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沒有回頭路,不進步就會被淘汰,所以技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成本沒有最低只有更低”,9月底在西安舉辦的中國國際硅業大會上,保利協鑫副總裁呂錦標表示,“光伏各環節的龍頭企業更要有擔當,要充分發揮規模優勢和龍頭帶動作用,促進整個行業的成本下降,推動產業持續進步。”
作為全球多晶硅產業的龍頭企業,保利協鑫旗下江蘇中能硅業2006年在徐州成立,今年正好十周年。曾經長期擔任江蘇中能硅業副總經理的呂錦標見證并參與了中國多晶硅產業的發展。他表示,中國多晶硅產業伴隨光伏產業發展走過值得紀念的十年,中國多晶硅企業從2006年以來突破歐美技術封鎖,到2011年全球多晶硅生產規模第一,結束了中國光伏產業發展原料受制于人的歷史。特別是競爭白熱化的2015年,中國主要10幾家多晶硅企業在全球性全行業虧損、國外巨頭紛紛減產停產的情況下,為了滿足光伏市場增長的原料需求,全年實現產量17萬噸,能滿足約36吉瓦的電池用料,已經達到90%的原料自給率。同期也有10萬噸多晶硅進口,主要是國外的多晶硅只能依賴中國市場加工成方錠或者硅片即出口,中國光伏下游企業已經很少用到這部分原料。中國多晶硅企業已經有五家龍頭企業進入全球前十強,在改良西門子法的技術先進性和成本控制方面全球領先。在品質上,以電子級指標產品供應太陽能需求,同時新的更先進的硅烷流化床技術實現量產,半導體集成電路用的電子級多晶硅將結束依賴進口的歷史。
記者在硅業大會上了解到,2016年前8個月全球多晶硅產量為25.5萬噸,國內多晶硅產量為13.5萬噸,同比增長26.9%。目前中國多晶硅產量已經占全球總產量的52.9%,首次超過一半。同時,國內多晶硅企業的規模和集中度大幅提升,位居前三位企業產量占到全國總產量的57.2%,有效產能在萬噸以上的七家企業產量已經占全國總產量的82%,這幾家企業在規模、技術、成本和質量等各方面均已接近或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呂錦標認為,作為產業集中度很高的行業,光伏產業的優勝劣汰將會加速。各環節龍頭企業要聯合起來,憑借技術優勢、資金優勢、規模優勢不斷降低垂直成本,主動承擔降低光伏發電成本的責任,推動產業持續進步。光伏產品,尤其是上游產品用途非常單一,所以在能源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光伏產業鏈各端企業都應有不進則退的危機感、緊迫感。技術進步推動成本下降是行業可以持續發展的唯一途徑。不象很多其他行業,其技術進步體現為產品和服務提升,進而表現為收入增加利潤豐厚。光伏產業可不一樣,多年來技術進步帶來成本下降,各環節價格逐年持續下跌,體現到終端光伏發電成本下降,最終實現光伏發電平價上網。
“針對光伏的補貼逐步退出成為必然”,在多晶硅產業論壇上,保利協鑫戰略分析師顧理旻指出。他表示,未來中國的能源行業會進行充分的市場化競爭,光伏也不例外。光伏企業不得不進入一場賽跑,比的是光伏成本的下降能否匹配或超越各地市場補貼下降的速度,未來市場將倒逼光伏早日實現發電側平價,以確保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顧理旻認為,若想實現平價上網,系統成本應該低于5元/瓦,而組件成本應該低于2.2元/瓦,組件成本仍然是系統成本里占比最高的成本項。光伏上游企業的一系列降本舉措并不是為了增厚利潤,而是為了讓利于下游,降低組件成本,促進發電系統成本的降低。顧理旻認為,現階段更應加強與關注突破性技術,憑借在投資成本、生產效率、產品質量等方面的明顯優勢,硅烷流化床法是一個重要的突破方向。
中國有色金屬協會硅業分會秘書長林如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十年前的三個‘90%’——90%的原料需要進口,90%的設備需要進口,90%的光伏產品出口,到現在產能占據全球半壁江山,基本自給自足,中國的多晶硅產業僅用短短十年,就走完了國外同行幾十年的發展道路。按照國務院的說法,中國的光伏產業和高鐵一樣,是為數不多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如果說過去的十年是少年階段,需要加以適當保護,那么接下來的階段就是由少年向青年轉變的階段,光伏產業‘翅膀’會越來越硬。相信在全體光伏人的努力下,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中國光伏平價上網之路一定會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