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融資租賃無論在國際還是國內都在逐漸深入,是一種多元化的設計模式,但是還需要更多的專業性。
近幾年,光伏行業受益于國家政策利好,但依然面臨補貼缺位、棄光限電、土地問題顯在化等一系列問題。光伏企業能否一如既往的占得有利地位,融資也成為諸多光伏企業面臨的新的考驗。而融資租賃作為一種創新融資手段,在光伏電站的資金來源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光伏行業一片繁榮景象
近幾年,光伏行業受益于國家政策利好,跑出了震驚世界的“中國速度”。2015年底我國新增光伏裝機15.13GW、累計裝機量達到43.18GW,已超越德國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光伏市場。
而受益于“6·30搶裝潮”,2016上半年光伏新增裝機超過20GW,預計全年將達到25-30GW甚至更多,我國仍將保持新增裝機的世界第一。2016年上半年,光伏市場的出貨量和裝機量再次呈現爆發式增長,多數光伏企業業績飄紅。
以組件市場為例,大多數光伏組件企業盈利,營收增長超兩位數。日前,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給出了一組數據:2016年上半年,我國光伏組件產量約為27GW,2015年上半年19.6GW,同比增長37.8%。業內預計上半年電池組件出口額達68億美元,出口量約13GW。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表示,我國多晶硅上半年的產量達9.5萬噸,相比去年同期增長28.4%。硅片上半年產量68億片,同比增長51%。電池和組件的產量分別為25GW和27GW,同比增長37.4%和增長37.8%。據透露,上半年光伏裝機量已超過20GW,相比去年同期翻了3倍。根據工信部對主要從事光伏組件的38家企業相關數據的統計,平均利潤率達到了5%,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
融資租賃解融資難題
然而繁榮背后,光伏行業依舊面臨著可再生能源基金資金不足、棄光限電、土地問題、補貼機制和市場不協調等多方面的挑戰。其中,融資難一直是困擾我國光伏發電行業發展的一大痛點。2015年以來,融資租賃作為一種創新融資手段,在光伏電站的資金來源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光伏發電在市場培育初期,主要得益于政策驅動。近年來受補貼政策的刺激,我國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屢創新高。長期來看,補貼政策逐步退出將是必然趨勢,屆時行業發展將更多依靠技術驅動。而在光伏發電新舊驅動轉換的過程中,資本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目前,國內光伏發電投資商除國家電投、華能、華電、國電、大唐等傳統大型發電集團外,還有很多新晉的民營企業。這些民營企業由于資產規模較小,達不到銀行貸款的不動產抵押或第三方擔保等條件,因此很難獲得低利率的銀行貸款支持。
相比之下,融資租賃雖然利率較高,但是操作更靈活,而且光伏電站設備占比高、長期運營的特性更符合融資租賃的要求。2016年初,中信金融租賃有限公司與江山控股有限公司簽署協議,為后者建設光伏電站提供100億元的授信。據參會的業內人士介紹,近兩年來,由于銀行貸款的限制,融資租賃正成為光伏電站投資中越來越重要的資金來源,多家融資租賃公司在光伏發電項目上的投放已達到100億元以上的規模。
融資租賃面臨風險投資需謹慎
由于當前金融背景的租賃企業很大程度上照搬了商業銀行的考核思維與模式,基于完成指標和任務的考量,還是主要考慮介入地面光伏電站,分布式由于規模小很難入“法眼”。但無論是地面電站或是分布式電站,光伏發電融資租賃均面臨諸多風險。
對于地面電站而言,最大的風險仍然是限電、補貼拖欠造成的電站現金流不穩定。而對于分布式光伏項目,雖然基本不存在限電、補貼拖欠的問題,但是由于項目建設在業主的屋頂上,所發電量需要賣給業主獲取電費收益,因此屋頂業主的信譽、企業經營的穩定性等風險都會影響到項目運營期的現金流。
為有效規避上述風險,融資租賃公司需不斷提高在光伏領域的專業性,從四個方面去規避風險:一是考慮光照的可驗證性;二是土地的合規性;三是指標的有效性;四是造價的合理性。除此之外,引入第三方評級、增信等措施對于規避項目風險也必不可少。從貸前評估、貸后監控兩個方面出發,為金融機構提供針對光伏電站全生命周期的大數據分析平臺、風險評估和風險管控平臺。
業內人士表示,從金融管理角度來說,融資租賃一般都會考慮項目的信用風險、政策風險、操作風險、運營風險和市場變化的風險;而從電站角度看,一是電站投資人,以及增信方式;二是電站資源屬性,比如上網小時,轉化資源的條件,以及電力的消納、送出這些條件跟效益性有關的屬性;三是好項目,主要涉及光伏電站的建設期以及運營期的控制和管理。總體而言,目前融資租賃無論在國際還是國內都在逐漸深入,是一種多元化的設計模式,但是還需要更多的專業性。
融資租賃解光伏資金難題助行業跑出“中國速度”
近幾年,光伏行業受益于國家政策利好,但依然面臨補貼缺位、棄光限電、土地問題顯在化等一系列問題。光伏企業能否一如既往的占得有利地位,融資也成為諸多光伏企業面臨的新的考驗。而融資租賃作為一種創新融資手段,在光伏電站的資金來源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光伏行業一片繁榮景象
近幾年,光伏行業受益于國家政策利好,跑出了震驚世界的“中國速度”。2015年底我國新增光伏裝機15.13GW、累計裝機量達到43.18GW,已超越德國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光伏市場。
而受益于“6·30搶裝潮”,2016上半年光伏新增裝機超過20GW,預計全年將達到25-30GW甚至更多,我國仍將保持新增裝機的世界第一。2016年上半年,光伏市場的出貨量和裝機量再次呈現爆發式增長,多數光伏企業業績飄紅。
以組件市場為例,大多數光伏組件企業盈利,營收增長超兩位數。日前,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給出了一組數據:2016年上半年,我國光伏組件產量約為27GW,2015年上半年19.6GW,同比增長37.8%。業內預計上半年電池組件出口額達68億美元,出口量約13GW。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表示,我國多晶硅上半年的產量達9.5萬噸,相比去年同期增長28.4%。硅片上半年產量68億片,同比增長51%。電池和組件的產量分別為25GW和27GW,同比增長37.4%和增長37.8%。據透露,上半年光伏裝機量已超過20GW,相比去年同期翻了3倍。根據工信部對主要從事光伏組件的38家企業相關數據的統計,平均利潤率達到了5%,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
融資租賃解融資難題
然而繁榮背后,光伏行業依舊面臨著可再生能源基金資金不足、棄光限電、土地問題、補貼機制和市場不協調等多方面的挑戰。其中,融資難一直是困擾我國光伏發電行業發展的一大痛點。2015年以來,融資租賃作為一種創新融資手段,在光伏電站的資金來源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光伏發電在市場培育初期,主要得益于政策驅動。近年來受補貼政策的刺激,我國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屢創新高。長期來看,補貼政策逐步退出將是必然趨勢,屆時行業發展將更多依靠技術驅動。而在光伏發電新舊驅動轉換的過程中,資本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目前,國內光伏發電投資商除國家電投、華能、華電、國電、大唐等傳統大型發電集團外,還有很多新晉的民營企業。這些民營企業由于資產規模較小,達不到銀行貸款的不動產抵押或第三方擔保等條件,因此很難獲得低利率的銀行貸款支持。
相比之下,融資租賃雖然利率較高,但是操作更靈活,而且光伏電站設備占比高、長期運營的特性更符合融資租賃的要求。2016年初,中信金融租賃有限公司與江山控股有限公司簽署協議,為后者建設光伏電站提供100億元的授信。據參會的業內人士介紹,近兩年來,由于銀行貸款的限制,融資租賃正成為光伏電站投資中越來越重要的資金來源,多家融資租賃公司在光伏發電項目上的投放已達到100億元以上的規模。
融資租賃面臨風險投資需謹慎
由于當前金融背景的租賃企業很大程度上照搬了商業銀行的考核思維與模式,基于完成指標和任務的考量,還是主要考慮介入地面光伏電站,分布式由于規模小很難入“法眼”。但無論是地面電站或是分布式電站,光伏發電融資租賃均面臨諸多風險。
對于地面電站而言,最大的風險仍然是限電、補貼拖欠造成的電站現金流不穩定。而對于分布式光伏項目,雖然基本不存在限電、補貼拖欠的問題,但是由于項目建設在業主的屋頂上,所發電量需要賣給業主獲取電費收益,因此屋頂業主的信譽、企業經營的穩定性等風險都會影響到項目運營期的現金流。
為有效規避上述風險,融資租賃公司需不斷提高在光伏領域的專業性,從四個方面去規避風險:一是考慮光照的可驗證性;二是土地的合規性;三是指標的有效性;四是造價的合理性。除此之外,引入第三方評級、增信等措施對于規避項目風險也必不可少。從貸前評估、貸后監控兩個方面出發,為金融機構提供針對光伏電站全生命周期的大數據分析平臺、風險評估和風險管控平臺。
業內人士表示,從金融管理角度來說,融資租賃一般都會考慮項目的信用風險、政策風險、操作風險、運營風險和市場變化的風險;而從電站角度看,一是電站投資人,以及增信方式;二是電站資源屬性,比如上網小時,轉化資源的條件,以及電力的消納、送出這些條件跟效益性有關的屬性;三是好項目,主要涉及光伏電站的建設期以及運營期的控制和管理。總體而言,目前融資租賃無論在國際還是國內都在逐漸深入,是一種多元化的設計模式,但是還需要更多的專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