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棄風還是棄光,現在還是過去,電網公司總是成為置疑的對象。
前些天“‘十三五’電力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專家討論會”上,風能協會秘書長秦海巖就直言:“那么多火電在那兒等著吃飯,為什么棄風棄電,歸根到底,調峰能力不是主要問題,調峰能力能解釋10%的棄電,怎么解釋30%、40%,關鍵是不讓誰發電誰就不能吃飯。”
問題是這么簡單嗎?
電網公司:不是說消納就能消納的
會上,國家電網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副總工程師現身說法,不是電網公司說消納就能消納的,調度也不是說能調出來就可以調出來的。
即使是零電價上網,也并不是能夠完全消納。他拿甘肅舉例,甘肅有的風電場已經到零了,為什么還有棄風?這是電力系統決定的,電力系統由發、輸、用多環節組成,發電中必須要有一定的火電支撐。
特高壓直流輸電外送不可控電源,需要配套大量火電特別是煤電。
而現在電力系統狀況是,調峰能力還遠遠不夠,跟不上新能源發展的速度。不僅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得緩慢,火電本身調峰效率和能力也滿足不了調峰要求。
以前,電力系統發電側時是確定性的電源,現在電源側增加了風能、太陽能,而且是大規模接入,這就要求必須有配套電源以平抑其波動性。
當風突然沒了,風力發電下來,這時候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把火電調上去,一個是把用戶拉閘斷電。為了保障用戶可靠供電,必須得由火電往上調。
當風突然來了,又不能要求用戶用電,只有想辦法把火電壓下來。這就對火電的靈活性提出了要求。
還是拿甘肅舉例,甘肅風電最大電力達到了520萬千瓦,最小25萬千瓦,日內5分鐘最大波動20%,15分鐘25%,一小時波動40%,這就要求火電必須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去補償風電的波動。
所以我們看到電力“十三五”規劃中特別對系統調峰做出了指示,著重從電源側優化結構,努力提高電源調峰能力:
第一是抽水蓄能,“十三五”期間建成1700萬千瓦,同時在“十三五”期間開工建設6000萬千瓦;
第二是建設一部分調峰用的氣電,規劃中部署500萬千瓦的調峰氣電建設;
三是加大了燃煤電站靈活性的改造力度,加大煤電調峰的能力。在“十三五”期間部署熱電聯產機組要改造1.33億千瓦,純凝機組改造8600萬千瓦,主要用于增加“三北”地區的調峰能力。
風電、光伏波動性被夸大了?
而在現場,秦海巖則提出了異議,認為這是在夸大風電和光伏波動性對靈活性的需求。
在他看來,風電具有波動性,但是自從風電功率預測技術普及以后,80%-90%的情況下是可以預測的,所以風電不能算是隨機性電源。所謂因風電導致的調峰輔助服務,應該僅僅是預測誤差部分的電力電量。所以,風電需要的調峰輔助服務比想象中的要少很多。
國網方裴哲義給出的回應是,秦海巖說的調峰概念不正確。
以至于現場兩人唇槍舌劍、激烈交鋒。作者已經分不清誰對誰錯了:
秦海巖的理解是:電力系統實際運行過程中,電力調度中心根據次日負荷預測曲線、各類電源和電網運行和檢修狀況、電網和電源的運行約束等,制定次日各發電機組的開停機計劃和出力曲線,以使電力電量在當日的每個時間段在供需兩側保持實時平衡。但是由于影響電力系統運行的因素會出現預期之外的變化,比如突然的氣溫升高導致空調用電量的增加,某臺發電機組因故障意外停機,一個用電企業臨時性的停工等,都會造成在日前已經形成的電力電量平衡計劃安排,在生產運行日內出現不平衡的問題,要為這些隨時出現的臨時不平衡進行調整,或者增加、或者減少某些發電機組的出力,這就是調峰輔助服務。
裴哲義則回:什么叫調峰的概念?系統沒有靈活性怎么辦?你說的是關燈、停機,是負荷日內的瞬時波動概念,屬調頻范疇,不是調峰的概念。
他舉例道,東北去年最大峰谷差1429萬千瓦,峰谷差率25%,由于當日風電反調峰,火電調峰達1600多萬,調峰率30%。如此大的峰谷差,如果沒有煤電調節,就無法平衡。雖然有預測,但是預測之后,第二天最低負荷、最高負荷之間的峰谷差誰來平衡?
秦海巖:兩個概念。
裴哲義:這就是靈活性。
秦海巖:這不是靈活性,這叫可靠性,這叫發電容量的保證性,這叫可信率。這邊負荷一千萬,我得保證有一千萬的能力發電,這是能力的概念。電分成電力和電量,您剛才說的是電力的概念,500萬千瓦必須有。東北火電現在富富有余,怎么不能保證那500萬千瓦,不是說現在風電100,火電只有300,加起來400,這邊需求是有400,到時候這400都用的時候,我這100發生不了作用,不是這樣的問題,是這邊有600、700、800,為什么不能讓這100先發電的問題,這是兩個問題,一個電力、一個電量。
裴哲義:就是電力,才需要靈活性。
秦海巖:現在討論的不是電力能不能保證,討論的是為什么造成這么大的棄風量,棄風量不是因為靈活性的問題。
裴哲義:冬季供熱期,大量火電機組轉為供熱方式運行,自身調節能力降低50%左右,不僅擠占新能源消納空間,而且減少系統調節能力(低谷時段最小技術出力抬高)。
秦海巖:說到供熱的問題,您比我清楚,電廠憑什么改成供熱了,誰還說以熱定電,調發的時候,以熱定電,這里的貓膩您比我清楚得多。
裴哲義:你說的貓膩我不知道指什么。我要說的是電網運行涉及公共安全,第一要保證電網的安全,第二要按照政府要求在保證電網安全的前提下,要顧及老百姓的供熱問題。如果把供熱機組停了,別說東北,我相信現在北京的溫度,哪片供不上熱,老百姓馬上會“鬧事”。
秦海巖:根本不是為了供熱而發電。您剛才說的非常對,調度應該獨立,成國家的公器,所有問題都解決了。
裴哲義:風電都是按火電的標桿電價收購,電價與火電是一模一樣的,在發風電和火電這個問題上,國家電網沒有利益,只有義務-盡力多大風電。
你說的調度獨立問題,這是另外一個問題,不是今天會議討論的內容。我想再強調一下,關于調峰的概念,什么叫電網的峰谷差,什么叫調峰,什么叫系統靈活性,希望大家看一些專業的書籍,才好有基礎談為什么進行火電的靈活性改造。
如果現在系統有足夠的靈活性,不需要火電更大的靈活性,有關部門干嘛要成立一個火電靈活性改造平臺,能源局為什么要推動進行靈活性改造?;痣姴贿M行靈活性改造,就這么發展下去行嗎?
前些天“‘十三五’電力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專家討論會”上,風能協會秘書長秦海巖就直言:“那么多火電在那兒等著吃飯,為什么棄風棄電,歸根到底,調峰能力不是主要問題,調峰能力能解釋10%的棄電,怎么解釋30%、40%,關鍵是不讓誰發電誰就不能吃飯。”
問題是這么簡單嗎?
電網公司:不是說消納就能消納的
會上,國家電網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副總工程師現身說法,不是電網公司說消納就能消納的,調度也不是說能調出來就可以調出來的。
即使是零電價上網,也并不是能夠完全消納。他拿甘肅舉例,甘肅有的風電場已經到零了,為什么還有棄風?這是電力系統決定的,電力系統由發、輸、用多環節組成,發電中必須要有一定的火電支撐。
特高壓直流輸電外送不可控電源,需要配套大量火電特別是煤電。
而現在電力系統狀況是,調峰能力還遠遠不夠,跟不上新能源發展的速度。不僅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得緩慢,火電本身調峰效率和能力也滿足不了調峰要求。
以前,電力系統發電側時是確定性的電源,現在電源側增加了風能、太陽能,而且是大規模接入,這就要求必須有配套電源以平抑其波動性。
當風突然沒了,風力發電下來,這時候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把火電調上去,一個是把用戶拉閘斷電。為了保障用戶可靠供電,必須得由火電往上調。
當風突然來了,又不能要求用戶用電,只有想辦法把火電壓下來。這就對火電的靈活性提出了要求。
還是拿甘肅舉例,甘肅風電最大電力達到了520萬千瓦,最小25萬千瓦,日內5分鐘最大波動20%,15分鐘25%,一小時波動40%,這就要求火電必須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去補償風電的波動。
所以我們看到電力“十三五”規劃中特別對系統調峰做出了指示,著重從電源側優化結構,努力提高電源調峰能力:
第一是抽水蓄能,“十三五”期間建成1700萬千瓦,同時在“十三五”期間開工建設6000萬千瓦;
第二是建設一部分調峰用的氣電,規劃中部署500萬千瓦的調峰氣電建設;
三是加大了燃煤電站靈活性的改造力度,加大煤電調峰的能力。在“十三五”期間部署熱電聯產機組要改造1.33億千瓦,純凝機組改造8600萬千瓦,主要用于增加“三北”地區的調峰能力。
風電、光伏波動性被夸大了?
而在現場,秦海巖則提出了異議,認為這是在夸大風電和光伏波動性對靈活性的需求。
在他看來,風電具有波動性,但是自從風電功率預測技術普及以后,80%-90%的情況下是可以預測的,所以風電不能算是隨機性電源。所謂因風電導致的調峰輔助服務,應該僅僅是預測誤差部分的電力電量。所以,風電需要的調峰輔助服務比想象中的要少很多。
國網方裴哲義給出的回應是,秦海巖說的調峰概念不正確。
以至于現場兩人唇槍舌劍、激烈交鋒。作者已經分不清誰對誰錯了:
秦海巖的理解是:電力系統實際運行過程中,電力調度中心根據次日負荷預測曲線、各類電源和電網運行和檢修狀況、電網和電源的運行約束等,制定次日各發電機組的開停機計劃和出力曲線,以使電力電量在當日的每個時間段在供需兩側保持實時平衡。但是由于影響電力系統運行的因素會出現預期之外的變化,比如突然的氣溫升高導致空調用電量的增加,某臺發電機組因故障意外停機,一個用電企業臨時性的停工等,都會造成在日前已經形成的電力電量平衡計劃安排,在生產運行日內出現不平衡的問題,要為這些隨時出現的臨時不平衡進行調整,或者增加、或者減少某些發電機組的出力,這就是調峰輔助服務。
裴哲義則回:什么叫調峰的概念?系統沒有靈活性怎么辦?你說的是關燈、停機,是負荷日內的瞬時波動概念,屬調頻范疇,不是調峰的概念。
他舉例道,東北去年最大峰谷差1429萬千瓦,峰谷差率25%,由于當日風電反調峰,火電調峰達1600多萬,調峰率30%。如此大的峰谷差,如果沒有煤電調節,就無法平衡。雖然有預測,但是預測之后,第二天最低負荷、最高負荷之間的峰谷差誰來平衡?
秦海巖:兩個概念。
裴哲義:這就是靈活性。
秦海巖:這不是靈活性,這叫可靠性,這叫發電容量的保證性,這叫可信率。這邊負荷一千萬,我得保證有一千萬的能力發電,這是能力的概念。電分成電力和電量,您剛才說的是電力的概念,500萬千瓦必須有。東北火電現在富富有余,怎么不能保證那500萬千瓦,不是說現在風電100,火電只有300,加起來400,這邊需求是有400,到時候這400都用的時候,我這100發生不了作用,不是這樣的問題,是這邊有600、700、800,為什么不能讓這100先發電的問題,這是兩個問題,一個電力、一個電量。
裴哲義:就是電力,才需要靈活性。
秦海巖:現在討論的不是電力能不能保證,討論的是為什么造成這么大的棄風量,棄風量不是因為靈活性的問題。
裴哲義:冬季供熱期,大量火電機組轉為供熱方式運行,自身調節能力降低50%左右,不僅擠占新能源消納空間,而且減少系統調節能力(低谷時段最小技術出力抬高)。
秦海巖:說到供熱的問題,您比我清楚,電廠憑什么改成供熱了,誰還說以熱定電,調發的時候,以熱定電,這里的貓膩您比我清楚得多。
裴哲義:你說的貓膩我不知道指什么。我要說的是電網運行涉及公共安全,第一要保證電網的安全,第二要按照政府要求在保證電網安全的前提下,要顧及老百姓的供熱問題。如果把供熱機組停了,別說東北,我相信現在北京的溫度,哪片供不上熱,老百姓馬上會“鬧事”。
秦海巖:根本不是為了供熱而發電。您剛才說的非常對,調度應該獨立,成國家的公器,所有問題都解決了。
裴哲義:風電都是按火電的標桿電價收購,電價與火電是一模一樣的,在發風電和火電這個問題上,國家電網沒有利益,只有義務-盡力多大風電。
你說的調度獨立問題,這是另外一個問題,不是今天會議討論的內容。我想再強調一下,關于調峰的概念,什么叫電網的峰谷差,什么叫調峰,什么叫系統靈活性,希望大家看一些專業的書籍,才好有基礎談為什么進行火電的靈活性改造。
如果現在系統有足夠的靈活性,不需要火電更大的靈活性,有關部門干嘛要成立一個火電靈活性改造平臺,能源局為什么要推動進行靈活性改造?;痣姴贿M行靈活性改造,就這么發展下去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