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黑龍江太陽能發電裝機增長7萬千瓦,發電量4577萬千瓦時,同比增長336%;吉林省新增光伏發電并網容量35.46萬千瓦,同比增長28345.32%。另外,自2012年遼寧第一座光伏電站投產以來的三年多時間,該省光伏裝機規模年均增長242.3%。
協鑫新能源副總裁許天長在近日召開的東北能源經濟轉型與光伏產業展望論壇上表示,今年以來,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措施激活了東北地區光伏等新能源的迅速發展,當前的光伏“北大荒”具有成為光伏“北大倉”的巨大潛力。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相對于全國其他地區,東北地區的光伏應用規模并不算太大,但目前該區域大部分地區光伏電站發電小時數遠高于全國同類資源地區。在這背后,不僅反映出國家的政策支持,更能體現出本地政府部門、電網公司等實現能源經濟轉型的決心。如今,當地正在開展建設電力外送通道、提升新能源占比等方面的工作,為大規模開發建設光伏電站打開了方便之門。
基礎良好電站建設條件得天獨厚
眾所周知,光伏最離不開的主要資源就是太陽能,這個產業說起來似乎有點兒“靠天吃飯”的意思,光照資源是產業的基礎。
在東北地區,首先就是光照資源十分豐富。目前東北大部分區域處在II類地區的較高水平,年有效日照時間長。數據顯示,黑龍江省全年太陽能輻射總量為120萬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時數在2400-2800小時之間;吉林的西北部年平均日照時數可以達到2900小時以上;遼寧全省陽光輻射年總量則在100-200卡/平方厘米之間,年日照時數2100-2600小時。
東北不僅光照資源豐富,而且農業經濟發達,土地等可用建設場所較多。現在,農光互補、林光互補方面優勢較為明顯。
據了解,黑龍江全省耕地面積960.1萬公頃,是全國耕地最多的省份,國營農場也比較多,103個大型國營農場擁有耕地206.8萬公頃,占全省的21.5%,占全國國營農場的4.3%;吉林耕地總量占土地總面積的30%,在全國排第9位,其中農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農田水利用地、養殖水面等)約1639.32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86%,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遼寧林地面積569.07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8.47%,是各類土地中面積最大的一類。
另外,相對我國西部地區,東北電網比較完善,光伏電力接入通道相對齊備。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光伏發電成本不斷下降,經濟性不斷上升。按照行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中東部地區建設成本降到每瓦7~8元,發電成本每千瓦時0.8元左右;西部地區建設成本降到每瓦6~7元,發電成本每千瓦時0.7元左右。由此不難想象,“十三五”期間,東北將可能成為光伏企業投資的新藍海。
正視痛點著力破解“窩電”難題
就全國來看,在光伏產業發展上,各地也都會遇到一些新的問題:比如,江浙一帶光照充裕,光伏企業近些年紛紛往里扎,但土地資源逐年匱乏,電價補助漸行漸遠;甘肅、新疆等地區雖然土地資源豐富,但并網消納能力差,致使棄光率居高不下。
對于東北地區來說,雖然目前有很多光伏發展的有利條件,但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電力需求必然下滑,與目前電力裝機過快形成矛盾,“窩電”問題將有加重的趨勢。數據顯示,2015年,東北地區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下降1.7%,增速同比回落3.4個百分點。棄電現象頻發。
為此,在今年7月11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推動東北地區電力協調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從供需兩側推動解決東北地區“窩電”問題,并明確了多項重點任務,其中首要的即為加快電力外送通道建設。
《意見》提出:今年開工建設扎魯特至青州±800千伏直流工程,2017年建成投產,促進東北地區各類電源外送;到2019年力爭實現赤峰地區(元寶山)電廠改接河北電網工程建成投產,增加清潔能源富集的赤峰地區向華北送電約200萬千瓦。
在火電與風電建設方面,《意見》要求,嚴格控制煤電新增規模及建設節奏,在東北地區取消煤電項目190萬千瓦,緩核煤電項目210萬千瓦,緩建煤電項目357萬千瓦。科學控制風電新增規模及建設節奏,棄風限電比例超過20%的地區不得安排新的建設項目。這對東北光伏產業來說,是一大利好消息,必將推動其實現更大的發展。
根據《意見》,今年將在東北地區選擇若干區域開展電能替代試點示范,鼓勵先行先試,編制實施方案,實施以電代煤、以電代油。此舉將提升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屆時東北電網的電力消納能力將增強。
吉林作為風能大省,其中白城地區風資源豐富。由于受多種因素影響,白城地區棄風現象嚴重。白城通過開展棄風供暖、棄風替代燃煤發電等方式,在城市供暖、高能耗企業發展、家庭用電、農業排灌、城市亮化等方面全面實施電能替代,進一步解決白城風電消納問題。去年吉林全省替代電量超15億千瓦時。
據了解,近年來,黑龍江省全面落實綠色能源發展戰略,積極開展重點區域和領域電能替代推廣工作,并大力推廣電動汽車,截至2015年末,形成替代電量2.68億千瓦時;目前遼寧則重點在城市集中供暖、工商業等領域推廣電能替代技術,2015年共完成電能替代電量41.16億千瓦時。
國網黑龍江省電力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為適應光伏發電迅猛發展的需要,接下來將從促進電源結構優化、增強電源調峰能力等方面,進一步推動“綠色”電能替代,積極推進光伏的并網消納。
轉型發展振興東北戰略成重要助推力
東北地區作為我國老工業基地,能源消費結構單一,主要依靠煤。然而,片面倚重工業尤其是資源型工業的發展模式,使東北也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資源詛咒”,眾多資源型城市難以改變單一的產業結構,老工業基地的增長速度持續放緩。另外,目前隨著煤炭去產能的步伐加快,未來煤炭在能源消費中的占比肯定是要降低的,能源轉型升級發展已成為大趨勢。
為此,今年4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這是繼2014年出臺的《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之后,國家層面出臺的又一個強調東北地區要實現能源轉型升級發展的文件。
以火電與新能源矛盾爆發、金融危機沖擊的2008年為分水嶺,當發展“低碳經濟浪潮”席卷全球之際,國家電投吉林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吉林省的能源企業轉型升級發展的縮影。據了解,該公司作為吉林省唯一以發電為主營業務的綜合能源類上市公司,為了實現轉型發展,著力在企業自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自我加壓、自我革新,完成了由單一火電向風、光等綜合能源供應商的完美蛻變,在經濟新常態下,如今走出了一條清潔能源新動能和傳統火電改造雙輪驅動的新路。
為了落實綠色低碳發展戰略,早在2015年7月,遼寧省在印發的《關于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方案》中就明確提出:鼓勵開發并網電站及分布式光伏電站應用產品,以應用帶動產業規模提升和技術進步,努力打造遼寧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如今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下,光伏發電項目現已遍及遼寧省14個市。根據相關規劃,到“十三五”末,遼寧省66千伏及以下新能源裝機總容量將達到727.54萬千瓦,其中光伏占比109.3萬千瓦。
黑龍江則審時度勢,以中央提出的振興東北戰略為契機,緊緊跟隨國家“十三五”能源轉型發展戰略,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其豐厚的光照資源,為光伏產業在黑龍江省的大發展大開綠燈。
在廣袤的東北地區,國家振興東北戰略已經成為了重要推動力,力促當地光伏產業積攢力量,大步發展。
協鑫新能源副總裁許天長在近日召開的東北能源經濟轉型與光伏產業展望論壇上表示,今年以來,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措施激活了東北地區光伏等新能源的迅速發展,當前的光伏“北大荒”具有成為光伏“北大倉”的巨大潛力。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相對于全國其他地區,東北地區的光伏應用規模并不算太大,但目前該區域大部分地區光伏電站發電小時數遠高于全國同類資源地區。在這背后,不僅反映出國家的政策支持,更能體現出本地政府部門、電網公司等實現能源經濟轉型的決心。如今,當地正在開展建設電力外送通道、提升新能源占比等方面的工作,為大規模開發建設光伏電站打開了方便之門。
基礎良好電站建設條件得天獨厚
眾所周知,光伏最離不開的主要資源就是太陽能,這個產業說起來似乎有點兒“靠天吃飯”的意思,光照資源是產業的基礎。
在東北地區,首先就是光照資源十分豐富。目前東北大部分區域處在II類地區的較高水平,年有效日照時間長。數據顯示,黑龍江省全年太陽能輻射總量為120萬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時數在2400-2800小時之間;吉林的西北部年平均日照時數可以達到2900小時以上;遼寧全省陽光輻射年總量則在100-200卡/平方厘米之間,年日照時數2100-2600小時。
東北不僅光照資源豐富,而且農業經濟發達,土地等可用建設場所較多。現在,農光互補、林光互補方面優勢較為明顯。
據了解,黑龍江全省耕地面積960.1萬公頃,是全國耕地最多的省份,國營農場也比較多,103個大型國營農場擁有耕地206.8萬公頃,占全省的21.5%,占全國國營農場的4.3%;吉林耕地總量占土地總面積的30%,在全國排第9位,其中農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農田水利用地、養殖水面等)約1639.32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86%,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7個百分點;遼寧林地面積569.07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8.47%,是各類土地中面積最大的一類。
另外,相對我國西部地區,東北電網比較完善,光伏電力接入通道相對齊備。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光伏發電成本不斷下降,經濟性不斷上升。按照行業發展規劃,到2020年,中東部地區建設成本降到每瓦7~8元,發電成本每千瓦時0.8元左右;西部地區建設成本降到每瓦6~7元,發電成本每千瓦時0.7元左右。由此不難想象,“十三五”期間,東北將可能成為光伏企業投資的新藍海。
正視痛點著力破解“窩電”難題
就全國來看,在光伏產業發展上,各地也都會遇到一些新的問題:比如,江浙一帶光照充裕,光伏企業近些年紛紛往里扎,但土地資源逐年匱乏,電價補助漸行漸遠;甘肅、新疆等地區雖然土地資源豐富,但并網消納能力差,致使棄光率居高不下。
對于東北地區來說,雖然目前有很多光伏發展的有利條件,但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電力需求必然下滑,與目前電力裝機過快形成矛盾,“窩電”問題將有加重的趨勢。數據顯示,2015年,東北地區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下降1.7%,增速同比回落3.4個百分點。棄電現象頻發。
為此,在今年7月11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推動東北地區電力協調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從供需兩側推動解決東北地區“窩電”問題,并明確了多項重點任務,其中首要的即為加快電力外送通道建設。
《意見》提出:今年開工建設扎魯特至青州±800千伏直流工程,2017年建成投產,促進東北地區各類電源外送;到2019年力爭實現赤峰地區(元寶山)電廠改接河北電網工程建成投產,增加清潔能源富集的赤峰地區向華北送電約200萬千瓦。
在火電與風電建設方面,《意見》要求,嚴格控制煤電新增規模及建設節奏,在東北地區取消煤電項目190萬千瓦,緩核煤電項目210萬千瓦,緩建煤電項目357萬千瓦。科學控制風電新增規模及建設節奏,棄風限電比例超過20%的地區不得安排新的建設項目。這對東北光伏產業來說,是一大利好消息,必將推動其實現更大的發展。
根據《意見》,今年將在東北地區選擇若干區域開展電能替代試點示范,鼓勵先行先試,編制實施方案,實施以電代煤、以電代油。此舉將提升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屆時東北電網的電力消納能力將增強。
吉林作為風能大省,其中白城地區風資源豐富。由于受多種因素影響,白城地區棄風現象嚴重。白城通過開展棄風供暖、棄風替代燃煤發電等方式,在城市供暖、高能耗企業發展、家庭用電、農業排灌、城市亮化等方面全面實施電能替代,進一步解決白城風電消納問題。去年吉林全省替代電量超15億千瓦時。
據了解,近年來,黑龍江省全面落實綠色能源發展戰略,積極開展重點區域和領域電能替代推廣工作,并大力推廣電動汽車,截至2015年末,形成替代電量2.68億千瓦時;目前遼寧則重點在城市集中供暖、工商業等領域推廣電能替代技術,2015年共完成電能替代電量41.16億千瓦時。
國網黑龍江省電力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為適應光伏發電迅猛發展的需要,接下來將從促進電源結構優化、增強電源調峰能力等方面,進一步推動“綠色”電能替代,積極推進光伏的并網消納。
轉型發展振興東北戰略成重要助推力
東北地區作為我國老工業基地,能源消費結構單一,主要依靠煤。然而,片面倚重工業尤其是資源型工業的發展模式,使東北也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資源詛咒”,眾多資源型城市難以改變單一的產業結構,老工業基地的增長速度持續放緩。另外,目前隨著煤炭去產能的步伐加快,未來煤炭在能源消費中的占比肯定是要降低的,能源轉型升級發展已成為大趨勢。
為此,今年4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這是繼2014年出臺的《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之后,國家層面出臺的又一個強調東北地區要實現能源轉型升級發展的文件。
以火電與新能源矛盾爆發、金融危機沖擊的2008年為分水嶺,當發展“低碳經濟浪潮”席卷全球之際,國家電投吉林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吉林省的能源企業轉型升級發展的縮影。據了解,該公司作為吉林省唯一以發電為主營業務的綜合能源類上市公司,為了實現轉型發展,著力在企業自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自我加壓、自我革新,完成了由單一火電向風、光等綜合能源供應商的完美蛻變,在經濟新常態下,如今走出了一條清潔能源新動能和傳統火電改造雙輪驅動的新路。
為了落實綠色低碳發展戰略,早在2015年7月,遼寧省在印發的《關于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方案》中就明確提出:鼓勵開發并網電站及分布式光伏電站應用產品,以應用帶動產業規模提升和技術進步,努力打造遼寧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如今在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下,光伏發電項目現已遍及遼寧省14個市。根據相關規劃,到“十三五”末,遼寧省66千伏及以下新能源裝機總容量將達到727.54萬千瓦,其中光伏占比109.3萬千瓦。
黑龍江則審時度勢,以中央提出的振興東北戰略為契機,緊緊跟隨國家“十三五”能源轉型發展戰略,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其豐厚的光照資源,為光伏產業在黑龍江省的大發展大開綠燈。
在廣袤的東北地區,國家振興東北戰略已經成為了重要推動力,力促當地光伏產業積攢力量,大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