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企業經歷了坎坷的大起大落的發展,對光伏產業的質疑也未間斷,比如說“光伏生產耗能大,污染大,發出來的電還比不上耗電”。這種說法從十余年前起源,流傳甚廣,其實沒有事實依據,也不符合中國光伏業現狀。當下需要解析和改變這些負面理解。
中國政府的清潔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為15%,為滿足這一目標,風電和太陽能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將翻倍。考慮到風電和太陽能發展的困難,政府“十三五”期間還將從政策上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辦法》,明確加強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
光伏的靈活性(處處可貼)和普遍性(陽光普照)使其成為未來最具前途的可再生能源,經過政府與太陽能相關行業十余年的努力,中國光伏電站和分布式分別為3712萬千瓦和606萬千瓦,成為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光伏制造業已經超越起步發展階段,進入了成熟發展的階段。
但是,中國光伏企業經歷了坎坷的大起大落的發展,對光伏產業的質疑也未間斷,比如說“光伏生產耗能大,污染大,發出來的電還比不上耗電”。這種說法從十余年前起源,流傳甚廣,其實沒有事實依據,也不符合中國光伏業現狀。
光伏制造業主要包括晶硅提純、硅錠硅片、光伏電池和光伏組件四個環節。晶硅提純從工業硅粉中提取太陽能級晶硅,然后將硅晶體切割加工、刻蝕清洗、印刷電極制成光伏電池片,再由電池片封裝制成最終的光伏組件。其中,晶硅提純需要在高溫條件下完成,需要消耗大量的電能,約占總耗能的56%-72%,是產業鏈中最主要的化工生產過程。所謂的“高耗能高污染”應該主要針對這一環節。
首先討論光伏的耗能問題。晶硅提純確實是大規模、高耗能產業。然而這不等于光伏產品就是高能耗,需要將單位光伏組件生產中所耗的總能量折算成耗電量,并與組件全壽命發電量進行比較。隨著產業的快速擴張規模化發展與技術進步,中國光伏能耗下降非常迅速,同時政府非常強調光伏生產節能發展。2006年以來隨著技術進步和環保標準提高,中國光伏產業鏈平均綜合電耗大幅度下降,2015年工信部發布的《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規定多晶硅生產過程的電耗須小于120千瓦時/千克;新建和改擴建項目須小于100千瓦時/千克,這一能耗水平應該比較接近目前世界先進水平。
以此折算,2015年符合國家規定的光伏電耗,生產一瓦光伏組件需要0.6-1.2度電,加上硅料環節的耗能,按中國中東部發電小時數1200-1400計,一瓦光伏組件年發電一年多可收回生產所耗電量;西部光照資源豐富地區如果不出現大規模棄光,回收期可能更短。因此,按光伏組件25年壽命計,光伏的發電無論如何遠大于生產耗電。
一方面,光伏生產過程耗電量大約僅占光伏可發電量的5%左右。另一方面,認為光伏高耗能主要是對光伏生產過程和耗能不夠了解。事實上,沒有人比較過三峽電站消耗了400萬噸水泥,其32臺機組的能耗多長時間才能通過發電回收。
其次是光伏制造的污染問題。改良西門子法過程中形成副產物四氯化硅(高污染劇毒廢液)以及氫氣、氯氣等尾氣。四氯化硅如果直接排放,遇潮濕空氣即分解產生氯化氫,這也是所謂“光伏高污染”的依據。然而,中國對于光伏制造業清潔生產早有規范,2010年工信部、發改委、環境保護部發布了《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規定還原尾氣中四氯化硅、氯化氫、氫氣回收利用率不低于98.5%、99%、99%;同時,對晶硅生產的選址、能耗、環保、規模做出了明確規定和限制。中國晶硅生產企業實現了改良西門子法的閉路循環生產,做到“可控可還”,從合成到蒸餾,從還原到尾氣分離,實現循環利用。所以光伏制造高污染之說沒有事實根據。
2015年的《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進一步提高了光伏各生產環節的清潔生產標準。規范規定光伏制造企業應采用工藝先進、節能環保、產品質量好、生產成本低的生產技術和設備。光伏制造企業需要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未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項目不得開工建設。另外,還規范了對廢氣、廢水、惡臭污染物、工業固體廢物及噪聲的排放、處置或綜合利用,特別強調四氯化硅等危險廢物應委托具備相應處理能力的有資質單位進行妥善利用或處置。
所以,如果中國光伏企業遵守國家規定進行生產,應該不存在高污染。中國光伏企業從出口西方國家開始發展,普遍通過了國際產品出口認證,如美國UL或者德國TUV標準認證。這些認證中包含清潔生產內容,可以說中國主要光伏制造公司在節能環保上,也稱得上是高標準嚴要求。
綜上,中國光伏制造業發展之初或許存在過比較高的耗能和污染,但在規模發展后這些問題應該已經得到了基本解決。因此,需要解析和改變所謂的“光伏高耗能高污染”的負面理解。當然,光伏行業作為清潔能源的杰出代表,需要自律,盡可能在所有生產環節進一步節能減排。
中國政府的清潔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為15%,為滿足這一目標,風電和太陽能在一次能源中的比例將翻倍。考慮到風電和太陽能發展的困難,政府“十三五”期間還將從政策上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管理辦法》,明確加強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
光伏的靈活性(處處可貼)和普遍性(陽光普照)使其成為未來最具前途的可再生能源,經過政府與太陽能相關行業十余年的努力,中國光伏電站和分布式分別為3712萬千瓦和606萬千瓦,成為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光伏制造業已經超越起步發展階段,進入了成熟發展的階段。
但是,中國光伏企業經歷了坎坷的大起大落的發展,對光伏產業的質疑也未間斷,比如說“光伏生產耗能大,污染大,發出來的電還比不上耗電”。這種說法從十余年前起源,流傳甚廣,其實沒有事實依據,也不符合中國光伏業現狀。
光伏制造業主要包括晶硅提純、硅錠硅片、光伏電池和光伏組件四個環節。晶硅提純從工業硅粉中提取太陽能級晶硅,然后將硅晶體切割加工、刻蝕清洗、印刷電極制成光伏電池片,再由電池片封裝制成最終的光伏組件。其中,晶硅提純需要在高溫條件下完成,需要消耗大量的電能,約占總耗能的56%-72%,是產業鏈中最主要的化工生產過程。所謂的“高耗能高污染”應該主要針對這一環節。
首先討論光伏的耗能問題。晶硅提純確實是大規模、高耗能產業。然而這不等于光伏產品就是高能耗,需要將單位光伏組件生產中所耗的總能量折算成耗電量,并與組件全壽命發電量進行比較。隨著產業的快速擴張規模化發展與技術進步,中國光伏能耗下降非常迅速,同時政府非常強調光伏生產節能發展。2006年以來隨著技術進步和環保標準提高,中國光伏產業鏈平均綜合電耗大幅度下降,2015年工信部發布的《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規定多晶硅生產過程的電耗須小于120千瓦時/千克;新建和改擴建項目須小于100千瓦時/千克,這一能耗水平應該比較接近目前世界先進水平。
以此折算,2015年符合國家規定的光伏電耗,生產一瓦光伏組件需要0.6-1.2度電,加上硅料環節的耗能,按中國中東部發電小時數1200-1400計,一瓦光伏組件年發電一年多可收回生產所耗電量;西部光照資源豐富地區如果不出現大規模棄光,回收期可能更短。因此,按光伏組件25年壽命計,光伏的發電無論如何遠大于生產耗電。
一方面,光伏生產過程耗電量大約僅占光伏可發電量的5%左右。另一方面,認為光伏高耗能主要是對光伏生產過程和耗能不夠了解。事實上,沒有人比較過三峽電站消耗了400萬噸水泥,其32臺機組的能耗多長時間才能通過發電回收。
其次是光伏制造的污染問題。改良西門子法過程中形成副產物四氯化硅(高污染劇毒廢液)以及氫氣、氯氣等尾氣。四氯化硅如果直接排放,遇潮濕空氣即分解產生氯化氫,這也是所謂“光伏高污染”的依據。然而,中國對于光伏制造業清潔生產早有規范,2010年工信部、發改委、環境保護部發布了《多晶硅行業準入條件》,規定還原尾氣中四氯化硅、氯化氫、氫氣回收利用率不低于98.5%、99%、99%;同時,對晶硅生產的選址、能耗、環保、規模做出了明確規定和限制。中國晶硅生產企業實現了改良西門子法的閉路循環生產,做到“可控可還”,從合成到蒸餾,從還原到尾氣分離,實現循環利用。所以光伏制造高污染之說沒有事實根據。
2015年的《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進一步提高了光伏各生產環節的清潔生產標準。規范規定光伏制造企業應采用工藝先進、節能環保、產品質量好、生產成本低的生產技術和設備。光伏制造企業需要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未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項目不得開工建設。另外,還規范了對廢氣、廢水、惡臭污染物、工業固體廢物及噪聲的排放、處置或綜合利用,特別強調四氯化硅等危險廢物應委托具備相應處理能力的有資質單位進行妥善利用或處置。
所以,如果中國光伏企業遵守國家規定進行生產,應該不存在高污染。中國光伏企業從出口西方國家開始發展,普遍通過了國際產品出口認證,如美國UL或者德國TUV標準認證。這些認證中包含清潔生產內容,可以說中國主要光伏制造公司在節能環保上,也稱得上是高標準嚴要求。
綜上,中國光伏制造業發展之初或許存在過比較高的耗能和污染,但在規模發展后這些問題應該已經得到了基本解決。因此,需要解析和改變所謂的“光伏高耗能高污染”的負面理解。當然,光伏行業作為清潔能源的杰出代表,需要自律,盡可能在所有生產環節進一步節能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