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從溫州市電力部門獲悉,從國家允許個人安裝光伏設備并網發電以來,溫州市有180戶家庭安裝了光伏設備。安裝了光伏設備,自己可免費用電,余電可賣給電力部門,國家還有補貼。按說這樣的好事,應該受到追捧,但事實上,溫州市安裝光伏發電設備的居民數,在全省處于末位。推廣之慢,原因何在?
安裝后,他家每年省4000多元
2013年,國家允許個人安裝光伏設備并網發電。同年12月,家住鹿城區五馬街道新街公寓的胡雷經所有鄰居的同意,花2萬元建立“屋頂發電站”成功并網運行,是較早一批的受益者。
胡先生家有8口人,沒有安裝光伏設備前,平均每個月用電要600多元。為了節省用電支出,他才決定嘗試安裝“屋頂發電站”。讓他開心的是,自從“屋頂發電站”發電后,他家用電再也不愁了,只有遇到天氣不好的情況,才需要使用電力公司的電。綜合算下來,每年電費支出可以節省4000多元。
胡先生說,他的光伏設備理論上可用25年,這樣算,他5年左右能收回成本。他家還能把余電賣給電力部門,而供電部門按浙江省分布式光伏上網標桿電價收購。
另外,國家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全電量補貼政策,電價補貼標準為0.42元(含稅),市政府對(居民)分布式光伏發電由當地發改部門審核的給予每度電0.3元補貼。
溫州戶數處全省末位,業內人士分析推廣慢的原因
據國網溫州電力公司的統計數據表明,截至目前,全市共受理居民自建光伏發電項目180個,裝機容量1090.66千瓦。其中,111個并網運行,裝機容量743.39千瓦。并網運行的“屋頂發電站”,分布在洞頭、樂清、文成和鹿城等地,其中樂清最為集中,這與當地光伏產業的發展息息相關。但“屋頂光伏發電”在溫州的推廣,并不理想,目前并網發電的居民數,在全省處于末位。
對此,溫州電力公司營銷部相關人員分析,雖然國家有政策扶持,但并不是所有屋頂都可隨意安排光伏發電。家用光伏發電項目涉及屋頂物權,原則上要求申請報裝人是屋頂產權所有人且不存在產權糾紛。也就是說,要安裝光伏設備,最為理想的擁有自己屋頂的“落地房”和別墅。如果是單元樓,屋頂屬于公用面積,需要業主委員會或這一幢樓的居民同意才可安裝,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申報門檻。市區大部分屬于商品房,有安裝想法的人,很難拿到所有居民的簽字,只有放棄安裝,所以申請安裝光伏發電的居民并不多。
另一個原因,在于很多人覺得投資周期長。很多前往報裝窗口咨詢的居民,一聽說要花好幾萬進行初期投資,需要6到7年才能收回,就打了退堂鼓。另外,一些農村的青壯年外出打工,年齡大的人用電不多、對光伏發電的認識有限等,都限制了光伏發電設備的推廣。
安裝后,他家每年省4000多元
2013年,國家允許個人安裝光伏設備并網發電。同年12月,家住鹿城區五馬街道新街公寓的胡雷經所有鄰居的同意,花2萬元建立“屋頂發電站”成功并網運行,是較早一批的受益者。
胡先生家有8口人,沒有安裝光伏設備前,平均每個月用電要600多元。為了節省用電支出,他才決定嘗試安裝“屋頂發電站”。讓他開心的是,自從“屋頂發電站”發電后,他家用電再也不愁了,只有遇到天氣不好的情況,才需要使用電力公司的電。綜合算下來,每年電費支出可以節省4000多元。
胡先生說,他的光伏設備理論上可用25年,這樣算,他5年左右能收回成本。他家還能把余電賣給電力部門,而供電部門按浙江省分布式光伏上網標桿電價收購。
另外,國家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全電量補貼政策,電價補貼標準為0.42元(含稅),市政府對(居民)分布式光伏發電由當地發改部門審核的給予每度電0.3元補貼。
溫州戶數處全省末位,業內人士分析推廣慢的原因
據國網溫州電力公司的統計數據表明,截至目前,全市共受理居民自建光伏發電項目180個,裝機容量1090.66千瓦。其中,111個并網運行,裝機容量743.39千瓦。并網運行的“屋頂發電站”,分布在洞頭、樂清、文成和鹿城等地,其中樂清最為集中,這與當地光伏產業的發展息息相關。但“屋頂光伏發電”在溫州的推廣,并不理想,目前并網發電的居民數,在全省處于末位。
對此,溫州電力公司營銷部相關人員分析,雖然國家有政策扶持,但并不是所有屋頂都可隨意安排光伏發電。家用光伏發電項目涉及屋頂物權,原則上要求申請報裝人是屋頂產權所有人且不存在產權糾紛。也就是說,要安裝光伏設備,最為理想的擁有自己屋頂的“落地房”和別墅。如果是單元樓,屋頂屬于公用面積,需要業主委員會或這一幢樓的居民同意才可安裝,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申報門檻。市區大部分屬于商品房,有安裝想法的人,很難拿到所有居民的簽字,只有放棄安裝,所以申請安裝光伏發電的居民并不多。
另一個原因,在于很多人覺得投資周期長。很多前往報裝窗口咨詢的居民,一聽說要花好幾萬進行初期投資,需要6到7年才能收回,就打了退堂鼓。另外,一些農村的青壯年外出打工,年齡大的人用電不多、對光伏發電的認識有限等,都限制了光伏發電設備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