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產業過去的發展是一個奇跡。
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中國光伏產業剛剛開始產業化的時候,環顧四周,是長時間保持轉換率世界領先水平的日本企業夏普,是被稱為歐洲最大太陽能集團的德國企業Conergy,對他們須仰視才見。回看自己,被定位為裝備、原材料、市場“三頭在外”毫無貶損之意,那時的中國光伏企業就是一個搬磚頭的苦力。不到二十年時間,中國光伏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最大。此時再次環顧四周,夏普被臺資企業鴻海收購,Conergy下游資產外嫁美國、上游資產被中國著名企業正泰收購,這使得“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已經超過270GW,其中超過70%的產品來自中國”。
如果僅僅將這一奇跡歸功于中國的勞動力紅利一定是錯誤的,這一奇跡作為世界產業發展史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值得品悟,值得反思,而其中,中國光伏企業商業模式(包含發展模式,“探討系列”相同)的發展過程及其價值一定是重要的一筆。
在過去20年的發展中,中國光伏產業大致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個是上世紀末到2004年——“光明工程”支持起步階段;第二個是2004年到2011年——加工出口型快速發展階段;第三個是2011年8月1日到2016年“630”——光伏產品生產+電站建設全面發展階段。
伴隨中國光伏產業不同的發展階段,光伏企業嘗試著不同的商業模式,行走在興衰的邊緣。
第一個階段,雖有商業模式難言商業模式,或者說是“生存模式”更為準確。因為那時的中國光伏企業是“到處找飯、維持生產”的局面,有飯吃時,所有產能滿足不了一個“光明工程”的需求。沒飯吃時, 2003年著名的尚德也曾兩個月發不出工資。總結這一階段,以及2013年光伏全行業虧損階段商業模式的結論就是:商業模式只對有未來的企業有價值。
第二個階段,不同商業模式共存,產業鏈擴張影響企業生死。2004年開始,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光伏需求直線上升,使得中國光伏企業迅速起飛、產品99%出口,也使得硅料、各類裝備一時洛陽紙貴。是否從組件生產擴張至硅片生產,甚至擴張至硅料生產?是走專業化之路還是走垂直一體化全產業鏈之路?成為那一時期光伏企業老板們最糾結的問題。這本是企業經濟學中兩種不同的商業模式,無所謂對錯,可從那一階段中國光伏企業的發展結果看,凡是高負債重兵硅料的,賽維破產了,英利目前仍在困境之中,尚德破產也不能說與此一點關系都沒有,只有不久前高紀凡在接受采訪時的竊喜:因為那時在決定建立萬噸硅料廠后的第四個月就宣布放棄,從而有了今天先進技術代表、全球產能第一的天合。總結這一階段商業模式的結論就是:一個企業改變商業模式的節奏決定一個企業的生死。
第三個階段,“兩型推動”商業模式泛濫,服務、互聯網思維商業模式探討興起。從2011年青海光伏的“930”到2016年中國光伏的“630”,從2011當年建成2.5GW到2016當年可能建成30GW,中國開展了一場波瀾壯闊、可以載入能源史冊的光伏電站建設大潮,動用資金不少于5000億元,建成電站總量達到65GW(截止2015年底是43GW)。在這個過程中,不管是生產組件的還是生產支架的,不管是做生產的還是做投資的,不管是有錢的還是沒錢的,都投身到這場大潮之中,又都無一例外地采用簡單粗暴的依靠各種關系先獲取電站指標、再換取資金支持的“兩型推動”商業模式。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分布式光伏電站和為光伏電站市場提供服務兩個市場的出現,帶來一批中小企業的出現,形成了以互聯網為基因、以服務為導向的商業模式。總結這一階段商業模式的結論就是:不同商業模式正在迅速拉開不同企業間的距離,并將決定不同企業的未來。
未來的光伏市場一定比所有人想象的還大,但是一定容不下現在如此之多的中國光伏企業。“630”是中國光伏產業的重要轉折點,是從幼稚期向成熟期、從群雄并起向自然壟斷轉換的開始。在這個過程中,商業模式如同過去三個階段一樣,仍將發揮決定光伏企業生死的作用。
將會有什么樣的商業模式出現?將會帶來什么樣的光伏企業勝出?就是“光伏企業商業模式探討”系列的初衷。
多年前,“中國定位第一人”鄧德隆對柳傳志說“聯想手機的戰略錯了”。后來再次見面,柳對鄧說:聯想手機賺錢了。鄧回答道:“賺錢了更糟糕”。光伏企業家們一定都知道聯想手機現在的結果,但是未必能聯想到,決定這一結果的是企業的定位和支持定位的商業模式。
參考資料:
《歐洲最大光伏企業德國Conergy集團破產》
《收購德國光伏組件廠正泰破壁歐盟“雙反”》
《大咖聊光伏:光伏究竟是不是騙局?》
《運氣OR決斷,看海外如何幫助高紀凡度過光伏三次起伏?》
《尚德敗局:判斷失誤與利益輸送讓投資人失望》
《2015全球十大光伏組件制造商排名及生存狀態點評:協鑫集成黑馬、尚德復蘇、天合繼續問鼎》
《運氣OR決斷,看海外如何幫高紀凡度過光伏三次起伏?》
《為什么中國亟須一場商業思想新啟蒙》
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中國光伏產業剛剛開始產業化的時候,環顧四周,是長時間保持轉換率世界領先水平的日本企業夏普,是被稱為歐洲最大太陽能集團的德國企業Conergy,對他們須仰視才見。回看自己,被定位為裝備、原材料、市場“三頭在外”毫無貶損之意,那時的中國光伏企業就是一個搬磚頭的苦力。不到二十年時間,中國光伏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最大。此時再次環顧四周,夏普被臺資企業鴻海收購,Conergy下游資產外嫁美國、上游資產被中國著名企業正泰收購,這使得“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已經超過270GW,其中超過70%的產品來自中國”。
如果僅僅將這一奇跡歸功于中國的勞動力紅利一定是錯誤的,這一奇跡作為世界產業發展史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值得品悟,值得反思,而其中,中國光伏企業商業模式(包含發展模式,“探討系列”相同)的發展過程及其價值一定是重要的一筆。
在過去20年的發展中,中國光伏產業大致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個是上世紀末到2004年——“光明工程”支持起步階段;第二個是2004年到2011年——加工出口型快速發展階段;第三個是2011年8月1日到2016年“630”——光伏產品生產+電站建設全面發展階段。
伴隨中國光伏產業不同的發展階段,光伏企業嘗試著不同的商業模式,行走在興衰的邊緣。
第一個階段,雖有商業模式難言商業模式,或者說是“生存模式”更為準確。因為那時的中國光伏企業是“到處找飯、維持生產”的局面,有飯吃時,所有產能滿足不了一個“光明工程”的需求。沒飯吃時, 2003年著名的尚德也曾兩個月發不出工資。總結這一階段,以及2013年光伏全行業虧損階段商業模式的結論就是:商業模式只對有未來的企業有價值。
第二個階段,不同商業模式共存,產業鏈擴張影響企業生死。2004年開始,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光伏需求直線上升,使得中國光伏企業迅速起飛、產品99%出口,也使得硅料、各類裝備一時洛陽紙貴。是否從組件生產擴張至硅片生產,甚至擴張至硅料生產?是走專業化之路還是走垂直一體化全產業鏈之路?成為那一時期光伏企業老板們最糾結的問題。這本是企業經濟學中兩種不同的商業模式,無所謂對錯,可從那一階段中國光伏企業的發展結果看,凡是高負債重兵硅料的,賽維破產了,英利目前仍在困境之中,尚德破產也不能說與此一點關系都沒有,只有不久前高紀凡在接受采訪時的竊喜:因為那時在決定建立萬噸硅料廠后的第四個月就宣布放棄,從而有了今天先進技術代表、全球產能第一的天合。總結這一階段商業模式的結論就是:一個企業改變商業模式的節奏決定一個企業的生死。
第三個階段,“兩型推動”商業模式泛濫,服務、互聯網思維商業模式探討興起。從2011年青海光伏的“930”到2016年中國光伏的“630”,從2011當年建成2.5GW到2016當年可能建成30GW,中國開展了一場波瀾壯闊、可以載入能源史冊的光伏電站建設大潮,動用資金不少于5000億元,建成電站總量達到65GW(截止2015年底是43GW)。在這個過程中,不管是生產組件的還是生產支架的,不管是做生產的還是做投資的,不管是有錢的還是沒錢的,都投身到這場大潮之中,又都無一例外地采用簡單粗暴的依靠各種關系先獲取電站指標、再換取資金支持的“兩型推動”商業模式。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因為分布式光伏電站和為光伏電站市場提供服務兩個市場的出現,帶來一批中小企業的出現,形成了以互聯網為基因、以服務為導向的商業模式。總結這一階段商業模式的結論就是:不同商業模式正在迅速拉開不同企業間的距離,并將決定不同企業的未來。
未來的光伏市場一定比所有人想象的還大,但是一定容不下現在如此之多的中國光伏企業。“630”是中國光伏產業的重要轉折點,是從幼稚期向成熟期、從群雄并起向自然壟斷轉換的開始。在這個過程中,商業模式如同過去三個階段一樣,仍將發揮決定光伏企業生死的作用。
將會有什么樣的商業模式出現?將會帶來什么樣的光伏企業勝出?就是“光伏企業商業模式探討”系列的初衷。
多年前,“中國定位第一人”鄧德隆對柳傳志說“聯想手機的戰略錯了”。后來再次見面,柳對鄧說:聯想手機賺錢了。鄧回答道:“賺錢了更糟糕”。光伏企業家們一定都知道聯想手機現在的結果,但是未必能聯想到,決定這一結果的是企業的定位和支持定位的商業模式。
參考資料:
《歐洲最大光伏企業德國Conergy集團破產》
《收購德國光伏組件廠正泰破壁歐盟“雙反”》
《大咖聊光伏:光伏究竟是不是騙局?》
《運氣OR決斷,看海外如何幫助高紀凡度過光伏三次起伏?》
《尚德敗局:判斷失誤與利益輸送讓投資人失望》
《2015全球十大光伏組件制造商排名及生存狀態點評:協鑫集成黑馬、尚德復蘇、天合繼續問鼎》
《運氣OR決斷,看海外如何幫高紀凡度過光伏三次起伏?》
《為什么中國亟須一場商業思想新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