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成為領先者,這一點我們不僅要感謝像協鑫這樣成功的企業,也要感謝那一堆的鋪路石們,沒有那堆鋪路石們沒有今天中國硅業的這種狀態,大家確實應該感謝他們。”——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李俊峰。
多晶硅是制造太陽能電池的重要原材料,2005年我國第一個多晶硅生產項目在洛陽投產,當時誰也沒想到僅僅三年的時間,國際多晶硅的價格就一路瘋漲,從每公斤22美元,一路漲到2008年的800美元。國內大量光伏企業斥巨資涌入上游的多晶硅項目。
提起中國光伏產業布局上游的時代,多家企業搶占多晶硅的“大戰”還歷歷在目,25日晚在央視《對話》節目中,大佬們揭露了那場“大戰”的激烈場面。
哄搶而上爭上游
在光伏產業過山車般的沉浮成敗中,光伏大佬回憶起當年的“爭上游”,協鑫集團副董事長舒樺這樣說道,“爭上游,應該說當時的背景和環境下面確實有著巨大的利潤空間,來錢快,來錢比較猛,大家一哄而上。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的道路上,其實我們兩頭在外的格局其中有一頭就是原材料長期控制在國外少數大型化學企業手中。當時的多晶硅依賴進口,價格高,供不應求。
我記得當年有色金屬協會每個月的統計報表,都在我們這個行業里增加了新的面孔,而這些面孔往往都是來自于地產、貿易、紡織等跨界的一些投資,在不擁有技術、不擁有品牌、不擁有成本的前提下,快速地投資了大量的多晶硅產能。”
挖地三尺尋求多晶硅
2005年之后,僅僅三年時間國際多晶硅價格就一路瘋漲,從每公斤22美元一路漲到2008年的800美元,硅料供不應求,行業大佬苦不堪言。
“2004年國慶節,德國的朋友請我說,在吉爾吉斯斯坦在山里頭有高純度多晶硅,我說好,我去看看。我從上海坐到莫斯科,莫斯科半夜再坐到吉爾吉斯斯坦的首都。簡直就像坐坦克,轟轟走到那兒早上兩點,第二天帶我去看,開車13個小時來回,到山里頭。結果我非常失望,因為不是什么高純度多晶硅,是冶金級多晶硅,所以這個就是告訴大家當時尋硅跟尋寶一樣。”尚德電力創始人施正榮回憶時表示。
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紀凡直言道,“那個時候拿不了料就開不了工,到什么程度,滿世界找半導體產業用下來的那些,比如表面涂了涂層的硅片,回來把表面洗掉,把里面所謂好的硅料拿來用,一公斤的料要洗幾千片,那個時候可以說是挖地三尺把多晶硅料找出來。”
硅業路上的鋪路石—協鑫
行業的發展少不了領路者和墊腳石的存在,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李俊峰無不感慨的表示,“爭上游那確確實實是逼出來的,那個時候我和全球的搞多晶硅的巨頭們都有過接觸,我給他們提了一個忠告,我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暴利就是一種競爭的開始。我說要不你就降低價格。擴大供應,要么你就到中國去設廠,他們都反對。我們感謝,不僅僅要謝謝當時70多家企業在投資多晶硅,當時的工信部核準了40幾家,最后有20幾家發了牌照,但是只有幾家活過來了。真正成為領先者,這一點我們不僅要感謝像協鑫這樣成功的企業,也要感謝那一堆的鋪路石們,沒有那堆鋪路石們沒有今天中國硅業的這種狀態,大家確實應該感謝他們。”
施正榮對此也說道,“一個產業發展,如果我們上游不能國產化,不能控制我們自己的命運,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們要感謝協鑫,感謝舒總。”
光伏成本下降有出路
對話進行到最后,舒總展示的高純顆粒硅引起大家注意,施正榮更是對此表示道,“在國外看人家是實驗室,那么現在協鑫已經開始量產了,所以我覺得這個了不起,祝賀你。”
協鑫集團副董事長舒樺說道,“從光伏產業的發展歷程來看,我們的技術進步是十分巨大的。在2009年,國內60片組件僅僅是110W,而到2016年今天,我們60片的組件功率可以做到285W。這是我們協鑫自主研發的高純顆粒硅,而這個產品在當今世界上僅有兩到三家能夠生產,比常規的西門子多晶硅純度更高、成本更低,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長期在技術創新、技術研發當中的一個成果。而這樣的一個成本不足8美元的多晶硅材料,將會為整個未來的光伏發電成本的下降提供支持。”
多晶硅是制造太陽能電池的重要原材料,2005年我國第一個多晶硅生產項目在洛陽投產,當時誰也沒想到僅僅三年的時間,國際多晶硅的價格就一路瘋漲,從每公斤22美元,一路漲到2008年的800美元。國內大量光伏企業斥巨資涌入上游的多晶硅項目。
提起中國光伏產業布局上游的時代,多家企業搶占多晶硅的“大戰”還歷歷在目,25日晚在央視《對話》節目中,大佬們揭露了那場“大戰”的激烈場面。
哄搶而上爭上游
在光伏產業過山車般的沉浮成敗中,光伏大佬回憶起當年的“爭上游”,協鑫集團副董事長舒樺這樣說道,“爭上游,應該說當時的背景和環境下面確實有著巨大的利潤空間,來錢快,來錢比較猛,大家一哄而上。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的道路上,其實我們兩頭在外的格局其中有一頭就是原材料長期控制在國外少數大型化學企業手中。當時的多晶硅依賴進口,價格高,供不應求。
我記得當年有色金屬協會每個月的統計報表,都在我們這個行業里增加了新的面孔,而這些面孔往往都是來自于地產、貿易、紡織等跨界的一些投資,在不擁有技術、不擁有品牌、不擁有成本的前提下,快速地投資了大量的多晶硅產能。”
挖地三尺尋求多晶硅
2005年之后,僅僅三年時間國際多晶硅價格就一路瘋漲,從每公斤22美元一路漲到2008年的800美元,硅料供不應求,行業大佬苦不堪言。
“2004年國慶節,德國的朋友請我說,在吉爾吉斯斯坦在山里頭有高純度多晶硅,我說好,我去看看。我從上海坐到莫斯科,莫斯科半夜再坐到吉爾吉斯斯坦的首都。簡直就像坐坦克,轟轟走到那兒早上兩點,第二天帶我去看,開車13個小時來回,到山里頭。結果我非常失望,因為不是什么高純度多晶硅,是冶金級多晶硅,所以這個就是告訴大家當時尋硅跟尋寶一樣。”尚德電力創始人施正榮回憶時表示。
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紀凡直言道,“那個時候拿不了料就開不了工,到什么程度,滿世界找半導體產業用下來的那些,比如表面涂了涂層的硅片,回來把表面洗掉,把里面所謂好的硅料拿來用,一公斤的料要洗幾千片,那個時候可以說是挖地三尺把多晶硅料找出來。”
硅業路上的鋪路石—協鑫
行業的發展少不了領路者和墊腳石的存在,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李俊峰無不感慨的表示,“爭上游那確確實實是逼出來的,那個時候我和全球的搞多晶硅的巨頭們都有過接觸,我給他們提了一個忠告,我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暴利就是一種競爭的開始。我說要不你就降低價格。擴大供應,要么你就到中國去設廠,他們都反對。我們感謝,不僅僅要謝謝當時70多家企業在投資多晶硅,當時的工信部核準了40幾家,最后有20幾家發了牌照,但是只有幾家活過來了。真正成為領先者,這一點我們不僅要感謝像協鑫這樣成功的企業,也要感謝那一堆的鋪路石們,沒有那堆鋪路石們沒有今天中國硅業的這種狀態,大家確實應該感謝他們。”
施正榮對此也說道,“一個產業發展,如果我們上游不能國產化,不能控制我們自己的命運,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們要感謝協鑫,感謝舒總。”
光伏成本下降有出路
對話進行到最后,舒總展示的高純顆粒硅引起大家注意,施正榮更是對此表示道,“在國外看人家是實驗室,那么現在協鑫已經開始量產了,所以我覺得這個了不起,祝賀你。”
協鑫集團副董事長舒樺說道,“從光伏產業的發展歷程來看,我們的技術進步是十分巨大的。在2009年,國內60片組件僅僅是110W,而到2016年今天,我們60片的組件功率可以做到285W。這是我們協鑫自主研發的高純顆粒硅,而這個產品在當今世界上僅有兩到三家能夠生產,比常規的西門子多晶硅純度更高、成本更低,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長期在技術創新、技術研發當中的一個成果。而這樣的一個成本不足8美元的多晶硅材料,將會為整個未來的光伏發電成本的下降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