富裕風能發電蓄熱,提升風電的消納能力。
李衛春表示,正如多年前中國剛剛發展光伏的時候,也沒有料想到這個產業能發展得如此迅速,如今的儲能產業雖然面臨多重制約因素,但隨著規模化應用、成本地大幅下降、應用模式和商業模式的創新,誰又能說,儲能不會像光伏那樣,迎來自己的“爆發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