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22日開幕的“2016年首屆德令哈光熱大會”上,國家能源局官員首次披露了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出爐的前因后果,解釋1.15元電價的由來,還有下一步的方向。
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是怎么出臺的?
國際背景
2015年底,全球太陽能熱發電裝機大約是500萬千瓦,5年前只有200萬千瓦左右。全球去年時間干了以前所有的裝機量,可以看出全球的太陽能熱發電已經是爆發期。
美國在做項目,發展中國家,印度、摩納哥,也在做一些項目,直接替代化石能源。對于太陽能熱發電,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是越來越看重的。
國內背景
其實在“十二五”的五年內,太陽能熱發電產業已經有很好的積累。有了八達嶺項目,以及“十二五”后期,中控建成的1萬千瓦的商業化項目。
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積累,無論理論研究、技術、產業鏈,都具備了規模化發展的基礎。所以,在這個時間點,才出臺了示范項目的政策。
示范項目有什么用?
這些示范項目的目的和意義主要是4個方面:
1、產業化,希望通過示范項目,能促進多種技術的產業化。示范項目主要是三種主流技術。
這些技術已經被國外反復驗證,是比較成熟的,已經具備大規模商業化發展的技術路線,希望通過項目建設,在中國落地和產業化。
2、希望通過示范項目,培育全產業鏈生產能力、系統集成能力,真正把太陽能熱發電產業打造成戰略性新興產業。
所以,要求投資企業和關鍵設備制造企業,必須要結成緊密的合作關系,真正去為打造產業鏈服務。
3、還要探索先進技術,不能只引進國外的,還要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所以要求示范項目,必須承諾一些先進的技術指標和先進的效率。
示范項目的表格里也有他們承諾的效率。將來在建設過程中,建成后,都會去進行驗收,驗收過程會特別對承諾的指標進行驗證。
4、希望示范項目要形成全國范圍的很好的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打造政策支持的體系和框架。
通過這些示范項目,總結項目建設和運行經驗,健全政策和行業管理體系,完善各項指標,完善檢測認證體系,推動產業的規模化發展。
太陽能熱發電的形勢到底怎么樣?
現在是太陽能熱發電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最好的時代?
1、出臺了電價政策,示范項目135萬千瓦已經印發,已經真正開始做起來了。
很多業內人士認為1.15元的電價比較低,我們認為這個電價是比較科學合理的。如果過高電價,不僅對將來的補貼有壓力,更重要的是,電價過高,魚龍混雜的企業可能都會進入這個產業。
這個1.15的電價,只有真正在行業里出類拔萃的企業、精英企業才可以做得下來,其他企業沒有去做和倒手的空間。這個電價能達到優勝劣汰的效果,不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
2、“十二五”期間,太陽能熱發電已經有了很好的產業基礎。無論理論研究、關鍵設備,到形成產業鏈,已經具備了大規模發展的潛力。
有外國專家說,只有中國開始大規模干太陽能熱發電,全球才能有很好發展,才能降電價,快速實現平價上網。
3、太陽能“十三五”規劃,現在還沒出來,但基本已定稿。以前征求意見稿太陽能熱發電的目標是1000萬千瓦,現在不具備這個基礎,現在傳出來的是500萬千瓦不假。
老實說,2016-2018年只能干100多萬千瓦的示范項目,到2020年實際并網500萬千瓦,難度也很大。
我們內部也有人認為這個目標定的太高,但是我們堅持了這個目標,希望給業內信號,國家是支持這個方向的,大家要努力去做。
最壞的時代?
1、光熱發電的競爭力在哪里?短期是和光伏競爭,未來是和傳統能源競爭。
示范項目1.15元的電價,平均補貼超過9毛錢,可以說現在電價里大多數都是補貼在撐住。
光伏電價已經降了多少?剛出的競標電價,三類地區的電價達到了6毛1。而風能的只有四五毛。
2、補貼缺口非常大。到今年年底,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達到600億,現在還沒有出處。
中央提出的供給側改革,最重要是降成本,這種背景下,要漲電價是很困難的。
怎么盡可能減少補貼,又壯大產業?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
3、新常態下,電力需求降低,棄風棄光嚴重,發展光熱發電地區恰恰是消納困難地區。
20個示范項目中,9個在甘肅,4個在青海。青海還好,甘肅的棄風棄光兩三年來都沒有緩解。
在這種情況下,怎么能夠和消納結合,和新能源產業整個形勢結合?也是很大的困難。
下一步的方向
1、要全力把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做好。按照全局規劃、分步實施的發展思路,逐步推進太陽能熱發電的產業進程。
通過示范項目建設,總結積累建設運行經驗,完善相關管理辦法和政策環境,驗證國產化設備和材料的可靠性和性能指標,盡可能提高國產化率,形成多項核心設備的自主知識產權,培育和增強系統集成能力,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形成國內的制造產業鏈。
希望隨著規模擴大,能夠不斷降低成本。
原定2020年成本降低到1元。據全球有關機構預測,2025年全球光熱發電要降到7毛錢。從中國現在發展進程看,恐怕我們步伐還要更快些,壓力也會更大。
2、繼續擴大規模,能真正融入電力系統,充分發揮調峰作用,逐步推進太陽能熱發電的商業化進程,發揮蓄熱功能,出力可調優勢,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動性,實現電網和電源友好發展,提高可再生能源被電網接納的能力。
在青海、新疆、甘肅等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區,做好光熱發電布局,以太陽能熱發電為主體,擔當基荷能源,并承擔調峰任務。
探索和建立,太陽能熱發電和光伏、風電、抽水蓄能等互補,作為大規模互補利用基地,形成出力穩定的混合發電系統,向電網提供清潔安全穩定的電能。
3、建立完善太陽能熱發電的產業服務體系。
借鑒國外的工程建設經驗,結合國內示范項目建設實施,制定太陽能熱發電的相關設計、設備制造、施工、運行的標準,建立和完善相關的工程設計、檢測認證和質量管理等產業服務支撐體系。建立和完善產業政策和管理體系,建立和完善產業發展的保障機制。
4、整個新能源產業,必須適應電力體制的發展。現在電力體制進行市場化改革,太陽能熱發電要主動適應,也必須適應。
太陽能熱發電在電力系統里穩定出力的價值,只有在電力市場、在輔助服務市場中才能發揮作用。
在政策設計上會涉及怎么融入市場,大家也要考慮怎么參與市場。
5、還要推動產業走出去,參與國際合作,結合“一帶一路”發展。
太陽能熱發電,不僅是發電,更重要的是一個產業,帶動的產業鏈非常長。不僅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產業也能帶動。
在很多國家可以作為基荷電源,直接替代傳統能源,光熱發電可以發揮非常大的作用。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職副理事長、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會長、中國電力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魏昭峰:
光熱發電依靠成本相對低廉的儲熱裝置來完成,是電力系統友好型電源,既可以承擔基荷,也具備較為靈活的調峰能力,可作為未來電網的主力電源。
光熱發電與光伏發電、風電配套建設,能夠顯著緩解光伏和風電的出力波動,大幅提高電力系統的消納能力,減少棄風、棄光矛盾。
因此,大規模發展光熱發電產業,與光伏發電、風電共同組成清潔能源發電系統,可大大推動風電光伏發電的發展,加快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確立其主力能源地位。
海西州州委常委、德令哈市委書記孫立明:
德令哈市在“十三五”期間力爭建成2吉瓦光熱裝機容量,并以此帶動技術研發、裝備制造等相關產業鏈。
同時,著力打造全國乃至世界的“新能源應用示范城市”,使“光熱之都”成為德令哈新的城市名片。
據了解,德令哈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光熱優勢,年平均日照時數為3500小時以上,年平均太陽總輻射量為7000兆焦/平方米。
全國首座投入商業運行的光熱電站——青海中控10兆瓦塔式光熱發電項目已在德令哈并網發電。
中廣核太陽能、國家電投黃河公司、青海博昱公司等光熱項目和深圳愛能森公司100萬噸儲熱熔鹽等光熱配套項目也已落戶德令哈,光熱材料制造、光熱裝備制造、光熱產業支撐服務體系等光熱發電系列產業鏈初具規模。
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是怎么出臺的?
國際背景
2015年底,全球太陽能熱發電裝機大約是500萬千瓦,5年前只有200萬千瓦左右。全球去年時間干了以前所有的裝機量,可以看出全球的太陽能熱發電已經是爆發期。
美國在做項目,發展中國家,印度、摩納哥,也在做一些項目,直接替代化石能源。對于太陽能熱發電,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是越來越看重的。
國內背景
其實在“十二五”的五年內,太陽能熱發電產業已經有很好的積累。有了八達嶺項目,以及“十二五”后期,中控建成的1萬千瓦的商業化項目。
太陽能熱發電技術的積累,無論理論研究、技術、產業鏈,都具備了規模化發展的基礎。所以,在這個時間點,才出臺了示范項目的政策。
示范項目有什么用?
這些示范項目的目的和意義主要是4個方面:
1、產業化,希望通過示范項目,能促進多種技術的產業化。示范項目主要是三種主流技術。
這些技術已經被國外反復驗證,是比較成熟的,已經具備大規模商業化發展的技術路線,希望通過項目建設,在中國落地和產業化。
2、希望通過示范項目,培育全產業鏈生產能力、系統集成能力,真正把太陽能熱發電產業打造成戰略性新興產業。
所以,要求投資企業和關鍵設備制造企業,必須要結成緊密的合作關系,真正去為打造產業鏈服務。
3、還要探索先進技術,不能只引進國外的,還要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所以要求示范項目,必須承諾一些先進的技術指標和先進的效率。
示范項目的表格里也有他們承諾的效率。將來在建設過程中,建成后,都會去進行驗收,驗收過程會特別對承諾的指標進行驗證。
4、希望示范項目要形成全國范圍的很好的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打造政策支持的體系和框架。
通過這些示范項目,總結項目建設和運行經驗,健全政策和行業管理體系,完善各項指標,完善檢測認證體系,推動產業的規模化發展。
太陽能熱發電的形勢到底怎么樣?
現在是太陽能熱發電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最好的時代?
1、出臺了電價政策,示范項目135萬千瓦已經印發,已經真正開始做起來了。
很多業內人士認為1.15元的電價比較低,我們認為這個電價是比較科學合理的。如果過高電價,不僅對將來的補貼有壓力,更重要的是,電價過高,魚龍混雜的企業可能都會進入這個產業。
這個1.15的電價,只有真正在行業里出類拔萃的企業、精英企業才可以做得下來,其他企業沒有去做和倒手的空間。這個電價能達到優勝劣汰的效果,不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
2、“十二五”期間,太陽能熱發電已經有了很好的產業基礎。無論理論研究、關鍵設備,到形成產業鏈,已經具備了大規模發展的潛力。
有外國專家說,只有中國開始大規模干太陽能熱發電,全球才能有很好發展,才能降電價,快速實現平價上網。
3、太陽能“十三五”規劃,現在還沒出來,但基本已定稿。以前征求意見稿太陽能熱發電的目標是1000萬千瓦,現在不具備這個基礎,現在傳出來的是500萬千瓦不假。
老實說,2016-2018年只能干100多萬千瓦的示范項目,到2020年實際并網500萬千瓦,難度也很大。
我們內部也有人認為這個目標定的太高,但是我們堅持了這個目標,希望給業內信號,國家是支持這個方向的,大家要努力去做。
最壞的時代?
1、光熱發電的競爭力在哪里?短期是和光伏競爭,未來是和傳統能源競爭。
示范項目1.15元的電價,平均補貼超過9毛錢,可以說現在電價里大多數都是補貼在撐住。
光伏電價已經降了多少?剛出的競標電價,三類地區的電價達到了6毛1。而風能的只有四五毛。
2、補貼缺口非常大。到今年年底,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達到600億,現在還沒有出處。
中央提出的供給側改革,最重要是降成本,這種背景下,要漲電價是很困難的。
怎么盡可能減少補貼,又壯大產業?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
3、新常態下,電力需求降低,棄風棄光嚴重,發展光熱發電地區恰恰是消納困難地區。
20個示范項目中,9個在甘肅,4個在青海。青海還好,甘肅的棄風棄光兩三年來都沒有緩解。
在這種情況下,怎么能夠和消納結合,和新能源產業整個形勢結合?也是很大的困難。
下一步的方向
1、要全力把光熱發電示范項目做好。按照全局規劃、分步實施的發展思路,逐步推進太陽能熱發電的產業進程。
通過示范項目建設,總結積累建設運行經驗,完善相關管理辦法和政策環境,驗證國產化設備和材料的可靠性和性能指標,盡可能提高國產化率,形成多項核心設備的自主知識產權,培育和增強系統集成能力,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形成國內的制造產業鏈。
希望隨著規模擴大,能夠不斷降低成本。
原定2020年成本降低到1元。據全球有關機構預測,2025年全球光熱發電要降到7毛錢。從中國現在發展進程看,恐怕我們步伐還要更快些,壓力也會更大。
2、繼續擴大規模,能真正融入電力系統,充分發揮調峰作用,逐步推進太陽能熱發電的商業化進程,發揮蓄熱功能,出力可調優勢,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動性,實現電網和電源友好發展,提高可再生能源被電網接納的能力。
在青海、新疆、甘肅等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區,做好光熱發電布局,以太陽能熱發電為主體,擔當基荷能源,并承擔調峰任務。
探索和建立,太陽能熱發電和光伏、風電、抽水蓄能等互補,作為大規模互補利用基地,形成出力穩定的混合發電系統,向電網提供清潔安全穩定的電能。
3、建立完善太陽能熱發電的產業服務體系。
借鑒國外的工程建設經驗,結合國內示范項目建設實施,制定太陽能熱發電的相關設計、設備制造、施工、運行的標準,建立和完善相關的工程設計、檢測認證和質量管理等產業服務支撐體系。建立和完善產業政策和管理體系,建立和完善產業發展的保障機制。
4、整個新能源產業,必須適應電力體制的發展。現在電力體制進行市場化改革,太陽能熱發電要主動適應,也必須適應。
太陽能熱發電在電力系統里穩定出力的價值,只有在電力市場、在輔助服務市場中才能發揮作用。
在政策設計上會涉及怎么融入市場,大家也要考慮怎么參與市場。
5、還要推動產業走出去,參與國際合作,結合“一帶一路”發展。
太陽能熱發電,不僅是發電,更重要的是一個產業,帶動的產業鏈非常長。不僅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產業也能帶動。
在很多國家可以作為基荷電源,直接替代傳統能源,光熱發電可以發揮非常大的作用。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職副理事長、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會長、中國電力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魏昭峰:
光熱發電依靠成本相對低廉的儲熱裝置來完成,是電力系統友好型電源,既可以承擔基荷,也具備較為靈活的調峰能力,可作為未來電網的主力電源。
光熱發電與光伏發電、風電配套建設,能夠顯著緩解光伏和風電的出力波動,大幅提高電力系統的消納能力,減少棄風、棄光矛盾。
因此,大規模發展光熱發電產業,與光伏發電、風電共同組成清潔能源發電系統,可大大推動風電光伏發電的發展,加快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確立其主力能源地位。
海西州州委常委、德令哈市委書記孫立明:
德令哈市在“十三五”期間力爭建成2吉瓦光熱裝機容量,并以此帶動技術研發、裝備制造等相關產業鏈。
同時,著力打造全國乃至世界的“新能源應用示范城市”,使“光熱之都”成為德令哈新的城市名片。
據了解,德令哈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光熱優勢,年平均日照時數為3500小時以上,年平均太陽總輻射量為7000兆焦/平方米。
全國首座投入商業運行的光熱電站——青海中控10兆瓦塔式光熱發電項目已在德令哈并網發電。
中廣核太陽能、國家電投黃河公司、青海博昱公司等光熱項目和深圳愛能森公司100萬噸儲熱熔鹽等光熱配套項目也已落戶德令哈,光熱材料制造、光熱裝備制造、光熱產業支撐服務體系等光熱發電系列產業鏈初具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