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的行動中,中國的發電企業通過“上大壓小”、裝備脫硫機組等措施,在節能減排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與此同時,以建設和運營電網為核心業務的國家電網公司也積極投身到綠色事業中。今年年初,動態投資達62億元的晉東南―南陽―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投入商業運行,作為中國首條特高壓線路,這可算是國家電網最新邁出的綠色步伐。
“空中電力高速路”
在國家電網看來,如果在電網環節做出一定革新,節省電能消耗,那么就能從某種程度上降低發電環節的排放給社會環境帶來的破壞,這就意味著節能就等于同時減排。因此,國家電網根據中國能源分布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特高壓電網的發展戰略。所謂特高壓輸電,是指電壓等級在750千伏交流和±500千伏直流之上的輸電技術。國家電網公司對外聯絡部新聞處的劉心放向本刊記者介紹,特高壓輸電能夠實現電能大規模、遠距離和高容量輸送,成為“空中的電力高速路”。
這條特高壓線路長達640公里,其最大的優勢在于,把華北電網和華中電網連接起來,實現水火互濟、南北互動。冬季長江流域處于枯水季時,山西的煤炭可就地轉化為電能,輸送至華中;而到夏季長江豐水時期,則能將華中富余的水電輸送到以火電為主的華北電網,從而節約煤炭消耗。來自國家電網官方網站的數據顯示,在其商業運行的前半年中,枯水期間,特高壓電網累計從煤炭大省山西向華中電網送電33億千瓦時;南方汛期,特高壓電網改從華中地區向華北地區輸送清潔水電,累計輸送電能10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煤3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286噸。
與此同時,該公司±800千伏四川至上海直流特高壓示范工程也已于2007年年底開工,預計2010年年底投入商業運行。在這兩條線路的基礎上,未來5到10年間,國家電網將初步建成一個“兩縱兩橫”的特高壓電網。
事實上,特高壓電網是國家電網今年正式對外公布的“智能電網”戰略的基礎。根據這一戰略部署,到2020年,國家電網將可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屆時,國家電網優化配置資源能力將大幅提升,清潔能源裝機比例達到35%”,國家電網有關負責人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中國電力行業應對氣候變化課題組的專家許方潔教授向本刊記者表示,從電源來看,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確存在不穩定的劣勢,來自這些電源的電能上網“確實給電網帶來一些困難,因此加強電網建設、進行智能化調節,是非常必要的”。他說,盡管發展特高壓技術和智能電網在國內引起有關“壟斷”的質疑,但“從環保角度來說還是要支持的”。
其實,想要體驗“智能電網”,不用等到2020年,明年的上海世博園將成為智能電網的一個試點,從風能太陽能發電到智能變電站、自動化配網乃至儲能系統接入,都將在這里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