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山西大同,地下埋藏有煤炭數百億噸,素有“中國煤都”之稱。本欄目第二期,我們特關注這座因煤而興、因煤而憂,卻正在實現“華麗轉身”的城市。
大同,山西第二大城市,僅次于省會太原。
在大同挖過煤的河南人李有榮告訴記者,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來自全國各地的百萬青壯涌到大同,下煤礦、淘“黑金”,使大同很快發展起來。
李有榮對大同的記憶停留在了2002年。之后十年,在煤炭經濟支撐下,大同的GDP繼續飛漲。然而2013年以后,煤炭行情陡轉直下,整個山西的經濟都漸顯頹勢。大同作為煤都,網絡上甚至不乏有“唱衰”它的聲音。
但大同市政府工作人員宋寧告訴記者,事實上,大同早就想改變“一煤獨大”的經濟格局,并且力行已久。“2015年,大同GDP增幅仍然達到9%,位居全省第一。這要歸功于大同這幾年不遺余力地推進經濟轉型、能源轉型。”
煤企做精做深 主業業務向多元化發展
煤炭產業對大同來說,到底有多重要?“煤炭、煤電等傳統能源占我市工業經濟的80%,占我市生產總值的1/3。”宋寧告訴記者,“最多時,僅一個同煤集團創造的GDP就占全市的一半以上。”作為全國第二大煤企,同煤集團在大同的地位,類似于大慶油田在大慶的地位,其發展史、轉型史,就是大同煤炭行業變遷的寫照。近幾年,盡管在低煤價沖擊下,同煤集團虧損嚴重、債臺高筑,但其轉型之路仍具有借鑒意義。
同煤集團有關部門提供給記者的信息顯示,同煤視“培育千萬噸級安全高產高效礦井集群、深度融合的煤電一體化基地和高科技、高效益、高品位的循環經濟園區”為三大核心要務,視“強化金融和物流貿易增長極”為兩大核心目標。不難看出,前者是對傳統主業的優化,后者則屬于“跨界”。
千萬噸礦井與傳統老礦相比,具有明顯的效率、效益等競爭優勢。如2015年,同煤集團千萬噸礦井產量占集團總產量的46%,實現利稅42.8億元,有效彌補了其他礦井的虧損,成為集團第一大效益支撐;預計到“十三五”末,千萬噸礦井產量將占到集團總產量的68%。
同煤集團將電力產業定位為“第二主業”,重點建設高參數、大容量、超低排放的坑口電廠,把煤炭資源的優勢轉化為煤電產業鏈的優勢。到2015年底,同煤集團在運、在建裝機容量已達1605萬千瓦,當年累計實現發電利潤37.79億元。
與此同時,同煤集團加速推進金融、物流等非煤產業的發展,且成效顯著。如2015年,同煤集團財務公司實現利潤4.5億元,節約財務費用8億元。該公司收入、利潤、凈資產收益三項指標,連續兩年排名全省同行業第一,為集團實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
如今,依托煤、延伸煤、跳出煤,同煤這家老牌煤企已發展成為以煤炭、電力為主業,金融、煤化工、物流貿易等多業并舉的特大型現代能源集團。“同煤的轉型升級,為大同其他煤企作出了示范。”宋寧表示。
新能源發展井噴 裝機占比接近26%
能源轉型,新老更替。大同對新能源的渴求,不僅省內聞名,甚至在全國都有不小的知名度。
“大同的能源資源條件得天獨厚,既坐擁煤海,又有十分豐富的光照資源、風能資源。”宋寧表示,“這幾年,一邊是煤市慘淡,一邊是新能源崛起,大同該怎么選擇是很明顯的事情。”近期公布的大同市“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顯示,“十二五”期間,大同的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產業異軍突起,全市風電裝機累計達到150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累計達到32萬千瓦;大同已被列入創建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名單。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大同采煤沉陷區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范基地2015年獲得批復,成為我國光伏產業“領跑者”計劃首個獲批的基地,備受矚目,一期裝機達100萬千瓦。“以往幾十年的無節制采煤,致使大同的地表破壞嚴重,到處是支離破碎的礦山和不斷塌陷的土地。目前,大同采煤沉陷區總面積達到了1687平方千米。利用沉陷區發展光伏,是一件利國、利民、利產業的好事。”宋寧稱。今年6月22日,華電大同左云秦家山10萬千瓦光伏電站成為大同“領跑者”基地首個并網發電的項目。此后,一期“領跑者”項目陸續并網,大同迎來光伏電站投產的高峰期。
“我市新能源發電裝機占比,已經從2015年底的20%,提升到了9月底的25.76%。”國網大同市供電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個比例上升得不可謂不快。”大同市“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強調,大同將著重建設風電、光伏發電、水電等多輪驅動的清潔能源供應體系,打造具有全國典型示范意義的“千萬風光”新能源城市和清潔能源供應基地;到2020年,風電總裝機達到400萬千瓦,光伏發電總裝機達到600萬千瓦,力爭建成渾源15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生物質能發電總裝機達到10萬千瓦。
堅持綠色發展 優化產業結構
綠色發展是社會共識,也與能源轉型密切相關。在大同,綠色發展沒有停留在理念層面,而是全面付諸于實踐。除了開發清潔能源外,實施“煤改電”、電能替代、超低排放改造、節能減排等,都是重要的實踐路徑。
為了治理污染較大的散煤,今年山西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煤改電”工作。大同供電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10月15日,該公司已有5項“煤改電”項目具備竣工條件,總投資3142萬元,占全省計劃的33.3%。
該公司同樣是大同區域電能替代的實施主體。在城市集中供暖、商業、工農業生產、城市交通等領域,該公司宣傳推廣熱泵、電采暖、電鍋爐、蓄熱(冷)、電炊具等各類電能替代技術,截至9月底,共完成電能替代電量3.89億千瓦時,較年計劃指標超出21.79%。
能源領域的一系列變革,助推大同整體經濟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
根據大同市政府發布的信息,2015年,大同非煤產業投資和民間投資占比分別達到了76%和63.8%;大同三次產業之比,已由2010年的5.2∶48.7∶46.1,調整為2015年的5.3∶41.8∶52.9,三產超二產11.1個百分點。
“除了能源,我們還有旅游業、裝備制造業、信息業、特色農業……大同的經濟結構正越來越完善,越來越合理。”宋寧表示,“而這,大同人期盼已久。”此前,山西官方力推一項名為“山西省旅游發展大會”的展會,由各地市競爭申辦。大同是表現最為活躍的申請者之一。在網絡投票環節,只有300余萬人口的大同,竟投出了近100萬票,位列山西11地市之首,最終如愿拿下舉辦權。
“那么多的投票,不正是大同人期待城市轉型的最好證明嗎?”宋寧對記者說,“相信轉型成功的那一天,不久就會到來。”
大同,山西第二大城市,僅次于省會太原。
在大同挖過煤的河南人李有榮告訴記者,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來自全國各地的百萬青壯涌到大同,下煤礦、淘“黑金”,使大同很快發展起來。
李有榮對大同的記憶停留在了2002年。之后十年,在煤炭經濟支撐下,大同的GDP繼續飛漲。然而2013年以后,煤炭行情陡轉直下,整個山西的經濟都漸顯頹勢。大同作為煤都,網絡上甚至不乏有“唱衰”它的聲音。
但大同市政府工作人員宋寧告訴記者,事實上,大同早就想改變“一煤獨大”的經濟格局,并且力行已久。“2015年,大同GDP增幅仍然達到9%,位居全省第一。這要歸功于大同這幾年不遺余力地推進經濟轉型、能源轉型。”
煤企做精做深 主業業務向多元化發展
煤炭產業對大同來說,到底有多重要?“煤炭、煤電等傳統能源占我市工業經濟的80%,占我市生產總值的1/3。”宋寧告訴記者,“最多時,僅一個同煤集團創造的GDP就占全市的一半以上。”作為全國第二大煤企,同煤集團在大同的地位,類似于大慶油田在大慶的地位,其發展史、轉型史,就是大同煤炭行業變遷的寫照。近幾年,盡管在低煤價沖擊下,同煤集團虧損嚴重、債臺高筑,但其轉型之路仍具有借鑒意義。
同煤集團有關部門提供給記者的信息顯示,同煤視“培育千萬噸級安全高產高效礦井集群、深度融合的煤電一體化基地和高科技、高效益、高品位的循環經濟園區”為三大核心要務,視“強化金融和物流貿易增長極”為兩大核心目標。不難看出,前者是對傳統主業的優化,后者則屬于“跨界”。
千萬噸礦井與傳統老礦相比,具有明顯的效率、效益等競爭優勢。如2015年,同煤集團千萬噸礦井產量占集團總產量的46%,實現利稅42.8億元,有效彌補了其他礦井的虧損,成為集團第一大效益支撐;預計到“十三五”末,千萬噸礦井產量將占到集團總產量的68%。
同煤集團將電力產業定位為“第二主業”,重點建設高參數、大容量、超低排放的坑口電廠,把煤炭資源的優勢轉化為煤電產業鏈的優勢。到2015年底,同煤集團在運、在建裝機容量已達1605萬千瓦,當年累計實現發電利潤37.79億元。
與此同時,同煤集團加速推進金融、物流等非煤產業的發展,且成效顯著。如2015年,同煤集團財務公司實現利潤4.5億元,節約財務費用8億元。該公司收入、利潤、凈資產收益三項指標,連續兩年排名全省同行業第一,為集團實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金融支持。
如今,依托煤、延伸煤、跳出煤,同煤這家老牌煤企已發展成為以煤炭、電力為主業,金融、煤化工、物流貿易等多業并舉的特大型現代能源集團。“同煤的轉型升級,為大同其他煤企作出了示范。”宋寧表示。
新能源發展井噴 裝機占比接近26%
能源轉型,新老更替。大同對新能源的渴求,不僅省內聞名,甚至在全國都有不小的知名度。
“大同的能源資源條件得天獨厚,既坐擁煤海,又有十分豐富的光照資源、風能資源。”宋寧表示,“這幾年,一邊是煤市慘淡,一邊是新能源崛起,大同該怎么選擇是很明顯的事情。”近期公布的大同市“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顯示,“十二五”期間,大同的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產業異軍突起,全市風電裝機累計達到150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累計達到32萬千瓦;大同已被列入創建國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名單。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大同采煤沉陷區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范基地2015年獲得批復,成為我國光伏產業“領跑者”計劃首個獲批的基地,備受矚目,一期裝機達100萬千瓦。“以往幾十年的無節制采煤,致使大同的地表破壞嚴重,到處是支離破碎的礦山和不斷塌陷的土地。目前,大同采煤沉陷區總面積達到了1687平方千米。利用沉陷區發展光伏,是一件利國、利民、利產業的好事。”宋寧稱。今年6月22日,華電大同左云秦家山10萬千瓦光伏電站成為大同“領跑者”基地首個并網發電的項目。此后,一期“領跑者”項目陸續并網,大同迎來光伏電站投產的高峰期。
“我市新能源發電裝機占比,已經從2015年底的20%,提升到了9月底的25.76%。”國網大同市供電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個比例上升得不可謂不快。”大同市“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強調,大同將著重建設風電、光伏發電、水電等多輪驅動的清潔能源供應體系,打造具有全國典型示范意義的“千萬風光”新能源城市和清潔能源供應基地;到2020年,風電總裝機達到400萬千瓦,光伏發電總裝機達到600萬千瓦,力爭建成渾源15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生物質能發電總裝機達到10萬千瓦。
堅持綠色發展 優化產業結構
綠色發展是社會共識,也與能源轉型密切相關。在大同,綠色發展沒有停留在理念層面,而是全面付諸于實踐。除了開發清潔能源外,實施“煤改電”、電能替代、超低排放改造、節能減排等,都是重要的實踐路徑。
為了治理污染較大的散煤,今年山西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煤改電”工作。大同供電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10月15日,該公司已有5項“煤改電”項目具備竣工條件,總投資3142萬元,占全省計劃的33.3%。
該公司同樣是大同區域電能替代的實施主體。在城市集中供暖、商業、工農業生產、城市交通等領域,該公司宣傳推廣熱泵、電采暖、電鍋爐、蓄熱(冷)、電炊具等各類電能替代技術,截至9月底,共完成電能替代電量3.89億千瓦時,較年計劃指標超出21.79%。
能源領域的一系列變革,助推大同整體經濟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
根據大同市政府發布的信息,2015年,大同非煤產業投資和民間投資占比分別達到了76%和63.8%;大同三次產業之比,已由2010年的5.2∶48.7∶46.1,調整為2015年的5.3∶41.8∶52.9,三產超二產11.1個百分點。
“除了能源,我們還有旅游業、裝備制造業、信息業、特色農業……大同的經濟結構正越來越完善,越來越合理。”宋寧表示,“而這,大同人期盼已久。”此前,山西官方力推一項名為“山西省旅游發展大會”的展會,由各地市競爭申辦。大同是表現最為活躍的申請者之一。在網絡投票環節,只有300余萬人口的大同,竟投出了近100萬票,位列山西11地市之首,最終如愿拿下舉辦權。
“那么多的投票,不正是大同人期待城市轉型的最好證明嗎?”宋寧對記者說,“相信轉型成功的那一天,不久就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