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光伏電站存在質量隱患
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世民向記者透露,一些在去年搶裝潮期間建成的光伏電站出現了多方面的質量問題。如個別電站設計不規范,施工質量差,系統抗風等能力差。另外,還有組件容量不足,衰減過快,背板材料不達標,逆變器等產品質量問題。然而,目前電站開發商對這一問題卻沒有足夠重視,這對行業來說是一個傷害。
“行業內目前確實存在著組件轉換效率不高的現象。”中廣核太陽能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坦言,“我們發現很多光伏電站的組件在用了3年到5年后轉換效率就開始急劇衰減,有的還出現了10%的背板開裂等嚴重的電站質量問題。”北京鑒衡認證中心此前對國內32個省市、容量3.3吉瓦的425個包括大型地面電站和分布式光伏電站所用設備進行檢測調查,結果顯示建成3年以上的電站都不同程度出現了問題。其中包括缺陷水平較高、串并聯損失嚴重、質保不能得到保障、差異化質量問題等。
“最近幾年,我國光伏行業投資過熱,再加上投資門檻較低,導致產能爆發,很多電站開發商為了追求投資的成本,使用大量質量較差的組件。”杜邦電子與通訊事業部大中國區有關負責人表示,“使用質量得不到保障的光伏組件將導致電站開發商在未來承受巨大的財務壓力,這個壓力會在5~10年后顯現出來。”如今,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國內各路資本紛紛進軍光伏電站領域,隨著補貼的逐步下調,2017年上半年光伏可能又將會迎來一個發展高潮期,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將會加快行業內的優勝劣汰,鑒于光伏電站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建設時期資金投入巨大并且回收期長,只有光伏電站質量有了保障,后續的收益率才有保障,這樣才有利于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
那么該如何保證光伏電站的建設質量呢?李世民告訴記者,解決電站質量問題當然是要規范市場,從設計,施工等方面入手加強管理,質量監管部門應該對市場銷售的組件,如逆變器等產品主動抽檢,定期發布或曝光不合格產品和企業信息,相關社團也應該積極組織評選,向社會推薦優質產品和企業。
促進生產企業的質量和品牌意識和售后服務。
“由于光伏組件和逆變器的技術特性,普通用戶一般無法檢測產品質量,更需要專業檢測機構或有條件的研究院所出來發聲,提供市場技術信息,為大眾服務。”李世民還表示。
過去的2016年,對于光伏行業來說意義非凡,由于補貼下調,致使去年上半年全國出現了光伏電站搶裝潮,光伏產業實現了飛速發展。數據顯示,去年前六月全國光伏裝機量就達到22吉瓦,超過2016年全年預設目標18.1吉瓦。全年光伏新增并網34.24吉瓦,增幅81.6%。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去年我國光伏裝機雖然實現了迅猛增長,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地面電站建設規模數量日漸擴大,一些問題也開始浮出水面。
企業盲目建電站不利于行業健康發展
“最近兩年,一些種地、養魚的老板都會直接打電話來問我們,要不要在他們的土地、水塘上建光伏電站。在一些地方,出現了企業盲目投資建設光伏電站的跟風現象。”一位光伏電站投資商對記者說,在去年搶裝潮期間,除了能源企業搶裝電站之外,甚至鋼鐵、房地產等行業的資金也爭相涌入光伏電站裝機市場。
這并不利于光伏行業的健康發展。
由于受到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導致一些傳統行業效益不好,而光伏發電項目收益相對穩定,很多企業把光伏發電視為 “避風港”,再加上光伏補貼的下調,導致去年光伏產業發展過熱過快。
光伏東進速度加快就是一個比較好的例子。數據顯示,僅在2016年一季度,華東、華中、華北和南方光伏發電裝機總計達2560萬千瓦,已超過西北地區的2364萬千瓦。由于在短期內中東部地區大量光伏電站項目啟動,造成了場址資源緊張,一些光伏電站用地價格成倍增長,每畝土地的年租金甚至飆升至1000多元。
據記者了解,目前光伏補貼缺口已經較大,隨著光伏電站規模的不斷擴大,補貼拖欠缺口勢必將會進一步擴大。對于光伏電站這一資本密集型行業來說,目前平均有70%左右的借貸融資。補貼資金的延遲,會加重電站企業的財務成本,侵蝕利潤,使其持續發展受到巨大阻礙,甚至會陷入資金鏈斷裂的危機,終端光伏電站一旦沒有錢,就會逐步向中上游產業鏈傳導,最后形成產業鏈出現發電企業、設備企業、零部件企業間的三角債現象,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經營和經濟效益,間接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進而對整個光伏產業都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光伏產業發展急需“陽光”
光伏電站的質量、發電量、收益率、價值與組件系統的質量息息相關。
據了解,在整個光伏產業鏈中,組件和電池由于技術門檻低、投資少、建設周期短,近年來光伏組件生產廠家如雨后春筍一般應運而生。目前行業內有超過400家光伏組件生產公司。各個組件生產廠家的質量參差不齊,價格也相差甚遠,尤其作為光伏系統核心設備的光伏逆變器,其質量直接關系到電站運行質量與壽命。然而目前國內逆變器的質量水平還是令人堪憂。
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2015年國家監督抽查產品質量狀況的公告》顯示,光伏并網逆變器的抽查合格率不到80%。本次共抽查了北京、河北、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13個省、直轄市55家企業生產的55批次光伏并網逆變器產品。
記者了解到,在去年搶裝潮期間,光伏組件產品供不應求,光伏組件生產商的訂單幾乎都已飽和,在這段時間里,很多組件制造企業都處于加班加點、產品供不應求的狀態。在此狀態下,沒有多少制造企業會考慮技術進步、提高轉換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可靠性。如今,在光伏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后,組件質量及使用年限已經成為整個產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李世民對記者說,為了推動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光伏組件產品質量的評估標準和體系須進一步優化,當技術達到一定水平后,標準就要不斷提高,倒逼質量不斷提高。
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世民向記者透露,一些在去年搶裝潮期間建成的光伏電站出現了多方面的質量問題。如個別電站設計不規范,施工質量差,系統抗風等能力差。另外,還有組件容量不足,衰減過快,背板材料不達標,逆變器等產品質量問題。然而,目前電站開發商對這一問題卻沒有足夠重視,這對行業來說是一個傷害。
“行業內目前確實存在著組件轉換效率不高的現象。”中廣核太陽能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坦言,“我們發現很多光伏電站的組件在用了3年到5年后轉換效率就開始急劇衰減,有的還出現了10%的背板開裂等嚴重的電站質量問題。”北京鑒衡認證中心此前對國內32個省市、容量3.3吉瓦的425個包括大型地面電站和分布式光伏電站所用設備進行檢測調查,結果顯示建成3年以上的電站都不同程度出現了問題。其中包括缺陷水平較高、串并聯損失嚴重、質保不能得到保障、差異化質量問題等。
“最近幾年,我國光伏行業投資過熱,再加上投資門檻較低,導致產能爆發,很多電站開發商為了追求投資的成本,使用大量質量較差的組件。”杜邦電子與通訊事業部大中國區有關負責人表示,“使用質量得不到保障的光伏組件將導致電站開發商在未來承受巨大的財務壓力,這個壓力會在5~10年后顯現出來。”如今,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國內各路資本紛紛進軍光伏電站領域,隨著補貼的逐步下調,2017年上半年光伏可能又將會迎來一個發展高潮期,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將會加快行業內的優勝劣汰,鑒于光伏電站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建設時期資金投入巨大并且回收期長,只有光伏電站質量有了保障,后續的收益率才有保障,這樣才有利于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
那么該如何保證光伏電站的建設質量呢?李世民告訴記者,解決電站質量問題當然是要規范市場,從設計,施工等方面入手加強管理,質量監管部門應該對市場銷售的組件,如逆變器等產品主動抽檢,定期發布或曝光不合格產品和企業信息,相關社團也應該積極組織評選,向社會推薦優質產品和企業。
促進生產企業的質量和品牌意識和售后服務。
“由于光伏組件和逆變器的技術特性,普通用戶一般無法檢測產品質量,更需要專業檢測機構或有條件的研究院所出來發聲,提供市場技術信息,為大眾服務。”李世民還表示。
過去的2016年,對于光伏行業來說意義非凡,由于補貼下調,致使去年上半年全國出現了光伏電站搶裝潮,光伏產業實現了飛速發展。數據顯示,去年前六月全國光伏裝機量就達到22吉瓦,超過2016年全年預設目標18.1吉瓦。全年光伏新增并網34.24吉瓦,增幅81.6%。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去年我國光伏裝機雖然實現了迅猛增長,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地面電站建設規模數量日漸擴大,一些問題也開始浮出水面。
企業盲目建電站不利于行業健康發展
“最近兩年,一些種地、養魚的老板都會直接打電話來問我們,要不要在他們的土地、水塘上建光伏電站。在一些地方,出現了企業盲目投資建設光伏電站的跟風現象。”一位光伏電站投資商對記者說,在去年搶裝潮期間,除了能源企業搶裝電站之外,甚至鋼鐵、房地產等行業的資金也爭相涌入光伏電站裝機市場。
這并不利于光伏行業的健康發展。
由于受到經濟下行壓力的影響,導致一些傳統行業效益不好,而光伏發電項目收益相對穩定,很多企業把光伏發電視為 “避風港”,再加上光伏補貼的下調,導致去年光伏產業發展過熱過快。
光伏東進速度加快就是一個比較好的例子。數據顯示,僅在2016年一季度,華東、華中、華北和南方光伏發電裝機總計達2560萬千瓦,已超過西北地區的2364萬千瓦。由于在短期內中東部地區大量光伏電站項目啟動,造成了場址資源緊張,一些光伏電站用地價格成倍增長,每畝土地的年租金甚至飆升至1000多元。
據記者了解,目前光伏補貼缺口已經較大,隨著光伏電站規模的不斷擴大,補貼拖欠缺口勢必將會進一步擴大。對于光伏電站這一資本密集型行業來說,目前平均有70%左右的借貸融資。補貼資金的延遲,會加重電站企業的財務成本,侵蝕利潤,使其持續發展受到巨大阻礙,甚至會陷入資金鏈斷裂的危機,終端光伏電站一旦沒有錢,就會逐步向中上游產業鏈傳導,最后形成產業鏈出現發電企業、設備企業、零部件企業間的三角債現象,嚴重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經營和經濟效益,間接提高了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進而對整個光伏產業都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光伏產業發展急需“陽光”
光伏電站的質量、發電量、收益率、價值與組件系統的質量息息相關。
據了解,在整個光伏產業鏈中,組件和電池由于技術門檻低、投資少、建設周期短,近年來光伏組件生產廠家如雨后春筍一般應運而生。目前行業內有超過400家光伏組件生產公司。各個組件生產廠家的質量參差不齊,價格也相差甚遠,尤其作為光伏系統核心設備的光伏逆變器,其質量直接關系到電站運行質量與壽命。然而目前國內逆變器的質量水平還是令人堪憂。
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2015年國家監督抽查產品質量狀況的公告》顯示,光伏并網逆變器的抽查合格率不到80%。本次共抽查了北京、河北、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13個省、直轄市55家企業生產的55批次光伏并網逆變器產品。
記者了解到,在去年搶裝潮期間,光伏組件產品供不應求,光伏組件生產商的訂單幾乎都已飽和,在這段時間里,很多組件制造企業都處于加班加點、產品供不應求的狀態。在此狀態下,沒有多少制造企業會考慮技術進步、提高轉換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可靠性。如今,在光伏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后,組件質量及使用年限已經成為整個產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李世民對記者說,為了推動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光伏組件產品質量的評估標準和體系須進一步優化,當技術達到一定水平后,標準就要不斷提高,倒逼質量不斷提高。